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适用范围鲁中地区无公害双孢菇生产过程中有关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菇棚的建造与整理、优质高产品种的选用与菌种管理、栽培管理技术、农残控制与病虫害防治及产品收获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鲁中地区双孢菇高效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洛阳市秸秆禁烧工作 ,使大量玉米秆变废为宝 ,并且寻求种植双孢菇低成本 ,高效益的培养基配方。我所食用菌研究室自 1998年起进行了大量试验 ,选出了最佳配方 ,探讨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栽培规模不断扩大 ,效益逐年上升。目前栽培规模达到 2 0 ,0 0 0 m2 ,平均产量达 9kg/ m2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 栽培双孢菇可根据设施条件及品种灵活确定栽培季节。一般菇棚可应用 176、15 2、95 0 6等低温双孢菇菌种 ,在 8月上旬~ 8月下旬建堆发酵 ,8月下旬~ 9月上…  相似文献   

3.
据了解,山东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益胜通过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双孢菇生产技术,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空调菇棚。这种新型空调菇棚,可进行智能化操作,利于提高蘑菇产量,实现了双孢菇的周年生产。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新型技术”发明专利。宋益胜现在正在当地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菇农提高生产效率。莘县张寨镇申庄村一名菇农表示,自己是第一批尝试空调菇棚的,效益显著,一年挣了9万左右。  相似文献   

4.
冀宝营 《蔬菜》2014,(8):60-62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般在8月上、中旬建堆,9月上旬播种,10月至翌年5月出菇。从菇棚消毒、原料处理及建堆、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林地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利用树林的空闲土地,而且散光遮阴、保温保湿的林下环境正好适合食用菌的生产.同时,根据我们几年来的示范推广经验,夏初、夏末林下气温比大田气温低3~5℃,通过在树行间搭建中棚或小棚栽培双孢菇,并采取早播、晚收等措施延长生产周期,能显著提高产量.林下栽培双孢菇一般在7月中旬堆料,8月份下种,9月中旬出菇,这样可赶在国庆节前上市,正好是市场食用菌供应短缺季节,价格好、栽培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双孢菇栽培的普及和菌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其品种资源日趋丰富.不同的双孢菇品种类型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同的生产区域,选用的菌株也不尽相同.明确品种类型,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良品种及使用高质量的菌种,是确保双孢菇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辽宁省双孢菇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双孢菇标准化栽培中培养料的发酵和管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培养料配方、建堆要求、前发酵技术、后发酵(二次发酵)技术以及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使双孢菇栽培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食用菌栽培方法简单,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既适应工厂化生产,也适应一家一户生产。尤其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是一种方便、快捷、易行的利用方式,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环境,充分利用了资源,而且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陕西省通过7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研究出了一整套适合陕西省的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相似文献   

9.
韩庆国 《食用菌》2008,30(6):36-37
目前我省栽培双孢菇主要以小麦秸为原料,但随着小麦收割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小麦秸的回收量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我省双孢菇的生产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根据玉米秸的营养成分和物理性质结合双孢菇的栽培特点,总结出了一套玉米秸栽培双孢菇的技术,现已在我市及我省晋中市的部分地区推广,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铁军 《食用菌》2009,31(4):48-49
2008年笔者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围场县,利用其海.拔高、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在盛夏高温酷暑季节(7月中下旬最高气温达38℃),栽培反季双孢菇。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栽培规模20000m^2,产量在10kg/m^2以上,时价16元/kg。既满足了奥运会期间市场对双孢菇的需求,也填补了双孢菇在承德地区反季栽培的空白,为反季双孢菇生产技术,在承德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瑞岭  王敏  庄永法 《蔬菜》2005,(1):23-24
双孢菇生产的传统技术以稻麦草为主原料,而我地随着机械化收割及秸秆还田面积的扩大,稻麦草的供应量越来越少,限制了双孢菇的生产。为了解决双孢菇生产过程中原料短缺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试种,成功地摸索出了双孢菇有机生态型回归自然栽培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稻麦草供与求的矛盾,简化了操作程序,使双孢菇由秋季栽菇变为舂、秋两季周年化生产,种植成本降低了30%~50%。  相似文献   

12.
鱼台县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平菇、双孢菇等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自1995年我县王鲁镇引进双孢菇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获得成功以来,鱼台县的食用菌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各地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到2006年  相似文献   

13.
将杏鲍菇菌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配料栽培双孢菇,观察其对双孢菇生长、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菌渣栽培双孢菇,与常规生产配方相比,具有成本低、菌丝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趋势。其中,在基质培养料中加入60%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7%,比常规配方栽培料高出11%,说明杏鲍菇菌渣用于双孢菇生产是可行且有较高效益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惠民县棉柴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食用菌生产上利用棉柴替代麦秸栽培双孢菇,通过覆土技术,每1m2产量达到13~15kg。  相似文献   

15.
双孢菇秋季出菇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敬 《蔬菜》2014,(5):72-74
介绍了双孢菇的特点、菇房建造技术、培养料堆制与发酵技术和秋季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双孢菇秋季栽培应重点做好菌丝生长管理和出菇管理,出菇后加强水分、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管理,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种植。  相似文献   

16.
山东莘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于近两年在部分乡镇推出了一种新的菇菜轮作模式,即双孢菇-洋香瓜-草菇一年三种三收的菌瓜轮作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生产季节,而且抓住了各茬口的最适宜的栽种时机,使这三种菌菜都能在价格最高时上市,并且避免了常规菜-菜轮作前后茬在产量上相互影响的缺陷,还能使废弃的双孢菇培养料作基肥在香瓜生产上再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模式大棚应按冬暖式设计,为了兼顾双孢菇与草菇生产,可于南北墙体设通风口,生产香瓜时再堵上。一般棚长不少于40m,跨度7.2m。若按棚长60m算…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灌南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拥有多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栽培杏鲍菇、纯白金针菇、双孢菇、草菇等中高档品种,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双孢蘑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可鲜销、罐藏、盐渍,其菌丝还可作为制药的原料,有世界菇之称。双孢菇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18.
《蔬菜》2016,(1)
为了食用菌生产在伊犁河谷地区可持续、快速、高效地开展,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双孢菇高产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双孢菇生产者提供标准化生产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架棚进行草菇-双孢菇循环栽培是一项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从品种选择、时间安排、培养料配方、覆土及出菇管理、效益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一般食用菌生产用的栽培料都是在室外堆置发酵,经几次翻堆后直接应用,但这种方法既不能把栽培料中的养分充分利用,又不能有效杀死料中的病菌和害虫,造成了栽培料的浪费。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食用菌栽培料二次发酵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后取得了较高的收益。现以双孢菇栽培为例,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1技术要点堆肥的主料有麦草、玉米芯、棉籽皮及畜禽粪便。辅助料有石灰、石膏、磷肥、油渣、尿素等。菇棚长40m,宽8m,高3.2m,覆盖黑色薄膜。陕西关中地区于8月上旬,按常规方法将栽培料在室外堆置12~14天,每隔3~4天翻堆1次,完成初次发酵。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