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对鸡疱疹病毒苗(HVT)免疫的1日龄雏鸡和1日龄HVT+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增强剂免疫雏鸡分别在5日龄和10日龄攻击MD强毒后的免疫保护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MD疫苗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提高HVT的免疫效果,使雏鸡提前获得免疫保护,从而降低MD的死亡率和病变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三价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MD三价疫苗以25000PFU/只的剂量颈部皮下接种1日龄SPF雏鸡,结果表明,疫苗的接种不影响鸡体重的增加;不引起鸡法氏囊、脾脏等组织器官发生MD组织病理学变化,对鸡安全无毒性。用SPF鸡评价MD三价疫苗的免疫效力,三批疫苗对RB1B超强毒株攻击的平均保护效力为95.99%,而且无论是用RB1B超强毒株还是用BJMDV-1血毒攻击,MD三价疫苗的保护效力明显高于HVT+SB1二价疫苗及HVT冻干苗,好于CV1988疫苗;接种MD三价疫苗的4个品系的商品鸡群,抗RB1B超强毒株攻毒的平均保护效力为94.60%;在模拟MD强毒自然传染的试验中,MD三价疫苗的保护效力达到95.65%。上述效力试验的结果说明:MD三价疫苗的免疫接种可使鸡形成抗MD强毒攻击的坚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鸡马克克氏病(MD)是由鸡疤疹病毒1型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以内脏等器官出现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为主要特征,对鸡的危害极大,是目前鸡的主要疫病之一。现将近几年聊城市及附近地区MD的发生特点作以简单分析,并对该病的防制提出几点看法。1近几年鸡MD的流行特点1.1免疫鸡群发病严重免疫鸡群特别是HVT疫苗免疫过的鸡群,该病发生率很高,1.2发病日龄跨度大免疫过的鸡群发病日龄范围从42~250日龄,不用疫苗免疫的肉仔鸡发病可提前到25日龄,而且,因马立克氏强毒或超强毒引起的肉鸡早期综合死亡和免疫抑制相当严重。1…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B亚群马立克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重要传染性肿瘤病[1],其病理特征为多种组织器官发生淋巴性瘤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2]。我国于20世纪年代发现该病,随后研制出了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并用于生产,曾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然而,目前该病在我国许多养鸡密集地区呈流行趋势,尤其是在经HVT疫苗免疫过的鸡群中仍有MD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3-4]。2004年10月份,山西临汾地区饲养的海兰褐蛋鸡,自90日龄或180日龄开始发病。病鸡表现严重厌食,消瘦,零星死亡,开产延迟,产蛋高峰期多数患病鸡群…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肿瘤性疾病。70年代初,广泛应用 HVT 疫苗预防 MD 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到70年代末,免疫失败频频发生,使 MD 再次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国外研究发现,免疫失败与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 vvMDV的感染密切相关。Witter 等在一次大规模的调查中发现,vvMDV 在免疫失败鸡群中的分离频率是对照鸡群的3倍,经 HVT 免疫的鸡不能抵抗 vvMDV的攻击。在我国,HVT 疫苗免疫失败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国内是否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Marek’。Disease,简称M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预防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但是近年来在有些以HVT疫苗免疫过的鸡群中,MD发病率仍然较高。本文就以MD单价苗、二价苗和三价苗免疫不同的鸡群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正材料与方法1.二疫苗单价苗为HVT冻干疫苗,病毒为血清皿型HVT-FC126株,由南京生物制品厂生产。二价苗为MDVI型几株和HVT-FC126珠制备的细胞苗,由江苏家禽研究所生产、三价苗为MDV致弱株814株、Z#和HVT-FC126组成的细胞苗,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1.2试验…  相似文献   

7.
带有抗火鸡疱疹病毒(HVT)和马立克氏病(MD)疱疹病毒母体抗体的3个品系鸡群,在1日龄时用不同剂量的无细胞HVT接种。对这些鸡用MD强毒进行攻击,无论是注射攻毒还是接触感染攻毒,接种鸡都获得了保护,甚至当接种剂量为每只鸡250噬斑形成单位(PFU)这样的小剂量时,结果也是如此。用1,000PFU的真空冻干无细胞HVT疫苗或结合细胞HVT疫苗,对4个品系的肉用鸡和4个品系的白来杭鸡进行接种。在8或21个星期的实验期间内,没有发现MD肉眼病交频率有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成因及相关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们从孵化场和中、小养殖户了解到一些鸡马立克氏病(MD)免疫失败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并就此提出相关防制措施以供孵化场和养殖户参考。一.案例分析例一鸡马立克强毒早期感染2002年12月江苏省苏北某孵化场,出雏8000多只小鸡并于1日龄免疫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简称:HVT苗),2羽份/鸡。第二天由两个养殖户购回饲养,其中一家购4400只苗鸡,当饲养到80-140日龄期间,有部分鸡出现食欲下降、消瘦、鸡冠发白以及部分神经症状,并发生死亡,经剖检确诊为MD,该养殖户共死亡约1000只鸡,死亡率约为22%。而另一养殖户同时购回的4000只鸡生长正常。虽然本批雏鸡在1日龄接种鸡马立克疫苗,但2周后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例二自然环境中的MD病毒毒力增强江苏苏中地区某孵化场,从上世纪90年代建场开始,就使用HVT苗,2001年开始部分使用CVI988液氮苗。多年来他们苗鸡的MD发病率在1%-2%左右,可是在2002年6-12月期间共出售10万只苗鸡,马立克发病率上升到5%-6%左右,而同时期对江苏其它五个市、县走访调查未发现保护率下降问题。因此可以推断该地区自然环境中MD病毒毒力有增...  相似文献   

9.
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鸡群如发生急性 MD 则往往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全群覆灭。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流行。我国于1973年首次发现,1975年开始生产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HVT 疫苗曾在一度有效地控制了 MD 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4种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MD)单价弱毒疫苗及其与血清Ⅱ型和Ⅲ型病毒混合多价疫苗在安全性及效力方面的差异。以0 2ml的剂量皮下接种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的雏鸡。接种后5天 ,所有的疫苗接种鸡及对照鸡都用MD强毒株—Md 5或RB1/B株攻毒。血清Ⅰ型单价疫苗的保护指数由56至80以上不等。Ⅰ型毒 +HVT(Ⅲ型)疫苗的保护指数亦有很大的提高。用HVT +SB -1或HVT +301B/1与Ⅰ型毒组成的三价疫苗 ,其保护指数特别高。实验结果表明 ,三价疫苗用于因MD造成的高死亡率鸡群或被MD超强毒污染的鸡群会大有裨益。马立克氏病会引起感染鸡群的严重死亡和污染。MD可通过使用MD单价或含双价、三价的多价疫苗而得到控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几种MDⅠ型不同毒株单价疫苗及多价疫苗对母源抗体阳性雏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的疾病。虽然应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后,MD造成的损失已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使用HVT疫苗后,鸡群大规模暴发MD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探讨鸡胚免疫的效果,并与雏鸡免疫接种的免疫效果比较,进行了下列试验。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1994年4月初,锦州市太和区女儿河乡刘某,购进800只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雏。1日龄注射火鸡疱疹病毒苗(HVT),7日龄新城疫Ⅳ滴鼻,18日龄、28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饮水,40日龄注射新城疫灭活苗。当饲养至50日龄时,发现鸡群中有部分鸡不愿走动,单侧或双侧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发生跛行。60日龄后,一些鸡逐渐表现消瘦,精神不振,喙、肉髯发白,跛行的病鸡日渐增多(占病鸡的30%),严重者卧地不起。发病后曾用泰乐菌素、土霉素、氟哌酸等药物治疗,均不见效果。就诊时,已发病245只,发病率30.6%;死亡16只,病死率6.5%。  相似文献   

13.
氏病专题一、用北京产CVI988液氮疫苗替代火鸡疱疹病毒冻干疫苗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在使用HVT疫苗预防MD,对控制MD的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所发现小鸡虽经HVT疫苗免疫,但仍有20%~30%以上的鸡发生MD。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与MD病毒毒力增强有关,由于强MD病毒对易感鸡的毒力和免疫抑制作用较强,对用了HVT疫苗免疫过的鸡具有高度致瘤作用。因此,为了克服HVT疫苗的缺点,首先加强孵化室、育雏舍的消毒,严防雏鸡早期感染。另一办法是必须使用CVI988/Rispens液氮疫苗。针对这一情况,1999年初,决…  相似文献   

14.
本县养鸡户何某,1991年9月15日进本地土种苗鸡400羽,室内地面育雏饲养。至75日龄存活率达95%,平均体重0.85千克,并开始陆续出售。饲养3个月龄,还有存栏鸡300余羽。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对鸡的主要传染病都进行了预防接种。其中ND先后进行了四次免疫,但是在3月龄前后仍发生了ND。发病率达30%以上,死亡率达12%。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一、鸡群的免疫情况苗鸡引进1日龄,接种MD疫苗;3日龄,IBD疫苗饮水。8日龄,NDⅡ系弱毒疫苗饮水(杭州兽药厂生产),25日龄,ND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和马立克氏病(MD)三价苗(SB1 814 HVT)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肉用AA雏鸡。在免疫后10、20、40、60和90天以间接ELLSA法检测实验雏鸡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免疫雏鸡血清、泪液和气管液IgM、IgA和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均较对照鸡显著增多,胆汁和肠液中IgG、IgM和IgA的抗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鸡;三价苗免疫鸡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又显著多于HVT免疫鸡;表明MD疫苗免疫后,雏鸡不仅全身的体液免疫反应显著增强,而且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也明显提高;三价苗免疫雏鸡的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强于HVT免疫鸡。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情况表5到表7显示了采用MID免疫接种前后的情况. 荷兰的情况值得一提,荷兰自开始采用疫苗以来就一直使用血清I型疫苗病毒,未发生过马立克氏病,而在其他使用HVT的国家则马立克氏病的发生日见增多。德国自1982年以来在用HVT接种过的鸡群中损失日浙增多。损失尤其多见于产蛋早期。有迹象表明,这些迟发型的MD总是发生于未现抗MDV沉淀素的鸡群中。这可能意味着,感染了MDV的鸡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七十年代初期应用火鸡疮疹病毒(HVT)疫苗以来,MD的发生和流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免疫保护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免疫鸡群中仍爆发MD。HVT免疫失败原因可能与MDV超强毒株的存在有关。为此,国外已研制了不同血清型毒株组合的MD多价疫苗,免疫效果比单价疫苗好。本室从事的MD二价疫苗的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病(MD)可用火鸡疱疹病毒(HVT)或弱毒化血清型IMD病毒免疫预防。但经常在已接种过疫苗的商品鸡群中发生意料之外数量的MD病鸡,最近作者等才弄清在孵化后早期及1~14日龄时感染鸡贫血因子(CAA)是马立克疫苗接种失败的一个原因。另外,有报告说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增强CAA的病原性。但是这  相似文献   

19.
用鸡新城疫C30苗(系V.P.Vaccinenobilis clone 30简称)鸡马立克(HVT)苗联合对1至3日龄雏鸡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目前在国内外报道尚属少见,笔者做了这两种疫苗的联合免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试验材料1.1~3日龄雏鸡,系未经鸡新城疫苗免疫鸡群产的卵孵育的。2.C30毒株。3.鸡新城疫Losata系疫苗。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MD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并能引起免疫抑制和许多功能障碍,给世界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我国也是三大禽病之一。疫苗接种是防制MD的主要手段,常用疫苗有HVT冻士苗、MDV血清1型CVI998/Rispens疫苗和由MDV血清1、2、3型组成的双价苗和三价苗。近来年,由于M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早期感染很难完全防制,使经典的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常常发生免疫失败。近15年来用液氮苗取代HVT冻干疫苗已成为全世界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