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塔里木垦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农业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喷滴灌条件下,对土壤水盐运移动态分析,以期为喷滴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改良依据.  相似文献   

2.
裸地蒸发条件下土壤盐分运动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饱和——非饱和流蒸发,再分配及灌溉入渗实验基础上,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进行了长期裸地蒸发条件下土壤溶质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就不同地下水埋深H、地下水矿化度Co和蒸发强度Eo状态下的溶质运移分别进行了系统预测模拟,以探讨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和蒸发强度三项主要因素对土壤积盐、特别是表层土壤积盐量的影响、各因素问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关系,为揭示溶质运移的机制、制定相应的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灌溉过程中,盐分的运移导致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为防治和治理土壤盐碱化提供有力帮助。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在总结众多关于水盐运移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盐运移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水盐运移的模型和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水盐运移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银北平原江南村盐碱地改良试验工作中取得的包气带-地下水系统的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浓度、土壤含盐量、潜水埋深等动态资料,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土壤水分运移基本类型及水盐运移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种植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灌溉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灌溉-蒸发型,荒地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降水-蒸发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种植区在一个年度内的2个大的脱盐阶段和2个大的积盐阶段的土壤水盐运移机理,即春灌前、灌期、秋季和冬灌等阶段水盐运移机理及荒地土壤水盐运移机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银北平原江南村盐碱地改良试验工作中取得的包气带-地下水系统的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浓度、土壤含盐量、潜水埋深等动态资料,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土壤水分运移基本类型及水盐运移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种植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灌溉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灌溉-蒸发型,荒地区的土壤水盐运移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制约,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呈降水-蒸发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种植区在一个年度内的2个大的脱盐阶段和2个大的积盐阶段的土壤水盐运移机理,即春灌前、灌期、秋季和冬灌等阶段水盐运移机理及荒地土壤水盐运移机理。  相似文献   

6.
及时掌握田块尺度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状况及其运动规律,可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良利用盐碱地、改善区域生态提供科学依据。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柳堡镇盐碱农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实测与室内化验分析获取土壤水盐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分析田块尺度的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状况和变异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总体偏低,在区内呈中等变异性,淡水短缺依然是影响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区土壤总体上为中度盐渍化,并呈中等变异性,有效管理条件下可适合耐盐作物生长。在纵向空间维度,由表层到底层土壤盐渍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同时期的各层土壤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邻土层间相互影响程度大于对隔层土层的影响,在滨海盐碱地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条件下,可重点改良耕层土壤,在作物生长期营造适宜的生产环境。在横向空间维度,各时期土壤盐分均呈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特征,但地块均质度差,重度盐渍化斑块状分布特征明显。在时间维度,冬小麦生长期(从返青到成熟)土壤含盐量总体逐步降低,但在5月底出现升高的现象。研究区应根据土壤水盐时空变异特点,采取蓄水防旱、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调控水盐含量,并对斑状重度盐碱地块采取综合改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和类似区域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松嫩平原地区的灌溉方式、土壤水盐运动状况、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提出预防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良好的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排出土壤盐分,做到灌排配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陆干旱区地面灌与井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分析,指出地面灌下盐分随地下水位的波动而变化,地表处于周期性的积盐与脱盐;而竖井灌排影响下的土壤则在整个剖面上均表现出脱盐的趋势,但同时却又存在发生碱化的风险及地下水矿化度的提高.为了预防土壤的盐渍化,必须加强对灌区水盐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以北疆地区膜下滴灌棉田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为试验区,冻融期在0、20、40、60、80、100cm取样,研究冻融期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冻融期浅层土壤积盐;在0~20cm,轻度盐渍化土壤的积盐率比盐土高1.54%、土壤盐分变异程度是盐土的1倍。冻结期在60cm土壤形成低含水率区,冻融期末在0~20cm土壤含水率盐土比轻度盐渍土高13.3%。冻融使土壤水盐发生重新分布,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冻融期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趋势和幅度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冻融及雪水入渗作用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疆冻融及雪水入渗作用下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越冬期各土层水盐随时间呈中等变异特征,盐分变异系数较含水率变异系数大,且含水率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发现,雪水入渗能在一定程度上补给土壤水,尤其对0~60 cm 土层水盐分布影响较大,在消融期后期,这一土体是造成春季土壤次生盐渍化最危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南疆灌区是以棉花为主栽作物的灌溉农业区,土壤普遍含盐量高,且棉花收获至来年春播棉田休闲期长,蒸发返盐明显,采取冬春灌可压盐提墒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然而大定额的冬春灌又使灌区地下水位普遍抬升,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本文开展了冬春灌不同灌水定额下棉田水盐变化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期灌溉制度相同时,冬春灌总灌溉定额较高的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在冬春灌条件下棉田盐分含量呈现以下变化趋势:苗期到蕾期下降,蕾期到花铃期上升,花铃期到吐絮期下降;冬灌2000m。/hm。与春灌1000m’/hm。的组合灌溉定额下增产效果明显,能够确保棉田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绿洲灌区土壤盐分平衡分析及其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灌溉农业的关键因子.以水盐平衡原理为指导,以渭干河灌区多年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灌区不同尺度的土壤盐分分布特点与平衡措施,重点探讨了维持耕地根系层尺度上的盐分平衡的淋洗需水量的计算问题.针对水土资源开发水平的高低与土壤盐碱化的实际状况,提出了防控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不同对策:在塔里木河流域灌区,以加强渠道防渗和提高田间水利用率为主;对石河子地区,重点在于以冬灌方式实现作物根系层的盐分平衡.  相似文献   

13.
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全面生态重建的新理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除弃耕地表积盐以及以生物适应环境的新思维等全面生态重建的内部水土开发体系,辅以适宜盐渍化地的耕作、栽培措施,已经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控制,弃耕地已大量收复.对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的收复(生态重建)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农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海子滩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子滩灌区土壤中的盐分分布及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因素,提出了灌溉洗盐;优化耕作制度;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A system of the integrated monitoring of water resources, regular and estuary irrigation lands, and the engineering level of reclamation systems and facilitie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environmentally safe and cost-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reclamation water-economic complex of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the Republic of Kalmykia. The methodological basis of the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technical state of reclamation systems and facilitie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the assessment of classes and design parameters of hydraulic and reclamation facilities are presented. The zonal scale of the soil hydrogeological reclamation assessment of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is scale, water quality is asse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level of danger of total salinization and dang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es of chloride salinization, sodium and magnesium alkalization, and soda formation in the soil and with respect to the level of alkalinity and the existing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irrigation site.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盐渍化是西北干旱区耕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近10年来,新疆石河子垦区耕地的灌溉方式和作物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耕地土壤的盐渍化产生了影响。为此,基于不同作物类型、不同灌溉方式下典型耕地地块的实验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垦区灌溉方式和作物类型对耕层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灌相对于滴灌来说,会降低土壤耕层的总含盐量,但是却使得耕层表层盐分积聚;漫灌条件下盐分在水平方向分布比较均匀,而滴灌条件下其分布离散程度较高。(2)作物类型对土壤耕层总含盐量及盐分在耕层土壤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影响均不显著,短期的作物改种(棉地改为玉米地)对土壤耕层盐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灌溉水渗入地下造成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在排水渠排出地下水和防治土地盐渍化的同时,排出的水大多义流入河道。塔里木灌区农田中脱出的盐分,随着各级排水渠进入塔里木河,塔河水质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具体数据说明了近年来离子浓度增加,矿化度上升,PH值升高的事实,指出了防治此现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磁化水在盐渍化土壤中的入渗和淋洗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磁化水灌溉改良土壤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室内土柱模拟及田间膜下滴灌条件下对比研究不同磁处理水灌溉对土壤水分入渗及淋盐作用的影响,旨在提出一种高效降低土壤盐分的新技术。【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和田间小区滴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土柱模拟试验磁感应强度设4个处理:分别为0、100、300和500 mT,采用由上向下入渗,入渗至整个土柱2/3处停水、取样,研究不同磁感应强度处理的水对土壤入渗、土壤剖面含水量及盐分运移的影响,小区试验分别为普通水滴灌(CK)、磁化水滴灌(T),磁感应强度为300 mT,试验在测坑内完成,测坑面积6.67 m2,研究滴灌条件下磁化水灌溉对土壤水分渗漏及盐分分布的规律。【结果】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可加快土壤水分入渗,与对照组相比,300 mT磁处理水可显著提高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在入渗时间为360 min时,0 mT和300 mT的湿润锋深度分别为17.0和18.5 cm;磁化水可加速土壤盐分向下运动,入渗结束后0 mT和300 mT处理在土层28 cm处的电导率值分别为10.9和12.7 mS•cm-1,Cl-含量分别是17.95和25.04 g•kg-1,Na+含量分别是4.61和5.55 g•kg-1,300 mT处理较对照(0 mT)分别增加了16.5%、39.5%和20.4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灌溉可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渗漏量,CK、300 mT处理(T)第一次承接的土壤渗漏液重量分别为18.8和21.9 kg,磁化水处理较对照处理增加16.5%。灌水结束后,0-100 cm土层的土壤脱盐率总体表现为磁化水处理大于对照处理,但各层脱盐率有所差别。对照和处理土壤表层0-20 cm脱盐率分别为13.8 %和23.2 %,深层土壤80-100 cm脱盐率为11.6%和29.8%。【结论】磁化水灌溉可加速土壤水分的向下运动,加快土壤盐分向下运移,表明磁化水灌溉有利于将更多的盐分淋洗出土体,300 mT磁处理效果最佳。磁化水滴灌为改良盐渍化土壤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低投入与高效的方法,为在新疆大面积盐渍化土壤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