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选择120只健康、体重(11.77±0.70)kg的黄淮白山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用2.5%、5.0%和7.5%CLA发酵豆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普通豆粕,预饲期为10 d,正式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CLA发酵豆粕对黄淮白山羊公羔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Ⅲ组的胴体骨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的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其他胴体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CLA发酵豆粕对黄淮白山羊公羔的肉品质而及羔羊肌肉的化学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干玉米酒糟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进行区组设计,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每组15头牛。对照组奶牛饲喂以玉米和豆粕为基础的日粮,不含有干玉米酒糟,试验1组和试验2组奶牛饲喂的日粮均以干玉米酒糟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替代比例分别为10%和20%(干物质基础)。预试期为2周,正试期为10周。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干玉米酒糟显著提高了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P<0.05),而不同干玉米酒糟添加比例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干玉米酒糟显著提高了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且呈剂量依赖效应(P<0.05)。日粮添加干玉米酒糟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但由于产奶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了乳中营养成分含量(P<0.05)。日粮添加干玉米酒糟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降低了瘤胃液乙酸摩尔比值(P<0.05),增加了丙酸和丁酸摩尔比值(P<0.05),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因此,可以使用干玉米酒糟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来配合奶牛日粮,本试验中以20%的添加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以苜蓿鲜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75%苜蓿青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组奶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其中试验Ⅱ组净增收益最高,为9.06元/(头·d)。综合得出,苜蓿鲜草可以部分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青干草而不影响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且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味精菌体蛋白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味精菌体蛋白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30kg生长猪6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1~4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4头,试验期30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4组分别饲喂味精菌体蛋白替代基础饲粮中20%、40%、60%和80%豆粕的饲粮。结果表明:平均日采食量整体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照组和试验1组都显著高与试验3组和试验4组(P<0.05);饲料转化率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增重耗料成本随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最低。建议替代比例在20%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试验Ⅰ组添加10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大叶枸草粉替代基础混合饲粮中的苜蓿草粉、豆粕、玉米及混合精料对瘤胃体外产气和发酵特性的影响,探讨大叶枸草粉替代常规饲料的适宜比例。选用3头体况良好并装有瘤胃瘘管的青年湖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分4个试验(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25%~100%替代豆粕、10%~40%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每个试验设均空白对照,用体外产气法观测各基础混合饲粮的24 h体外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体外24 h产气量、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各挥发性脂肪酸(VFA)与TVFA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用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时,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替代比例时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pH及氨态氮浓度(P<0.05);随着大叶枸草粉替代玉米比例增加,24 h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pH、氨态氮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TVFA浓度显著下降(P<0.05),乙酸/TVFA显著上升(P<0.05),丙酸/TVFA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时,pH、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用20%以内的大叶枸草粉替代混合精料,对24 h产气量和发酵参数(除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高于40%时会显著降低24 h产气量和TVFA浓度(P<0.05)。可见,湖羊基础混合饲粮中用大叶枸草粉100%替代苜蓿草粉时,在瘤胃发酵特性上没有差异;以50%的大叶枸草粉替代豆粕,对瘤胃发酵参数影响不显著;而替代玉米或混合精料的比例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的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45只平均体重为(52.6±4.9)kg、胎次相近、泌乳日龄[(120±10)d]相近的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粮为不添加过瘤胃蛋氨酸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A(物理包被),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B(化学保护)。总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奶料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产奶收益和毛收益均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75%和13.1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物理包被和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均能提高奶山羊经济效益,且添加物理包被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添加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升羊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啤酒糟替代豆粕,发酵木薯渣替代象草的饲粮组合对水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Mauricio等的压力读取式体外产气系统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培养,采用2×2×2因子(3因素2水平)设计:精料为1个因素,2个水平,啤酒糟以25%、50%(DM)替代发酵底物中的豆粕;粗料为2因素、各设2个水平,即木薯渣以12.5%、25%(DM),发酵木薯渣以12.5%、25%(DM)替代发酵底物中的象草。试验结果表明:①72 h累积产气量4组(啤酒糟替代25%豆粕,发酵木薯渣替代25%象草的饲粮组合)最高。代谢能和可消化有机物含量对照组(豆粕15%,玉米25%,象草30%,青贮玉米30%)最高,这两个指标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5组(啤酒糟替代50%豆粕和木薯渣替代12.5%象草的饲粮组合)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最高,微生物蛋白质含量4组、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这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组的氨态氮含量最高。③5组的总酸含量最高。④4组的6 h甲烷产量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4、5组的12 h甲烷产量和24 h甲烷产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4组(啤酒糟替代25%豆粕,发酵木薯渣替代25%象草的饲粮组合)是最优的饲粮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不同用量的浓缩糖蜜发酵液(CMS)替代部分豆粕,探究其对泌乳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45头泌乳中期经产荷斯坦奶牛,按年龄、体重、胎次、泌乳天数、乳体细胞数、产奶量等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用0.75%和1.50%CMS替代部分豆粕(饲喂基础),各组饲粮基本等氮等能。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1.50%CM S替代组能显著提高泌乳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2)0.75%CMS替代组能显著降低奶牛的乳体细胞数(P0.05);3)0.75%CMS替代组和1.50%CMS替代组每头牛增收效益分别为0.62和3.72元/d;4)CMS替代部分豆粕对泌乳牛瘤胃发酵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5)CMS替代部分豆粕对泌乳牛的血清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泌乳牛饲粮中用1.50%CMS替代部分豆粕能提高的生产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同时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头第3胎次、生产日期相近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A组)和60 mL/d异位酸(B组),预饲期10 d,正式试验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产后10和21 d采集所有奶牛的乳样测定乳成分;产后21 d晨饲前使用瘤胃导管采集所有奶牛的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1)A和B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2)B组奶牛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高于C组(P<0.05)。(3) 3组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主要优势菌群为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 B组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而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和C组(P<0.05);瘤胃微生物属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35%的鱼粉、57%的豆粕、68%的菜粕、60%的棉粕、52%的花生粕分别组成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草鱼64d。在第二阶段的43d结束时,各试验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鱼粉组(1.16±0.05)%/d、豆粕组(0.95±0.06)%/d、菜粕组(0.57±0.02)%/d、棉粕组(0.49±0.04)%/d、花生粕组(0.53±0.05)%/d,鱼粉组和豆粕组获得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组草鱼的形体参数、内脏指数、主要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力指标、全鱼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草鱼生长和生理机能是比较安全的。豆粕组草鱼血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组,显示肝胰脏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其它各组与鱼粉组结果无显著差异。鱼粉组草鱼全血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显示出豆粕组、菜粕组、棉粕组、花生粕组草鱼出现一定程度的贫血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豆粕蛋白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酶解条件,结果显示,将50 g豆粕蛋白与600m L水配制成固液比1∶12的豆粕蛋白悬液,调节pH值为11,加入碱性蛋白酶4 m L,温度为50℃,维持pH值不变酶解3 h后85℃灭酶15 min,调节pH为7,加入风味蛋白酶2.5 g进行二次酶解,维持pH7.0,在55℃条件下酶解2 h,酶解液经喷雾干燥得豆粕寡肽,其三氯乙酸氮溶指数可达72.3%,赖氨酸含量可达48.5 mg/g。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发酵豆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豆粕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可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营养素含量和生物学效价。不同菌种的发酵效果不相同,本文就单一菌种及多菌种联合发酵豆粕效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参数,并研究发酵豆粕(FSBM)部分替代大黄鱼饲料中的鱼粉对其生长性能、消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豆粕发酵工艺,然后用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以270尾初始体重为(22.81±9.16)g的大黄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发酵粕类蛋白质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作者综述了粕类蛋白质饲料,包括豆、菜、棉粕作为动物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及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可有效改善其营养价值,提高动物消化利用率,促进动物生产,从而节约饲料成本,且有利于缓解中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出了微生物发酵粕类蛋白质饲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当行业看好饲料消费将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宗饲料粮如玉米、豆粕的供给与价格变化等就成为广大行业企业关注的敏感话题。应本刊特邀,作者就玉米、豆粕市场走势分别在杂志第1、2期加以回顾与展望,以此对未来价格走势作一指引,为您提供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评定棉粕与豆粕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在绵羊瘤胃内的降解动力学参数变化及瘤胃降解前后有效赖氨酸的含量变化。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体重为(28.0±2.97)kg的育肥哈萨克公羊,代谢笼内单笼饲喂,每天饲喂棉籽壳200 g、精料500 g、小麦秸500 g,余料不超过10%。采用尼龙袋技术评定棉粕与豆粕DM、OM及CP的降解动力学参数,计算有效降解率(ED)及瘤胃停留时间(RRT),染料结合法(DBL)测定有效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瘤胃固相食糜的平均外流速度为1.84%/h条件下,豆粕DM、OM及CP的瘤胃降解率及有效降解率均高于棉粕,而瘤胃停留时间均短于棉粕。豆粕经瘤胃内培养16 h后有效赖氨酸含量略有升高,而棉粕无明显变化。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评定棉粕及豆粕养分的小肠消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菜籽饼替代豆粕饲喂产蛋鸡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3 % ,6%和 9%的菜籽饼替代豆粕饲喂黄金褐蛋鸡 ,结果表明 ,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也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随着菜籽饼的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植物油和蛋白的来源,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种籽,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大量种植。大豆可加工成食用的豆粉或饲用大豆饼(粕)。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常用大豆制作食品;美国和欧洲则主要用于榨油和制成豆粕。世界上已发现的大豆品种有数百种,但用于商业种植生产仅有几十种。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发酵豆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媛媛  冯杰 《广东饲料》2006,15(2):34-35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消除和蛋白质的有效吸收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豆粕深加工方法更受到重视,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促进大豆蛋白更有效地降解吸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处理豆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经研究表明,经过发酵的豆粕,较大程度降低了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有效消除大豆蛋白的抗原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肠道的吸收利用。1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及致甲状腺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