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标性监测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并以此制定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667名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重点对出生体质量≤1500g、气管插管、使用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667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3例(1.95%),日感染率为2.2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日感染率为8.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54%,其中50.0%为VAP。检出感染病原菌7株,均为革兰阴性杆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使用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关(P<0.01)。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能及时了解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并以此制定出干预对策,以期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泌尿科医院感染与抗感染药物应用特点,为制定泌尿科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采取目标监测与实时干预措施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了我省2014年泌尿科内科组和外科组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感染药物日使用调查资料。结果:共调查泌尿科患者4977人,其中有161人发生了166例次医院感染,该科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23%,例次感染率为3.34%;泌尿内科组医院感染现患率(4.22%)高于泌尿外科组(2.36%),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感染,占40.96%,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占21.69%;抗感染药物均以治疗性用药和一联用药为主,日使用率为55.52%,其中外科组为75.67%,内科组为32.91%,两组比较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泌尿系感染为泌尿科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偏高为泌尿科外科组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应积极开展泌尿系手术、侵入性操作和导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目标监测和前瞻性干预措施以及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专科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12月入住本院30 80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4例流行病学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2.48%,1月份感染率最高,60岁以上发生感染最高,重点发生在ICU,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医院感染发生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并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 402例肿瘤化疗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有87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高,占75.86%;肿瘤类型以肺恶性肿瘤居首,占51.72%;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最高,占65.63%;医院感染与年龄及住院时间有关,并随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疗程的增加,白细胞总数的下降而上升;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保护易感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住院病历667份,对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667例患儿中,97例(14.5%)作了病原学检查,其中细菌培养阳性56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69.3%者应用二联药物治疗;选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类、抗感染中成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盲目性及配伍不当。临床医师必须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医院和社区的感染人数快速增加。MRSA除对甲氧西林耐药以外,还对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所致感染呈散发或暴发流行,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MRSA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迫在眉睫。因此,笔者就其感染临床预防与控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560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56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7例,感染11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8%,例次感染率为1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7%,其次为泌尿道占9.1%。110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4株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占检出菌的53.2%。结论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可降低和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成效和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高危科室、高危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决策和临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监测了2010年12月23日、2011年10月21日、2012年12月21日、2013年6月19日、2014年11月28日在住患者的医院感染和抗感染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0%、4.68%、4.63%、5.69%、4.51%,感染部位构成比总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5年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分别为52.67%、52.88%、45.56%、43.87%、40.04%,治疗性用药病原菌送检率分别为16.46%、15.63%、16.49%、24.79%、28.03%。结论:5年全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医院感染现患率5年均居首位,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病原学送检率较低,需加强全院病原学送检管理和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强度和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为持续医疗护理质量改进和开展目标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患率调查的方法对医院659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调查。结果:659例住院患者中有医院感染患者31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70%,发生医院感染33例次,例次感染现患率为5.01%,其中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产科17.0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36.0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8.18%;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为47.95%,总体以治疗性用物和一联用药为主。结论:现患率调查提示产科应为该院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呼吸道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和导尿管相关性医院感染为该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安全和严防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并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严防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85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情况。结果78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较高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严重,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并检出产超广谱口一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常出现多重耐药,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防范、监测与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止或廷缓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医院内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例住院治疗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遵循"广谱、高效、足量"的降阶梯疗法,采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83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内细菌感染75例,感染率为90.4%。治疗有效70例(93.3%),感染直接导致死亡5例(6.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共38例(占50.7%),其次为消化道感染28例(占37.3%),泌尿系感染-+5例(6.7%),其他部位及不明原因感染4例(5.3%)。共分离93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54株(58.1%),G球菌39株(41.9%)。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医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变化,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2至2004年间的临床样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ICU)病房分布最广(占61.9%),其次为呼吸内科(占8.6%)、泌尿外科(占8.6%)、颅脑外科(占7.9%),其他病区散在分布。药敏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9.4%),其次为环丙沙星(11.5%)、氨苄西林/舒巴坦(14.4%)、丁胺卡那(17.3%)、头孢他定(19.4%)、菌必治(24.5%)、哌拉西林(24.5%),均明显低于其他受试抗菌药物。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分布最多,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正确用药,以免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9年7月的693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33.3%,例次感染率为42.5%。引起肺部医院感染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住院时间过长、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激素等。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监测病原菌,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卒中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针对卒中病房收治病人的特点,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消毒隔离措施与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作好健康教育,减少陪护,改善卒中病房环境。结果:通过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并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密切配合下,改善了卒中病房病人的诊疗环境,使卒中病房病人肺部感染率下降2.26%,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1.25%,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下降2.12%。结论:加强卒中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卒中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性医院中,门诊部工作量大,患者的流动性大,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门诊部院内感染的预防及监控的管理较其他部门相对薄弱些。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高效准确针对性强的做好预防及监测工作更为重要,现将我院的相关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水疗室人员的管理和控制,预防婴儿院内感染。方法:①加强水疗室的硬件建设和微生物学监测;②加大对水疗室从业人员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院感知识讲座、观看录象、岗前培训等方法提高人员素质;③加强水疗室制度建设,实行科主任、组长、消毒监督员三级负责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科主任检查落实,并将执行情况纳入个人质量考核中;④加强对游泳婴儿的选择和护理。结果:由于加强了人员的培训及婴儿水疗细菌学监测及院内感染的预防,5年来未出现1例因婴儿水疗引起院内感染。结论:加大医院感染教育力度,通过细菌学监测,有效的预防水疗室医院感染,保障了婴儿的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17.
<正>猪链球菌感染多表现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四种类型。一、治疗原则1.早发现,早治疗。猪早期链球菌性脑膜炎很难发现,应每天观察猪群2~3次,病猪早期表现为耳朵朝后、眼睛直视、多犬坐。发现链球菌性脑膜炎早期症状后,立即选用大剂量敏感抗菌药物肌肉注射,连续多次使用,疗程要足。如果用药量不足或病情稍有好转就中途停药,则有可能几天后又复发,此时再用同一种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必须加大剂量或改用其他药物。2.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细菌的敏感性和感染类型。如脑膜炎型首选磺胺嘧啶钠,再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等,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期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12月某医院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占同期真菌感染的60.3%,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占60.6%;继发真菌感染多发于老年患者,占感染病例的52.9%;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多;诱发真菌感染的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依据,减少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防止频繁更换品种和连续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控CRBSI及持续质量改进(CQI)提供病原学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ICU留置中心静脉脉导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资料。结果 659例患者CRBSI发生率为3.60例次/1 000导管日,引起CRBSI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1.4%)、金黄色葡萄球菌(14.3%)、肺炎克雷伯菌(12.5%),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G球菌,加酶抑-制剂的内酰胺类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G杆菌普遍敏感。结论基层医院CRBSI病原菌呈高耐药趋势,应加强ICU病原学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并按照CQI实施集束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关系,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①采取前瞻性监测加回顾性调查的方法;②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 ①新生儿医院感染多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②医务人员手带菌数知晓率、因手污染引起医院感染的认知率低.结论 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洗手知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