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蚯蚓对猪粪重金属Cu、Zn的吸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猪粪重金属污染已非常普遍,尤其是铜(Cu)、锌(Zn)污染最为明显.为了探讨利用蚯蚓萃取猪粪重金属Cu、Zn从而减少猪粪中重金属Cu、Zn含量的技术途径,采用室内接种法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猪粪重金属Cu、Zn的吸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蚯蚓对猪粪重金属Cu、Zn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富集系数分别为0.43、0.73;物料C/N比、温度、湿度和蚯蚓接种密度均能影响蚯蚓对猪粪重金属Cu、Zn的吸收,在物料C/N比为17:1~22:1、温度为14~21℃、湿度为70%~75%、接种密度为10~20尾·200 g-1物料(2.4~5.0 g·200 g-1物料)条件下,蚯蚓对Cu、Zn的吸收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污泥蚯蚓堆肥效果,以木屑作为污泥膨胀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木屑不同添加量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蚯蚓生长状况、重金属总量及堆肥物料N、P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添加量较多不利于堆肥物料减量化;堆肥物料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随着木屑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木屑添加量对堆肥物料中速效磷的降低没有明显影响;蚯蚓在堆肥过程中可富集Cu、Fe、Pb和Zn,对Cr无富集作用;堆肥物料中的Cu、Fe、Pb、Zn和Cr在堆肥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但堆肥物料木屑添加量对重金属含量的下降并无直接影响。可通过提高木屑添加量来提高堆肥物料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  相似文献   

3.
荣成天鹅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粒度的分析,研究了荣成天鹅湖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天鹅湖重金属的总体水平较低,Cd、Cr、Pb、Cu、Zn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Ⅰ类质量标准,其中Cr和Pb存在轻度污染.Cd、Cr、Ni、Pb、Cu、Z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84、1.75~116.11、1.50~29.06、17.36~27.25、2.00~34.98 mg·kg-1和11.48~92.61 mg·kg-1,平均含量排序为Zn>Cr>Pb>Cu、Ni>Cd.天鹅湖重金属的富集状况与沉积物的粒度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大部分元素的高值区出现在颗粒较细的湖中央以及污染严重的西北部,东南部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各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其中Cd、Cu、Mn、Zn、Fe间呈高度的正相关,空间分布规律相似;重金属与有机质、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加拿大制定的沉积物评价标准,天鹅湖沉积物中Cr具有较大的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流化床快速热解笋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笋壳为原料,石英砂为流化介质,在自行研制的流化床快速热解装置上进行热解试验,研究了热解温度、物料尺寸、进料速率、滞留时间和添加剂对笋壳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KNO3热解效果较好,较佳工艺条件是热解温度500℃、物料尺寸1.0 mm、进料速度50 g.min-1、滞留时间0.8 s、KNO3浓度0.4%,液体产率可达62.7%。  相似文献   

5.
有机物料改性处理对酸化黑土中铜的钝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有机物料及改性处理对铜(Cu)污染酸化黑土的钝化效果,以木屑、玉米秸秆、油菜秸秆为原材料,采用Na OH处理制备改性有机物料,对物料中的纤维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表面结构进行观测,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讨其对Cu污染酸化黑土的钝化效应。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和改性有机物料均能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未改性处理的有机物料中木屑的钝化效果最好,当投加量为5%、钝化培养21 d时,钝化效果最佳,最高钝化率达到33. 01%,Na OH改性有机物料中改性木屑钝化效果最佳,相同条件下钝化率39. 99%。Na OH改性处理导致有机物料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而纤维素含量升高;也导致有机物料表面变得更加膨松、多孔,暴露了更多的吸附位点,增大了有机物料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6.
挤压膨化与改性处理海带渣的油污吸附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挤压膨化和改性处理的海带渣进行了油污吸附材料制备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海带渣粒度和玉米碴添加量对挤压膨化海带渣油污吸附特性的影响,以及硬脂酸添加量、海带渣粒度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海带渣油污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玉米碴添加量,可提高挤压膨化海带渣的吸油率、吸油速率和漂浮率,但吸水率亦提高;海带渣粒度越小,挤压膨化后的海带渣吸油和漂浮效果越好,越不易吸水;当海带渣粒度为0.9 mm、玉米碴添加量为30%时,挤压膨化海带渣具有良好的油污吸附效果,其吸油率、吸油速率和漂浮率分别为142.8%、94.1%和49.4%,吸水率为89.2%。改性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改性可显著提高海带渣的漂浮率,降低其吸水率,但油污吸附效果随硬脂酸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选择粒度较小的海带渣并且保证一定的改性时间,有利于提高油污吸附效果;当海带渣粒度为0.9 mm、硬脂酸添加量为8.5%、改性处理2 h时,海带渣的吸油率、吸油速率和漂浮率分别为217.5%、94.3%、94.0%,吸水率在31.0%以下,吸油率和漂浮率分别是挤压膨化海带渣的1.52倍和1.90倍,吸水率降低了65.2%。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蒲儿根(Sinosenecio oldhamianus)富集土壤重金属铜(Cu)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分析不同Cu含量土壤中加入PGPR混合菌剂后蒲儿根生长、营养状况、Cu富集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u含量逐渐增加,蒲儿根的长势减弱,表明高浓度Cu对蒲儿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蒲儿根对Cu的富集作用主要集中在根系,仅约18%的Cu转移到地上部分;而施加PGPR混合菌剂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含Cu土壤中蒲儿根的株高、根长、氮、磷、钾及根系Cu的富集量,尤其在土壤Cu含量为600 mg·kg~(-1)时PGPR混合菌剂对蒲儿根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使蒲儿根的株高、根长分别提高了10.03、7.10 cm,蒲儿根地下部分Cu富集量在土壤Cu含量为800 mg·kg~(-1)时提高了14.01%;PGPR混合菌剂还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可达80.28%、217.11%、43.26%和61.89%。研究表明,接种PGPR混合菌剂能提高蒲儿根在Cu污染土壤中的抗逆性和对Cu的富集能力,且能改善土壤性质,可作为蒲儿根修复Cu污染土壤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大豆进行浸油前预处理,在获得较优的粕残油率基础上,为提高其生产率降低能耗,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找出系统参数(模孔直径、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套筒温度)对机械生产性能(生产率、度电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孔直径26mm、物料水分18%、螺杆转速160r·min-1、套筒温度120℃的组合时,生产率最优;模孔直径26mm、物料水分18%、螺杆转速160r·min-1、套筒温度60℃的组合时,度电产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上海商品有机肥料中重金属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采样及室内检测的方法,分析上海市商品有机肥料样品331个,就重(类)金属含量情况和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重(类)金属Cu、As、Cd、Cr、Pb和Hg的含量变化较大,从痕量到1000 mg/kg均有,平均值分别为262.12、21.00、2.44、38.49、6.22 mg/kg和0.37 mg/kg,超标率依次为55.59%、15.71%、5.14%、0.03%、0和0.物料影响方面,以猪粪作为原料的有机肥料超标情况较多,猪粪有机肥的铜和砷含量偏高,鸡粪有机肥料的砷和镉超标较多.当有机肥料偏碱性时,发生重金属超标几率提高,特别是当8≤pH<9时,Cu、As和Cd分别占总超标个数的54.35%、55.77%和47.06%,Cd在pH<8时,没有发生超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对重金属Cu和Zn的影响情况,为有机物料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室外培养试验为基础,用硫酸铜、硫酸锌溶液浇灌,模拟制备Cu、Zn污染土壤,添加牛粪、菌渣、牧草、树叶、秸秆物料,研究Cu、Zn总量变化。[结果]就Cu、Zn总量而言,Zn总量要高于Cu,且禽畜粪便类高于其他类,鸡粪处理中Cu、Zn总量增幅最大,增幅分别为22.51%和47.01%;就不同形态而言,动物类禽畜粪便对污染土壤Cu、Zn增加效果最显著,天然有机物料对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Cu有明显降低作用。[结论]牛粪有机物料对各形态Cu、Zn含量均有增加效果,天然类有机物料对Cu的有效态含量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壤颗粒随水迁移常引发水土流失、农田面源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且雨滴打击等外部作用被普遍认为是降水引发土粒迁移的主导作用,但土粒迁移的内在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离子界面反应产生的粘粒间的内在作用力对粘粒水迁移的影响.为了能够准确计算粘粒间的作用力强度,以纯的蒙脱石粘土团聚体为材料,用Na~+和K~+两种一价阳离子来表征界面反应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Na~+体系中粘土颗粒迁移强度远远大于同浓度下的K~+体系;2)K~+体系下的电场强度远低于同浓度下的Na~+体系,相应地,Na~+体系中粘粒间静电排斥力远强于K~+体系;3)蒙脱石团聚体内部的静电场强度越强,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压越高,粘粒水迁移强度就越大.研究发现,团聚体中的电场强度主要通过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影响粘粒水迁移,但在低电解质浓度下,这个电场还可能通过对水合斥力的影响来影响粘粒的水流迁移强度.本研究提出了在流水运动的外力作用下,引发粘粒迁移的内因驱动力:粘土团聚体中静电场产生的静电效应.由于本研究只考虑了流水的作用而没有考虑雨滴撞击力作用,所以本文并未否定雨滴击打对土壤迁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4LZ–0.8型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清选过程中存在的清选损失较大以及连续作业时湿物料易堵塞问题,对其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装置由物料输送机构、扬谷器、旋风分离清选筒以及吸杂风机组成,去除了原有刮板抛送机构,在旋风分离筒中加装了半球体分离组件,改物料径向进入分离筒为切向进入。利用自制旋风分离清选试验台,以扬谷器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试验因素,以谷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清选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扬谷器转速为1 13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2 609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51 mm时,谷粒清洁率达到98.93%,清选损失率为0.035%。  相似文献   

13.
对石英砂、活性炭和火山岩滤料3种载体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3种载体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的效果,并对火山岩滤料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吸附铜离子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多孔载体固定化效果顺序为火山岩滤料>活性炭>石英砂。空白滤料、固定化野生菌和固定化重组菌在吸附Cu2+12 h后,Cu2+的吸附率分别为70.09%、78.76%和83.30%。孔径为2~4 mm的火山岩滤料固定化重组菌去除Cu2+的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寻找微生物处理废水后的回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95-16296,16299
为了解山西省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及作用大小,利用1949~2009年粮食产量序列资料,采用波动指数分析了山西省粮食总产量的波动特性与波动幅度,并分析了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从作物学原理研究(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波动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单产是影响粮食总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1949~2009年,单产波动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达79.68%,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为18.0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高导热的填料虽然能够提升木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储放热速率,但存在的易团聚现象无法使其均匀分散于材料内部。本研究旨在利用溶液还原法,由内而外地在轻木基体内原位生成单分散的金属铜颗粒,为提高木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储放热性能探索绿色、经济的道路。  方法  首先利用酸性亚氯酸钠溶液对轻木进行脱木素处理以提高其对相变材料的封装效率。然后利用CuSO4溶液与抗坏血酸溶液在脱木素轻木内利用溶液还原法多次循环制备单分散金属Cu颗粒,并将反应完全后的轻木利用真空浸渍法与石蜡(PW)制备具有Cu颗粒强化导热的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导热系数测试仪和温度巡检仪对材料的微观、结晶、化学结构及储放热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  轻木经脱木素处理后其对石蜡的封装效率从64.9%提升至了82.6%。经过抗坏血酸对Cu2+的还原作用,在轻木基体内原位制造出了Cu。然而循环次数过少,Cu不能均匀地分布在木材基体内,而过多的循环次数则会过量地影响轻木对相变材料的封装效果;其中3次的循环次数最为合适,以此所制备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导热系数提升了1.76倍,熔融与凝固潜热分别高达143.7、142.9 J/g,同时储热与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23.7%与32.6%,展现出了更好的温度调节潜力。  结论  利用溶液还原法能够有效地在轻木基体内均匀制备金属Cu颗粒,并且以3次循环制备的Cu颗粒强化导热的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储放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猪和奶牛粪便的粒径及养分分布对固液分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猪、奶牛粪便为材料,按<0.15、0.15~0.5、0.5~1.0、>1.0mm不同粒径,分析了猪、奶牛粪便粒径分布,同时分析了4种不同粒径颗粒中N、P、K养分含量,采用XY型螺旋式畜禽粪便固液分离机,在0.5、1.0mm两种孔径筛网下,进行了固液分离,分析比较了机械固液分离对相应粒径粪便固形物及养分回收效率。结果表明,猪、奶牛粪便粒径分布以<0.15mm小颗粒为主,占其粪便重量的57.99%~68.34%,奶牛粪便颗粒粒径大于猪粪便,仔猪与育成牛粪便粒径小于育肥猪与泌乳牛粪便。猪、奶牛粪便中N、P、K养分近80%以上呈水溶性或存在于<0.15mm小颗粒之中。粪便机械固液分离获得的固形物与固形物中N、P养分回收比例高于相应筛网孔径粪便颗粒与养分所占比例,奶牛粪便固形物回收率为45.5%,远高于猪粪的27.8%,N、P养分回收率分别为7.14%~19.71%、7.38%~21.18%。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豆垄上双行免耕播种作业过程中开沟器入土困难、开沟器堵塞、种沟构建质量差等问题,设计原茬地大豆垄上双行开沟器结构参数优化试验。通过分析工作过程中土壤颗粒在导流板表面运动规律,确定影响土壤颗粒运动规律关键结构与作业参数。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分土角、运土角、导流角为试验因素,开沟深度变异系数和横向粒距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化结果为在作业速度8 km·h-1条件下,分土角65°,运土角30°,导流角45°时,开沟深度变异系数0.091、横向粒距变异系数0.035,作业过程无堵塞现象。将结构参数优化后双行开沟器与分体式双圆盘开沟器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开沟深度合格率提高11%,种子粒距横向分布合格率提高32%,开沟深度变异系数降低43.5%,横向粒距变异系数降低66.6%。研究结果为原茬地作物双行免耕播种机具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配比的炉渣和钢渣为原料,经混合、成球、焙烧制成炉渣颗粒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了该吸附剂对沼液中NH+4 N、TN、TP和CO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沼液的pH、吸附时间、沼液的浓度等因素对不同配比的炉渣颗粒吸附剂吸附沼液中TP均有显著影响。在适当条件下,不同配比的炉渣颗粒对沼液中的TP去除率均在90%以上。炉渣颗粒吸附剂对废水中TP的等温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进行较好的描述。动态吸附试验中废水中NH+4 N、TN、TP、COD去除率均在90%左右,其中以炉渣和钢渣质量比为4∶1(①号)的混合渣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24%、9675%、99.94%、89.71%,可达标排放。炉渣颗粒可以作为吸附材料处理沼液中的NH+4 N、TN、TP和COD。  相似文献   

19.
针对稻田土壤重金属Cu污染问题,在翻压紫云英条件下,探究化肥与生物炭基肥配施对土壤-水稻系统Cu吸收及转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对照(CK,不施肥)、常规施氮(CN)、紫云英+氮肥(CNG)、紫云英+有机肥+氮肥(CNGO)、紫云英+生物炭基肥+氮肥(CNGC)。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五优156生长和重金属Cu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N相比,CNG在无污染和污染土壤中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7.1%和50.1%;与CNG相比,CNGC在无污染和污染土壤中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5%和12.8%。单施化肥条件下水稻植株体中Cu的总吸收量最大,且水稻根部Cu含量最高;在污染土壤中,CNG处理下水稻糙米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而在CNGC处理下糙米中Cu含量低于相关食品卫生标准(≤10.0 mg·kg~(-1))。进一步研究表明,翻压紫云英能提高Cu从根向秸秆的转运能力,而在污染土壤条件下Cu从秸秆向谷壳的转运能力会受到抑制。在污染土壤中CN处理下Cu有效态含量最高,CNGC处理比CN处理土壤Cu有效态含量降低39.4%,比CK处理降低17.6%。研究表明,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化肥配施生物炭基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抑制水稻对Cu的吸收和转运,降低水稻籽粒中Cu含量,适宜在重金属Cu污染稻田施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木竹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原料的类型、施胶量、工艺参数、木材和竹材的比例等许多因素有关,本文研究了不同木材和竹材的比例对木竹层积复合材的性能影响,采用的酚醛胶固含量为45%,板材尺寸800 mm×800 mm×10 mm,热压时间15min,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力2.5 MPa。试验结果表明:木材和竹材的比例对木竹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胶合强度有显著影响,对其含水率影响较小。当木材比例从20%到60%时,木竹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胶合强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