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组装改性介孔材料是将自组装技术和介孔材料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对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高吸附活性位点密度、高负载容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综述了自组装改性介孔材料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各种无机阴、阳离子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碱土金属盐(CaCl_2)改性介孔硅材料,可用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粒相氨和气相氨的释放量。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孔径分析(BET)、程序升温脱附分析(TPD)等,对制备的CaCl_2改性介孔硅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优化了CaCl_2在介孔硅材料上的负载量,考察了其对卷烟烟气中氨的吸附去除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降低烟气中氨释放量的机理。结果表明:(1)CaCl_2在介孔硅材料上的较优负载量为25%;(2)在滤嘴中添加CaCl_2改性介孔硅材料,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气相氨降低率达到50%以上,粒相氨降低率达到10%以上;(3)CaCl_2负载介孔硅材料降低氨释放量的机理是先利用材料的介孔孔道对氨进行物理捕捉,然后通过CaCl_2与氨发生络合作用实现化学吸附,并且孔道的存在加快了金属离子与NH_3发生物理作用与化学吸附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碱土金属盐(CaCl_2)改性介孔硅材料,可用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粒相氨和气相氨的释放量。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孔径分析(BET)、程序升温脱附分析(TPD)等,对制备的CaCl_2改性介孔硅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优化了CaCl_2在介孔硅材料上的负载量,考察了其对卷烟烟气中氨的吸附去除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降低烟气中氨释放量的机理。结果表明:(1)CaCl_2在介孔硅材料上的较优负载量为25%;(2)在滤嘴中添加CaCl_2改性介孔硅材料,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气相氨降低率达到50%以上,粒相氨降低率达到10%以上;(3)CaCl_2负载介孔硅材料降低氨释放量的机理是先利用材料的介孔孔道对氨进行物理捕捉,然后通过CaCl_2与氨发生络合作用实现化学吸附,并且孔道的存在加快了金属离子与NH_3发生物理作用与化学吸附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介孔硅的吸附能力,采用一步法制备氨基改性介孔硅(Amino 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on, NH_2-MCM-41)和水杨醛亚胺改性介孔硅(Salicylaldehyde imine 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on, Sal-MCM-41).水杨醛亚胺改性介孔硅负载金属离子(Salicylaldehyde imine-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on-supported metal ions, Zn~(2+)-Sal-MCM-41、Cu~(2+)-Sal-MCM-41和Mn~(2+)-Sal-MCM-41)后和NH_2-MCM-41分别吸附模型药物啶虫脒,制备了啶虫脒/NH_2-MCM-41和啶虫脒/金属离子-Sal-MCM-41复合体系.改性前后的介孔硅结构特征由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和氮气吸附脱附(Brunauer-Emmett-Teller, BET)进行表征,改性介孔硅的吸附行为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改性介孔硅均具有有序结构. MCM-41对啶虫脒的吸附质量分数为0.091 g/g,Mn~(2+)-Sal-MCM-41的吸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为0.161 g/g.改性介孔硅通过负载金属离子后,对模型农药啶虫脒的吸附质量分数增加,可提高介孔硅在农药吸附上的作用,有助于介孔硅在农药残留处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孟娜  张雁秋  李燕  徐玉洁  刘礼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10-9211,9241
用2种不同助剂和4种不同含氮官能团的有机硅烷修饰剂,成功合成了8种功能化介孔硅材料,并对其进行重金属吸附试验。在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中,采用吸附动力学研究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一级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进行拟合,最后确定了该介孔材料的吸附符合一级吸附速率方程。并利用吸附热力学的原理研究了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闵良  晏爱芬  赵家升  姚文华  刘经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1997-11998,12000
[目的]开发不需要人造光源和太阳光直射激发的,以及改性离子不易泄漏的新型无机抑菌材料。[方法]合成金属离子Co改性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介孔材料,并用N2解析付仪、XRD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在无紫外光和人造光源直射的条件下,对材料进行抑菌性能以及细菌吸附研究。[结果]抑菌试验表明这种材料在无紫外光和人造光源直射条件下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和吸附作用。[结论]该研究对其他金属离子改性的抑菌介孔材料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孔吸附树脂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大孔吸附树脂在各种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概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基吸附材料因其具有原料种类丰富、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和可循环再生等优点,在重金属和有机废水处理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纤维素基吸附材料为对象,重点从吸附工艺及吸附模型等方面综述了其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吸附工艺、吸附模型、吸附机理、吸附性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总结了纤维素基吸附材料在重金属和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三氯化铁改性有机膨润土包膜材料对六价铬的动态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吸附方法研究三氯化铁改性有机膨润土的包膜材料对六价铬动态吸附,探究改性有机膨润土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改性有机膨润土粒径小,直接填充到吸附柱会增大压力损失,本试验以三氯化铁改性有机膨润土分别包膜活性炭和4A分子筛制成两种包膜材料,把包膜材料填充到吸附柱进行动态吸附、脱附和再生,收集并测定不同时刻流出液的六价铬浓度.结果表明,三氯化铁改性的有机膨润土可显著提高其对六价铬的吸附能力;两种包膜材料均可降低被吸附溶液在吸附柱内流通阻力,使动态吸附能够顺利进行;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修正的Thomas吸附模型;包膜材料很容易脱附再生,脱附再生后包膜材料吸附能力升高;包膜活性炭对六价铬吸附能力高于包膜4A分子筛.  相似文献   

10.
改性膨润土对废水中Cu2+、Zn2+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钙基膨润土原土进行钠化的基础上,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制得了有机改性膨润土.通过对含Cu2+、Zn2+废水处理试验,发现Na-膨润土及有机改性膨润土对Cu2+、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有机改性膨润土比Na-膨润土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试验对影响Cu2+、Zn2+去除的吸附时间、pH、膨润土用量、温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当改性膨润土用量为5.0 g·L-1时,对实际电镀废水中Cu2+、Zn2+去除率分别为97.8%和87.6%.  相似文献   

11.
硫酸盐还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降解很多其他微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特性及作用机理,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在含重金属废水、硫酸盐废水、酸性矿山废水及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其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首先简述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及其应用于废水处理中的优点,然后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和制备方法。该技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废水、含氮废水、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显示出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广阔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普通活性炭比较,介孔活性炭具有疏水性好、孔体积大、导电性能好等优势,然而传统制备方法繁杂,原料成本较高。因此,探究新型介孔活性炭制备工艺尤为重要。方法以木糖渣为原料,采用NaOH预处理、低温硫酸辅助炭化与磷酸活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高介孔率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NaOH预处理时间、浸渍比以及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的亚甲基蓝(MB)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NaOH预处理脱除木质素促使原料形成孔隙通道,同时使木糖渣纤维发生润胀,有利于活化剂与原料接触,从而获得高介孔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当NaOH预处理时间为4h,磷酸与原料浸渍比4:1,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为1h所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MB吸附值436mg/g。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含有丰富的大孔及中孔结构,整体活化充分均匀。氮气物理吸附-脱附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其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分别高达2038m2/g和2.13cm3/g,其中介孔孔容1.56cm3/g,介孔率达到73.2%,平均孔径为4.18nm。结论采用适当的NaOH预处理有利于制备孔隙结构优越的活性炭,在重金属离子吸附、有机大分子废水处理以及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为高比表面积介孔活性炭的制备奠定理论基础,并为工业木糖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介孔分子筛的化学改性合成枝状复合吸附材料,研究其吸附性能对重金属废水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  以介孔材料SBA-15为硅源,通过化学修饰方法合成树枝状化合物的复合吸附材料SBA-15-G3,并用巯基耦合剂巯基乙酸在 SBA-15-G3上嫁接巯基,成功合成功能化吸附材料SBA-15-G3-SH。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Zeta电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SBA-15-G3-SH对水溶液中铬离子[Cr(Ⅵ)]的吸附,研究了pH、时间、初始铬离子浓度、温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SBA-15-G3-SH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结论  吸附主要通过SBA-15-G3-SH表面的—SH基团表面络合作用以及与重金属离子的静电吸引,导致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Cr(Ⅵ)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图10表3参21  相似文献   

15.
光合细菌是在自然界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特殊厌氧微生物,其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使得其在环境修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近年来光合细菌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有机磷农药降解及养殖水体的净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光合细菌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废菌体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特性。[方法]以某药物生产的副产物废菌体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废水中Zn2+、Cu2+、Cd2+等金属的吸附去除试验。采用间歇吸附方式考查了不同的化学改性方法、pH值、反应时间以及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上述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与NaOH改性废菌体相比,微波改性废菌体效果更好,且在30 min之内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当微波改性废菌体投加量为4 g/L,溶液pH值分别在6、6、7时,废菌体对Zn2+、Cu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03、2.329、4.653 mg/g,而且其吸附过程完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微波改性废菌体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能谱图表明,废菌体吸附金属离子其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结论]在废物利用的同时净化重金属污染是可行的,为微生物吸附技术广泛应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能利用硫酸盐或者其他氧化态硫化物作为电子受体来异化有机物质的严格厌氧菌,在厌氧废水处理方面极具潜力。阐述了SRB处理废水中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利用SRB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在工程应用方面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物淋滤法对污泥中Zn Cu的去除效果及污泥养分损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序批式摇床培养,在污泥中分别接种10%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与氧化硫硫杆菌菌液,研究了不同菌种对生物淋滤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Zn和Cu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够较快速启动生物淋滤,使污泥系统中的Zn在第2d就有了97.8%的去除,并保持到结束;Cu在第4d有了37%的去除并持续升高。而氧化硫硫杆菌则在第6d才对Zn和Cu有了较好的去除。2种金属的溶出与pH值有一定的相关性,zn在pH值3.0~4,0时就有很高的去除率,而Cu在pH〈3.0时才有较好的去除。在去除重金属的同时,污泥中营养成分(TN、TP、TK、有机质)的损失也较高,特别是TP的损失量最高可达到70%。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优势的生物淋滤系统中污泥的营养损失大于氧化硫硫杆菌为优势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有机物质和添加植物材料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重金属含量的植物残体进入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土壤颗粒态有机物质矿化、微生物生物量和颗粒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植物残体重金属污染都会减弱颗粒态有机物质和植物材料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增加颗粒态有机质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和颗粒态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植物残体矿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主要与土壤污染程度有关,随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加入土壤的植物材料重金属含量较低时,中量重金属污染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而土壤颗粒态有机质的积累均随土壤或植物残体中重金属的积累而增加.其中植物中重金属积累对其影响更为明显.重金属在土壤颗粒态有机质中的积累可能是土壤有机质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