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农业土壤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N_2O的产生途径及其研究方法、影响农业N_2O产生的主要因素。农业土壤N_2O产生的主要过程有硝化作用(自养硝化作用和异养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硝化微生物反硝化作用。目前研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5N示踪法和气体抑制剂抑制法;影响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N_2O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基质、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中氮素转化的两个重要途径,它们的研究为当前农学与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样土壤呼吸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呼吸作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土壤碳氮转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养殖池塘系统反硝化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陈述了反硝化作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池塘中肯定存在的和很可能存在的一些反硝化菌进行了列举;重点对池塘中的反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和池塘作为一些大水体的模拟生境的特殊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一些重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土壤反硝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反硝化作用是在微生物参与下的土壤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反硝化作用强弱直接影响着氮素的利用。反硝化微生物是一大生理类群,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古菌中,经典的16S rRNA方法不适合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学研究。利用功能基因,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为反硝化研究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反转录PCR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功能单细胞分离技术在反硝化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并综述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对反硝化未来的研究技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乙炔抑制-土柱培养法研究了北京郊区湖土上夏玉米生育期土壤反硝化状况。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后的两周内是反硝化作用的主要阶段,土壤孔隙含水量对反硝化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在配施氮肥的条件下,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秸秆还田时夏玉米生育期肥料氮反硝化损失率为1.7%、秸秆不还田时为1.2%。这意味着秸秆还田可能促进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探明五川流域内的农业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对其进行测定。通过3次试验测定,发现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0.1kgN·hm^-2·d^-1,最高达到0.6kgN·hm^-2·d^-1,其中蔬菜地反硝化作用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反硝化作用同土壤的NO3^-含量、含水量、温度以及pH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是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五川流域农业土壤经由反硝化作用氮损失量占流域平均施肥量的16%,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针对五川流域的环境和农业经济特点,提出了控制反硝化作用的措施:在温度较低的夜间进行施肥灌溉宜以防止氮肥损失,用农村富余的厩肥代替化肥以减轻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同时加大节水灌溉力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供水水平条件下对田间土壤反硝化作用进行动态研究。利用C2 H2能抑制反硝化作用的N2 ON2 的转化过程, 用气相色谱检测出土壤中释放出的N2 O 的量。结果表明,田间土壤含水量较大时的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比其它时期明显增加,不仅增强了田间N 素的气态损失,而且给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8.
土壤氮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土壤氮素转化是生物-土壤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重要一环。论述了近年来有关氮素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微生物体氮方面的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外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S)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氨化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RRS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RRS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低于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和部分栽培大豆;RRS对根际土壤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作用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RRS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根际土壤微牛物的数量和生化强度,并对根际土壤真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土壤反硝化作用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完整氮素循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国内外研究进展(一)影响因素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对土壤反硝化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其发生条件、研究方法及产物组成上有很大的进展。一般认为pH值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二)发生要求反硝化过程通常用于描述氮氧化物(NO_3~-或NO_2~-)还原转化成氮气体(N_2O和N_2)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利用反硝化技术净化养殖水体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中阐述了养殖水体中硝酸盐积累所造成的危害,详细介绍了养殖水体反硝化净化机理以及生物载体、碳源选择、脱氧方法和反硝化工艺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反硝化技术在养殖水体净化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24-6326,6355
微生物反硝化过程是在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原酶及其他一些脱氢酶的作用下,将电子供体的电子传递给NO3-的过程.在此综述了反硝化的各种电子供体及各种碳源.根据碳源的不同,反硝化菌可分为异养型反硝化菌和自养型反硝化菌.针对反硝化的过程,可以通过提供电子供体、加入电子载体、提高酶活性、加速辅酶再生、电刺激提高微生物活性等方法来强化反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有乐  雷兴龙  王亚变  杨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94-5296,5300
好氧反硝化菌是一类可利用好氧反硝化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细菌。与传统的细菌缺氧反硝化脱氮相比,利用好氧反硝化菌发展好氧脱氮技术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好氧反硝化菌间歇曝气法、酸碱指示剂法、呼吸抑制剂法、选择性培养基法、滴加试剂法、极限稀释法和综合筛选法等筛选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于经验系数或者机理过程的气体扩散系数法逐渐被应用于水体反硝化速率的估算,为了探究该方法的可靠性、适用性和不确定性,本研究在不同硝态氮浓度(0、1、2、4、6 mg·L-1,以N计)静态水体条件下比较了密闭培养法和气体扩散系数法。结果表明: BO04、CL07和Xia21 3种气体扩散系数模型估算的反硝化速率与水体硝态氮浓度的关系均符合米氏方程(R2=0.994 6,P<0.01)。3种扩散系数法与密闭培养法测定的水体反硝化速率之间均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776 7,P<0.05),但斜率各不相同,其中CL07和Xia21模型的估算结果均与密闭培养法的测定结果较为接近,斜率分别为1.22和0.59。进一步应用蒙特卡洛分析法对CL07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风速、流速和水温是模型最为敏感的3个因子,其无偏百分比差异分别为12.13%、9.49%和9.42%。研究表明,气体扩散系数法可以较准确地估算水体反硝化速率,为大尺度原位开展水体反硝化估算和氮素循环提供方法基础,但是需要根据实地环境条件选择和标定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杭州城区及其边缘地区湿地反硝化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杭州湿地为例,对湿地反硝化强度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区及边缘地区的湿地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不同及所处环境的差异,其湿地反硝化强度有较大的差异,反硝化强度在0.21~2.38 mg/(kg.h)之间,城市化并没有减弱湿地的反硝化强度,城区湿地的反硝化平均强度高于城市边缘区,农田湿地反硝化强度低于其它湿地;湿地反硝化强度主要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细菌数量呈正比,而受质地、pH和CaCO3含量等的影响较小,因此,湿地系统中有机碳含量可作为其反硝化潜力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根际反硝化作用与N2O释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根际反硝化作用及N2O的释放进行了综述。反硝化过程与N2O的产生及释放有密切的关系。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2O量不仅取决于反硝化速率,而且也取决于那些影响反硝化产物N2O/N2比值的参数。在植物根际这一特殊土壤区域中,反硝化作用受NO3^-,C及O2的综合影响,豆科作物根瘤是一个特殊的根际系统,根瘤菌的反硝化作用及N2O释放应引起更大的关注。植物根际不仅对反硝化作用产生影响,而且对N2O释放也起了重要的通道作用,特别是对渍水土壤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最后指出了一些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运红  冯香玲  龙中儿  许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77-11979
[目的]为生物快速脱氮、净化水处理提供有用的菌源和技术。[方法]通过反硝化培养基定向筛选,从厕所旁土壤中分离获得好氧高效反硝化有效微生物群,并研究其脱氮特性。[结果]该有效微生物群命名为OAI-EM,其反硝化速率为143.71mg/(L.d)。OAI-EM在以淀粉为有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达到了144mg/(L.d),Cu2+、Ni2+和Hg2+能抑制OAI-EM的反硝化作用,而Fe3+、Zn2+和Mn2+能激活OAI-EM的反硝化作用。高浓度硝酸盐也能抑制OAI-EM的反硝化作用,并且随着C/N的增加,OAI-EM的反硝化速率和硝酸盐去除率均有所增加。在C/N为25:1的条件下,OAI-EM的硝酸盐去除率达到100%,反硝化速率为184mg/(L.d)。[结论]该有效微生物群具有培养基成分简单、反硝化速率快等优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人工快速土壤渗滤系统(CRI)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能,在实验室中构建了CRI系统模拟柱,采用不同布水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模拟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布水方式下CRI系统模拟驻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对NH3-N、NO3-N、TN等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降解规律是一致的;CRI系统脱氮机理主要包括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挥发作用和吸附作用3个方面;可通过调整CRI系统的池体结构、优化快速渗滤池的滤料组成及运行模式等途径提升CRI系统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琼  吴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52-254,256
利用反硝化技术净化养殖水体污染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脱氮硫杆菌作为反硝化细菌的一个主要类群则越发被关注。该文在阐述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积累对养殖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脱氮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和自养反硝化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脱氮硫杆菌在分子生态学水平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