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二化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二化螟的防治水平,探索二化螟防治新技术,2016年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使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代二化螟的防效达85.32%,与常规化防效果相当,该项技术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应用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诱杀农作物害虫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控害技术。为探索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性诱剂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二化螟性诱剂的配比类型,验证昆虫性信息素控制水稻二化螟探索田间应用技术,2010年在桂林双季稻区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试验,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见,二化螟性诱剂是防控水稻二化螟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还可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准确反映出水稻二化螟各代成虫盛期、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与寄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深入了解二化螟与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防治二化螟的重要前提。综述报道了二化螟与不同寄主植物、水稻品种、栽培制度和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二化螟的行为、发育、存活和种群增殖等方面论述二化螟与寄主植物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化螟求爱过程中释放性信息素这一规律,笔者对两种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诱杀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A诱芯(Cs2009410)能显著降低田间二化螟蛾量基数,从而减轻二化螟的田间危害,利用物理诱杀技术防控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适合稻虾共作条件下水稻二化螟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主要采取冬前虾田深灌灭二化螟、推迟水稻播期避二化螟、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种植显花植物保护天敌、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性诱设备诱杀二化螟、科学使用生物农药等技术措施,使虾田水稻生产中二化螟虫口密度低于防治指标,达到减少农药使用又能控制虫害的要求,同时也保护稻田小龙虾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介绍了二化螟的发生与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关系及二化螟危害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特征,以便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余姚地区二化螟抗性水平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二化螟对双酰胺类药剂产生了较高抗药性,2014年余姚市部分地区二化螟大发生。为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本试验选取了三唑磷等10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对早稻一代二化螟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药剂中三唑磷对二化螟防效最好,阿维菌素次之,其他参试药剂对二化螟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稻二化螟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了解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以及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其监测的二化螟消长动态与采用测报灯监测和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均相吻合,且世代明显、清晰,始盛期和高峰期显著。同时,二化螟防治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绿色防控二化螟的有效手段在水稻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龙游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逐年上升并呈加重发生态势,对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遏制二化螟重发势头,根据龙游县2015年以来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动态监测及田间系统调查,分析了近年水稻二化螟逐年加重发生的原因,提出重发区域二化螟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是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种植产业具有较大的危害。通过调查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情况,分析目前吉林省水稻二化螟防控存在的问题,总结水稻二化螟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绿色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7、8月份是水稻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盛发危害期,因此,抓住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危害盛期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水稻和玉米丰产丰收。2007年暖冬气候有利于二化螟和玉米螟越冬。预计2008年二化螟、二代玉米螟为中等发生。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二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旬。二代玉米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二化螟和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2.
茭白田二化螟预测预报及减量用药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二化螟性诱剂进行茭白田二化螟发生的预测预报,并且与田间观测结果结合,尤其是二化螟初孵幼虫的为害症状,可以作为茭白田二化螟适时用药防治的有效判断依据。在二化螟幼虫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仅对二化螟叶鞘部分进行半株施药的方法,其防治效果优于全株施药,并可节省50%的用药量,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因再生稻敏感生育期与二化螟发生期重合,二化螟防治的难度较大。本文根据近3年来郎溪县再生稻二化螟防控措施和效果,探讨融合栽培方式、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的二化螟防控方式。 关键词 再生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目前二化螟的防控仍离不开化学防治,而二化螟抗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上的化防效果。对二化螟的抗性监测、抗性机理、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二化螟抗性治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取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在水稻田间从秧苗到成熟期间的雄性二化螟成虫的数量变化,通过雄性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生育期间的数量变化反映整个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田间的数量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田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安装方便,监测效果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当,且具有预测时间提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主要与稻田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2001年冬季气温高,对二化螟越冬有利,二化螟呈大发生态势,而2002年春季连续低温阴雨,对二化螟生存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2002年一代二化螟实际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杀虫单等4种药剂防治二化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化螟是太湖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为害水稻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杀虫单(双)推广使用以来,一直是本地防治二化螟的首选药剂。近年来,生产上普遍反映杀虫单(双)对二化螟防效下降。沈晋良等2002年5月采集太湖县二化螟种群进行的抗性监测表明,二化螟对杀虫单已产生中等  相似文献   

18.
<正>1.水稻二化螟发生新特点。①暖冬气候特点,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暖冬降低了二化螟越冬死亡率,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增加了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二化螟诱剂的诱蛾能力与测报效果,进行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娥量高于灯光诱捕的诱蛾量,且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当年发生的实际情况;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示范试验表明,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防治效果,可作为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进一步控制二化螟危害,探索防治二化螟的新途径,现将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