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抗菌脂肽Surfactin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生长性能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4.55±0.28)g的中华鳖稚鳖240只,随机分为4组,投喂基础饲料中抗菌脂肽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10 mg/kg和20 mg/kg的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鳖,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 mg/kg抗菌脂肽添加组中华鳖稚鳖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10 mg/kg和20 mg/kg抗菌脂肽添加组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其他添加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各抗菌脂肽添加组的日摄食量和成活率无显著变化(P0.05)。抗菌脂肽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抗菌脂肽添加组(除5 mg/kg添加组外)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间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抗菌脂肽可以提高中华鳖稚鳖的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 mg/kg。  相似文献   

2.
通过2组试验分别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壳间期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将100尾均重为(0.61±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即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以及饲喂分别添加0.2%、0.4%和0.6%胆固醇与1.0%、2.0%和3.0%卵磷脂的试验饲料的9个试验组,试验期为35 d,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试验二:将90尾均重为(0.48±0.03)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对照组饲喂试验一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试验饲料,5个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10、20、40、80和160 mg/kg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料中胆固醇水平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P0.05),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1.0%组、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以及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6%和2.0%组的蜕壳间期显著短于其他组(P0.05),其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蜕壳间期最短。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显著缩短(P0.05),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P0.05),其他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则显著降低(P0.05);除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外,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仅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及其与卵磷脂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时蜕壳间期最短;在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饲料中添加10 mg/kg表面活性素可缩短凡纳滨对虾的蜕壳间期,提高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花鳗鲡僵苗的影响,试验将640尾初始体重为(3.00±0.02)g的花鳗鲡僵苗,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25、50 mg/kg和100 mg/kg的试验饲料。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期为70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可显著改善花鳗鲡僵苗的增重率和脱僵率(P0.05),对已脱僵鳗苗增重效果更加明显,25 mg/kg添加水平组的试验末重、增重率和脱僵率最高。建议在花鳗鲡僵苗饲料中添加25 mg/kg的表面活性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与肝胰功能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40尾吉富罗非鱼,平均体质量(12.01±0.12)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0、50、100和200 mg/kg的试验饲料7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0 mg/kg表面活性素可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肝胰丙二醛水平(P0.05),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添加50 mg/kg表面活性素即可对罗非鱼与肝胰功能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表面活性素对斜带石斑鱼肝脏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将360尾平均体重为(46.67±0.07)g的斜带石斑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25、50、100、150和200 mg/kg的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斜带石斑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除200 mg/kg添加组外,其他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斜带石斑鱼肝脏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200 mg/kg添加组过氧化氢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 mg/kg和100mg/kg添加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 mg/kg添加组最高;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200 mg/kg添加组除外)斜带石斑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仅100 mg/kg添加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表面活性素对斜带石斑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改善斜带石斑鱼肝脏健康状况的饲料表面活性素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饲养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抗菌肽0(对照组)、400 mg/kg饲料配制成2种中华鳖幼鳖配合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质量为(58.394±6.525)g的日本品系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60 d,以探讨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温室养殖中华鳖幼鳖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肽组和对照组的幼鳖成活率分别为99.52%和99.20%;饲料系数分别为1.20和1.29,饲料系数降低了6.9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抗菌肽组和对照组的幼鳖个体平均体质量增加分别为49.49 g和42.69 g,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抗菌肽组和对照组的中华鳖幼鳖增重率分别为92.87%和67.63%,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400 mg/kg抗菌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温室养殖中华鳖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花鳗鲡僵苗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3.00±0.02)g的花鳗鲡僵苗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分别为25mg/kg、50mg/kg和100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7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除25 mg/kg添加组外)可显著提高花鳗鲡僵苗肠道的脂肪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可提高僵苗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可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P0.05),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花鳗鲡僵苗饲料中添加50 mg/kg表面活性素即可提高肠道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1.96±0.49)g的中华鳖稚鳖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0(对照组)、0.5(Ⅰ组)、1.0(Ⅱ组)、2.0(Ⅱ组)和5.0 g/kg(Ⅳ组)的试验日粮,投喂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Ⅳ组(P<0.01),而饲料系数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和Ⅳ组(P<0.01);各试验组的肠道消化酶活性也均高于对照组,Ⅱ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各试验组的谷草转氨酶、符丙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力以及肌酐含最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Ⅲ组外,各试验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除Ⅳ组的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外,各试验组蛋白质、葡萄糖和脂类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促进中华鳖稚鳖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对肝脏、心脏、肾脏和肌肉有保护作用,降低无氧代谢水平.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推荐添加范围为1.0~2.0 g/kg.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饲料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血液和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挑选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45.00±1.50)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维生素E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的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12.5、25.0、50.0、100.0和200.0mg/kg添加组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12.5、25.0、50.0、100.0 mg/kg添加组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 <0.05);12.5、25.0、50.0 mg/kg添加组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100.0 mg/kg添加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肌肉的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25.0、50.0和100.0 mg/kg添加组肌肉的滴水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25.0 ~200.0mg/kg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团头鲂生长,改善肉质.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回归方程预测团头鲂饲料中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38.5mg/kg.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19,(20):17-2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微生态制剂对中华鳖幼鳖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5.54±10.65)g的中华鳖幼鳖,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投喂含1.5、3、6 g/kg微生态制剂的基础饲料,试验6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幼鳖的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饵料系数低于对照组,其中Ⅱ组最为显著;各试验组的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Ⅱ组三种酶活性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提高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甘油三酯含量(P<0.05),降低了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的含量(P<0.05);溶菌酶、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差异不显著(P<0.05),而Ⅱ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得出,适量添加微生态制剂能促进中华鳖幼鳖的消化酶活性,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促进幼鳖生长和发育,最适添加量为3 g/kg。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自由基水平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8.14±0.05)g吉富罗非鱼48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100 mg/kg镉组、100 mg/kg镉+400 mg/kg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和100 mg/kg镉+800 mg/kg葡萄籽原花青素组。每个处理组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49 d。与镉组相比,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血清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生素E和维生素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活性氧、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显著升高(P0.05)。其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800 mg/kg添加组作用效果优于400 mg/kg添加组。试验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可改善100 mg/kg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肠道自由基水平,促进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饲料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对其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600尾吉富罗非鱼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各设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每个处理铬添加量分别为0、0.4、0.8、1.2 mg/kg和10.0 mg/kg,在0.38 m3玻璃纤维钢桶中用开放式流水养殖,饲养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吡啶甲酸铬对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铬添加量为0~0.8 mg/kg时,随着添加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成活率和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为1.2 mg/kg~10.0 mg/kg时并未能进一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同时,铬添加水平为0~0.8 mg/kg,随着添加水平增加,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全鱼的蛋白质和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全鱼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肝胰脏AKP、ACP和LZM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肝胰脏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添加铬1.2 mg/kg和10.0 mg/kg,除了显著降低肝胰脏AKP活性外(P<0.05),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0.91~4.93 g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以吡啶甲酸铬的形式添加0.8~1.2 mg/kg铬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植物甾醇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60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10、20 mg/kg和4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在生长前期(1~21 d)和生长后期(22~42 d),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5.92%和4.26%(P0.05);生长后期(22~42 d)料肉比(F/G)降低4.48%(P0.05)。从血液生化指标来看,20 mg/kg和4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1.92%和11.57%(P0.05);4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较对照组降低17.71%(P0.05);10、20、4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2.05%、6.16%和8.43%(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则有所提高(P0.05)。根据本次试验结果,肉鸡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可以提高生产性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植物甾醇最佳添加水平为20 mg/kg。  相似文献   

14.
半胱胺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选取750只健康、活泼的中华鳖,平均体重(220±10)g,分成5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基础日粮中不添加半胱胺,其余各组为试验组,半胱胺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如下:试验Ⅰ组断续添加(每6天添加一次,6000mg/kg);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分别每天连续添加500、1000和1500mg/kg。试验期90d。试验结果表明:半胱胺能够提高中华鳖成活率、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且连续添加效果好于断续添加,当半胱胺含量达到1000mg/kg时,中华鳖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达到最高(P<0.05);半胱胺使中华鳖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降低;1000mg/kg半胱胺可以显著提高中华鳖肌肉RNA/DNA比率(P<0.05);半胱胺还可以增强中华鳖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不同添加方式及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清溶菌酶含量在500mg/kg半胱胺添加组最高(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半胱胺对中华鳖具有促进生长、增强免疫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添加剂,且其适宜添加量为每天连续添加1000mg/kg。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饲料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血液和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挑选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45.00±1.50)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维生素E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的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2.5、25.0、50.0、100.0 mg/kg添加组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12.5、25.0、50.0 mg/kg添加组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100.0 mg/kg添加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12.5、25.0、50.0、100.0和200.0 mg/kg添加组肌肉的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25.0、50.0和100.0 mg/kg添加组肌肉的滴水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25.0~200.0 mg/kg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团头鲂生长,改善肉质。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回归方程预测团头鲂饲料中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38.5 mg/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 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6、0.9、1.2和2.0 mg/kg,配制成16种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挑选初始体重为(0.89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1 920尾,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铬添加水平为0.3~2.0 mg/kg的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铬组(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Cr Cl3和Cr-Met组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Cr-Pic组在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3种铬源下,蛋白质效率均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达最大值,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虾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 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呈现出最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最低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血清酚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以Cr Cl3、Cr-Pic和Cr-Met为铬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饲料中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33、1.27、1.04 mg/kg。通过比较可知,Cr-Met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Cr-Pic次之,Cr Cl3最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平均初重为(38.31±0.26)g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投喂5组不同维生素A水平的饲料[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3.59(对照组)、16.26、33.19、63.65 mg/kg和116.49 mg/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加州鲈幼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3.65 mg/kg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加州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而对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但超过一定量的维生素A(116.49 mg/kg),反而不利于加州鲈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当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116.49 mg/kg时,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肝脏脂肪含量(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63.65 mg/kg时,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性(P0.05),而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此外,肝脏维生素A含量随着饲料维生素A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由此可见,在需要量基础上适当提高维生素A水平可促进加州鲈的生长,建议加州鲈饲料维生素A的添加量不能高于63.65 mg/kg。  相似文献   

18.
在实用饲料(含铜11.1 mg/kg)中分别添加0(对照)、5、10、20和40 mg/kg铜[以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形式],制成5种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98.1±0.5)g的斑点叉尾42 d,研究实用饲料中补充铜对斑点叉尾生长和体色的影响。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 mg/kg铜显著提高了鱼体的增重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铜添加量进一步增加到40 mg/kg,鱼体的增重率则较添加量为10 mg/kg时显著降低(P0.05),同时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肝脏和骨骼铜含量随着饲料中铜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20、40 mg/kg铜添加组的肝脏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 mg/kg铜添加组(P0.05),40 mg/kg铜添加组的骨骼铜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铜含量保持基本不变(P0.05)。饲料中添加0~40 mg/kg铜对斑点叉尾背部皮肤、肌肉色度值、总叶黄素含量及背部皮肤酪氨酸酶活性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0 mg/kg铜添加组具有最高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斑点叉尾实用饲料中铜的添加量建议为10 mg/kg(饲料铜含量实测值为20.2 mg/k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细鳞鲑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维生素E积累量的影响,并确定细鳞鲑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求量。选取初均质量为(40.2±3.6)g的细鳞鲑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各组分别投喂不同维生素E水平(实测值分别为16.6、64.9、165.5、316.2、615.5和1 214.7 mg/kg)的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细鳞鲑的末均质量(F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5.5 mg/kg组细鳞鲑的FW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65.5 mg/kg组细鳞鲑的WGR和SGR显著高于16.6和1 214.7 mg/kg组(P0.05)。各组间细鳞鲑的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615.5和1 214.5 mg/kg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165.5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4.9和316.2 mg/kg组显著高于16.6、615.5和1 214.5 mg/kg组(P0.05);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HDL-C含量呈相反的趋势,且165.5和316.2 mg/kg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细鳞鲑肝脏维生素E积累量除615.5与1 214.5 mg/k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也呈升高的趋势,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大于165.5 mg/kg时恒定在一个水平,且165.5、316.2、615.5和1 214.5 mg/kg组肌肉维生素E沉积量显著高于16.6和64.9 mg/kg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细鳞鲑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增加肝脏和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以增重率和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细鳞鲑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求量分别为145.87和180.98 mg/kg。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螯合锌(Zn-CS)对营养限制型发育迟缓猪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免疫机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体重(6.26±0.97)kg大白营养限制型发育迟缓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是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2、40、48、56 mg/kg Zn-CS,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56 mg/kg组极显著提高营养限制型发育迟缓猪的平均日增重(P0.01),48、56 mg/kg组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添加Zn-CS极显著降低腹泻率(P0.01);256 mg/kg组极显著提高血液生长激素、T3和T4水平(P0.01),48、56 mg/kg组极显著降低生长抑素水平(P0.01);356 mg/kg组能极显著提高Ig A和血清总蛋白水平(P0.01),显著提高血液Ig G水平(P0.05);448、56 mg/kg组均能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及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5添加Zn-CS显著降低粪中大肠杆菌数(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Zn-CS,可有效提高营养限制型发育迟缓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增强免疫机能,提高养分消化率和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Zn-CS较适宜添加量为56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