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端粒是存在于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由于末端不能复制,正常体细胞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而逐渐丢失端粒序列,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在细胞的增殖、衰老及永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端粒和端粒酶及其与衰老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端粒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相关蛋白组成,它能维持染色体的结构稳定和功能,保护其免受核酸酶降解,防止其末端融合或重排等。端粒长度的维持机制主要有ALT机制和TA机制。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端粒酶的利用在衰老的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论述端粒的结构、端粒的维持机制以及端粒与衰老的关系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当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深入揭示植物衰老特性和调控机制,不仅对于阐明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种群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延缓衰老技术和调控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中发现,染色体端粒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由端粒DNA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结合蛋白是一组与端粒DNA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帮助稳定端粒结构并保护端粒免受DNA修复系统的干扰,其次还参与了基因表达、DNA复制和染色体结构调节等许多生物学过程。端粒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两个亚单位组成,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参与线粒体功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通过对端粒酶新功能的探索,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进程,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在植物中研究发现,端粒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存在相关性,植物端粒内稳态的维持机制仍存...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与细胞永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正常动物细胞DNA的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当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将停止增殖并死亡。端粒酶可以从端粒DNA 3′OH末端延伸端粒或合成新的端粒。本文主要介绍了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细胞永生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富含G的简单重复结构。在生理状况下,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在复制分裂过程中将逐渐丢失碱基,从而致使端粒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至一定长度时细胞将进人生长停止衰老死亡阶段,即出现细胞的凋亡。最近几年来,人们研究发现一种端粒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并添加到端粒从而达到防止端粒缩短,维持端粒的长度,进而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由于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生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6.
吕昆  林丹  黄英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99-104
端粒是真核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是由重复的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形成的DNA-蛋白复合物,对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长度的缩短与人类疾病和衰老密切相关。同时,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性生殖手段,越来越多的在科研和生产中得到应用。由于体细胞核移植通常采用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因而供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核移植后重组胚的端粒在胚胎早期是否会被修复、端粒长度是否有变化等问题,对于研究克隆动物的重编程、发育生物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将对端粒的结构和端粒长度的机理研究、在克隆哺乳动物中对端粒长度的探索研究,以及近几年来关于端粒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端粒、端粒酶与动物衰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端粒封闭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端粒的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 , 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肿瘤和控制细胞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及其基因和调控机理, 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抑制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端粒封闭了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的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肿瘤和控制细胞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老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抑制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重要元件。端粒酶(TER)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蛋白(RNP)反转录酶(RT),其核心酶包括蛋白亚基和RNA元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端粒丢失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补偿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受调控,端粒的重编程可能是由于早期胚胎不同时期的端粒酶活性而造成的,因此,研究胚胎发育早期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端粒和端粒酶在克隆动物胚胎发育上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异结构。由重复的端粒特异DNA和与它们特异结合的蛋白组成。在人类端粒特异DNA为5’~r丌AGGG~3’,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山种系细胞的15~20Kb到外周血白细胞的5~12Kb不等。它可以保护染色体不完全复制、防止DNA重组、被核酸酶降解,以及在复制过程中末端—末端融合。由于末断复制问题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