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养猪》2021,(5)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idae)。圆环病毒科病毒由单链环形DNA组成,目前已发现30多种圆环病毒,包含了目前已知的最小的动物DNA病毒,其中,猪圆环病毒包括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和猪圆环病毒4型(PCV4)。通常认为PCV1对猪是无致病力的;PCV2是导致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s, PCVADs)的最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根据抗原性及基因组成,可分为PCV1和PCV2两种,其中PCV2对猪具有致病性。1996年,研究者首次从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病猪体内分离出PCV2。近年来,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美国、英国、甚至有世界"猪肉王国"之称的丹麦等国家都报道了猪圆环病毒2型的发生和流行,国内也有许多关于PCV2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报道。PCV2的危害主要是侵害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PCV2引起的疾病包括传染性先天性震颤、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及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  相似文献   

3.
<正>猪圆环病毒可分为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PCV1和PCV2),仅PCV2可感染致病。然而,2016年Plan等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3例伴有不明原因的心脏和多器官炎症的猪组织样品进行研究时,首次发现并获得了3株新型猪圆环病毒(PCV3)的全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4.
《养猪》2021,(4)
猪圆环病毒1型(PCV1)于1974年首次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PCV2)于1998年分离确定,之后引发一系列猪病综合征的PCV2成为研究焦点。近5年,被认为具有致病性的全新基因型猪圆环病毒不断快速出现(PCV3,2016年;PCV4,2019年),PCV2、PCV3也不断变异形成新的亚型甚至亚群,PCV流行毒株日趋复杂。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猪圆环病毒的发现、变异、感染、流行、诊断、疫苗等研究最新进展,为猪圆环病毒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PC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环状DNA病毒,根据抗原性和基因型的不同,可分为猪圆环病毒l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其中PCV1普遍认为无致病性,而PCV2和PCV3可造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断奶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仔猪的先天性震颤(CNS)等疾病,同时会引发免疫抑制,诱发其他疫病暴发,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主要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状况、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圆环病毒(PCV)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无包膜单股环状DNA病毒。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在猪群中鉴定出的有3种不同类型:PCV1、PCV2和PCV3,PCV1被广泛认为是非致病性的,而PCV2与一系列猪圆环病毒疾病相关,导致广泛的临床症状,给全球猪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一种新型圆环病毒,首次在美国发现,随后在中国、韩国、波兰和意大利等国家检出,其基因组大  相似文献   

7.
<正>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的一员,分PCV1型和PCV2型,PCV1型不致病,PCV2型致病。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猪的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咳嗽、贫血和黄疸等。从2003年7月份至2004年6月份,山东省汶上县一些养猪场相继发生以发热、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现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猪圆环病毒(PCV)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本病毒最早发现于加拿大,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PCV2及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猪圆环病毒2型(PCV-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V-2是近几年来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它所致疾病能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单股环状DNA病毒。PCV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猪圆环病毒1型)和PCV-2(猪圆环病毒2型)。PCV-1经常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和某些传代细胞中,不致病。PCV-2则是引起PMWS(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据发现,单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的一员,分PCV1型和PCV2型,PCV1型不致病,PCV2型致病。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目前认为是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PMWS以断奶仔猪的进行性消瘦、贫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似的初生健康乳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10%发酵饲粮代替部分无抗生素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营养和能量水平调到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小肠黏膜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2)在44日龄时,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比对照组提高7.19%(P<0.05)。在44和75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在44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对照组提高17.18%(P<0.01)。5)在44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在75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综上所述,无抗发酵饲粮能改善小肠黏膜形态,增大吸收面积,从而促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氟虫腈是含氟吡唑类广谱性杀虫剂,活性高且应用范围广,但是其生物毒性对环境会产生危害。论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氟虫腈残留危害及其检测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用于氟虫腈药物残留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子捕获和质谱检测的气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展望,以期为今后研究和开发新型氟虫腈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过表达IL-6对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在山羊毛囊干细胞(HFSCs)中过表达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探讨其对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MAPK/ERK信号通路在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构建pXJ40-myc-IL-6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山羊HFSCs中,以空载体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IL-6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山羊HFSCs的增殖活力,划痕试验判定山羊HFSCs的迁移能力,最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山羊HFSCs中MAPK/ERK和P38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将获得的IL-6过表达载体转染至山羊HFSCs3d后,与对照组比较,山羊HFSCs的增殖活力出现抑制,且抑制效果持续至第7天(P<0.05)。IL-6过表达载体转染至山羊HFSCs24h后,处理组划痕部位的愈合率达到8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5%(P<0.01)。与对照组相比,MAPK/ER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p-ERK1/2)显著下调(P<0.01),P38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p38的磷酸化水平(p-p38)表达量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过表达IL-6基因对山羊HFS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且过表达IL-6可能是通过MAPK/REK信号通路对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发挥负性调控作用,以上结果为揭示山羊HFSCs的迁移及组织修复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Ghreli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生长激素释放肽,近年来其在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日益丰富,而在禽类免疫系统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就Ghrelin在调节哺乳动物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炎症及组织损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将禽类Ghrelin在免疫系统中的研究与之进行比较,为深入探索禽类Ghrelin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onic Hedgehog(SHH)是Hedgehog家族的一员,其不仅参与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同时也参与脂肪生成和肌肉生成。SHH在动物肌肉和脂肪沉积上的双向作用提示它是调控肌内脂肪含量(IMF)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中,使用重叠PCR法克隆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牛SHH(btSHH)基因,然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了btSHH蛋白。使用镍亲和层析试剂盒纯化了原核表达的btSHH,并用Western blot验证了目标蛋白的正确性。将纯化后的btSHH添加到前脂肪细胞3T3-L1的培养基中,并诱导细胞分化后表明,重组btSHH蛋白能够显著地抑制脂肪沉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未来肉牛生产中应用btSHH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机制,通过β-半乳糖苷酶试验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抑菌活性,以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的抑菌动力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抗菌肽BSN-37对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通透性,以及胞内紫外吸收物质、蛋白及核酸的泄露量。结果表明,抗菌肽BSN-37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CVCC1568的生长繁殖,随抗菌肽浓度增加,抑制活性越高,抗菌肽BSN-37作用后的大肠杆菌CVCC1568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紫外吸收物质、蛋白和核酸的泄露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说明抗菌肽BSN-37能破坏大肠杆菌CVCC1568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表达PCV2-Cap蛋白的CHO-K1悬浮稳转细胞系,鉴定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开发新型且有效防治猪圆环病毒的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构建重组质粒pEE12.4-PCV2-Cap,转染CHO-K1细胞,通过加压筛选,有限稀释,细胞悬浮驯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得到高表达Cap蛋白的悬浮稳转单克隆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发酵,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通过小鼠免疫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PCV2-Cap蛋白能够在CHO-K1细胞中正确表达;发酵过程中活细胞密度高达6×10~6个·mL-1,细胞活力在80%以上,PCV2-Cap蛋白表达量约为370 mg·L-1;利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证明了利用CHO-K1细胞生产的Cap蛋白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PCV2-Cap蛋白的CHO-K1悬浮稳转细胞系,并进一步对目的蛋白进行免疫原性分析,为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豫北地区连续6年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单播、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并分析了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0~40cm土层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最高,为9.17g/kg;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模式下最高,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模式下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沙化裸地增加266.80%、87.79%、49.96%、433.26%和232.3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分别与蔗糖酶和淀粉酶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试验中蔗糖酶、淀粉酶和脲酶可表征土壤碳、氮特征。由此认为,相对于沙化裸地,豫北地区经6年人工草地建植,土壤碳、氮含量以及相关土壤酶活性有效提高,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播为最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糖化玉米秸秆(SC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器官指数、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的雌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2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基础饲粮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4%、8%和12%SCS及8%SCS(高油)替代部分能量饲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8%SCS(高油)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8%SCS组(P<0.05),8%SCS组和12%SCS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8%SCS组、12%SCS组和8%SCS(高油)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和4%SCS组(P<0.05)。2)8%SCS(高油)组的饲粮代谢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SCS组的能量代谢率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和4%SCS组(P<0.05),4%SCS组的粗蛋白质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SCS组的钙代谢率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3)8%SCS组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SCS组的腺胃指数显著低于8%SCS组(P<0.05),4%SCS组的盲肠指数显著低于8%SCS组和12%SCS组(P<0.05)。4)12%SC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SCS组的血清尿酸、尿素、总蛋白、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8%SCS(高油)组(P<0.05),8%SCS(高油)组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4%SCS组、8%SCS组和12%SCS组的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和8%SCS(高油)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4%SC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大部分养分代谢率、器官指数、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1~21日龄肉仔鸡饲粮中添加4%SCS替代部分能量饲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禁抗”即将来临的背景下,我国肉鸡养殖业面临极大的挑战。抗菌肽不易产生耐药性,作为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已成为研究热点。抗菌肽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抵抗外源性病原体感染的活性,是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抗菌肽制剂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肽在肉鸡养殖中的应用作简要说明,介绍抗菌肽在使用过程中对肉鸡机体生长性能、疾病防治、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和肠黏膜结构的影响,并对目前存在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