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园合理施肥是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畜牧业和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使得桑园的施肥品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猪粪、羊粪的比重逐年减少,鸡粪的施用比重逐渐加大,有的桑园一期施用鸡粪的量就达到2000kg以上,但是过量和不科学的施肥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壤质地的变化。笔者从鸡粪的处理、桑园施用时期及施肥量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鸡粪还田的绿色生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各种营养元素对桑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合理施肥,可确保桑园高产稳产。介绍了桑园可施用的肥料和桑园科学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桑园测土配方施肥是桑园施肥技术上的一项富有成果的革新,它把桑园施肥技术从实践经验型转向理论指导型,从定性施肥发展到定量施肥,从感观判断发展到应用仪器测试,从施用单一肥料品种发展到多种营养元素配合施用.测土配方施肥已成为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1990——1992年我们在内圩农业区久隆镇久北村灰潮土上进行桑园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在技术环节上主要抓了“测土”、“定产”、“配方”、“施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类型、土壤元素缺丰分级、土壤主要限制因子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广西桑园土壤的状况,分析了桑园土壤养分对桑叶产量和质量、养分缺乏对蚕体生长和茧丝生产的影响,提出注重肥料元素施用比例,注重不同区域桑园施肥差异、注重不同桑品种施肥差异、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方法等对策,得出大力推广应用平衡施肥理念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桑园施肥中,将测土配方施肥和专用复混(合)肥的施用相结合,是提高桑园科学施肥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探明其应用前景,我们在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园内于2003年夏秋季进行了相关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2019,(4):41-43
为更好地推广配方施肥,对河南省桑蚕生产重点县进行了桑园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测试分析,发现淅川、内乡两地桑园土壤缺乏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全氮含量较高,今后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施用桑园专用肥。  相似文献   

7.
粤椹大10果桑园、台湾大果桑园测试不同施肥配方、方式和不同有机肥对果桑果、叶产量与果品质的影响,以探索出果桑的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肥配方为每667 m~2桑园施用有机肥2 t和总N、K_2O、P_2O_5各30 kg时,粤椹大10和台湾大果桑的果、叶产量和果品质接近最高,是最佳的施肥配方。粤椹大10和台湾大果桑的糖度值与有机肥的施入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与施入速效肥料以及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段式施肥)相关性不明显。分段式施肥优于一次性施肥。蚕沙发酵有机肥是很好的农家肥,施用于粤椹大10和台湾大果桑,能明显提高桑果、桑叶的产量和品质,是商品有机肥很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县广大蚕农习惯于冬期施一定量的有机肥外,其余各造多数单施尿素,致使桑园普遍出现缺磷和少钾现象,地力下降。为改变这种施肥不合理的状况,于一九八六年春开始,逐步开展桑园施用复合肥的试验和推广工作。通过两年的实践,体现了桑园施用复合肥,对增加桑园产叶量,提高桑叶质量,确保多养蚕和养好蚕,增加生产效益和促进蚕桑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桑树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桑树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本试验按农户习惯性不施用任何肥料与施用有机肥进行试验对比。通过比较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使用有机肥对桑树结果情况、果实外观、果实品质及叶片性状的影响,进而调查有机肥在果桑园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氧化微生物是执行土壤氮素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方案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桑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NPK)及未施肥(CK)的桑园土壤比较,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的AOB和AOA扩增条带的大小与明亮程度存在差异,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间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且优势种群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OA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AOB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 H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区与未施肥处理区(CK)土壤间的AOB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AOA群落结构差异较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对施入不同肥料的响应不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有利于提高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单位面积桑园条数条长和施肥量与产叶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奇 《蚕桑通报》2000,31(1):31-33
单位面积桑园的产叶量与桑树总条数、总条长正相关 ,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 ,施肥越多 ,产叶量越高 ,对丝茧育与种茧育桑园 ,在施用上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蚕桑主产区石泉、汉滨、平利、汉阴、紫阳、勉县等县区的19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土壤主要养分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桑园土壤肥力水平普遍偏低,有机质含量平均只有1.29%,速效N、P、K含量分别为37.25 mg ? kg -1、26.32 mg ? kg -1和51.94 mg ? kg -1,缺乏比例分别为67.65%、58.82%、85.29%。不同类型桑园的土壤养分丰缺程度差异较大。进行了“有机-无机桑树专用复混肥”施肥试验示范,施用专用肥比单施尿素增产桑叶11.94%,比施用N、P、K的掺混肥增产6.44%。提出目前桑园肥培管理尤其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的配合,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桑树专用肥。  相似文献   

13.
推广桑园专用复合肥对提高蚕种产量与质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园专用复合肥的开发应用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的一条捷径。1991年,我市在各蚕种场及原蚕点桑园全面推广施用桑园专用复合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本市种茧育桑园土壤养分概况及原施肥情况本市现有种茧育桑园351.5公顷(种场及所属原蚕区),90%以上属滨海盐土和黄潮土,是海相沉积物.土壤含盐量高,呈石灰性反应,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市种茧桑园土壤有机质中等偏低,全氮、速效磷较低,速效钾中等偏高,微量元素铁、锌中等偏低。本市各种场施肥品种单一,春肥单施尿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广西河池市连年出现的桑树黄化严重现象,进行了桑园施肥调查研究和桑树黄化矫正试验,结果发现,施用EDDHA-Fe矫正桑树黄化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鱼-桑-鸡.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用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和鸡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公斤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公斤,桑园内养20只鸡,年产鸡粪1200公斤,相当于给桑园施氮肥18公斤,磷肥17.5公斤.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睢宁县桑园施肥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睢宁县桑园土壤质地及肥力情况,提出了加大科学施肥宣传力度、推广桑园配方施肥技术、微肥施肥技术、商品有机肥施肥技术、桑园覆盖秸秆技术、全面改进施肥方法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桑树专用有机复合肥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园施用复合肥,将成为桑园施肥技术改革的方向。1989年起,开展了桑树专用有机复合肥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养分配比筛选,原料的选择与处理、造粒工艺的改进、肥料的肥效试验等,研制成“丰叶”牌桑树专用有机复合肥料,在德清有机复合肥料厂投入批量生产。产品品级为14—7—7,内含较高的Ca~(+1)及多种微量元素。桑园施用后,比等量的化肥混合肥增产桑叶8.3%,比纯氮增产18.3%,增产蚕茧4%左右,同时能改善桑园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五)合理施肥,推广配方施肥合理施用肥料可防止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恶化及环境污染,减轻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必须根据设施土壤养分状况、肥料的性质、栽培蔬菜需肥规律,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尽量减少土壤障碍。设施蔬菜施肥中常见的问题是:"量大":施肥量过大。有机肥使用量过大,有的地方每亩施用鸡粪达到了25方。"单一":氮素过多。"失调":氮磷钾  相似文献   

19.
鱼—桑—鸡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用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鸡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公斤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产鱼25公斤;桑园内养20只鸡,年产鸡粪1200公斤,相当于给桑园施氮肥18公斤,磷肥17.5公斤。  相似文献   

20.
夏肥同桑树的生长发育:在桑树培育上众所周知,上一年肥培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到下一年桑树的生长,由于桑树的特征是:当年施肥未必当年收效,这主要是与桑树是多年生木本作物有密切关系.下面想谈一下桑树体内以及土壤中的养分动态情况以研究施用夏肥的效果.关于夏肥施用问题:桑园施肥一年中基本上分冬肥、春肥、夏肥三种,这种按季节的分次施肥,是桑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