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壳聚糖通过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始体质量为(1.04±0.0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对象,在探讨内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壳聚糖对草鱼免疫功能的内分泌调控。实验分别制作含甲状腺激素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1mg/kg、5mg/kg、10mg/kg饲料的甲状腺激素)和含壳聚糖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1.00%的壳聚糖),在循环水族箱中饲养草鱼70d。实验结束后测定试验鱼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两者变化趋势相似。故认为甲状腺激素能够调控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壳聚糖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吞噬活性、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在各实验组有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壳聚糖可以通过内分泌途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控。鉴于0.50%壳聚糖组具有最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壳聚糖在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添加红枣提取物对促进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机体健康的可能性,选取体长为7.2~8.4 cm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分别投喂红枣提取物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0%和1.00%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56 d,养殖结束后测定12项血清生化指标和头肾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含量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出现极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0.50%和1.00%组极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也在0.50%和1.00%组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总蛋白(TP)和白介素6(IL-6)含量在0.25%组出现显著增加;溶菌酶(LZM)活性三个红枣提取物组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50%组极显著增加;补体4(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在0.25%和0.50%组均极显著增加。在头肾中,与对照组相比,SOD、白介素1β(IL-1β)和补体3(C3)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均为显著或极显著上调;Factor H基因表达量在0.50%组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和LZM基因表达量在0.50%和1.00%组仅出现差异不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红枣提取物,可以起到促进肾功能,保护肝脏和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维生素C(Vc,以Vc磷酸酯为Vc源)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300mg/kg饲料的配合饲料,喂养体质量(42.4±5.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以不添加Vc的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探讨vc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当Vc添加量为150~200mg/kg时,草鱼生长性能最佳:随Vc添加量增加,肌肉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肌原纤维耐折力呈增加趋势;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Vc添加量为150mg/kg及以上水平时,各实验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到300mg/kg后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适宜的Vc添加量为150mg/kg饲料.  相似文献   

4.
在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生物素0、0.05、0.10、0.20、0.40、0.80、1.60 mg/kg投喂初始质量为(5.92±0.2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8周,研究了不同生物素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素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添加量为0.40 mg/kg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对草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量为0.40 mg/kg时粗蛋白含量最大。0.10 mg/kg组和0.20 mg/kg组的全鱼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生物素对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和总胆固醇(TC)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各添加组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 mg/kg添加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草鱼幼鱼饲料中生物素适宜添加量为0.40 mg/kg。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杜仲叶对草鱼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2%、4%杜仲叶粉或0.1%、0.15%杜仲叶提取物,饲养平均体重(425.8±37.6)g的草鱼.经60d饲养,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84.3%、92.2%、96.7%、88.2%、91.7%,饲料系数分别为2.01、1.87、1.82、2.03、1.9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杜仲叶粉显著提高了草鱼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添加2%杜仲叶粉、0.15%杜仲叶提取物有提高草鱼增重率趋势(P<0.10).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表明,饲料中添加4%杜仲叶粉,0.1%、0.15%杜仲叶提取物,均可极显著提高SOD活性(P<0.01),各组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对肌肉成分的分析表明,各组间肌肉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0.15%杜仲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肌肉蛋白、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呈味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P<0.05);添加4%杜仲叶粉、0.1%、0.15%杜仲叶提取物均可提高肌肉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对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的分析表明,添加杜仲叶粉或叶提取物均可降低肌纤维直径(P<0.05),其中,添加4%杜仲叶粉、0.1%、0.15%杜仲叶提取物还提高了肌原纤维耐折力(P<0.05),添加2%、4%杜仲叶粉,0.15%杜仲叶提取物降低了肌肉失水率(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杜仲叶(叶粉或叶提取物)可改善养殖草鱼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以720尾初始均重为(7.00±0.0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计1个正常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35%),1个低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15%)。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正常鱼粉对照组)、0(低鱼粉对照组)、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养殖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低鱼粉对照组,低于正常鱼粉对照组;当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时,饲料系数最低,其他各组显著低于低鱼粉组,高于正常鱼粉组,而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添加量为0.50%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7 d,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低鱼粉条件下(豆粕替代配方中20%鱼粉),饲料中添加0.63%枯草芽孢杆菌(1.0×108 cfu/mL)可显著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病力、消化酶、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不同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0%、10%、20%、40%,其中0%为对照组)的饲料,进行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银鲳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的处理组银鲳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SGR)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 <0.05),但在添加不同比例南极磷虾粉的饲料组间(10%、20%、40%),银鲳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溶菌酶(LZM) 20%饲料组活性均为最高,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脏AKP活性、肾脏LZM活性10%饲料组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40%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0%饲料组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添加南极磷虾粉的饲料组血清和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40%饲料组血清和肌肉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结合银鲳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建议控制在10%~20%。  相似文献   

8.
徐禛  杨航  梁高杨  高擘为  李小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19,43(11):2383-2393
为研究黄芩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0.4和0.6 g/kg黄芩素,配制成5组饲料,饲养平均体质量为(75.8±0.24) g的草鱼60 d。结果显示,鱼体增重率与黄芩素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在添加0.2 g/kg黄芩素时,鱼体增重率最大(210.1%),较对照组提高了8.63%,而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0.14;添加0.2、0.4和0.6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添加0.4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CAT活性。各组在AKP活性和LZM含量上无显著差异。0.4和0.6 g/kg黄芩素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6 g/kg黄芩素组的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在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胶原蛋白含量、肌肉失水率以及肌纤维密度和直径上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显示,黄芩素可促进草鱼生长,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草鱼饲料中黄芩素的添加量推荐为0.2 g/kg。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灭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及其代谢物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饲料中的应用效果,配制4 组分别含0%(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 (LPM)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草鱼幼鱼[初始体重:(80.47±1.04) g] 6 周。结果显示,草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在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9.09%和8.57%(P<0.05)。LPM添加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添加量为900 mg/kg时,脏体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84%(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饲料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4.40%、11.97%和7.64%(P<0.05)。LPM添加组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M添加量为600 mg/kg时,草鱼肠道的绒毛数量、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饲料中添加LPM对草鱼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乳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细菌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副溶血弧菌对LPM极度敏感。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随着LPM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LPM 添加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300~600 mg/kg LPM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保障肝胰脏的正常功能,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进而提高草鱼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饲料牛磺酸水平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用体重为5.89±0.03g的罗非鱼30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4%、0.8%、1.2%、1.6%的牛磺酸,配制成5种试验料,分别饲喂不同处理组的罗非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 0.8%牛磺酸组罗非鱼增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0%和1.6%组(P<0.05);饲料牛磺酸水平(0.4%-1.2%)显著提高了罗非鱼摄食率、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随着饲料牛磺酸水平的提高,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之升高,鱼体水分和粗灰分含量随之降低(P<0.05);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出罗非鱼饲料牛磺酸最适需要量为0.75%。罗非鱼血清、肝脏、肌肉和全鱼中牛磺酸含量与饲料牛磺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牛磺酸添加组血清、肝脏、肌肉和全鱼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相(P<0.05)。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饲料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牛磺酸添加组肝脏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昆虫源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平均体重为25.2±1.7 g·尾 -1的225尾鲫鱼( Carasslius auratus )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组15尾.饲喂昆虫源壳聚糖5种不同添加水平(0%、0.25%、0.50%、0.75%和1.00%)的饲料,研究昆虫源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结果表明,添加昆虫源壳聚糖不同程度提高了鲫鱼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 P <0.05),0.50%壳聚糖添加水平组的生长性能最好.通过计算最佳相对增重率和饵料系数时的昆虫源壳聚糖添加水平以及结合试验结果,认为鲫鱼饲料中昆虫源壳聚糖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0%~0.60%.  相似文献   

12.
以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其肌肉和肝胰脏中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青虾肌肉和肝胰脏中溶菌活性、抗菌活性、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肌肉中的血凝活性敏感度低以至无法测出,肝胰脏中的血凝活性试验饲料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对增强青虾免疫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橡胶籽油替代豆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脂水平、蛋白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分别以橡胶籽油替代0(对照组)、25%、50%、75%和100%豆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进行10周饲养实验。实验显示,0~50%替代组草鱼增重率、日增重系数显著高于100%替代组(P<0.05)。随着橡胶籽油替代豆油比例的升高,饲料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5%替代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50%~100%替代组(P<0.05);25%替代组蛋白质效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随着橡胶籽油替代比例的升高,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5%替代组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50%替代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75%和100%替代组(P<0.05)。0~50%替代组肝胰脏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75%和100%替代组(P<0.05)。25%~100%替代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橡胶籽油替代比例的升高,肝胰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5%替代组AST、ALT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替代组(P<0.05)。0~25%替代组血浆总抗氧化力(TAC)显著低于75%和100%替代组(P<0.05)。对照组血浆、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100%替代组(P<0.05)。由此可知,橡胶籽油替代25%~50%豆油对草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血脂水平、抗氧化功能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但替代超过50%时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配合饲料、浸泡蚕豆和发芽蚕豆喂养平均体重(1000±20)g草鱼70d,分析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79.5%、40.32%和50.10%,饵料系数分别为2.11、4.78和4.31,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5),显著增加了饵料系数(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肌肉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比配合饲料组显著提高(P<0.05)。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但是显著提高了草鱼肌肉品质。投喂发芽蚕豆的效果要优于投喂浸泡蚕豆。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 (对照组C)、10%和20%皇竹草粉(P1和P2)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脂肪水平为9%),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 g] 56 d。结果显示,相比C组,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P<0.05);P2组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草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的草鱼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这2组肝脏的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也显著高于C组(P<0.05);肠道显微结构显示,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肠道的绒毛高度和皱褶深度,降低了肌层厚度(P<0.05);基因表达层面,相比C组,P1和P2组下调了肠道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增强草鱼幼鱼的生长,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和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常规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浸泡蚕豆组)、含75%蚕豆(蚕豆饲料组)、60%大巢菜籽(巢菜籽饲料组)、60%苦瓜籽(苦瓜籽饲料组)的饲料饲喂体重为(59.0±0.6)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8周后,配合饲料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浸泡蚕豆组相比,蚕豆饲料组的增重率提高56.9%,而巢菜籽饲料组、苦瓜籽饲料组的增重率则分别下降30.6%、21.2%(P0.05);浸泡蚕豆组、蚕豆饲料组、巢菜籽饲料组、苦瓜籽饲料组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较配合饲料组显著提高,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苦瓜籽饲料组的肌肉总氨基酸(TAA)、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和浸泡蚕豆组(P0.05)。在生化指标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投喂蚕豆、巢菜籽饲料及浸泡蚕豆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提高了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肌肉肌酸激酶(CK)活性(P0.05),但蚕豆饲料组的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浸泡蚕豆组(P0.05);在消化酶方面,投饲蚕豆、巢菜籽、苦瓜籽饲料和浸泡蚕豆显著降低了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提高了α-淀粉酶活性(P0.05),蚕豆饲料组、巢菜籽饲料组及浸泡蚕豆组的碱性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喂以蚕豆、大巢菜籽、苦瓜籽为主要成分的配合饲料及浸泡蚕豆可改变草鱼肌肉组成,但也降低了草鱼生长性能;综合生长性能和肌肉组成,蚕豆饲料较巢菜籽饲料、苦瓜籽饲料和浸泡蚕豆在脆化草鱼生产养殖上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膨化饲料饲养60 d,探究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结构、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草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脏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显著提高肠伸展率、中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提高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草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改变草鱼肠道微生物组成,门水平上,对照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3.56%、32.52%)。0.5%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1.82%、20.27%)。2%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4.20%)。属水平上,2%添加组草鱼肠道优势菌属直接发生改变,Paeniclostridium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丰度大幅上升。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增强,组成中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相关的菌群丰度升高。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可作为生产草鱼绿色饲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5±2)℃下,给饲养在网箱(1.0m×0.5m×1.0m)中体质量(11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投喂添加了金丝桃素(0、0.066%、0.132%)、绿原酸(0、0.04%、0.08%)和硬葡聚糖(0、0.2%、0.4%)饲料,以基础饲料组为对照组,探讨三种添加剂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补体C3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硬葡聚糖组草鱼溶菌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35d后溶菌酶活性达到峰值,而金丝桃素和绿原酸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0.08%绿原酸组草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添加0.2%和0.4%硬葡聚糖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0.132%金丝桃素组的血清中补体C3含量在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08%绿原酸和0.2%硬葡聚糖可有效增强草鱼幼鱼非特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Bacillus)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肌肉成分、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饲养均重(5.57±0.21)g的凡纳滨对虾45 d。结果表明,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7.24%、12.29%、20.18%,降低饲料系数14.28%、9.77%、12.03%,提高蛋白质效率16.49%、10.05%、12.98%(P<0.05);添加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肌肉组成成分没有影响(P>0.05);0.075%益康XP组、0.100%益康XP组、0.200%芽孢杆菌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5.24%、15.22%、54.92%(P<0.05);各试验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表明,感染溶藻弧菌后,芽孢杆菌组对虾第1、3、4天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时的免疫保护率达到27.1%,而添加益康XP对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均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芽孢杆菌能增强凡纳滨对虾对溶藻弧菌的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20.
乙醇梭菌蛋白(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 protein,CAP)是一种新型细菌蛋白,尚未见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本实验旨在揭示乙醇梭菌蛋白作为草鱼饲料中单一蛋白源时对肌肉品质所产生的影响。设计了6组不同乙醇梭菌蛋白含量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4.45%、27.31%、31.82%、35.79%、38.64%和42.82%,分别命名为CAP1、CAP2、CAP3、CAP4、CAP5和CAP6),以初始体重(4.56±0.01) g的草鱼幼鱼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如下:(1)CAP4组草鱼空壳率、肌肉pH显著提升,而肌肉蒸煮损失随蛋白质水平上升线性增加(P<0.05);(2)肌肉硬度、弹性、凝聚力、黏性、咀嚼力和回复力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模型趋势(P<0.05),根据硬度估计最佳蛋白质水平为33.53%;(3)肌肉组织学显示CAP4组肌肉密度显著升高(P<0.05);(4)肌肉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