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浓度的ABT·GGR和NNA对矮化紫薇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满坡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45-13046
[目的]为矮化紫薇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方法]以矮化紫薇插条为试材,将ABT、GGR、NAA分别配置成50、80、100、150、200mg/L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矮化紫薇插条基部进行处理,同时以清水作为对照,在扦插后第21、23、25、28天观察矮化紫薇的生根率和根长。[结果]ABT、GGR、NAA均能提高插条紫薇的生根率和根长,并促进根系和苗的生长。[结论]ABT、NAA的浓度均为100mg/L时,处理效果较好;而GGR为150mg/L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杉木组织培养繁殖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杉木组织块的离休培养,组培苗的移栽,萌芽特性及其穗条的扦插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建立以组培为中心,以组培的苗采穗圃为基础的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繁殖方法相结合的杉木无性系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基质类型、生根剂浓度、插穗部位对火红紫薇嫩枝扦插苗生根率、不定根数、根长和新梢长度的影响,筛选最佳繁殖方法,为其园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嫩枝扦插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基质类型、生根剂浓度和插穗部位处理火红紫薇嫩枝扦插苗生根率、不定根数、根长和新梢长度的变化.[结果]基质对生根率和根长无显著影响,对新梢长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优良绣球属花卉品种"尼克兰"的繁殖速度。[方法]选用"尼克兰"健壮幼嫩茎尖作为组培试验材料,进行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组合为MS+BA 2.0 mg/L+NAA 0.1 mg/L,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BA 2.0 mg/L+NAA 0.1 mg/L,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4/5MS+BA 2.0 mg/L+NAA 0.1 mg/L有利于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结论]在"尼克兰"的组培繁殖中,重要的是注意茎尖和环境的消毒。  相似文献   

5.
华南忍冬组培苗与扦插苗花蕾有效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组培苗与扦插苗花蕾的有效成分,为组培苗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培苗花蕾、扦插苗花蕾和对照品绿原酸在薄层色谱图相同的Rf位置上均有1个亮蓝色的荧光斑点,且2种花蕾斑点的大小和颜色基本相同。[结论]华南忍冬组培苗与扦插苗花蕾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相当,组培苗完全可以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石松扦插繁殖的方法。[方法]采用扦插基质、插穗长度、插穗类型、浸水时间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石松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扦插繁殖平均成活率为59.12%;"插穗类型"因素对扦插成活率影响较大,"插穗长度"因素具有一定的影响,"扦插基质"、"浸水时间"2个因素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扦插苗茎生长的平均长度为2.17 cm,平均粗度为0.13 cm,生根数量为0,扦插苗生长缓慢,生根难。[结论]扦插繁殖在石松繁殖中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7.
海南肾茶3种繁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海南肾茶繁殖的最佳方法。[方法] 通过压条、分株和扦插3种方法繁殖海南肾茶,探讨这3种繁殖方法的效果。[结果] 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压条繁殖3种方法均能使海南肾茶成功繁殖,其中分株繁殖是保证材料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压条繁殖可以较快地提高海南肾茶的繁殖数量,扦插繁殖是满足产业化生产育苗的最佳方法。扦插繁殖的材料为5-12个月的茎干。在保持土壤湿度和适当光照的情况下,扦插繁殖的材料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20d后就可以进行大田栽培,海南全年均可繁殖,但在12月份最佳。[结论]该研究为海南肾茶的繁殖及其产业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江苏省色叶紫薇组培繁育生产,结合苏中地区的生产实际,建立了一套更加完善且效果稳定的组培繁育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培养容器和接种器械的灭菌、外植体选择和消毒、初代培养、诱导培养、壮苗生长、诱导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移栽后管理等,以期促进优良色叶紫薇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蓝莓组培苗瓶外扦插生根的适宜条件与技术方法。[方法]以北高丛蓝莓"雷戈西"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蓝莓组培苗瓶外扦插生根条件的影响。[结果]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混合植物生长激素(NAA+IBA)3种不同组合中,IBA生根效果最明显为61.11%,其次为NAA的53.47%,最差的为NAA+IBA的40.87%。[结论]蓝莓组培苗扦插生根用800mg/L的IBA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真正能够用于商业化生产的观赏植物组培苗的种类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组培苗的培养及驯化周期长、污染率高、移栽成活率低、生产成本高[1-2]。日本千叶大学的Kozai等针对这些问题研发了无糖组培技术,给予植物组培技术一种全新概念。无糖组培快繁也称光独立组培快繁,是在培养基不加糖分的基础上,采用环境控制手段,通过对CO2、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节,使组培苗加强自身的光合作用,由异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的成本,达到快速繁殖优质种苗目的[3-5]。本文…  相似文献   

11.
以黑叶紫薇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其试管内生根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基质对生根苗移栽与试管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叶紫薇试管内生根较好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IBA0.5 mg/L;生根苗移栽较好的基质配比为珍珠岩:泥炭土=3∶7;试管外生根较好的基质配比为河沙:腐殖土=5∶5.  相似文献   

12.
将新引进的日本矮紫薇与本地品种紫薇、红薇、银薇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矮紫薇播种发芽率达85%,幼苗移栽成活率为90%,生长发育规律与其他栽培种相同,但开花较早,且花期长达100d,越夏度冬后,存活率在97%以上;温室河沙为基质进行嫩枝和硬枝扦插,日本矮紫薇生根率达90%.通过评定生长规律、繁殖条件和观赏价值,认为日本矮紫薇在武汉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紫薇生产中存在的修剪粗放、不合理现象,为紫薇科学、合理的修剪提供依据.[方法]对紫薇进行了极重短截(4 cm短截水平),重短截(8 cm短截水平)和中短截(18 cm短截水平)3种不同程度的修剪试验.[结果]极重短截发枝数最少,重短截次之,中短截最多;极重短截的新稍长度最长,重短截和中短截的相差不多,没有显著性差异;新稍叶片平均数三者相差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新稍叶片总数是中短截最多,重短截次之,极重短截最少.[结论]以4 cm极重短截对紫薇生长的影响最佳.此时平均新梢数量2.3个,新梢长度34.8 cm,新梢叶平均数20.0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个紫薇品种的花粉离体培养与萌发。[方法]以3个紫薇品种(‘红蝶飞舞’、‘翠盘堇薇’和‘紫爪银薇’)的盛花期花粉为材料,对花粉离体培养及花粉管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筛选出紫薇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50g/L蔗糖+60mg/L硼酸+20mg/LCaCl2+20mg/LMgSO4+100mg/LKNO3,其中蔗糖和硼酸的浓度对紫薇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紫薇的长、短花丝萌发力存在差异,其中‘紫爪银薇’和‘红蝶飞舞’短花丝的花粉萌发力高于长花丝,而‘紫爪银薇’相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交授粉后2~6h内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生长速度由快到慢。[结论]为培育紫薇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顾翠花  孙明哲  王守先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09-14011
[目的]探讨3个紫薇品种的花粉离体培养与萌发。[方法]以3个紫薇品种(‘红蝶飞舞’、‘翠盘堇薇’和‘紫爪银薇’)的盛花期花粉为材料,对花粉离体培养及花粉管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筛选出紫薇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50 g/L蔗糖+60 mg/L硼酸+20 mg/L CaC l2+20 mg/LMgSO4+100 mg/L KNO3,其中蔗糖和硼酸的浓度对紫薇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紫薇的长、短花丝萌发力存在差异,其中‘紫爪银薇’和‘红蝶飞舞’短花丝的花粉萌发力高于长花丝,而‘紫爪银薇’相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交授粉后2~6 h内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生长速度由快到慢。[结论]为培育紫薇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闯  刘敏  刘殿红  李中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14-3915,3924
[目的]筛选矮生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cv.Petite Pinkie)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建立矮生紫薇植株再生体系。[方法]将灭过菌的矮生紫薇种子分别接种于7种无菌苗新诱导培养基上,将获得的无菌苗新生芽接种于8种快繁培养基上,当无根苗长至2~4cm时切去基部组织,接种于8种生根培养基中培养。[结果]不同的含有一定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的矮生紫薇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不含任何激素的培养基。矮生紫薇试管苗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0mg/L+NAA0.10mg/L;适宜的快繁培养基为MS+6-BA2.00mg/L+KT1.00mg/L+NAA0.01~0.05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0.50mg/L。[结论]该研究为木本矮生紫薇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千屈菜科紫薇属的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有着树姿优美、花期长、花色丰富等优点,还可以抗污染,吸附有害气体及粉尘,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观花树种。作为紫薇的原产国,中国有着丰富的紫薇种质资源,然而,关于紫薇育种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之下,国外的育种研究起步早些,并且利用中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取得了紫薇以及紫薇属育种傲人的成绩。目前我国的紫薇育种研究存在着紫薇种质资源圃不完整、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对紫薇国内外的种质资源、育种机构、育种现状、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探讨我国育种研究现存的主要问题、研究趋势和育种策略,以期为我国紫薇的育种研究与栽培繁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紫薇岱宗2号品种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和木质化枝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时期对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木质化枝条优于木质化枝条。通过对半木质化枝插穗生根过程进行形态学和解剖观察,表明插穗茎内无根原基,不定根原基为诱发型的,起源于维管形成层与初生射线的交叉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方法]以长期继代培养的741杨无根苗或有根试管苗[Populus alba×(P.davidiana+P.simonni)P.tomentosa]的叶、嫩茎、叶盘和叶柄等外植体为试材,在试管内分别诱导不定根发生。[结果]从不定根发根时间、生根率和生根同步性等方面看,所有生根试管苗上的叶明显优于嫩茎、继代苗上的叶、叶盘和叶柄,而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又好于生根后期苗上的叶。进一步优化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的不定根诱导条件,在1/2 MS+0.5 mg/LIBA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 d可见根原基突起,6~8 d为不定根高发期,8 d后生根率可达100%,单叶平均生根数为3.7条。不定根发生进程的形态学观察发现,不定根发生部位为叶柄基部及向上至3 mm处,不定根起始分化时间集中为诱导后2 d,不定根发生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特别是维管射线正对的形成层。[结论]杨树是木本植物的模式植物,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可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调控机制提供良好的试验体系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李银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377-11379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南蛇藤插穗生根的影响。[方法]用NAA、IBA、ABT1和GGR6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对南蛇藤插穗基部浸泡或速蘸后进行全光照自动喷雾扦插,以清水为对照,2个月后对插穗生根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南蛇藤插穗基部在浓度300mg/L的IBA溶液中浸泡40min和插穗基部用浓度1000mg/L的NAA速蘸的处理生根效果较好,平均生根数分别为45.6、38.5条,扦插成活率分别为87.0%和91.5%。[结论]该研究为南蛇藤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