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 T)标记对159份1923-2005年育成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目标起始密码子(SCo T)标记引物中筛选出27条引物,27条引物共扩增出13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0条,多态性比率为84.62%。Nei's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24~0.49,平均为0.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7。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幅范围略高于南方品种,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平均值多态信息含量(PIC)也略高于南方品种,但变幅范围略低于南方品种。基于SCo T标记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I类群中99个主要是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Ⅱ类群中60个主要是南方大豆育成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呈递增趋势,至1971-1990年达到最高并保持不变,表明自70年代以来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结果表明SCo T可用于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拓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08,(5):40-40
用12个ISSR引物和18个TRAP引物组合分别对11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ISSR引物共产生6l条带,多态性带占83.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31-0.707。TRAP引物共产生69条带,多态性带占79.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0~0.755。基于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RAP聚类结果能较好地体现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和树型特点,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产区的153份大豆育成品种为材料,选用26对EST-SSR分子标记通过Power Marker V 3.25等软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似性与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53份大豆共检测到238个等位变异,变幅3~25个,平均8.1个;多态信息量变幅0.15~0.87,平均0.61;遗传变异丰富。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将153个材料聚为3大类13小类。特异性分析表明,黄淮海产区的育成品种的特有等位变异较南方产区的多,特缺等位变异要少于南方,1991-2000年的特有等位变异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外来育种材料应用于大豆育种,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EST-SSR标记适用于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以后大豆种质资源保存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对大豆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99个与大豆QTL性状相关的SSR标记,对黄淮海和南方产区的105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99个位点共检测出1142个等位标记,每个位点变异范围为5~24个,平均每个位点11.54个等位变异.按品种育成时期将群体...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4684,平均值1.4538.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地方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包括鄂中南江汉平原大豆类群,鄂西北大豆类群以及鄂东、鄂南和鄂西混合类群.江汉平原大豆地方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黑龙江省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黑龙江省34份不同年代主栽春小麦品种进行SSR标记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和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并利用SSR标记的数据结果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14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2个等位变异.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32~0.88,总体平均值为0.64.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6~0.87,平均0.56.聚类分析表明,SSR标记将34个品种相互区分开并分为五大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比较吻合.据此认为,SSR标记揭示出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20个马铃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I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57个清晰条带,其中48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4.21%,各扩增条带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为0.2055。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263~0.9825,平均值为0.7220。通过聚类分析20份马铃薯材料分为五大类,富金单独是一类,第二类有2个品种,即克新17号和黑美人,大西洋和YN-1为第三大类,克新20号和中薯1号为第四类,其余归到第五大类。试验结果显示,所选马铃薯材料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本研究的结果为马铃薯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SRAP标记分析文心兰部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0对引物组合对33份文心兰种质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19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产生2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4.6个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在0.280~0.927。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在值为0.37时,可将33份文心兰种质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厚叶大花品种,第Ⅱ类为厚叶小花品种,第Ⅲ、第Ⅳ类均为类薄叶品种。 结果表明,文心兰种质的聚类与其遗传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20对SSR引物对102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平均2.7条带.其中有52条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可扩增出1~5条带.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推广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43 9、0.183 8、0.201 3;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33 6、0.230 1、0.222 4;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351 9、0.349 8、0.333 8;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2.22%、81.48%、68.52%.采用类平均法 (UPGMA)聚类分析,在域值为0.31处被聚为6类,云南铁壳麦聚为一类,地方品种聚为4类,推广品种29份聚为一类,一份单独聚为一类.根据上述指标和聚类分析得:云南铁壳麦在DNA分子水平上有一定多样性,大于推广品种但低于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新育成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身份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鉴定和准确评价大豆新品种,以吉林省98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从大豆20个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320对SSR标记引物中初筛出12对扩增稳定、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为以最少引物组合有效区分品种,揭示参试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进一步依据每对引物多样性指数的高低,复筛出了由7个SSR标记构成的核心引物组合,并最终以此构建吉林省近年育成大豆品种的SSR指纹图谱身份证。结果表明:98个参试大豆品种都有唯一的指纹图谱身份证代码,说明所选用的7个SSR核心标记可靠且有效;此外,以SSR标记扩增的整体带型作为编码依据能够有效提高大豆品种指纹图谱身份证构建的准确性。本研究完善了大豆品种指纹图谱身份证技术体系,能够满足当前吉林省乃至全国大豆品种分子鉴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5对多态性良好的锚定微卫星片段长度多态性(MFLP)引物,对包含两大亚种四大类型的18份花生栽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共扩增出29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6条,多态率为81.1%。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3143~0.8286之间,平均为0.5862。UPGMA聚类分析将18份供试材料按照亚种聚为两类(I,II);在两大类群下,大多数品种基本按照类型聚类,少数存在交叉。本研究结果表明,MFLP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检测栽培种花生的遗传变异,且在遗传关系分析及分子分类上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石斛兰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分析石斛兰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石斛兰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石斛兰新品种提供依据.从22对SSR引物中筛选获得11对多态性引物,对28个市场流行石斛兰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58条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4个多态性条位点.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4~0.85,根据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295处将28份石斛兰种质分为5类.结果表明,石斛兰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基础较宽;SSR标记技术很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兰品种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大豆品种SSR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本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的135对SSR标记,对232份包括6个地方品种地域亚群和1个育成品种亚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所有的标记都有多态性,所有检测到的位点都是纯合基因型,说明所选用品种高度纯合,每个标记存在2~4个等位变异,平均2.66个。亚群多态信息含量变异范围0.2751-0.3165,整个群体为0.3208;亚群内Nei遗传距离变异范围0.325 8~0.359 4,整个群体为0.3711,说明川渝地区大豆遗传变异较小。亚群间的遗传一致度(GI ≥ 0.8862)较高,亚群间遗传距离(GD ≤ 0.1208)较小,地方品种亚群间遗传差异更小,育成品种亚群与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亚群间基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 0.0722,基因流(Nm)平均为 3.214,说明不同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主坐标分析表明第一、二和三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4.97%、3.54%和3.33%。来自同一区域的品种资源基本聚集在同一亚群,聚类分析同样表明同一自然地域亚群品种资源虽不能完全聚集到同一个遗传类群中,但具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说明川渝大豆品种资源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亚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7%,亚群间变异仅占总变异的3%。Mantel收敛分析表明地方品种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距离与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纬度和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723)。川渝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群体遗传丰富度不高,当前的育成品种未蕴含本地区所有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广东地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ISSR标记,对广东地区30份野生狗牙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51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10.0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14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3.7%。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0.58278~0.92715。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可聚为4类。POPGENE分析软件结果表明,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0.568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0.3813,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196。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甘薯叶绿体基因组,利用cpSSR分子标记,对104份甘薯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为甘薯资源的保护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使用了11对cpSSR引物,在104个甘薯材料中总共扩增得到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47条,单条引物平均扩增的条带数为5.27,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81.03%。根据引物在甘薯材料中的扩增结果,构建104个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对104个甘薯品种的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每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386~5.2723,平均遗传距离为0.2201,在遗传系数为0.74时将104个甘薯品种分为5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要农艺性状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入选菜用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为拓宽菜用大豆种质资源基础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聚类将40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AFLP标记数据聚类将40个材料划分为3个AGs(AFLP-based groups)分子类群,且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无关。另外,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3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3.75个等位变异;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704-0.9998,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5980-0.7924,总体平均值为0.7094,说明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遗传差异较小,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菜用大豆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对来自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24份小粒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11 2~0.310 3,平均为0.249 6。ISSR标记指数为1.093 8~4.954 9,平均为2.890 3。24份小粒大豆的DICE相似系数为0.666 7~0.926 2,整体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 3。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690 7~0.926 0)大于黑龙江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744 2~0.925 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均为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类群Ⅲ可以分为2个亚群。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大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芝麻种质资源RAPD分析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选取60个随机引物,对从我国保存的芝麻种质资源中接续取的19个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出扩增效果好的14个多态性引物,并用于统计分析,14个引物共扩增出14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1条,占43%,平均每个引物有4.36条,变化范围2~7条,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9个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地理来源较远的国外种质与我国本地种质之间遗传差民较大.利用RAPD标记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分析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海南石斛属植物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SRAP技术对海南9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30对SRAP引物中筛选获得18对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9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8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5.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179~0.636,说明本实验所测试的材料具有较广的遗传变异。根据SRAP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9个种分为4类。结果表明:密花石斛和华石斛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美花石斛和海南石斛之间亲缘关系最远;同时也说明海南省内分布的石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标记技术很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25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28对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9对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5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23%;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604,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39;25个品种间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