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确定重庆市荣昌区2个养鹅场发病雏鹅的病原,采集2个鹅场发病鹅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获得9株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常规的染色、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测定,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同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能够致雏鹅死亡;分离菌对大观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确诊某养鹅场雏鹅发病死亡的病因,采集4日龄发病雏鹅的肝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相关病毒核酸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在肝脏样本中分离出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动物感染试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2)鹅细小病毒PCR检测试剂盒检测未发现鹅细小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雏鹅发病原因,本试验对鹅场疑似感染鹅星状病毒(GoAstV)的雏鹅进行剖检,采集具有典型痛风症状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和肾脏,进行病原分离、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将分离得到的病原接种鹅胚后,72~168 h死亡率约为90%;剖检死亡鹅胚可见尿囊膜水肿并有尿酸盐沉积、胚体严重充血水肿呈潮红色。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近年来报道的引起禽类痛风的新型GoAstV毒株HNSQ-6、HNKF-1、HNNY0620和XT1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达99.58%~99.72%。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雏鹅的临床症状与自然感染雏鹅的发病症状一致;攻毒后雏鹅死亡率约70%,未死亡鹅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剖检死亡雏鹅可见心脏、肝脏和肾脏表面出现明显的尿酸盐沉着,部分死亡雏鹅关节腔内有尿酸盐沉积。结果表明,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病死雏鹅中分离的致病原为GoAstV。  相似文献   

4.
为对河北省张家口赤城县某肉鹅养殖场的雏鹅死亡病原进行检测,剖检雏鹅进行初步诊断后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病原,并对分离菌进行鉴定试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分离菌经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雏鹅具有较强致病性,分离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等8种抗生素表现耐药,仅对阿莫西林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和雏番鸭,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根据调查分析情况看,它流行广,传播快,危害严重,1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近些年,该病已经给我市部分饲养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试验对虎林市月牙湖养殖场死亡的疑似小鹅瘟雏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同时对病死雏鹅病料进行了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保护试验。应用琼脂扩散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方法对小鹅瘟进行了快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诊断结果证实该养殖场发生的雏鹅死亡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种鹅场10~14日龄的雏鹅发生死亡,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诊断该雏鹅发病是由沙门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采用药敏试验,将分离菌分别接种12种药敏纸片,结果表明,沙门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土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高敏,大肠杆菌对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呼兰养鸭场于1982年6月初在肇东县个体养鹅户购入才出壳约4日龄的雏鹅5000只,运回后,本雏鹅群开始发病,个别的雏鹅开始死亡。约在10~15天后发病和死亡达最高峰,由7月7日到8月71日初步统计在5000只雏鹅中发病4296只,发病  相似文献   

8.
上海某鹅场发生雏鹅急性死亡,患病鹅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疑似鸭疫里默杆菌感染。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一株细菌纯培养物,使用PCR方法以及测序鉴定该菌株为鹅源鸭疫里默杆菌。  相似文献   

9.
雏番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0月,福建某番鸭场因患疑似鸭沙门氏菌病导致雏番鸭大量死亡,为确诊雏番鸭死亡原因,对送诊的死亡雏番鸭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和针对沙门氏菌fimW基因作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雏番鸭死亡的原因是鸭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证辽宁鹅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无菌采集鹅肺炎发病病例的肝脾和肺脏,应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以及PCR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选取所鉴定的代表菌株,应用小鼠和雏鹅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确认分离到2株肺炎克雷伯菌。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发病率为95%,死亡率为90%,死亡小鼠表现脑实质出血、肝脏坏死有出血点、肺脏充血出血等病理变化。雏鹅致病性试验显示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85%,死亡雏鹅表现气管黏膜出血、大叶性肺炎等病理变化。近年来,鹅源肺炎克雷伯菌引起鹅肺炎为主的疾病发病率、致死率越来越高,防治困难。本研究对鹅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建立鹅源肺炎克雷伯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鹅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2010年12月江苏省某肉鹅场鹅群出现呼吸困难,死亡增多现象,对病死鹅剖检发现以气囊炎和肺部坏死为主,无菌采集病料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微量凝集试验表明其血清型为O2。经过肺结节压片镜检,没有发现霉菌的菌丝;检测健康鹅和患病鹅各10只的鹅新城疫抗体,发现其抗体滴度比较高且整齐度较好,两者之间的抗体无明显差异。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先锋Ⅴ等16种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21日龄雏鹅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引起80%死亡率,说明该分离菌株对雏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制预防鹅痛风病的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疫苗及卵黄抗体,试验对黑龙江省某养鹅场疑似痛风死亡鹅的肝脏及肾脏组织进行了病原分离,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鹅胚传代、RT-PCR检测、核苷酸序列测定与比对、病毒含量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分离得到一株鹅星状病毒;分离毒株可致传代鹅胚100%死亡;鹅胚传代尿囊液的RT-PCR检测为阳性;阳性产物核苷酸序列与鹅星状病毒AHDY株基因(登录号为MH410610.1)和FLX株基因(登录号为KY271027.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和93%;分离株病毒含量为1×10~(4.83)ELD_(50)/0.2 mL;2日龄健康易感雏鹅接种分离毒株48 h后陆续死亡,剖检表现为心脏、肝脏与输尿管尿酸盐沉积及肾脏出血肿胀,与自然发病雏鹅症状一致。说明该分离毒株为导致雏鹅痛风病的病原,可作为研制鹅星状病毒疫苗及卵黄抗体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3.
为确诊某朗德鹅养殖场大批雏鹅出现腹泻、急性死亡的病因,采集患病雏鹅心脏、肝脏、肾脏等病料接种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麦康凯和伊红美蓝等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抗菌药物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得到1株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2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3株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敏感,对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诊断分析结果为朗德鹅养殖场雏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雏鹅网上育雏可节省大量垫料,省去更换垫料的劳动,减少雏鹅与粪便接触的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但育雏网成本高有些养鹅者觉得不合算,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近几年进行了网上育雏与火炕育雏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方法1.1 种蛋选择选择接种过小鹅瘟疫苗后45d种鹅所生产的种蛋,抗体监测合格进行孵化。1.2 试验雏鹅与分组试验雏鹅选择在同一孵器孵化同一天出壳的健康鹅雏800只,分二组,每组400只。试验雏鹅选择后,从雏鹅出壳后24h开始试验,到30日龄试验结束。1.3 试验用鹅雏采取…  相似文献   

15.
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苗鹅。雏鹅绒毛稀少,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力弱。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防疫工作,易引起雏鹅发病死亡。因此,对雏鹅进行精心饲养,科学管理,才能够提高雏鹅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兽医导刊》2016,(20):156-157
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引起胚胎和雏鹅发病,给养鹅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在孵化过程中,大部分是弱胚,出壳无力.一般能出壳的雏鹅,出壳时间都推迟1~2d,出壳时残雏、弱雏增多.剖检死亡的胚胎和雏鹅,蛋内有恶臭浅黄色、紫黑色混浊的液体,在胚体表面发生腐烂,头、颈部肿胀比较明显.实验室检查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该菌对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高敏,对土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环丙沙星中敏,对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大庆霉素低敏.同时做好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20年6月,潍坊临朐某养鹅场饲养的2月龄朗德鹅不断出现发病和死亡,剖检可见内脏器官、脂肪、肌肉出血。为确定发病原因,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发病鹅内脏器官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球菌,该分离菌对头孢拉定、米诺环素高敏;显微镜检、生化试验、微生物质谱仪检测、16 S rRNA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确定该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的缓慢葡萄球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可以引起雏鹅发病死亡,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89%,死亡雏鹅以肝脏肿大出血、肺脏出血等内脏器官出血为主要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一致。研究首次在鹅上分离出缓慢葡萄球菌,为鹅的缓慢葡萄球菌病的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雏鹅脐炎是刚出壳的雏鹅因脐部尚未完全闭合,导致各种细菌进入雏鹅体内发生炎症。一般来说,出壳较晚的弱雏,尤其是卵黄吸收不好的雏鹅在受凉等应激状态下易发生本病。对于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搞好种蛋和孵化器的消毒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孵化制度,掌握好孵化期间温度、湿度和通风,孵化出优质健雏,尽可能降低弱雏率。在助产时要注意,需待雏鹅的尿囊血管枯萎后方可进行,避免伤着脐部。育雏期间要为雏鹅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前一周尤为重要,要防止受凉,火炕育雏时,炕面温度要适宜,防伤热和着凉,以保证卵黄吸收良好。对卵黄吸收不好的雏鹅用2%…  相似文献   

19.
自山东省某鹅场病死鹅组织病料中分离到1株小鹅瘟病毒,命名为SD株。对其进行了PCR检测、电镜观察、回归动物试验和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VP3基因扩增片段为436 bp,与小鹅瘟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5%以上;病毒形态与小鹅瘟病毒基本一致;鹅胚尿囊液毒肌肉接种4日龄雏鹅10日内80%死亡,死亡雏鹅剖检主要病变为肿大,表面有坏死斑,十二指肠肠腔膨大,肠道黏膜脱落。该分离株的确定为小鹅瘟的精准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吉林省某养鹅场从外地同时购入鹅种蛋,分3个养鹅基地饲喂,出壳后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免疫过1次。2006年5月2日其中两个基地突然出现雏鹅死亡,病鹅排白色气泡稀粪,后排浅绿色稀粪。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