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绥农10号是以绥农4号为母本,铁75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为明确绥农10号在改良创新过程中作为重要亲本的作用,本研究追溯品种亲本系谱来源,分析亲本系谱组成与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绥农10号的细胞质传递过程为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10号。绥农10号的细胞核来源较为广泛,为拓宽遗传基础奠定了基础,主要来源于四粒黄、金元、小粒黄、白眉、克山四粒荚、东农育成品系、小金黄、铁荚四粒黄、嘟噜豆、熊岳小粒黄等祖先亲本,其细胞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8.60%、5.47%、15.63%、4.69%、6.25%、3.13%、6.25%、6.25%和6.25%。以绥农10号作为种质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品种51个,其中作为母本育成品种22个,作为父本育成品种8个,间接利用育成品种21个。由此可见绥农10号既是优良品种又是大豆种质改良创新的重要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2.
黑农4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具有高产、抗旱、抗病等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目前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通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遗传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以期为高蛋白大豆育种亲本选择以及选配高蛋白组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黑农48的细胞质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绥农3号→绥农4号→黑农40→黑农48。细胞核传递是由金元、四粒黄、白眉、平地黄、克山四粒荚、十胜长叶、永丰豆、佳木斯突荚子、熊岳小黄豆、通州小黄豆、小粒黄、Amsoy、Anoka、柳叶齐和东农20这15个祖先亲本提供,细胞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7.04%、7.04%、5.08%、7.03%、5.47%、12.50%、7.04%、1.95%、2.34%、3.13%、1.56%、6.25%、6.25%、1.56%和0.78%。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育种亲本时,应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具有广适性的主栽高蛋白品种为母本,以融入地理远缘基因和生态远缘基因的材料为父本。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黑龙江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规律,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牡试6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的亲本血缘特点和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牡试6号是通过四粒黄细胞质遗传的,具体选育过程: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交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81-242→黑农40→黑农48→牡试6号。细胞核由祖先亲本ZYD355野生豆、十胜长叶、嫩78631-5、四粒黄、金元、五顶珠、白眉、克山四粒荚、平地黄、Amsoy、Anoka、小粒黄、永丰豆、通州小黄豆、熊岳小黄豆、佳木斯突荚子、柳叶齐和东农20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8.74%、12.50%、6.58%、6.58%、6.25%、3.14%、3.14%、3.14%、3.13%、3.13%、1.95%、1.56%、1.56%、1.19%、0.98%、0.78%、0.39%。牡试6号高度聚合了东北大豆核心种质的优良基因,经过大豆杂交重组基因,具有高产高蛋白的遗传基础潜力,其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的研究能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大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的重要途径,理清品种的亲本来源及系谱关系,对亲本选择和合理组配及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及合作单位近年来审定的牡豆、东生等31个牡育系列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计算祖先亲本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贡献值。结果表明:采用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种质资源作为受体亲本,导入抗倒伏、耐病、耐旱等有益分子模块,改进血缘狭窄,丰富遗传基础,是牡育系列大豆育种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合丰号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2,21(2):131-137
合丰号大豆 32个品种 84 .4 %来源于满仓金、荆山朴、丰收 6号×克山四粒黄、丰收 1号×蓑衣领四个族系。其基因库源于 33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 33个 ,细胞质祖先亲本有 8个。核遗传贡献率较大的祖先亲本为金元 (18.7% )、四粒黄 (18.3% )、白眉 (6 .9% )、十胜长叶 (5 .9% )、小粒豆九号 (5 .6 % )等。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四粒黄 (46 .7% ) ,其次是小粒豆九号(16 .7% )、白眉 (13.3% )。合丰号大豆直接利用亲本 36个。利用国内优良亲本克 4 430 - 2 0、合交80 0 9- 16 12等成功地育成了合丰 2 5号、合丰 35号等高产稳产大豆品种 ;利用国外抗病品种Ohio、Rampage、Wilkin直接作亲本育成高抗灰斑病品种 4个。合丰号大豆品种有 16个具有国外血缘 ,占品种总数的 5 0 %。随着年代的推移 ,合丰号大豆的细胞核、细胞质祖先亲本发生了变化。不同年代有其不同的主要贡献者 ,合丰号大豆遗传多样性是其成功的关键。制定一个祖先品种核质在新品种中达到新的更高水平协调的育种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黑农46是以哈857-1为母本,吉820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蛋白质含量38.6%,脂肪含量21.2%。区域试验产量为3198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5.2%;生产试验产量为2790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0.5%。200B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准予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白山、延吉和新疆昌吉州、新源等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200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启慧 《大豆科学》2000,19(2):193-196
1 绥农16号   1.1 品种来源   绥农16号大豆以早熟的高产、高蛋白的品种黑农35(其亲本为黑农16×日本品种+胜长叶)为母本,与(黑农35×吉林27)F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而成。   1.2 产量表现   1997-1998年全省两年14点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65.9kg,比对照品种垦农4号增产11.6%。1999年全省5点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117.5kg,比对照品种垦农4号增产13.6%。   1.3 特征特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较高大,有一定分枝,圆叶,紫花,灰毛,节间短,主茎结荚密,三粒荚多,上下着荚均匀,粒圆,脐无色,种皮鲜黄,有光泽,粒大整齐。百粒重20-23g,外观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39.82%,脂肪含量20.13%。中抗灰斑病秆强抗倒,喜肥水,适应性强。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541.8℃(二年区试),为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给大豆亲本选配和育种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对197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归纳出山西省大豆品种的祖先亲本和骨干亲本。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主要来源于晋豆1号、晋豆19和徐豆1号三大家族。84份大豆品种基因库源于110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110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有39个。核遗传贡献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有大白麻,其次是滨海大白花、铜山天鹅蛋、Mamatan等16个种质。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大白麻,其次是丹66-12、京谷玉。山西省育成的84个大豆品种中,形成系谱的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0.95%。晋豆1号作为亲本育成36个大豆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42.9%,为山西省大豆育种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99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一、黑农39号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1983年以绥农4号为母本,铁7518为父本杂交育成,品种原代号哈88—7704。2.产量表现:1991—1992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为2540.8kg,比标准品种黑...  相似文献   

10.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绥农76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农7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绥07-1186为母本、绥07-104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绥农76粗蛋白质(干基)含量高达46.78%。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9021)。该品种生育日数115 d,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吉林、内蒙、新疆等相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给大豆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对河南省1985-2020年育成的132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系统分析其育种方式、亲本组成、细胞核、细胞质遗传贡献率,并归纳骨干亲本.结果表明:常规杂交是河南省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占参试品种的85.5%.132个品种共有185个细胞核遗传的原始亲本,核遗传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是齐黄1号,其次是沁阳水白豆和野岗1号;共59个细胞质遗传的原始亲本,遗传率最高的是郑80024-10.常被用作育成大豆品种直接亲本的有濮豆6018、郑9805、郑59、开豆4号和周豆23.根据衍生品种数归纳出6个骨干亲本,包括豫豆2号、豫豆3号、豫豆10号、豫豆18和豫豆22.其中豫豆2号作为亲本衍生出57个大豆品种,占参试育成大豆品种的43.2%,为河南省大豆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生态区的主栽品种和改良创新的品种为试材,分别对其糖份和球蛋白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S含量大于30%的品种有合丰25、合丰43、哈交20-5022、哈交20-5489、哈交20-5651-3、哈交99-5657、哈交99-5138、黑农45、黑农44、哈交20-5214,其中黑农45的7S球蛋白含量最高.2.11S含量大于70%的品种有黑农37和哈交20-51004.3.哈96-3是一个理想的菜用大豆新种质,黑农37是制作酱油加工原料的好品种.4.大豆品种中糖份与脂肪含量间的关系为正相关,与蛋白质之间成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从黑龙江省引进15个大豆品种(系),在沈阳地区春小麦下茬复种种植,研究其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产量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存在线性回归(Y=97.033x-5494.3,R2=0.7827**).早、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880.30、 2673.74、 2955.01 kg·hm-2.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脂肪含量负相关.产量较高的大豆品种有晚熟的黑农44、益春128、益春05-94、绥农10及中熟的绥农27.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有黑农48、益春05-94、绥农27及垦鉴豆4号.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垦鉴豆28、益春2号、垦农22及益春128.产量高、品质好的晚、中熟大豆品种适宜沈阳地区春小麦下茬复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不同东北大豆品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环境大气臭氧浓度为对照,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臭氧浓度升高40 nL·L-1,选取3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绥农4号、绥农8号和东生1号,研究在高臭氧浓度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负作用,3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平均降低33%。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产量降低幅度:绥农4号(-41%)>东生1号(-36%)>绥农8号(-23%)。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大气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籽粒大小(x_1)和单株总荚数(x_2)变化可以用于估计大豆产量变化,两者与大豆产量的回归方程:y=-3.639+0.098x_1-0.285x_2。此外,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大豆品质产生明显影响,3个大豆品种籽粒中蛋白质浓度均显著提高2.8%~4.6%(P<0.05),而脂肪含量则显著降低4.2%~7.8%(P<0.05)。  相似文献   

15.
高蛋白材料匮乏及选育方法单一是辽宁省高蛋白大豆育种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为探索高蛋白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有效途径,本研究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辽04Q086、辽08020、辽05086和辽06Q003高蛋白品系为母本,与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蛋白品种沧豆10号进行有性杂交,并对亲本及杂交F_2代进行不同剂量的辐射诱变处理,分析了不同剂量辐射诱变对不同受体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系与沧豆10号杂交衍生的F_3代植株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5.0%。4个大豆品系经辐射诱变(~(60)Coγ-14000和~(60)Coγ-16000)衍生的M_1代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42.5%和40.0%。然而,以杂交F_2代种子为受体进行不同剂量辐射诱变衍生的M_1代植株中,高蛋白低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0%和27.5%,蛋白质含量最高达47.0%。本研究表明,以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蛋白大豆杂交,并结合辐射诱变选育高蛋白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牡豆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2005年以(黑农48×绥04-5474)的F1为母本,与黑农4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积温2 330℃左右,2012—201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高油、多抗等优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应用,种植密度一般以每公顷保苗25~30万株。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津 《大豆科学》2002,21(2):155-159
1 黑农 4 2号1.2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育种一室 ,于 1992年以哈 90 - 33- 2为母本 ,农大 870 3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采用常规育种途径育成。原品系代号为哈 96 - 4342。1 2 产量表现1999- 2 0 0 1年区试平均产量 2 815 .11kg/hm2 ,比标准品种黑农 37增产 10 .16 % ;2 0 0 1年生试平均产量 2 6 6 9.4kg/hm2 ,比标准品种黑农 37增产12 .8%。1 3 特征特性株高 80 - 90cm ,株型收敛 ,以主茎结荚为主 ,有一定分枝 ,亚有限结荚习性 ,上下结荚均匀。白花 ,灰毛 ,披针形叶 ,三、四粒荚多 ,百粒重 2 0 g左右 ,子粒圆形 …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津 《大豆科学》2003,22(2):154-159
1 黑农 4 51.1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1992年以哈10 62为母本 ,以东农 165为父本 ,采用有性杂交育成。 1997年F5代决选 ,代号为哈 97- 5 4 0 4 - 1。1 2 产量表现2 0 0 1- 2 0 0 2年区试 ,平均公顷产量 2 378.7% ,较标准品种合丰 35号增产 10 .4 % ;2 0 0 2年生试 ,平均公顷产量 2 5 5 7.5kg ,较标准品种合丰 35号增产13.0 %。1.3 特征特性无限结荚习性 ,植株健壮 ,株高 70cm左右 ,多分枝 ,节多荚密 ,三粒荚多 ,荚皮草黄色 ,尖叶、白花 ,白色茸毛 ,子粒黄色 ,圆形 ,百粒重 2 1g左右 ,蛋白质含量 38.0 8% ,脂肪含量 2 …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盆栽干旱胁迫方法,对11份大豆材料进行抗旱性分析,测定与抗旱性相关的茎干重、根干重、主根长、总根长、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含水量共8项生理和形态鉴定指标,以干旱胁迫与非干旱胁迫条件下获得的生理和形态指标,来评价各指标与苗期抗旱性的关系,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大豆材料抗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强的是东农47、L-79、黑农44、Conrad,灰色关联度ri0.8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嫩丰11、绥04-5804、石大豆1号、绥农29的关联度为0.8~0.6,为较抗旱品种;中黄10号和垦04-8579为较敏感品种,ri为0.6~0.5;方正秣食豆为敏感品种,关联度ri0.439。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育种一室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以黑农40为母本,哈92-2463为父本进行杂交,创选出优质、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系哈2291-Y。2291-Y株高100cm,紫花,披针形叶,茸毛灰白色,亚有限结荚习性。3、4粒荚较多,成熟时荚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20~22g。根系发达,秆强不倒。生育日数122天,所需活动积温2500℃。平均公顷产量3183·65kg,较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11·4%。蛋白质含量41·2%,脂肪含量20·4%;异黄酮含量5102·6μg/g,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灰斑病。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