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我们从湖北省引进丁鱥鱼种进行池塘养殖,2005年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现将人工繁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丁鱥系欧洲淡水经济鱼类,于2004年4月引进,经过一年的鱼种培育,2005年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一年两次人工繁殖又获成功,本文作扼要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5年以来多次引进梭鲈亲鱼。在历次试验中国亲鱼规格大,可塑性小,雌雄比例不当,给人工繁殖带来一定困难。本次试验除采用上述亲鱼外,还部分采用1995年春自新疆福海县水产局引进的鱼苗,经3年培育而成的亲鱼。自育的亲鱼具有适应北京地区池塘条件的特点,但由于亲鱼规格较小,性晚发育较差等原因,给人工繁殖增加了一定难度。该项试验采用新疆运来的亲鱼和自育的亲鱼同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对亲鱼产卵条件、产卵池理化因子进行测定,对亲鱼产卵行为进行观察,对使用催产药物和未使用催产药物进行比较,对两批人…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农办于2000年引进东南亚笋壳鱼苗进行池塘养殖,并2003、2004年进行了笋壳鱼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试验,已基本掌握技术要点。现将泰国笋壳鱼水泥池育苗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丁系欧洲淡水经济鱼类,于2004年4月引进,经过一年的鱼种培育,2005年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一年两次人工繁殖又获成功,本文作扼要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2005年开始引进河鲈,连续开展池塘健康养殖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证明其适宜山东省淡水水域环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鱼岁)系欧洲淡水经济鱼类,于2004年4月引进,经过一年的鱼种培育,2005年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一年两次人工繁殖又获成功,本文作扼要的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鱼类研究室于1986年2月从泰国引进的银鲃鱼,经过两年时间的养殖和人工繁殖试验,已相继获得成功,并繁殖培育出大批鱼种供应各地放养,为华南地区又增添一个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澳洲淡水龙虾人工繁殖及高产养殖研究课题是北京市科委1994年下达由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该课题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螫螫虾、牙别螫虾进行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温室人工繁殖试验及幼虾开日饲料研究,初步摸索从苗种养殖、成虾养殖、虾病防治、生态环境控制、幼虾成虾饲料配方等方面综合养殖配套技术,并对牙别螫虾进行室外自然越冬试验。试验期间,繁育虾苗5万余尾,两亩池塘养殖试验,澳洲淡水龙虾亩产达250公斤以上,成虾平均规格45.6克/只,最大个体达140克。经过三年(1994—1996年)的试验,基本上完成…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我们从湖北省引进斑点叉尾鲴试养,经精心培育成亲鱼,于1990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1991年继续进行人工繁育技术试验。两年共培育鱼苗37.8万尾,现将苗种培育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家鱼人工繁殖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凯里市家鱼人工繁殖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场及其它鱼场饲养的鱼苗全靠从广西、湖南等省引进,因运输路途遥远,引进的鱼苗往往存活率低,既影响了生产,同时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解决鱼苗长期靠引进的现实问题,2006年5月,我场首次进行了试验性的草、鳙家鱼人工繁殖,希望在人为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12.
彩虹鲨,原产泰国等地。该鱼体呈纺缍形.吻端有短须,游动迅速,食性杂.主要吃食底栖小型动物、青苔、藻类、菜叶、人工配合饲料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2002年从国外引进一批鱼苗在池塘养殖。2003年首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成功.并获得鱼苗。2004年又继续进行人工繁殖成功.达到批量生产鱼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1975,(5):4-7
1973年5月10日,我们在云南省水产中心试验场帮助下,从云南省江川县养殖场引进星云湖产的柏氏鲤,作为驯化养殖对象。经过一年的池塘养殖后,于1974年4月22日进行了人工繁殖,并对其苗种作了池塘培育试验。现将我们试验结果作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岳阳地区水科所,于1982年开始试验人工繁殖中华绒螯蟹,曾先后三次派人赴安徽滁县水科所考察学习。后来建立一个人造海水繁殖池,1983年,引进来自洪湖的蟹种(200只母蟹,93只公蟹)入池,饲养半个月后,即有42只母蟹受精抱卵。去年共获人工繁殖蟹苗30万只。今年获得人工繁殖的蟹苗300万只,成活率也由去年的3.6%提高为:21.9%。这些蟹苗将放流到湘阴县境内的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     
亚比虾在无锡繁育成功张建寿江苏无锡市特种水产高新技术研究园1997年4月份从澳大利亚引进原种亚比虾,经过半年多的观察及饲养管理,掌握了亚比虾的生长、繁殖习性,第一次人工繁殖试验,获得幼虾3000只。到目前,平均体重每只30克,最大个体重60克。引进这种淡水虾种在江苏尚  相似文献   

16.
叶星  刘家照  洗炽彬 《水产科技》1990,(3):23-24,31
麦瑞加拉鲮鱼(以上简称麦鲮)是南亚次大陆国家传统的养殖鱼类之~。1982年自国外引进珠江水产研究所。麦鲮为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快,个体较大,易养殖。在池塘中混养净亩产可达50—100公斤。麦鲮的人工繁殖,在南亚次大陆国家已获成功。为了使麦鲮迅速地在我国繁衍并发展其养殖,作者于1985—1986年进行了麦鲮人工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淡水鲳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研究杨其才,刘书龙(国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水产良种场,230041)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我场于1987年11月从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至1990年达初次性成熟。经过四年的...  相似文献   

18.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属慈鲷科鱼类。我们于2000年从广东省引进淡水石斑鱼大规格鱼种进行养殖试验,基本掌握了其生物学特性,于2001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和方法1.1人工繁殖a.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江苏省现代渔业(西山)科技示范园内,试验池2只,面积各为1亩,池塘编号为5号、6号,池深1.8m,水深1.5m,淤泥5cm左右,池塘底部平坦,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b.亲鱼培育:此次繁殖用的亲鱼…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多瑙河六须鲶生物学特性,自然繁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以及成鱼养殖的技术。该鱼是1991年7月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德国首次引进并已向有关单位推荐。为进一步了解多瑙河六须鲶特性,特译此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de生殖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点叉尾鮰是近20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初始性成熟年龄较大,繁殖力偏低,制约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造成苗种供应紧张。笔者自1997年以来观察了该鱼的生殖特性,并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累计催产亲鱼1050组,共获苗500多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