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评分及血清激素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250~2 000 mg/kg壳聚糖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2)饲粮添加250~2 000 mg/kg壳聚糖显著降低试验第11天断奶仔猪的粪便评分(P0.05);3)饲粮添加适宜剂量的壳聚糖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250~2 000 mg/kg)、生长激素(GH)(500~1 000 mg/kg)和瘦素(LP)(2 000 mg/kg)的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250~2 000 mg/k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00~1 000 mg/kg)、皮质醇(COR)(250~2 000 mg/kg)和可溶性CD8(sCD8)(500~2 000 mg/kg)的浓度(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壳聚糖能够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降低腹泻,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128头体重为(6.37±0.11) kg的28日龄健康大白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和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末重和1~28 d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降低1~14 d和1~28 d断奶仔猪料重比(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总蛋白(TP)、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UN)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1 500 g/t包被丁酸钠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可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包被丁酸钠的最适添加量为1 000 g/t。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饲喂不同水平壳聚糖锌(CS-Zn)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7.25 kg左右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50、100 mg/kg CS-Zn和100 mg/kg硫酸锌(ZnSO4)、3 000 mg/kg氧化锌(ZnO)(均以锌计),饲养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ZnSO4组相比,CS-Zn-100组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降低饲料增重比(P<0.05),与高剂量氧化锌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ZnSO4组相比,CS-Zn-100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对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CS-Zn-100组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胰腺总蛋白水解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P<0.05),与3 000 mg/kg ZnO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100 mg/kg CS-Zn能明显提高断奶仔猪对饲料粗蛋白的利用率和断奶仔猪小肠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右旋糖酐铁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皮毛发育和机体铁代谢的影响。选用健康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体重(7.12±0.75)kg]216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硫酸亚铁组(FeSO_(4)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一水硫酸亚铁(以铁元素计,后同)的饲粮,各右旋糖酐铁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DexFe50组)、100(DexFe100组)、150(DexFe150组)和200 mg/kg(DexFe200组)右旋糖酐铁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CON组和FeSO_(4)组相比,DexFe100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试验第7天,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右旋糖酐铁均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皮毛指数(P<0.05);与FeSO_(4)组相比,DexFe50组和DexFe100组毛顺程度分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21天,与CON组相比,DexFe100组和FeSO_(4)组皮肤红润程度分数显著提高(P<0.05),且上述指标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28天,与CON组和FeSO_(4)组相比,DexFe100组皮毛指数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和FeSO_(4)组相比,DexFe100组断奶仔猪血液血红蛋白(HG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DexFe100组、DexFe150组和DexFe200组断奶仔猪粪便和血清铁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与FeSO_(4)组相比,DexFe150组和DexFe200组粪便铁含量显著提高(P<0.05),DexFe100组血清铁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和FeSO_(4)组相比,各右旋糖酐铁添加组铁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各右旋糖酐铁添加组间铁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适宜水平右旋糖酐铁可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改善皮毛发育状况,提高血液HGB含量和HCT及血清铁含量,并提高铁表观消化率;本试验条件下,饲粮右旋糖酐铁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消化率和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72头24日龄断奶、初始体重为(6.03±0.7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苯甲酸组(5 000 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显著降低了仔猪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42天仔猪血清中钙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含量以及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能量、粗脂肪、钙、磷和粗灰分的消化率(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仔猪空肠食糜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及试验第42天仔猪空肠食糜乳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研究新型β-葡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旨在探明β-葡聚糖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及适宜添加量。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80头21日龄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比例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mg/kg,50mg/kg,100mg/kg和200mg/kgβ-葡聚糖。试验期为28天。结果表明:饲粮添加100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断奶仔猪1~14天采食量(P0.05)和1~28日增重(P0.05),50~100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饲粮干物质、能量、灰分和粗蛋白消化率(P0.05);100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P0.05),降低隐窝深度(P0.05);β-葡聚糖能够有效增加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P0.05),并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0mg/kg新型β-葡聚糖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促进仔猪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Levan型低聚果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18日龄体重(5.5±0.15)kg的24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阿美拉霉素组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阿美拉霉素165 g/t、Levan组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Levan型低聚果糖1 000 g/t。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0~14 d对照组和Levan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阿美拉霉素组(P0.05);2)15~28 d阿美拉霉素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evan组(P0.05);3)15~28 d Levan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0~28 d阿美拉霉素组和Levan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对照组的腹泻频率显著高于阿美拉霉素组和Levan组(P0.05);6)与对照组相比,Levan组提高第14天和第28天的干物质、氮和总能的消化率(P0.05)。总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1 000 g/t Levan型低聚果糖降低了料重比和腹泻频率,但未达到添加阿美拉霉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胃肠道内容物p H的影响。选用72头28日龄仔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仔猪第28天(P0.05)和第42天(P0.01)的体重,极显著提高了仔猪在第15~28天、第29~42天和第1~42天的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降低了仔猪在第15~28天、第29~42天和第1~42天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第14、42天仔猪血清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第14、42天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第14、42天仔猪小肠、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4)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第14、42天仔猪胃和结肠内容物(P0.05)及第42天尿液的p H(P0.01)。综上,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能够降低仔猪胃肠道内容物p H、提高免疫器官指数、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和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螯合锌(Zn-CS)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消化率及粪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头体重为(10.15±1.38)kg的健康大白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24、32、40、48 mg/kg的Zn-CS。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Zn-CS对试验各阶段仔猪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1~14 d,48 mg/kg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5~28 d及1~28 d,48 mg/kg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5~28 d,48 mg/kg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28 d,32、40和48 mg/kg组腹泻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饲粮中添加Zn-CS对血清生长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素、甲状腺素、胰岛素、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T淋巴转化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40和48 mg/kg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钙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Zn-CS可有效地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增强仔猪的免疫机能,提高仔猪养分消化率。综合本试验各项指标,仔猪饲粮中Zn-CS适宜添加水平为48 mg/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评价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84头初始体重为(7.22±0.22)kg的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复合酶组仔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酶制剂(包含4 000 U/g纤维素酶、1 500 U/gα-淀粉酶、150 U/gβ-葡聚糖酶和3 000 U/g中性蛋白酶)的试验饲粮。饲养期为35 d,分为前期(1~14 d)和后期(15~35 d)2个阶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降低断奶仔猪全期的料重比(F/G)(P<0.05),并有降低前期(P=0.09)及后期F/G(P=0.05)的趋势;复合酶组断奶仔猪前期及后期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前期有机物(OM)(P=0.07)、粗蛋白质(CP)(P=0.09)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P=0.08)以及后期CP(P=0.07)和GE的表观消化率(P=0.09)有提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趋于增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6);在试验第35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血清GSH-Px活性(P<0.05),对血清其余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增强了空肠和回肠黏膜蔗糖酶以及回肠黏膜乳糖酶和胰脏胰脂肪酶活性(P<0.05),趋于增加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P=0.07)。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酶制剂能通过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内源消化酶活性以及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来改善断奶仔猪机体健康水平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间的最优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组合效应筛选,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为20∶30∶50,与精饲料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以及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累积产气量和不同组合比例时pH、干物质降解率(DMD)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变化,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1)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产气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80∶20组最大。2)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pH影响显著(P<0.05),且0∶100组最低。3)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DMD影响显著(P<0.05),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20∶80组最大。4)NH3-N含量受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影响显著(P<0.05),以50∶50组NH3-N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大。5)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M C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MCP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值出现在50∶50组。6)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得出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精饲料最优组合比例为10∶15∶25∶50。  相似文献   

12.
Sonic Hedgehog(SHH)是Hedgehog家族的一员,其不仅参与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同时也参与脂肪生成和肌肉生成。SHH在动物肌肉和脂肪沉积上的双向作用提示它是调控肌内脂肪含量(IMF)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中,使用重叠PCR法克隆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牛SHH(btSHH)基因,然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了btSHH蛋白。使用镍亲和层析试剂盒纯化了原核表达的btSHH,并用Western blot验证了目标蛋白的正确性。将纯化后的btSHH添加到前脂肪细胞3T3-L1的培养基中,并诱导细胞分化后表明,重组btSHH蛋白能够显著地抑制脂肪沉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未来肉牛生产中应用btSHH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抽样采集山东省44个区县130个养殖场130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样品,按照收获时玉米籽粒的乳线位置,共分为1/2乳线、2/3乳线和3/4乳线3个时期,样品数量分别为40、60和30份,测定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2)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CB1)含量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可溶性糖(CA)含量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B3)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3)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4)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及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和泌乳净能显著低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24和48h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综上所述,收获期为3/4乳线期时,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合生素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空肠黏膜免疫因子含量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72头2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阉公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抗生素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500(0.05%)、1 000 mg/kg(0.10%)的合生素替代抗生素。试验期为28 d,分为2个阶段(第1~14天和第15~28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不同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腹泻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05%合生素组第1~14天的平均日增重与抗生素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7)。2)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 0.05%、0.10%合生素组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 (IL-4)的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空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抗生素组相比,0.05%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合生素组结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内容物中总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合生素替代抗生素不会降低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还可控制腹泻,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免疫性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其适宜添加量为0.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提取物对黄羽肉鸡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40只28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mg/kg柑橘提取物和10 mg/kg杆菌肽锌的饲粮。试验期35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2只鸡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脾脏指数和肝脏指数分别提高了56.25%和21.15%(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脾脏指数提高了56.25%(P<0.05)。2)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腿肌率和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6.40%和21.18%(P<0.05),抗生素组肉鸡胸肌率提高了19.48%(P<0.05)。3)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的红度(a*)值提高了11.21%(P<0.05),亮度(L*)值和黄度(b*)值分别降低了3.87%和18.95%(P<0.05),抗生素组肉鸡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的b*值降低了16.77%(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的L*值降低了3.74%(P<0.05)。4)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肉鸡肌肉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提高了15.57%和32.03%(P<0.01)。由此可见,柑橘提取物具有提高肉鸡器官指数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和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且其改善效果优于杆菌肽锌。  相似文献   

17.
从患病鲟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可分解葡萄糖和木糖,氧化酶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同源性大于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荧光假单胞菌聚为一枝;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等敏感,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有致病力。本研究为贵州地区鲟细菌性疾病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体型性状在家畜育种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对体型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在育种中的联合应用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对一核心种猪场大约克猪的体重、背膘厚、体高、体长、胸深、胸宽、管围、臀围共8个影响猪体型的性状测定数据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8个性状可以聚为3类,体长、体高、体重和胸深聚为类Ⅰ,臀围、胸宽和管围聚为类Ⅱ,背膘厚与其它性状相关最低,单独聚为类Ⅲ;主成分分析把8个性状简化为有独特的信息侧重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08%),分别为体重因子、体高因子、背膘因子和胸深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免疫调控及肠道屏障功能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选用新生未吮乳的肉用杂交犊牛的空肠组织,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应用相差消化法和相差贴壁法对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来鉴定细胞。结果表明:1)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得到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经纯化后得到90%以上纯度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代至10代以上; 2)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为"S"形,符合细胞增殖规律; 3)免疫荧光鉴定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角蛋白13和绒毛蛋白; 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边缘有微绒毛结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 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内含有60条染色体,形态正常,呈二倍体核型。综上所述,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及相差贴壁纯化成功得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吸收、免疫调控和肠道屏障功能提供了细胞素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及脑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380只其他品种绵羊(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LHR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高表达。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卵巢、大脑和下丘脑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分型发现LHR基因中,4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多羔和单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表明,LHR基因有1个SNP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2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LHR基因的3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暗示其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