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基于2011版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态势、涉水相关规程规范对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的要求,对灌溉定额和灌溉用水定额内涵进行明确区分;综合贵州省内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布局,依托贵州省内灌溉试验站点、气象监测站点以及农业园区科研试验平台,借助系列气象、水文参数,优化典型区,选定主要作物,分析不同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条件下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给出了主要作物灌溉附加用水定额,推求相应的基本灌溉用水定额;此外,考虑参照条件和不同工程类型、取水方式、灌区规模等因素对理论成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编《定额》在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显著改善。另一方面,鉴于现状条件诸多约束和农业产业布局等要素变化,《定额》仍存在较多优化空间,今后适时修订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编制山西省的灌溉用水定额,根据水利部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的大纲要求,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气候等情况,将全省分为6个区,选取了21个典型县为调查对象。编制采用典型调研的方式,以调查典型县现状灌溉用水定额为基础,以当地灌溉水可利用量为控制条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平衡的方法,制定了全省6个分区、7种主要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早稻作为湖北省主要灌溉作物,修订其灌溉定额,对于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湖北省不同分区早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生育期、水层控制标准等灌溉定额计算参数,基于早稻灌溉定额影响主因子,提出了不同耕作方式与灌溉模式组合下不同分区不同频率早稻灌溉定额,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早稻灌溉用水水平,对其他地区水稻灌溉定额修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稻在我国已经有7 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是常食用的粮食作物。世界近1/2的人口都以水稻为食,但水稻是一种喜水性作物,灌溉用水量达18 000 m3/hm2,高额的耗水量使使得水资源严重短缺不足、高耗水作物面积锐减。通辽市农业灌溉仍有一大部分采取传统的灌溉方式,水稻灌溉定额相对较高,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因此农业节水具有较大的潜力。为解决通辽市水资源不足的瓶颈,拟就通辽市主要耗水作物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分析和数据采集,通过对种植区土壤容重、酸碱度、灌溉制度及作物产量的研究,寻求水稻膜下滴灌最优灌溉制度及水分生产率,指导丘陵山区水稻的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水分能态角度,研究储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探求适宜储水灌溉定额阈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大于200 mm时,2 m以下土层出现水分深层渗漏,灌水定额300、2502、00 mm时,深层渗漏量分别达到587.63、236.32、152.05 m3/hm2;灌水定额75~150 mm,2 m以下土层无水分渗漏。因此,储水灌溉灌水定额阈值范围控制在750~1 500 m3/hm2,可以把灌溉水储存于深层土体内,以供作物生长期使用;储水灌溉模式在石津灌区可有效解决灌区来水与灌溉用水的错位矛盾,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作物灌溉制度是按全生育期需水要求制定的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及灌溉定额,通过对修文节水灌溉示范园冬小麦灌溉试验研究总结分析,得出贵州省冬小麦相应水平年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英能 《节水灌溉》2007,(5):41-44,48
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灌溉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节水灌溉的节水潜力是在保持农作物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工程、技术和措施使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水通过输水、配水和灌水供给作物利用的过程中,可能减少的损失水量.在制定区域节水灌溉规划时,需要对发展节水灌溉后产生的节水潜力进行分析计算,以此作为规划决策的依据.对于节水灌溉的节水潜力分析计算方法国内已进行过诸多研究,但要精确计算则很困难.为此,借用《全国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的研究成果,采用作物灌溉用水"参照定额"、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和作物用水定额计算式提出了一种区域节水灌溉的节水潜力简易计算方法,并以全国2010年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的节水潜力作为算例,分析计算了规划目标年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省现状灌溉用水情况,在大量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得出不同灌溉分区及全省平偏枯年份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和调节系数,进而确定了不同灌溉条件下各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结果为现阶段河南省农业灌溉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提供了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北方寒冷地区温室蔬菜的耗水规律,基于温室豆角滴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寒地温室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定额对秋季豆角耗水规律及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角在苗期耗水模数最高为37.75%,在开花期耗水强度最高为2.83mm/d;苗期灌水量对豆角产量的影响显著,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佳的灌溉模式为:苗期灌水定额为12mm、开花期灌水定额为12mm、结荚期灌水定额为24mm、采摘期灌水定额为6mm,可提高产量7.63%,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98.26%,达到27.48kg/m3,该节水灌溉模式可实现豆角高产及水分利用高效的统一,为指导北方寒冷地区温室豆角的节水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灌溉用水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和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阐述了灌溉定额、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等概念的内涵并选择河南省主要灌溉分区的典型农作物小麦,对其各种灌溉组合下的灌溉用水定额调查值进行统计并与应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调节系数法计算各种灌溉组合的灌溉用水定额从原理和方法上是合理、可靠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了当前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田间试验,以西藏高寒牧区典型人工牧草(燕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耗水规律、灌溉制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不同处理耗水量在283.7~380.24mm之间变化,各生育期耗水量与耗水模数总体变化呈现先升高拔节后降低抽穗再小幅回升的变化趋势。适宜作物-水模型为Stewart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拔节~抽穗、分蘖~拔节、抽穗~刈割、出苗~分蘖。得到的理论灌溉制度灌水次数为1~4次,灌溉定额为516~1 551m3/hm2。应用ISAREG模型对非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与充分灌溉相比,优化灌溉制度灌水量减少7.2%,减产率仅3.7%。该成果可初步用于西藏高寒牧区牧草灌溉制度制定和用水管理。  相似文献   

12.
商丘测报区作物最优灌溉定额的确定方法张志刚,孙雪峰,张效先(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3)灌溉定额是指作物全生育期的每亩灌水量。准确、合理地确定作物未来时期的灌溉定额,可以做到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这对各种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合理地利...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4年吉林省通榆县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对比试验资料,计算了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灌溉水生产率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下膜下滴灌玉米耗水规律基本相同,灌浆期耗水量最高,成熟期最低;从产量角度看,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031.86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94.46m3/hm2;从灌溉水生产率角度,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990.32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47.07m3/hm2。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快速发展中,现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果树灌溉存在一些局限和不完善问题,创新提出基于果树类作物的蓄流分离式灌溉技术模式。以技术理论结合试验示范应用研究范例,分析这一灌溉模式节水增产、节能降耗、提升灌溉水温、定额用水机制,以及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蓄流灌溉新模式对研究拓展不同灌溉作物多元化节水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目的】为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中稻现状灌溉用水水平。【方法】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各分区中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生育期、水层控制标准等灌溉定额计算参数。【结果】基于中稻灌溉定额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人工、机械2种耕作方式与浅灌适蓄、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组合下不同分区不同频率的中稻灌溉定额。定额修订成果表明,先进的灌溉模式和耕作方式都能够有效降低中稻灌溉定额,促进农业节水。【结论】目前,湖北省一般适用机械耕作、浅灌适蓄条件下的中稻灌溉定额,对于水源和灌溉工程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采用机械耕作、间歇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水利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对甘肃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编的理解,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基于《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22版)》,结合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以及涉水相关规程规范对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规范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行业编码,明确和补充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术语和定义,将甘肃省原有5个农业灌溉分区重新划分为12个;综合甘肃省气候资源、水资源、地形地貌和农作物种植布局,依托甘肃省灌溉试验站点、国家级气象监测点和灌区内农业科研试验平台,借助气象、水文、土壤和作物数据,确定了水源类型调节系数和通用值与先进值之间的折算系数,分析了不同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条件下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给出了甘肃省55种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并对比分析了国家和相邻省份最新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编成果,对甘肃省修编成果进行了修正。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22版)》在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显著改善,但鉴于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具有动态性、确定性、差异性、强制性等特点,以及现状条件诸多约束和农业产业布局等要素变化,仍存在优化空间,有必要按需求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具有低纬度高原、纵向岭谷和季风气候特点的云南省,结合自然地理、气候、土地、水资源等的空间分布,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适用范围划分为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干旱热河谷等6个一级区和14个二级区(亚区)。用水定额制定采用了影响因素分析、作物灌溉需水理论分析、用水户(或灌区)调查、典型企业水平衡测试、宏观水资源供需平衡、专家咨询论证、统计分析等多种技术途径相互检验;制定的用水定额指标达477项,覆盖了省内90%以上用水户(或作物)。  相似文献   

18.
田间灌溉用水定额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用水定额是实施灌溉"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是科学确定农业种植结构和发展规模的依据.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区分为基本因素、硬影响因素以及软影响因素.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应该把灌溉用水普查和典型抽样调查作为主要手段,并以当地现状调查资料作为分析和确定灌溉用水定额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小麦灌溉用水是河北省南部平原区最主要的用水项,其用水量一般由河北省《用水定额》推算。但在实际灌溉中灌溉用水量与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往往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得到小麦灌溉真实用水量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支撑。在河北省衡水市、沧州市、邢台市和邯郸市4市48个县选择401个典型地块进行了小麦灌水试验。试验期跨越整个冬小麦生育期,灌水试验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和体积法进行相互印证,并结合小麦生育期内用电量及灌溉次数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总体比试验灌溉用水量偏低4.9%,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各典型县理论推算灌溉用水定额总体高于试验灌溉用水量26.3%,黑龙港低平原区各典型县理论推算灌溉用水定额总体略低于试验灌溉用水量0.7%。灌溉用水量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田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此对灌溉技术的改进是降低灌溉用水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水资源紧缺和设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的现状基础上,从作物生理节水调控理论、作物生长冗余调控与缺水补偿效应理论、作物节水调质理论等方面,论述了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适用于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灌溉技术及其研究动态,概述了基于土壤水分信息、基于综合气象状况及基于作物水分信息的设施作物高效用水指标与灌溉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研究目标和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