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辣(甜)椒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雄核发育和胚胎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灯笼、牛角、羊角、线形和朝天椒等辣(甜)椒游离小孢子的培养与观察表明:在雄核发育过程中,分离后仍膨大的小孢子能够继续发育,皱缩的则死亡;小孢子最初的细胞分裂有均等和不均等两种分裂方式;脱分化的小孢子可经历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两种发育途径,二者之间可相互转换;胚胎发生过程与合子胚发育过程极相似,直到心形胚以前均可观察到胚柄的存在;成熟的胚状体能够萌发,但胚根端生长的能力远远比胚芽端强;观察到胚状体发生不同步及多种畸形发育样式;小孢子在分裂早期如果突破花粉壁会形成薄壁细胞团,继续发育为愈伤组织,进而转向器官发生途径;小孢子愈伤组织易形成不定根,可形成次生胚状体,未观察到不定芽的发生。不同类型辣(甜)椒游离小孢子的雄核发育与胚胎发生程序相同。  相似文献   

2.
胡萝卜小孢子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胡萝卜7个常规品种、10个自交系、16个F1代杂交种和6个F2代材料研究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gNO3以及低温预处理(4 ℃)对花药培养的影响。在参试的39份材料中有6份材料产生小孢子胚状体,其中50071号材料出胚率最高,达到3.89%,有30份材料产生小孢子愈伤组织,其中600Q6号材料出愈率达到36.70%。在B5培养基上添加2,4-D和NAA组合中,选用的4份参试材料均产生小孢子愈伤组织,其中50071和70Q67号材料产生胚状体,而添加6-BA和NAA组合中均未产生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培养基中添加AgNO3对部分材料的出胚率有一定促进作用,50071和70Q67号材料在8 mg · L-1 AgNO3下出胚率分别达到10.00%和2.00%。低温预处理对部分材料的胚状体及小孢子愈伤组织形成有一定作用,50069号材料经4 ℃ 1 d预处理出胚率达1%,预处理2 d和3 d出愈率均达到11.25%,70Q67号材料在3 d预处理后出胚率达到4.00%。经细胞学鉴定,在121株由胚状体产生的再生植株中93.39%为二倍体,说明胡萝卜花药培养过程中易发生自然加倍。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雄核发育和花粉植株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MS基本培养基培养马铃薯花药,用常规法压片,对小孢子形成植株的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从小孢子到花粉植株形成,主要分裂方式是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均等的细胞,再经多次分裂形成胚状体,这些胚状体可直接长成植株。本文还对诱导植株形成的条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辣椒和甜椒花药培养的新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作者为了提高辣椒(Capsicum annuum L.)和甜椒(Capsicum annuum var.Grossum Sendt)花粉胚状体的诱导频率,研究了花粉发育时期、蔗糖浓度及活性炭对花粉形成胚状体的影响。用杂种F_1代和新引进品种为材料,使花药产生胚状体的频率提高到16.5%,得到一批发育正常的植株,在现蕾前,用0.2%秋水仙碱加倍后,大部分都能正常开花结果。 辣椒和甜椒花粉发育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主要通过B途径(花粉第一次分裂形成均等的两个子细胞)和A途径(由营养细胞分裂),两者继续分裂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生殖核只分裂1~2次或根本不分裂就退化,不参与胚状体的形成。 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粉对诱导胚状体比单核早期的花粉效果较好。 用NT_H培养基,附加 3~6%蔗糖、0.5毫克/升萘乙酸,500毫克/升酪朊水解物,1毫克/升激动素(或1毫克/升6-苄基氨基嘌呤)以及0.5%活性炭,能提高花药产生胚状体的频率。  相似文献   

5.
以9个大白菜品种的花蕾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6-BA以及不同固体培养基对大白菜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以期为其它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白菜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9个大白菜品种中有6个诱导出胚状体,‘北京特好吃火锅菜’出胚率最高,达到每蕾12.38胚;添加0.3mg/L的6-BA可以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以‘北京特好吃火锅菜’提升效果最显著;添加0.01g/L活性炭的MS固体培养基比B5培养基更适于成熟胚状体发育成苗。  相似文献   

6.
荔枝体胚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荔枝三月红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法观察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结构及体胚发生过程,结果显示荔枝的体胚发生经历球形、心形、鱼雷形、子叶形4个过程;荔枝在胚性细胞分裂发育形成体胚之前,出现与周围细胞明显不同的界限,形成细胞间隔离;比较荔枝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特性,发现胚性愈伤组织具有核大、质浓、染色深、细胞排列紧密等特点,与非胚性愈伤组织明显不同。通过系统观察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结构以及胚性细胞分裂、生长方式和体胚发生过程,为胚性愈伤组织的利用提供细胞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艳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2):221-226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通过对成胚条件的系统研究,从‘7447’和‘Poinsett97’中获得了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是限制黄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差异显著,每皿产胚1.5~33.4个。单核靠边期是进行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4 ℃预处理2~4 d为宜,以处理2 d时胚状体产量最高。外源激素在诱导胚状体时并非必需,但低浓度的外源激素(0.5 mg·L-1 2,4-D、0.2 mg·L-1 6-BA)更能促进小孢子成胚。NLN和B5两种基础培养基在诱导胚状体上无显著差异。子叶形胚易分化成苗,而其它类型的胚状体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柑桔原生质体分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0.3%的果胶酶和0.3%的纤维素酶处理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胚性愈伤组织16小时,得到91.2%具有活性的原生质体。培养4天时,出现第一次细胞分裂,二个月时,再生出胚状体。胚状体转入加有赤霉素和硫酸腺嘌呤的培养基中一个月,再生成完整的植株。原生质体再生出的胚状体中,没有发现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锦橙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能分裂形成细胞团,但没有再生出植株。对这种原生质体的再生和利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六月鲜枣愈伤组织诱导及胚状体发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六月鲜枣的幼叶、嫩茎、冷藏5d后的花药、花后48~50d的胚乳,利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花后58~60d的幼胚及子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试验。探讨了不同激素、碳源和基本培养基对产生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对胚乳、花药器官,基本培养基对嫩茎、幼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而且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作用不同;嫩茎、子叶及幼胚较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但只有子叶及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具较强的再生能力,并可诱导出不定芽,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51.1%和9.5%,ZT较BA易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不定芽转移生根成苗获得了完整植株。另外,用子叶及幼胚培养获得了大量胚状体,且胚状体最终可发育成苗。  相似文献   

10.
选用‘椪柑’、‘锦橙’、‘桃叶橙’、‘华农本地早’花后7周幼果胚珠进行培养.其胚状体发生的百分率分别是:48.5%、21.2%、19.8%、6.4%;胚性愈伤组织则为:28.2%、13.5%、15.8%、5.8%.各品种胚状体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百分率明显不同.与品种胚数多少相一致.不同激素和有机物对柑桔胚珠培养、胚状体的发生及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多单胚的‘华农本地早’仅从基本培养基中产生胚状体和胚性愈伤组织.胚珠培养中,胚状体发生的方式,根据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胚珠(或已黄的球形胚上)长出白色的胚性愈伤组织,继而产生胚状体:第二种是在已分化的幼苗下胚轴或根部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第三种是在畸形胚上直接不断的分化出胚状体.  相似文献   

11.
葡萄花丝培养中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葡萄花丝在含6—BA2mg·1~(-1)+2,4—Dlmg·1~(-1)的B_5培养基上,培养20d发生绿色、结构紧密、坚硬凸起不规则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达30%;将此愈伤组织转入含6—BA0.5mg·1~(-1)的B_5培养基上,30d后分化出胚状体;将胚状体转入含6—BA0.3mg·1~(-1)+NAA0.01mg·1~(-1)的B_5培养基上,30d后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12.
以25份不同类型的结球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胚状体产生的因素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的诱导出胚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结球甘蓝胚状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参试材料中有11份(2份一代杂种和9份高代自交系)出胚,其中一代杂种中中甘628出胚率(19.8个·蕾~(-1))最高,高代自交系中01-88出胚率(47.5个·蕾~(-1))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材料;花蕾长度3.0~3.5 mm、花药长度∶花瓣长度为3∶2至2∶1时,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比例最高,是适合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取样时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是理想的取蕾时期;添加适量活性炭可以极显著提高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13.
Purple flowering stalk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purpurea Hort.) wa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recalcitrant species for microspore culture in Brassica crops. Conditions for reliable induction of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 were studied in 12 genotypes of purple flowering stalk. A treatment of short heat shock to microspore by incubating at 32 °C for 18 h was suit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microspores, sustained cell divisions, and further induced embryogenesis. Subsequently, the reduced concentration of macro salts (1/2 NLN) provided an optimal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ids.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microspore embryoid development, 10 genotypes responded to microspore culture with the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2.7 to 70.5 embryoids per dish. However,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9 genotypes, and more than 75% these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double haploid. This report establishes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microspore culture and offers great potential for DH breeding in purple flowering stalk.  相似文献   

14.
诱发柑桔“适应型”珠心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四个优良柑桔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他们的适应型珠心愈伤组织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条件,观察了胚胎发生时胞壁、细胞器的变化,发现2,4—D、IBA、KT、GA、BR、ABA、PP333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CH、LH、YE等天然复合物和葡萄糖抑制胚胎发生;而乳糖(3%~8%)。半乳糖(5%~7%),特别是甘油(1%~5%)能诱发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乳糖、甘油的这种效应不受PP333、BR、CH、AAC、ME的影响,但AC会显著地推迟胚胎发生。低温预处理对诱发体细胞胚胎发生不利。对球形胚状体的继续发育,以添加麦芽、SAD或ABA的MT培养基较好。电镜和光镜观察表明,适应型珠心愈伤组织由胚性细胞和非胚性细胞组成。胚性细胞质浓、核糖体特别多、淀粉粒多、液泡小而少、核大、壁较厚。胚状体从单个胚性细胞开始形成,一个胚性细胞分裂成的多个子细胞共存于一个厚壁之内。  相似文献   

15.
以姜黄无菌芽的芽基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无菌苗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2,4-D或2,4-D与6-BA的激素组合能够诱导外植体的切口部位产生愈伤组织,但愈伤生长缓慢;在2,4-D和6-BA的激素组合中再加入TDZ,愈伤组织能够不断增殖生长:在MS+0.5mg/L TDZ+0.5mg/L BA+0.3mg/L 2,4-D培养基中,愈伤的诱导率和生长量最高,诱导率达到80%,每个月愈伤生长量为148.6mg;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mg/L TDZ+2.0mg/L BA+0.2mg/L NAA,再分化率为90%,外植体的平均出芽数为5.1。当试管苗长至5cm时出瓶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龙眼24个品种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陈虎  何新华  罗聪  朱建华  李峰 《园艺学报》2010,37(10):1651-1654
利用SCoT标记对24份龙眼品种资源进行了检测。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1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85.8%。24个龙眼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5 ~ 0.86之间,说明SCo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24份龙眼品种完全区分开,并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17.
基因型和有机附加物对小白菜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3个小白菜品种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在B5+谷氨酰胺0.8g/L+蔗糖10%固体培养基上有11个诱导出小孢子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较大,每100枚花药产胚数(诱导率)在0.11%-17.62%之间。比较B5培养基中蔗糖、有机物浓度和谷氨酰胺配比结果表明,B5+2倍B5有机物+谷氨酰胺0.4g/L+蔗糖10%+琼脂0.8%效果较好,小孢子胚最高诱导率达103.91%。  相似文献   

18.
青花菜小孢子胚植株再生及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庆农70和庆农80为试材对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龄为30~35d且发育健壮的子叶形胚再生成苗率最高,超过75%,胚龄超过40d再生成苗率显著降低;琼脂浓度为1.2%时,小孢子胚再生成苗率最高,达60%~70%;大多小孢子胚不能直接成苗,二次分化频率较高;植株继代和复壮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3%蔗糖+1.0%琼脂;小孢子再生植株一半左右为单倍体,二倍体率为30%~35%,存在少数四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