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室内、外养殖试验中将家蝇蛆磨成蝇浆,按一定比例配以卵磷脂、几丁寡糖和多种维生素制成蝇蛆蛋白,研究其对中华鳖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水温(25±1)℃的室内养殖试验中,将36只体质量(248.15±17.10)g的中华鳖,随机分成3组(重复3次,每重复4只)饲养在120cm×60cm×55cm水族箱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15%蝇蛆蛋白+基础饲料、30%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养殖180d。室外养殖池面积为0.5hm~2,鳖体质量(294.05±12.265)g,每口池塘放雄鳖7200只,投喂基础饲料和15%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养殖120d。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养殖的中华鳖摄食添加15%和30%蝇蛆蛋白时,血清总蛋白、总胆汁酸、甘油三酯含量及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添加组中华鳖的血清生化指标除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30%添加组外,总胆汁酸和甘油三酯含量与30%添加组差异不显著;虽然15%添加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30%添加组,但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则显著高于30%添加组。室外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15%蝇蛆蛋白饲料组的中华鳖血清总蛋白、总胆汁酸、甘油三酯含量、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投喂基础饲料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15%蝇蛆蛋白的中华鳖累积死亡率(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相对保护率为67.99%。室内外养殖结果证明,在饲料中添加15%蝇蛆蛋白能增强中华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水解鱼蛋白对中国对虾非特异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对虾基础饲料中用水解鱼蛋白替代0%、5%、10%和15%鱼粉蛋白,制成饲料投喂中国对虾30d,实验结束取样测定对虾生长指标并进行血细胞记数,以肝胰脏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为非特异免疫指标,探讨水解鱼蛋白作为免疫增强剂对中国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水解鱼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组对虾肝胰脏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为0.54U/gprot,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替代组(P<0.05);血液中总的血细胞数量最多,血清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替代组(P<0.05),并且特定生长率最高。说明水解鱼蛋白作为免疫增强剂对中国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 mg/kg黄霉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连续投喂600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测定鱼的生长、血清溶菌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 mg/kg黄霉素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血液甘油三酯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添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液葡萄糖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活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即GPT/GOT)活性比值。鱼攻毒试验也表明试验各组都有死鱼,但是对照组死亡率是最高的。因此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与抗氧化能力,抵抗病原菌感染,保护肝脏,能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4.
三种免疫添加剂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c、酵母多糖和壳聚糖,连续投喂42d,并在试验的第14、28、35和42天取样检测,研究其对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补体C3、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共6种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Vc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SOD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高,并降低MDA含量。添加酵母多糖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但不能提高SOD活性。添加壳聚糖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SOD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但不能降低MDA含量。饲料中添加Vc、酵母多糖和壳聚糖均对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5000m~2、密度为9.0×10~9尾/hm~2的凡纳滨对虾池塘中,投喂基础饲料和20%蝇蛆蛋白+基础饲料饲养体质量(0.18±1.10~)g的凡纳滨对虾,研究了蝇蛆蛋白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肌肉成分的影响。150d的饲养结果表明,投喂添加蝇蛆蛋白的饲料时,凡纳滨对虾的增长率(310~.51±11.39)%、相对体质量增加率(6383.33±20.54)%和存活率(64.61±3.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增长率(287.80±15.6)%、相对体质量增加率(5161.11±32.82)%和存活率(52.89±4.22)%(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20%蝇蛆蛋白显著提高了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的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20%蝇蛆蛋白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而其他体成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添加红枣提取物对促进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机体健康的可能性,选取体长为7.2~8.4 cm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分别投喂红枣提取物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0%和1.00%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56 d,养殖结束后测定12项血清生化指标和头肾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出现极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0.50%和1.00%组极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也在0.50%和1.00%组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总蛋白(TP)和白介素6(IL-6)含量在0.25%组出现显著增加;溶菌酶(LZM)活性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50%组极显著增加;补体4(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在0.25%和0.50%组均极显著增加。在头肾中,与对照组相比,SOD、白介素1β(IL-1β)和补体3(C3)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均为显著或极显著上调;Factor H基因表达量在0.50%组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和LZM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仅出现差异不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红枣提取物,可以起到促进肾功能,保护肝脏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添加剂对日本鳗鲡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 g/kg、1.0 g/kg和1.5 g/kg的自制中草药免疫添加剂,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每处理设3个平行样,对体重为30~40 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每20 d取样一次,以相对增重率、成活率和血清中的溶菌酶(LZM)、一氧化氮合酶(NOS)、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探讨了中草药免疫添加剂对日本鳗鲡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免疫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日本鳗鲡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试验组日本鳗鲡血清中的LZM、NOS、AKP和SOD等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因此,中草药免疫添加剂具有显著促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建议在实际生产中的添加量为1.0 g/k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应用浓度为108CFU/ml的0.4%甲醛灭活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经超声波破碎后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0.5 ml/尾,对照组同法等量注射灭菌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0、3、6、9、12、15、18、21天抽取乌鳢血液,测定其血细胞数、血清总蛋白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注射灭活鱼师鱼诺卡氏菌后,乌鳢血细胞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实验第12天时注射组血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在实验第9天后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等活性在实验时间内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灭活菌苗的刺激能引起乌醴血细胞的增殖以及血清中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从而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甘露寡糖(MOS)对欧洲鳗鲡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540尾初重为(5.82±0.02)g幼鳗,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甘露寡糖(0、0.10%、0.20%、0.30%、0.40%、0.50%),连续投喂42 d。实验结果表明,0.40%组和0.50%组鳗鲡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01%、23.85%(P0.05),肝体指数和肥满度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MOS添加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但各组之间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0%~0.50%的MOS能够提高鳗鲡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随着MOS含量的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0.30%~0.40%添加组欧鳗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达各组最高水平(P0.05),0.40%组LZM和AKP活性达各组最高水平,血清TP随MOS含量的增加不断升高,并于0.5%组达最大值。综上所述,饲料添加MOS有促进鳗鲡生长、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提高鳗鲡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本实验条件下MOS的适宜添加量为0.4%。研究结果为欧洲鳗鲡在养殖过程中甘露寡糖适宜添加量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36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2.48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100 mg·kg-1、200 mg·kg-1和400 mg·kg-1复合酶制剂的试验饲料,养殖8周。结果表明,黄颡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随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400 mg·kg-1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5.4%、7.5%和20.3%(P<0.05)。各组黄颡鱼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复合酶制剂水平的增加,血清尿素浓度逐渐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和总蛋白质量浓度升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则先升高后降低,在100~200 mg·kg-1时有最高值(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400 mg·kg-1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降低血清尿素水平;200 mg·kg-1能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质量浓度、谷草转氨酶和溶菌酶活力。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25±2)℃下,给饲养在网箱(1.0m×0.5m×1.0m)中体质量(11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投喂添加了金丝桃素(0、0.066%、0.132%)、绿原酸(0、0.04%、0.08%)和硬葡聚糖(0、0.2%、0.4%)饲料,以基础饲料组为对照组,探讨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补体C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硬葡聚糖组草鱼溶菌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35d后溶菌酶活性达到峰值,而金丝桃素和绿原酸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0.08%绿原酸组草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添加0.2%和0.4%硬葡聚糖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0.132%金丝桃素组的血清中补体C3含量在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08%绿原酸和0.2%硬葡聚糖可有效增强草鱼幼鱼非特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使用效果的生物学指标,本试验设计在养殖罗非鱼的水体里添加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通过测定罗非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溶菌酶(LZM)五种免疫酶活性指标,探讨在养殖水体里添加光合细菌对罗非鱼的免疫酶活性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5cfu/mL的鱼血清的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3cfu/mL的鱼血清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和105cfu/mL添加组的鱼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光合细菌的浓度为104cfu/mL的鱼血清的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为推广光合细菌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提高免疫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裙带菜和萱藻凝集素对刺参组织主要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刺参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裙带菜凝集素和萱藻凝集素对刺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8%、1.16%、2.32%裙带菜凝集素(质量分数);0.32%、0.64%、1.28%萱藻凝集素,以基础饲料饲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4、8、13、17天检测ACP、AKP、LSZ、CAT活性。结果显示,投喂17 d内,各实验组ACP活性随时间和剂量增加持续升高,AC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LSZ活性则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但萱藻凝集素各组活性在第17天有所下降,且LSZ活性与凝集素添加量成正比关系;裙带菜凝集素组CAT活性呈升高趋势,萱藻凝集素组呈先高后低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4.
2种免疫多糖对刺参组织主要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口服不同剂量海藻硫酸多糖、壳聚糖对刺参(Apostichopus iaponicus)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海藻硫酸多糖(质量百分比);0.5%、1.0%、2.0%壳聚糖,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饲喂7d.于投喂后第2天、5天、9天和15天检测ACP、AKP、LSZ与SOD活性.结果显示,投喂后15d内,各实验组ACP、AKP活性均随时间和剂量增加持续升高,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添加1.0%海藻硫酸多糖与2.0%壳聚糖效果最佳,1.0%海藻硫酸多糖组的ACP、AKP酶活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3倍、2.3倍,2.0%壳聚糖添加组的ACP、AKP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3.9倍、4.4倍:LSZ活性则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时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LSZ活性与免疫多糖添加量不成正比关系,0.5%海藻硫酸多糖与1.0%壳聚糖组效果最佳,酶活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4倍、3.3倍;SOD活性均在第2天显著升高,短暂的升高后逐渐降低趋于对照,1.0%海藻硫酸多糖、2.0%壳聚糖组SOD酶活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7倍、2.1倍.研究结果表明,海藻硫酸多糖和壳聚糖可作为刺参免疫增强剂使用,建议其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0%海藻硫酸多糖、2.0%壳聚糖.  相似文献   

15.
大蒜素、枸杞多糖对草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草鱼幼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蒜素(0、0.4%、0.8%)、枸杞多糖(0、0.066%、0.132%),未添加组为对照组,探讨大蒜素、枸杞多糖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LSZ)、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补体C3含量和白细胞吞噬率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8 d...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17~18℃和盐度30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4.09±0.26)g的仿刺参饲养在15个循环水玻璃缸(容积100L)中,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6%、9%和12%浒苔的饲料,于投喂后第7、14、28d和42d分别检测仿刺参的生长指标、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褐藻酸酶)和体腔液免疫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投喂试验饲料后第14、28d和42d:(1)饲料中添加6%和9%浒苔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在不同取样时间其他添加组仿刺参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试验组仿刺参的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组仿刺参的消化酶比活力最高;(3)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时,仿刺参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为6%和9%时,仿刺参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添加浒苔可以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活力,至第42d,试验组酸性磷酸酶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浒苔添加量为6%时活力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浒苔可以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免疫力,浒苔的最适添加量为6%~9%。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几丁聚糖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重(15.0±0.5)g的黄鳝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2%、3%和4%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的试验饲料,饲喂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能显著提高黄鳝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当添加量为3%时,黄鳝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且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在添加量为4%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最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黄鳝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几丁聚糖能够提高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黄鳝饲料中几丁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3%。  相似文献   

18.
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不同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0%、10%、20%、40%,其中0%为对照组)的饲料,进行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银鲳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的处理组银鲳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 <0.05),但在添加不同比例南极磷虾粉的饲料组间(10%、20%、40%),银鲳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溶菌酶(LZM) 20%饲料组活性均为最高,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脏AKP活性、肾脏LZM活性10%饲料组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40%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0%饲料组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添加南极磷虾粉的饲料组血清和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40%饲料组血清和肌肉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结合银鲳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建议控制在10%~20%。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有氧运动强度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血液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斜带石斑鱼放置在4个运动强度(对照组0 bl/s、实验组0.5 bl/s、实验组1.0 bl/s和实验组2.0 bl/s)中进行8周的训练实验。结果表明,1.0 bl/s运动强度对斜带石斑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成活率(SR)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B)、补体C3含量和溶菌酶(LYZ)、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1.0 bl/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其中1.0 bl/s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白蛋白(ALB)和补体C4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 bl/s组中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8周运动训练对肝脏HSP70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1.0 bl/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总之,1.0 bl/s运动强度可提高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增强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上调HSP70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徐凯慧  陈云峰  章玉贵  李小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3-109603
为了探究饲料中补充不同水平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分别添加0 mg/kg (SB0)、1 000 mg/kg (SB1)、2 000 mg/kg(SB2)和3 000 mg/kg (SB3)的微囊丁酸钠(含50%丁酸钠)至基础饲料中,设计4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取300尾体质健康的草鱼(10.0±0.1) g,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放置在水泥池中养殖8周。结果显示,各组草鱼增重率为273.7%~279.9%,饲料系数为1.55~1.60,饲料中补充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丁酸钠均显著提高了肠道蛋白酶活性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SB1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而SB2和SB3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各组肠道淀粉酶活性、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总蛋白(TP)和D-乳酸(D-LA)无显著差异。在肠道组织学方面,各丁酸钠补充组肠道绒毛高度和SB1、SB2组肌层厚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