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规模化繁殖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立成 《河北渔业》2004,(3):33-34,41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二十多年来,娃娃鱼尚未实现规模化繁殖。对此,我们深入研究了娃娃鱼的发育生物学,发育神经生理学及繁殖生物学等基础学理论。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新技术,创新了娃娃鱼繁殖技术,实现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这对保护、增殖其资源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水产开发的重点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娃娃鱼人工繁殖过去20多年来尚未实现规模化。对此,我们在深入研究娃娃鱼发育生物学、发育神经学、繁殖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创新技术,实现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这对保护、增殖其资源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1仿生态环境培育亲体仿生态环境条件优劣,关系到培育亲体的性腺发育是否成熟。仿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仿娃娃鱼在自然界栖息的生态场所而修建的亲体培育池、人工控温、人工…  相似文献   

3.
娃娃鱼饲料与营养需要的研究对它的亲体培育和推广规模化饲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娃娃鱼亲体培育所需的营养取决于它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娃娃鱼规模化繁殖,给亲体提供良好的营养饲料,我们对娃娃鱼饲料与营养需要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娃娃鱼发育生物学的独特性,我们配制了适合其生殖细胞发育的配方饲料,满足其生长与发育的需求。一、材料与方法1.饲料营养成份配方娃娃鱼饲料成份比例:粗蛋白46%~50%,粗脂肪3%~4%,粗纤维2%~3%,粗灰分7%~9%,无氮浸出物23%~25%,钙2.5%~3.5%,磷1.5%~2.5%,生精散1%~1.5%,复合添…  相似文献   

4.
娃娃鱼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近十几年来因人工滥捕成风 ,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笈笈可危。为了保护、增殖、利用娃娃鱼资源 ,我国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娃娃鱼驯养繁殖的研究 ,取得了娃娃鱼的人工驯养、工厂化养殖、人工配合饲料等技术成果 ,并初步获得了娃娃鱼人工繁殖的技术成果 ,但离规模化繁殖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已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娃娃鱼没有实现规模化繁殖 :一是雄性娃娃鱼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力差 ;二是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本文现将我们已经突破了前述制约因素的技术作介绍 ,旨在保护、增殖娃娃鱼资…  相似文献   

5.
娃娃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娃娃鱼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热点,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品种。虽然娃娃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了初步成功.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而娃娃鱼雌性催产成功较多,因此,只是只开花不结果。是什么原因没有实现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呢?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初步认为是两种因素制约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一是雄性娃娃鱼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动力差;二是雌雄娃娃鱼性腺发育不同步。针对这两种制约因素,我们进行科学试验,并且成功地突破两种制约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因素,提高了娃娃鱼亲体雌性减熟率及精子活力并且使雌雄亲…  相似文献   

6.
促使雌雄大鲵性同步发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经济价值极高。大鲵具有特殊的生殖生理特性,在大鲵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往往是雌性性成熟了,雄性还没有成熟(活体)精子,而雄性性成熟了,雌性卵母细胞已经退化,这种雌雄性发育不同步现象,严重影响了大鲵的人工催产和受精。因此,研究解决雌雄大鲵陛同步发育问题,对提高大鲵卵子的受精率至关重要。大鲵性腺发育成熟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内因是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大鲵的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之间的互动平衡,  相似文献   

7.
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Pallas)]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是鸭绿江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乱捕、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唇鱼资源遭到破坏.研究其生殖生物学特征,可以了解其种群动态,对其种群保护和资源恢复有参考依据.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鸭绿江吉林江段对重唇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卵径大小在0.8~1.7 mm之间,成熟卵径在1.3~1.5 mm之间,且卵径分布仅有此一个高峰;测定了鸭绿江重唇鱼的初次性成熟全长;全年性腺发育特征;卵巢组成、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通过肝脏指数和性腺指数的变化,分析鸭绿江重唇鱼性腺发育周期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铠平鲉繁殖生物学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完善铠平鲉繁殖生物学研究内容,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实验利用春季于青岛胶州湾海域采集的铠平鲉生殖群体样本,开展了其繁殖生物学研究,并使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察了铠平鲉体内胚胎的发育过程,定性和定量描述了各发育阶段胚胎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实验采集样本的体长范围为62~137 mm,体质量范围为9.4~126.8 g,雌雄性比为1.85∶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生殖群体主要由2~4龄个体组成,初次性成熟体长为70.6 mm。绝对怀卵量F为656~9235粒,平均3176粒,体长相对怀卵量FL为12~67粒/mm,体质量相对怀卵量FW为72~140粒/g。雌鱼体内受精卵呈正圆球形,平均卵径为(1.50±0.03)mm,淡黄色,自心跳期开始,受精卵逐渐由正圆球形变为梨形。受精卵在海水中为沉性,具多个油球,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油球聚合现象,一般至原肠胚末期时仅剩1个大油球。雌鱼体内初孵仔鱼全长(5.57±0.06)mm。研究表明,虽然卵胎生铠平鲉的胚胎发育规律与大多数海水硬骨鱼类基本相似,但胚胎发育中油球数量、色素分布和受精卵外部形态变化等仍具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鲻的生殖     
鱼类生态学家认为,研究鱼类种群动力学时,生殖是个重要因素。当今鱼类养殖学家,对于海产鱼类人工繁殖发生极大兴趣,尤其鲻的繁殖。本文试图对世界范围鲻的生殖生物学研究主要成果,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对于鲻的性别比例、首次性成熟、成熟期、产卵和早期生活史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
娃娃鱼,学名称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媒体对娃娃鱼驯养繁殖已多有报道。应当说,驯养繁殖娃娃鱼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对于保护、增殖其资源,促进产业化进程有着积极意义。从技术角度上讲,国内外还没有哪个机构或单位实现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因此,现阶段实现大规模养殖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驯养繁殖娃娃鱼获利颇丰;但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不适宜个体投资者养殖。由于利益驱动,少数贩子利用部分养殖者不会识别真假娃娃鱼实际上是大鲵与小鲵的区分,进行违法欺骗行为。这些贩子将假娃娃鱼小鲵、蝾螈当做真娃娃鱼大…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裸鲤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组织切片等手段,较详细的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卵母细胞从第3时相发育到第4时相基本同步,产后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恢复到Ⅱ期。青海湖裸鲤为重复产卵类型,以Ⅳ期卵巢越冬,其卵巢1年只成熟1次,已达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进行繁殖活动。青海湖裸鲤性成熟迟、繁殖力低。每年5~7月,裸鲤洄游到沿湖各河流中繁殖,沙柳河、布哈河和黑马河3条河流为其主要产卵场。调查的繁殖群体总的性比(♂:♀)为1.66:1。总繁殖群体中,雄性个体最小体长130.0mm,体重28.0g,年龄4龄;雌性个体最小体长170.0mm,体重51.0g,年龄5龄。青海湖裸鲤性成熟群体的性体指标1年只有1个峰值,出现在繁殖盛期的6~7月。其平均成熟卵径为2.33mm,平均绝对繁殖力为4337.81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27.09粒/g。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开展大鲵在桂南及周边地区生物学、生态学的适应性研究,在特定生态条件下进行亲鱼培育和生态繁殖研究,成功实现了广西区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和在桂南地区不能进行人工生态繁殖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与其它家畜相比,雌性羊驼呈现的繁殖特性对于研究者来说相对较陌生。本文旨在综述雌性羊驼生殖生理学上的研究进展,介绍其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特征,未交配和已交配雌性羊驼的繁殖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天气反常,孵化推迟半个月 近日,记者在连续走访韶关、连州、英德、广州等地的娃娃鱼养殖基地时了解到,由于上半年天气反复无常,直接影响了娃娃鱼的繁殖孵化进度。多个进行娃娃鱼繁殖孵化试验的养殖场都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孵化时间至少推迟了半个月。  相似文献   

15.
<正> 河蟹寿命的长短与性成熟的迟早密切相关。如第一年秋季达到性成熟,第二年春季生殖季节,无论是在半咸水中进行过生殖活动,还是滞溜在淡水中没有进行繁殖,都会褒老死亡。据试验,性成熟蟹无论个体大小,4月下旬都陆续出现死亡,6月上旬基  相似文献   

16.
林楠 《海洋渔业》2013,35(4):389
依据2011年10月2012年9月每月中旬在象山港水域以桁杆拖虾网采集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分析了该水域黄姑鱼的年龄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体长以及卵径分布等繁殖生物学特征,旨在丰富黄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为象山港黄姑鱼的资源修复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黄姑鱼样本483 ind,体长范围为822012年9月每月中旬在象山港水域以桁杆拖虾网采集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分析了该水域黄姑鱼的年龄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体长以及卵径分布等繁殖生物学特征,旨在丰富黄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为象山港黄姑鱼的资源修复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黄姑鱼样本483 ind,体长范围为82358 mm。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黄姑鱼种群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由0+龄和1+龄鱼组成,分别占32.09%和62.32%,而其它年龄组个体较少;其雌、雄比例接近于1∶1;雌、雄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L50分别为196.3 mm和190.1 mm;繁殖群体由1+龄和2+龄个体组成;在繁殖期间,1+龄鱼中52.74%的个体性腺发育已成熟,2+龄鱼中93.75%为性成熟个体。通过对性腺指数和雌性个体性腺发育各期所占比例的月变化分析,可知黄姑鱼的产卵时间为5358 mm。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黄姑鱼种群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由0+龄和1+龄鱼组成,分别占32.09%和62.32%,而其它年龄组个体较少;其雌、雄比例接近于1∶1;雌、雄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L50分别为196.3 mm和190.1 mm;繁殖群体由1+龄和2+龄个体组成;在繁殖期间,1+龄鱼中52.74%的个体性腺发育已成熟,2+龄鱼中93.75%为性成熟个体。通过对性腺指数和雌性个体性腺发育各期所占比例的月变化分析,可知黄姑鱼的产卵时间为57月,繁殖盛期为67月,繁殖盛期为67月。各月黄姑鱼的肝脏指数和肥满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性腺指数呈相反趋势变化。黄姑鱼卵径分布具有2个明显波峰,说明黄姑鱼在一个繁殖期内可进行多次产卵,属于短期分批产卵类型。研究显示,象山港黄姑鱼1龄鱼中性成熟个体的比例较高,开始呈现出繁殖群体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种群资源亟需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东海日本鲭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60–2012年间3个时间段共1054尾东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组成、肥满度、性比、性成熟长度等繁殖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海日本鲭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优势年龄组、肥满度指数、最小和平均性成熟长度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年代的性比均符合1∶1关系(P0.05),但呈现升高的趋势。与前2个年代相比,21世纪初期有大量1龄鱼加入繁殖群体,这有助于提高繁殖群体的数量。各年代的雌雄鱼性成熟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小和平均性成熟长度均表现为雄鱼略大于雌鱼。面对近50年来不断增强的捕捞压力,日本鲭主要采取降低性成熟年龄、提高性腺指数、增加群体中的雌性比例、提高相对繁殖力和减小卵径等自身调节机制来保持种群的延续。针对上述日本鲭繁殖群体的生物学长期变化特征,为了保持该鱼类资源的种群平衡和渔业可持续利用,文章提出了3点渔业管理建议,分别是控制中上层渔业捕捞努力量并制定渔船及网具标准、在主要产卵场设立产卵亲体保护区及在幼鱼索饵场设立特殊禁渔期、针对日本鲭渔业实施TAC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四五月份是渔业生产中亲鱼繁殖的季节,现将人繁中有关的知识整理介绍如下,希望能对从业者有所帮助。一、什么叫性周期,鱼类的性腺发育一般分几期,如何鉴别?鱼类一生中可多次生殖。所以性成熟后到衰老前,性腺会按一定的规律,出现周期性的发育变化,这种性腺的周期现象,称为性周期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将人工采集的尼罗罗非鱼卵,受精后不久浸于O-20℃的水中,浸渍15~60分钟后进行观察。其结果是在10℃的水中浸泡30分钟,其三倍体生殖器官发育差,不能生殖。从而解决了养殖上的不能控制罗非鱼过量繁殖,在15℃的水中浸泡45分钟,孵化的仔鱼90%以上,其染色体比普通鱼多一组,成为三倍体。这是由于经低温处理影响了减数分裂,其三倍体生殖器官发育差,不能生殖,从而解决了养殖上的不能控制罗非鱼过量繁殖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