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发酵床菌种与垫料的选择与配伍是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的首要研究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适于发酵床体制作的菌种和垫料类别、不同菌种的发酵特性、垫料的参数要求、以及发酵床功能菌群在床体垫料中的发酵过程,以期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周斌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3):480-482
发酵床养殖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具有占地少、处理彻底、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值得在畜禽养殖业广泛推广应用,但受制于垫料、菌种、机械工艺及腐熟垫料的安全性等问题,发酵床养殖技术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房振伟 《油气储运》2011,(18):16-18
"自然养殖法"是将微生物菌种、锯末、稻壳等按一定比例掺拌发酵,形成发酵床,作为畜禽养殖舍的垫料,可应用于肉鸭、肉鸡、生猪等。发酵床中  相似文献   

4.
猪发酵床垫料中氮、磷、重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将锯末、稻壳等材料接种生物菌种堆积发酵后用做垫料,在厚的垫料上养猪,使粪便被垫料吸附并被其中的微生物降解,达到降低养殖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和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目的[1-4].发酵床养猪主要降低了粪便对水源环境的污染.但是,有人认为发酵床养猪法无法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物(如磷元素)会沉积在粪床垫料中,排放的内容物会被高浓度浓缩;同时认为饲料中添加的铜、锌等元素在粪床里超浓缩富集后,一次性地排放到某一特定环境中,会造成很大的危害[5-6].  相似文献   

5.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技术,制作发酵床选择菌种非常重要,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和使用年限。好的菌种具有性能稳定,操作技术简单,发酵效果良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本试验的目的就是选择本地容易得的玉米秸秆、玉米芯、作为发酵床垫料,加入自主培养出的野生土著菌种和购买的菌种进行对比试验,根据不同菌种发酵床核心层20cm处温度测定及发酵床下沉距离数据对比,综合评定出自主培育出的野生土著菌种具有更优良的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在于发酵垫料的配比和管理。 为筛选获得生物发酵床最优垫料,替代传统原料 稻壳和锯末,进行了以土著微生物为菌种,稻壳、锯末、玉米秸秆、玉米芯不同添加比例为垫料的发酵床模拟试验。 按 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设 8个处理。 试验期 60 d,每 5 d对垫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全氮、有机质进行测定并分析。 结 果表明院所有处理发酵最高温度均超过 35益,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降低趋势。 其中添加 30% 玉米秸秆+30% 玉米芯+ 40% 对照的 AB 处理发酵效果较好, 高温期和降温期的温度值均超过其他处理, 其全氮、 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 44. 27% 尧19. 87% 遥 结合成本投入综合计算筛选出最优垫料为 AB 处理袁建议在西北地区发酵床养殖中推广利用遥  相似文献   

7.
以菌糠为生物发酵床垫料在牛场进行养殖,通过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对养殖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菌糠垫料对牛粪尿的吸附转化率超过200%,养牛小区加垫料后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氨氮削减47%~68%,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削减20%~38%,说明添加生物发酵床垫料对养殖场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经过生物发酵床发酵后的垫料生产的有机肥达到有机肥料(NY 525—2012)各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发酵床养殖技术目前在鸡、鸭、猪等禽畜养殖中得到一定推广应用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果良好效果,。但是在广西南宁地区肉牛养殖中,仍存在着成本高、养殖饲养环境恶劣差、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发酵床养牛技术的优势入手,探索分析总结适合南宁地区发酵床肉牛养殖的菌种、垫料配比,实现降低养殖成本、改善环境污染饲养环境、开展地区实现生态循环经济养殖等目标。,同时对南宁地区使用发酵床肉牛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养殖及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养猪技术中的发酵床,实则是为培育的猪在发酵床垫料上面成长,粪便能被垫料中的微生物给分解,免费清理粪便的一项重要养猪技术。从2007年开始日本以及韩国的这类发酵养猪技术就渗进了我国的山东省。因为山东省的气候、自然条件以及养猪的规格等都与日本、韩国有很多的不同,所以按照日本和韩国的养猪技术进行养猪的话很可能容易造成"水土不服"之类的问题。因此,之后我国根据山东省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在养殖的有些环节中,比如菌种分离、垫料的选择、发酵床的制作方法、垫料资源再生等方面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并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木和发酵菌种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1.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发酵床垫料部分区域积水导致的烂床等问题,试验确定了&quot;热气脉动法&quot;的垫料水分调控方法,并设计了一套发酵床垫料水分调控设施设备以 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WL433A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的传输,使用 VB.NET进行上位机的开发, Access为后台数据库,实现了对发酵床垫料内部信息的实时采集、无线传输、自动存储以及远程实时监测等,为发酵床垫料水分调控的研究提供了设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养殖设施设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养猪模式的发酵床中分离纯化到14株优势好氧细菌,通过形态学、16S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不同的种。发酵试验和饲养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在猪粪和垫料组成的发酵床生长优势强,耐发酵高热,能够产生多种与猪粪降解相关的酶类,除臭效果明显;对某些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对猪安全并有促进生长的功能,随着在发酵床饲养时间的延长,从对应猪分离的大肠杆菌的抗药性逐渐降低。生态养猪模式是安全环保节约的饲养模式,可以降低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减少药残。  相似文献   

13.
选取50日龄体重相近的仔鸡2 700只,按性别随机分为发酵床试验组和地面平养对照组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发酵床养殖方式对优质鸡生产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鸡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料肉比较对照组降低17.6%(P0.05)。在进入产蛋期后,试验组鸡群产蛋时间和产蛋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发酵床试验组舍内氨气浓度和空气中固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之发酵床养殖方式可以为鸡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夏季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猪舍环境的影响,为发酵床饲养模式在南方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8±3)日龄、体重(8.4±0.2)kg的断奶仔猪母猪300头,按密度一致原则随机分为高床饲养组(traditional concrete-based house,TCB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litter house,DLH),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试验期42 d,测定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及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于试验第15、29和43天时,每个重复选取4头仔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分别测定第29—35和36—42天猪舍内氨气浓度。【结果】在1—14、1—28和1—42 d时,发酵床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床组(P<0.05),腹泻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00时,发酵床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发酵床组与高床组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5和29天时,发酵床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床组猪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猪舍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能高产AMP脱氨酶的野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通过大豆的自然发酵制备豆豉曲,并分别以PDA、MRS和YPD 3种培养基进行豆豉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将获得的分离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液的AMP脱氨酶活力.[结果]试验通过3种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纯种菌株51株.通过进一步的摇瓶发酵培养,检测到具有AMP脱氨酶活性的菌株为16株,选取活性最高的DCP-23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青霉菌属.通过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确定该菌株产酶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6%,30℃发酵60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的AMP脱氨酶可达到293.7 U/ml.[结论]试验获取了1株能产较高活性AMP脱氨酶的野生青霉菌株DCP-23,可为高产AMP脱氨酶的菌株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筛选对梨黑腐皮壳菌(Valsa pyri)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明确其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潜力,以梨黑腐皮壳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牛津杯法从分离自农用植物酵素液的细菌中筛选拮抗菌株,并分析拮抗菌株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分离的68株细菌中初筛出15株对梨黑腐皮壳菌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占分离菌株数的22.1%,抑菌率为41.25%~74.14%。经过复筛,4个菌株(gjfn2、gjfn4、PFN41、PGY-FX67)的发酵液和除菌发酵滤液抑菌率分别大于70%和60%,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gjfn2、gjfn4和PGY-FX67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FN4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4个拮抗菌株发酵液和除菌发酵滤液对梨黑腐皮壳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jfn4、PFN41菌株发酵液及除菌发酵滤液对梨黑腐皮壳菌分生孢子的抑制率36 h均可达到100%,并使梨黑腐皮壳菌菌丝形态畸形、弯曲、末端膨大。离体枝条法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发酵液防效均达到79%以上,除菌发酵滤液防效均达到73%以上,其中gjfn4菌株的防效最佳,其发酵液、除菌发酵滤液及除菌发酵滤液50倍稀释液对梨树腐烂病防效分别均达到84.79%、81.57%和67.27%。由此表明,从农用植物酵素液中筛选获得的拮抗细菌菌株具有防治梨树腐烂病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7.
于岚  沈伟达  阳大海  曹访  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89-2291,2306
[目的]考察各菌株对酸乳各项发酵指标的影响,为开发稳定的开菲尔饮品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从开菲尔粒中筛选获得的6株优势菌进行单菌及混合发酵,以1×104个/ml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单菌或多种菌以等比例混合至新鲜牛奶中,30℃培养30 h后于4℃储存10 h,测定各项发酵指标。[结果]利用2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高加索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高加索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和肠膜明串珠菌与克鲁维酵母混合发酵的风味较好。3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利用克鲁维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利用假丝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以及利用克鲁维酵母、高加索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进行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较好。[结论]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牛奶中脂肪的降解率,但是抑制发酵乳中芳香物质的产生。2种菌混合发酵条件下所得酸乳的乳酸含量及黏度显著高于3种菌混合发酵,这可能与菌的共生过程中各菌的生长、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来源于丹麦科汉森(Chr.Hansen)公司、美国杜邦丹尼斯克(DANISCO)公司和荷兰帝斯曼(DSM)公司的16个混合型直投式菌种,通过传一代前后的菌株比例、发酵活力表现、产品稳定性及感官特性、传一代发酵剂在饮用型酸奶中应用后产品的后酸特性、后风味特性及乳酸菌活菌数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适宜用于传一代应用的最优菌种为DSM公司的CY-124。其传一代后仍然含有较高数量的杆菌,发酵时间在3.5h以内,对发酵活力有着明显改善,且在饮用型酸奶中应用后产品的后酸化特性、后风味特性及菌株数量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汪建中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8-6751
[目的]研究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并探讨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酵母种类(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和酵母接种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同时研究了各培养条件组合下木质素酶系、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探讨了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A3B2C1组合培养条件下发酵基质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3.36%;在此发酵条件下,培养的第5~15天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最高,而各组合培养条件下基质滤纸酶和羧甲纤维素酶的活性则无规律可循。[结论]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在接种平菇的同时接种10%的产朊假丝酵母液体菌种。木质素酶系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栾泰龙  郑焕春  李淑玲  崔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28-13030
[目的]筛选适于以橡子淀粉为发酵原料的高性能优良酵母菌种.[方法]从几种工业上较常用的酒精用酵母中,筛选适合于橡子淀粉质原料发酵的菌种,对它们的发酵性能、酒精产量、残糖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分析得出,南阳6号酵母较其他菌株的酒精产率高、残还原糖低,发酵性能优良;而兰州L166发酵性能较高,同时耐受性好,南阳6号与兰州L166是所选取的菌株中较适合橡子淀粉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菌株.[结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橡子原料中成分的不同对相应菌种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