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背景下,乡村空间作为终端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村庄规划为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蓝图.文章以余江蓝田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过程为例,用综合治理视角,聚焦乡村空间治理,通过解决乡村空间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乡村发展空间受限、土地权属关系不明等问题,解析村庄规划对优化乡村空间治理格局的...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9,(7)
<正>1.总体要求(1)规划定位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2)工作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  相似文献   

3.
张娟  王梅梅 《甘肃农业》2024,(2):108-114
2019年国家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传统村庄规划却存在脱离村庄实际、背离村民意愿、照搬城市模式、实施性差等问题,本文结合甘肃省临洮县边家湾村村庄规划编制实践,在全面认知村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村民意愿与诉求,从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出发,探索基于村民意愿的村庄规划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用性不断被关注.该研究以宿迁市埠子镇大西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村庄自然环境、人口、产业、道路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现状以及村民意愿,制定了大西村规划目标,并从整理土地资源、优化村庄布局、谋求产业发展和加强支撑设施等4个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以期为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针对当前村庄规划工作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在《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基础上,自然资源部进一步提出以下意见。1.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在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合理优化村庄布局。结合考虑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节奏,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详细规划的定位也得以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应纳入村庄规划中。在研究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从村庄规划范围与整治区域、指标体系、国土空间、项目类型及政策五个方面提出了二者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恩施州来凤县漫水乡油房坳村为例,在充分解读国家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顶层设计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新要求的基础上,从规划背景、规划思路和规划布局3个方面简要阐述其围绕三农问题的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以期为未来的村庄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杰  唐长贞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229-230+239
以桐城市黄甲镇葛湾村村庄建设为例,分析了村庄形成的历史变迁、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白茶产业观光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对策建议。对统筹安排各类资源、优化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乡村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皓  于淼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393-395
以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为依据,以农村产业多元化、集约土地利用、贴近村民意愿、保持地方特色、保护环境等理念作为规划的视点,从村域空间规划与布局、村庄建设布局与村居建筑、公共空间建设与规划等3个层面进行技术策略的重点剖析,逐步形成村庄空间规划的范式,同时提出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与引导性的行动方案,从而为乡村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深入,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构建村长建设用地,本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视角,深入探索村庄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建设思路,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研究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村庄规划内容,归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结合新时代的多重要求,通过对村庄规划的科学认知,阐述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分析了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村庄规划发展的保障措施。首先,村庄规划从传统的单一导向规划转向分类指引规划;其次,村庄规划工作重点从居民点规划转变为全域空间管控;最后,从单一规划向多规合一的思维转变且村庄规划还要预留弹性空间。乡村规划师要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以村民为主体,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分析研判村庄的优劣势,进行全要素规划,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布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本研究简称“示范区”)创建的核心内容。为了增强规划布局的科学性,从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展背景出发,通过梳理示范区规划布局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问题目标导向、机制传导和产业功能布局等方法,提出了示范区规划布局的对策措施和技术要点,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以期为示范区创建提供借鉴参考。研究表明,科学布局农业示范区有利于促进空间格局更加优化、使得农业资源在空间上实现最佳配置,对于提升区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平原农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的乡村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重构乡村空间格局,本研究以典型平原农区曹县为例,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和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村庄适宜性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乡村空间重构类型。结果表明:曹县村庄综合适宜性指数和综合集约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55和0.568,适宜性较高,集约性一般,中心城区、县域西北和镇驻地村庄为高值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平均为0.806,耦合协调度高,中度耦合协调村庄最多。综合村庄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提出城乡融合、集聚扩展、保留优化、集约缩减和迁建引导5种乡村空间重构类型,并提出建设新型生活社区和发展电商产业、规模农业、休闲农业等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曹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评估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要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执行情况,分析规划最新实施情况,为及时修改规划提供依据,为下一步更加合理执行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要2020年)实施情况良好,与规划预期方向基本一致。但存在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增长压力巨大、空间布局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研究结论]一方面,提倡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适当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与积极开展村庄复垦补充耕地;另一方面,在不突破原有规划目标的情况下,对规划进行微调,适当调整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德国的空间规划实施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从实施环境的必要条件,规范化和系统化实施工具,中观层次的实施基础性条件,实施管理方案和方法,实施主体的多元化与组织效率等方面系统地讨论了德国实施机制,并与我国空间规划实施的现状进行比较。根据以上讨论。提出了改善我国空间规划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激发村民参与乡村规划意愿、增强村民议事水平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通过当地村民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其表达出对于村庄发展的真实想法,是当前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下畈村公共空间选址规划为例,采用可以提供实时空间分析结果的“三维电子沙盘”规划决策支持工具,将交互式乡村规划方法应用于下畈村公共空间选址过程中。结果表明: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电子沙盘”技术,将实时空间分析结果融入到交互式规划过程中,可以使包括村民在内的各参与主体有效参与到公共空间选址的交互讨论与决策过程中,有效管理矛盾冲突,为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依据,使各方顺畅地达成公共空间选址共识,同时其可实施性得到极大提高,有效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数量化赣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通过数量化分析掌握赣南低山丘陵区龙南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以龙南县2013年农村居民点和DEM矢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Cv值与核密度函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了龙南县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龙南县整体Cv值达到了147.81%,各乡、镇、垦殖场除了安基山垦殖场之外,其余14个乡级单位的Cv值都大于64%,居民点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特征;基于核密度分析发现龙南县居民点空间布局呈现"北密南疏"的格局,平均密度为1.66个/km2;同时龙南县居民点空间布局受海拔、坡度、坡向、公路与河流水源因素影响较强,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和交通指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生态敏感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以西藏改则县为研究区,分别评价居民点区位条件和生态重要性,以生态重要性为约束条件构建居民点布局优化识别规则并提出优化方向。结果表明,居民点高适宜区距离县、乡(镇)政府驻地较近,区位优势明显,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察布乡等北部乡镇,交通不便,资源环境差。全县生态重要性由南向北递增,不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和重要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3.19%、15.60%和11.21%。以生态重要性为约束,结合区位条件,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发展型、潜力提升型、限制扩展型和生态搬迁型4种布局优化类型,面积分别为71.83、56.61、45.12 hm2和25.76 hm2,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布局优化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改则县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布局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规划,轻村镇规划,目前以村镇区域为尺度的规划尚不完善,将村镇视为一个体系的整体规划欠缺,并且重编制轻实施评估,村镇规划多为实施不到位.为了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将村镇视为一个体系进行区域空间规划尤其重要.为了确保规划实施到位,探讨了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与监测系统设计思路,拟定指标体系构建——监测信息获取——评估——预警——调控的基本路线,并列举系统构建的初步设想,计划选定示范区进行试验.该设计思路的构建为系统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技术利于确保村镇规划的实施,利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洞庭湖区新农村整治规划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整治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文章以环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为探索对象,分析了该区域农村整治规划的必要性,明确了其整治规划的目标及原则,最后提出实施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环境、普及沼气、普及电话的"五改二普及"工程,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益,实施村庄合并等整治措施及相应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