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试验主要研究内蒙古特产,托县优质小茴香作饲料调味剂,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用46周龄的杂种母鸡300只,随机分成5组(各60只)。4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剂量不同的小茴香粉和渣、对照组仅喂基础日粮。经60d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小茴香粉和渣,能较好的促进食欲及增加采食量,进而提高产蛋性能。在试验条件下,添加5%、7.5%及10%小茴香粉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产蛋率4.7%(P<0.01)、0.52%(P>0.05)及9.66%(P<0.01);添加10%小茴香渣亦比对照组提高产蛋率8.90%(P<0.01)。此外,本试验还发现添加小茴香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蛋黄着色性能和提高鸡肉风味。因此,小茴香饲料调味剂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海原县小茴香灌溉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茴香不同灌溉时期及不同灌溉量试验,掌握小茴香适宜的灌溉时期及灌水量,以确保小茴香需水的同时又能节水增效,对今后小茴香节水抗旱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以补充小茴香开花结实对养分的需求,提高结实率,增加小茴香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改善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可准确选择在小茴香某一生育期喷硼后提高结实率,从而可探索出一条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小茴香是南疆地区主要香料作物之一,发展小茴香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阿克苏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已有30多年历史.1988年全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52936亩,小茴香平均亩产6—7kg,亩增加收入40—80元.新和县伊其力克乡英买力村卡尤木沙尤甫1988年2.5亩棉花套种的小茴香,单产48kg,亩收入384元.棉田套种小茴香,除  相似文献   

5.
小茴香是海原县的“四大”区域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薄,宜连作,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随着小茴香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在种植区出现了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茴香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茴香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小茴香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掌握不同密度下小茴香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以及产量高低等因素的变化,准确定位小茴香在当地的种植密度,为提高单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今后单位面积小茴香种植密度及播种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茴香是海原县区域特色优势作物,通过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膜侧种植,为小茴香创造了更好的生长条件。通过丰产栽培摸清了小茴香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小茴香在宁夏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其产业现状;分析了目前制约海原小茴香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海原小茴香产业发展的潜力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小茴香花而不实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茴香是海原县的“四大”区域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薄,宜连作,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海原县西安镇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目前种植面积达到4667hm^2(7万亩),占全县小茴香种植面积的70%,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随着小茴香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在种植区出现了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茴香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2-9323,9360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药剂并制订防治方法,选择5种药剂,采用药剂拌种和拌种+喷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25%精甲·咯菌腈和18%吡唑醚菌酯拌种处理对小茴香出苗安全,均能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发生,其中18%吡唑醚菌酯的防治效果优于6.25%精甲·咯菌腈。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分枝抽薹期和开花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其中喷施20%氟酰羟·苯甲唑的防效优于32.5%苯甲·嘧菌酯和80%代森锰锌。由此可见,小茴香根腐病的防治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选用18%吡唑醚菌酯拌种+20%氟酰羟·苯甲唑喷施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综合防效较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茴香种植采用点播技术较条播节省用种量,平均增产21%。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茴香点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9个民勤地方茴香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茴香品种株高、茎粗、分枝数、结实花序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不同民勤地方茴香品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割茬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3.3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3 819.05、3 990.48 kg/hm2;东润大粒高秆晚熟茴香、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小粒高秆晚熟茴香和小粒高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均为14.85万株/hm2,产量分别为4 361.90、5 238.10、4 695.24、3 980.95 kg/hm2;酒泉小粒高秆早熟茴香、东湖大粒高秆早熟茴香和大粒矮秆早熟茴香的最适种植密度为16.50万株/hm2,产量分别为5 228.57、4 180.95、4 352.38 kg/hm2。  相似文献   

14.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51-12552
[目的]研究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特征。[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鹰嘴豆种子的粉末。[结果】鹰嘴豆种子的粉末中有椭球形的单粒淀粉粒、栅状细胞、支柱细胞、导管和子叶细胞等组成单元。[结论]鹰嘴豆种子粉末中的淀粉粒、栅状细胞、支柱细胞和导管等的结构特征可为鹰嘴豆种子的生药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球茎茴香“球玉一号”和“扁玉一号”为试材,研究了山东地区春秋两季不同播种期对球茎茴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对球茎茴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不同,过早或过晚播种均对产量和品质不利。秋季球茎茴香栽培的最佳播种期为7月上中旬。春季球茎茴香栽培,以2月初到2月中旬为宜。在山东地区秋季栽培,球茎茴香的产量与品质均明显优于春季,宜进行球茎茴香的秋季生产,春季栽培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黄瓜籽的炮炙方法,在炒黄、炒焦、炒炭条件下,将每个样品各分为籽、粉两个规格,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瓜籽中钙离子含量。结果表明:在炒炭黄瓜籽粉中,Ca~+溶出量最多,为3.106%,炒黄的黄瓜籽粉中Ca~+溶出量最少,为0.838%。即炒炭炮炙可使黄瓜籽粉中Ca~+溶出量最多。  相似文献   

17.
• The roots of non-host plant interfere infection of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illin and other compounds play key roles i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fennel roots.• ROS accumulation is the potentially mechanism involved in inhibition of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on P. nicotianae.Crop rotations are widely used because the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on-host roots and pathogens may be key in the inhibition of soilborne pathogens in crop rotat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fennel (Foeniculum vulgare) roots/root exudates and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were investigated because of the known allelopathy between fennel and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The effects of the key compounds in the fennel rhizosphere on the mycelial growth and zoospore behavior of P. nicotianae were assessed. The roots of fennel attracted P. nicotianae zoospores and inhibited their motility and the germination of cystospores, with some cystospores rupturing. 4-ethylacetophenone, vanillin and N-formylpiperidine were consistently identified in the fennel rhizosphere and were found to interfere with the infection of P. nicotianae, especially vanillin. Hyphae treated with these compounds produced more abnormal branches and accumula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ese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non-host roots and pathogens were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hibition by fennel of infection by P. nicotianae.  相似文献   

18.
工业大麻种植、开发及应用已成为全球各大公司开展的重要产业,工业大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成熟期大麻器官根部和花果部烘干粉剂与黑土(体积1:3)混拌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大豆和玉米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大麻根干粉可提高大豆根干重,比对照增加1.67倍,花果干粉提高玉米根干重,比对照增加18.0%;工业大麻根干粉增加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作用显著,但降低大豆根平均直径;根干粉和花果干粉均极显著增加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尖数,不利于根平均直径增加;工业大麻不同器官粉剂对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根系生长调控作用差异显著,玉米根系生长指标好于大豆,以上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大麻在农化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小茴香挥发油对红枣黑斑病菌抑菌活性及其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发植物源防治红枣黑斑病菌农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小茴香挥发油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最低抑菌体积分数(MIVF),并研究小茴香挥发油对红枣黑斑病菌离体(菌丝、孢子萌发和生物量抑制作用)和活体的抗菌活性。采用碘化吡啶染色法测定小茴香挥发油对红枣黑斑病菌孢子细胞膜的损坏。结果表明,小茴香挥发油对棉花黄萎病菌的MIVF为0.312mL/L,小茴香挥发油对红枣黑斑病菌生物量、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体积分数依赖关系。由碘化吡啶染色试验结果可知小茴香挥发油能严重破坏红枣黑斑病菌孢子的细胞膜而达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低筋面粉,糖和黄油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定分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 验对薏米山药曲奇饼干进行了研制。结果表明,影响产品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 糖含量>薏米粉和山药粉占总粉量的百分比>黄油含量。确定了薏米山药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 为黄油含量100 g,糖含量40 g,薏米粉和山药粉占总粉量(130 g)的百分比为35%。制得的产品 不仅具有曲奇饼干的酥脆,还具有良好的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