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河南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与流行规律,河南农业大学附属动物医院对1 430例猪采血,运用IHA方法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水平检测.检测结果:总体阳性率为40.21%(575/1 430),与猪瘟、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弓形体病、衣原体病等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调查结果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河南省普遍存在感染,其流行和发生与猪场规模、月份及其他疾病感染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2.
1发病原因仔猪高烧不退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和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症。1.1生物因素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源混合和交叉感染,病源在7种以上,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最为典型。以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一般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以猪瘟病  相似文献   

3.
一、动物病情发生基本情况 疫病发生情况:猪瘟,主要是混合型的,单一的猪瘟病例不多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高热为主,主要是蓝耳病毒变异株引起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和猪瘟混合感染;口蹄疫,主要是猪口蹄疫,牛近年来也有感染病例,未见羊感染病例;布鲁氏菌病,已发现多起羊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且已有多人因接触阳性羊感染病例;细小病毒、猪圆环病、猪副嗜血杆菌病、伪狂犬病也有在个别猪场发生;农村散养户有鸡新疫散发病例;引入性疫病,如养殖户从山东非法调入羊只发生疑似小反刍兽疫,布鲁氏杆菌病等。  相似文献   

4.
刘跃生  李军星  徐丽华  赵海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70-10472,10515
[目的]为养猪生产中猪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检查、PCR和RT—PCR检测,对猪场外购生长猪、自繁母猪及哺乳仔猪先后发生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继发猪链球菌2型感染。通过采取隔离、淘汰、消毒、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类似猪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河南省主要猪病的感染和流行情况,对2007-2008年河南省473个猪场的1023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PRRS)、猪瘟、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是对河南省猪场危害最大的病症。  相似文献   

6.
猪病是养猪业中令人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养猪业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根据笔者从事兽医临床三十余年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对有关猪场猪病调查和临床诊治结果认为,在黑龙江省相当一部分猪场猪群中,旧的疫病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净化(如猪瘟和猪喘气病等),新的疫病在不断出现(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圆环病毒病等),甚至出现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卢丹 《中国畜禽种业》2012,8(7):115-115
近年来,许多养猪场(户)为防治猪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结果都不理想,猪病成为养猪生产发展的"瓶颈"。许多人反映"药物越用越多、病越来越难治",因此,笔者就当前猪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阐述如下,仅供参考。1猪病流行特点1.1混合感病多实际生产中,暴发单一性疾病的猪群很少见,而绝大多数病例均表现为混合感染,据统计可占临诊病例的97%以上。目前,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是威胁猪的主要病毒病,加上细菌、寄生虫的混感,使猪群发病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凡猪罹患猪蓝耳病,多感染其他传染病,病死率较高。本文试概述猪蓝耳病与猪瘟、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或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症状表现、病史、解剖、辅助检查特征,并总结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定量PCR对4份湖南省永州市某猪场送检的样品进行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圆环病毒均为阳性,其他病毒均为阴性。结合猪群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圆环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发生多重感染及混合感染引起猪体温升高到40.5℃以上的"高热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笔者认为蓝耳病只是原发病原之一,多重感染和混合感染同时存在才是造成此种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的关键。合并感染的病原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支原体、猪链球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因此,应根据疫病流行特点和发病原因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猪群体质,提高抗病力入手,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浙江部分地区猪瘟流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当前浙江省猪瘟流行情况,对浙江省8个地市的18个疑似猪瘟发病场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猪瘟以非典型为主,典型猪瘟也同时存在,绝大多数都是在外界诱因(如长途运输、去势、注苗)诱导或其他病原感染下发生,多为3月龄以内仔猪发病且病程较长。母猪存在隐性感染,部分表现为繁殖障碍,一些临床健康猪存在带毒问题。此外,从疑似猪瘟的38份病料中检出猪瘟病毒(CSFV)、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Ⅱ),检出率分别为47.37%,44.7%和23.68%;而PRRSV、PCVⅡ分别与CSFV的混合感染率为33.3%和11.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猪瘟流行株与CSFV石门毒株(Shimen株)和CSFV兔化弱毒株(HCLV株)2个传统毒株的E2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1.2%~83.0%和83.1%~84.0%,与不同厂家的弱毒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1.7%~82.6%,说明浙江省猪瘟流行株正朝远离疫苗毒发展并呈现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3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猪场为试验点,将猪瘟带毒母猪随机分成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组采用脾淋苗1.5头份免疫,试验Ⅱ组采用脾淋苗2头份免疫,对照组采用细胞苗4头份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抗原状况。[结果]接受猪瘟脾淋苗免疫的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48.1%),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的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猪瘟脾淋苗免疫带毒母猪对阻断垂直传播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猪群暴发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瘟和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养猪业发展的烈性传染病,混合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尤其是仔猪的致死率高达80%以上,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2009年3月,某猪场保育猪出现急性死亡,用PCR试剂盒共检测病料和血样16份,其中猪瘟阳性率为75%,猪蓝耳病阳性率为87.5%,这2种病混合感染率为62.5%,结合临床症状与剖检眼观组织病理变化,诊断该场猪群暴发的疾病为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的混合感染。针对此提出了合理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中小型猪场公猪精液中猪瘟野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河南省10个中小型猪场的58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猪瘟野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7个猪场的猪瘟野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占总检测场数的70%;10份精液的猪瘟野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7.24%。[结论]河南省大部分中小型猪场存在种公猪猪瘟野毒感染的现象,且感染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其临床特征,在不同规模养殖场共采集1164份血清样品,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其猪瘟抗原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原PRRSV,猪伪狂犬病PRV gE抗体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特异抗体。结果表明:各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存在一种及两种以上的病毒混合感染,四重感染相对较少。从全年看单独感染占39.10%,PCV-2感染率最高,其次是PRV,PRRSV和CSFV;二重感染占26.13%,以PCV-2+PRV最常见,其次是PCV-2+ PRRSV、PRV+PRRSV;三重感染占8.05%,PCV-2+ PRRSV+PRV最常见;有四重感染出现,仅占1.57%。从季节来看,春季和夏季混合感染最高,分别为76.53%和60.74%,冬季和秋季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59.50%和53.55%。从年龄和性别看,育肥猪的混合感染率高于仔猪,分别为68.66%和61.11%,种公猪的感染率高于母猪,分别为70.00%和55.51%。说明4种病毒有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推测其中PCV-2在混合感染中可能充当免疫抑制的角色,混合感染使PRDC症状更明显,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疫苗株的基因差异,为正确选择猪瘟疫苗和防制广西猪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本地的阳性猪瘟病料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扩增CSFV的E2基因,经克隆、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从41份疑似猪瘟病料中共扩增出4个阳性样品的E2基因(1140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扩增获得的4株CSFV毒株(GXGG1、GXLC1、GXLC2和GXNN1)与兔化弱毒株(HCLV)、Shimen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2.1%~82.3%和82.9%~83.4%、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88.4%~89.2%和88.9%~90.0%,4株毒株间的E2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8%~99.6%和94.2%~99.5%,且均属于基因群Ⅱ;E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表明,E2蛋白空间结构及抗原结构的氨基酸位点693Cys、737Cys、792Cys、818Cys、828Cys、856Cys、833Pro、834Thr、837Arg均未发生变异,但其单抗识别位点G713E、N729D、K734R发生变异.[结论]近年来广西CSFV流行毒株的变异未出现较大差异.与HCLV株、Shimen强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但与Paderborn株、GXWZ02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一种更具针对性、更为可靠的仔猪猪瘟抗体水平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间接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广西某猪场的90份已超免的不同阶段仔猪血清进行抗猪瘟E2抗体和猪瘟全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在间接ELISA试验中,阳性样品数为86份,占总样品比例的95.56%;间接血凝试验结果效价在1:16以上(含1:16)的血清样品为88份,占总样品比例的97.78%,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仔猪血清中确实存在具有保护性的抗E2抗体,以间接ELISA检测抗E2抗体来监测猪瘟免疫水平是可行的,这为猪瘟免疫水平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一种更具针对性、更为可靠的仔猪猪瘟抗体水平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间接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对广西某猪场的90份已超免的不同阶段仔猪血清进行抗猪瘟E2抗体和猪瘟全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在间接ELISA试验中,阳性样品数为86份,占总样品比例的95.56%;间接血凝试验结果效价在1∶16以上(含1∶16)的血清样品为88份,占总样品比例的97.78%,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仔猪血清中确实存在具有保护性的抗E2抗体,以间接ELISA检测抗E2抗体来监测猪瘟免疫水平是可行的,这为猪瘟免疫水平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也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猪瘟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增殖特点、与毒力相关基因的预测。概括了世界猪瘟病毒的基因分型、不同基因型毒株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病学,分析了病毒的遗传变异特点与疫苗免疫前景,讨论了消灭猪瘟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猪病毒病抗体及病原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猪场猪病毒病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为猪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样采集各类猪只血液和组织样品,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及猪圆环病毒病(PCV-2)的抗体、病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猪场存在CSF、PR野毒感染;PRRS免疫抗体水平不太理想,阳性感染率为3.3%~17.3%;PCV-2阳性感染率为0~9.6%。[结论]试验猪场病毒病,应采取完善的综合措施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