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猪Nramp 1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在大白猪和松辽黑猪(是由杜洛克、长白猪和民猪合成)中的分布及其与猪免疫抗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165头大白猪和109头松辽黑猪Nramp 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与免疫功能(中性粒细胞还原力和单核细胞细胞毒百分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两个品种在该位点均存在多态性,品种间、合并基因型间免疫功能差异不大,但同一品种内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大白猪BB基因型个体的单核细胞细胞毒百分率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中性粒细胞NBT还原力值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而在松辽黑猪中则是AB基因型个体的中性粒细胞NBT还原力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从断奶到出栏的死亡率分析显示大白猪BB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明显低于AB基因型个体,松辽黑猪则是AB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明显低于BB基因型个体。【结论】品种内不同Nramp1基因型与免疫功能间存在着显著相关,Nramp1基因可作为抗病力性状的一个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38头中国荷斯坦牛HSF1基因多态性与耐热性的关系,以期为中国耐热奶牛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引物扩增HSF1基因,通过DNA测序、PCR-SSCP和PCR-RFLP技术筛查SNPs并分型,利用miRBASE数据库定位microRNA SNPs,利用SHEsis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构建,利用SAS软件对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个体耐热指标包括红细胞钾浓度、产奶量下降率、直肠温度和耐热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热应激状态下HSF1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2个microRNA种子序列新 SNPs,T909C和G4693T。其中909位碱基距离microRNA种子序列5'端3 bp,4 693位突变直接使microRNA种子序列破坏。909位点CC、CT基因型奶牛耐热性能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4693位点TT基因型奶牛耐热性能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共构建出4种单倍型、发现10种单倍型组合。其中H2H4单倍型组合红细胞钾浓度和直肠温度显著低于H1H3单倍型组合(P<0.05),耐热系数显著高于H1H3组合(P<0.05),H2H4组合个体产奶量下降率显著低于H1H1组合个体(P<0.05),H2H4为耐热单倍型组合。热应激状态下HSF1 mRNA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在心脏中最高,是肌肉中的11.24倍(P<0.05)。【结论】HSF1基因microRNA SNPs可作为奶牛抗热应激的候选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猪精子黏合分子1(SPAM1)基因在精卵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影响产仔数的重要候选基因。本试验分析SPAM1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母猪产仔数的相关性。【方法】以305头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群体F2母猪为材料,记录连续3胎的产仔性状,利用PCR-RFLP检测intron1 g298 C>T 、intron1 g357 C>T 和intron3 g380 C>T共3个SNP位点在F2群体中的多态性,构建单倍型,分析各SNP基因型和单倍型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的相关性。【结果】intron1 g298 C>T位点CC型母猪的总产仔数显著低于CT、TT型母猪(P<0.05),CT基因型母猪产死胎数显著多于TT型(P<0.05)。intron1 g357 C>T位点CT基因型母猪产死胎数显著多于CC、TT基因型(P<0.05)。intron3 g380 C>T位点CC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显著低于CT型,产死胎数显著高于CT型(P<0.05)。在6种单倍型中,TTT单倍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明显高于其它5种(P<0.05);TCT、TTC单倍型母猪产死胎数显著低于CTC、TTT和TCC(P<0.05)。【结论】SPAM1基因与母猪产仔数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品种猪体内脂肪代谢的差异,本文选用云南本土的脂肪型猪种乌金猪与外源性的瘦肉型猪种长白猪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研究了9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在二者之间肝脏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乌金猪肝脏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固醇元件结合蛋白(SREBP)、苹果酸酶(ME)和载脂蛋白B(Apo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长白猪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乌金猪肝脏脂肪合成和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长白猪,而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长白猪,乌金猪肝脏的脂肪合成能力较长白猪强。  相似文献   

5.
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4receptor,MC4R)是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的一个成员,在人和许多动物的体重、能量稳态和采食量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采用直接克隆测序的方法对23头长白猪、25头大白猪、19头民猪和7头野猪的MC4R基因进行了测序与分型。共检测到SNP位点72个,其中发生频率在2次以上的SNP位点有6个,有3个为错义突变,引起了多肽链氨基酸的替代;6个SNP位点共组成了14种单倍型,其中H1、H3、H5、H6、H7、H9、H11和H14为首次发现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RFLP技术,比较分析了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的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两个国外猪品种pGH基因全序列中均存在11个MspⅠ酶切位点;在大约克夏猪中有6种MspⅠ-RFLP带型,长白猪中有7种MspⅠ-RFLP带型,带型分布在两个猪品种中差异极显著(P〈0.01)。MspⅠ-RFLP与生产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国外猪品种各带型与生产性状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长白猪及大约克猪屠宰后10 h、4℃冷藏6 d、-20℃冷冻5 d的肌肉pH值、TBA值、糖原及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宰后10 h,宰后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值、乳酸的影响极显著,对糖原、TBA值的影响不显著;宰后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H值的影响极显著,对糖原、乳酸、TBA值的影响不显著。猪种间比较,大约克猪3、5、10 h的肌肉pH值分别比长白猪高5.21%(P0.01)、5.64%(P0.05)、5.59%(P0.05);长白猪10 h的乳酸含量比大约克猪高56.04%(P0.05);大约克猪10 h的TBA含量比长白猪高89.19%(P0.01);品种间糖原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在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值、糖原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乳酸及TBA含量的影响显著;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H值、糖原及TB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的影响极显著,对乳酸含量的影响显著。于4℃冷藏条件下储藏6 d,大约克猪24 h的肌肉pH值比长白猪高6.56%(P0.05);长白猪24、48、72、96、120、144 h的糖原含量分别比大约克猪高84.90%(P0.05)、78.40%(P0.01)、101.87%(P0.05)、83.80%(P0.05)、83.59%(P0.05)、67.25%(P0.01);长白猪72 h的滴水损失、144 h的TBA含量分别比大约克猪高55.70%(P0.05)、141.33%(P0.01);品种间乳酸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在-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TBA含量的影响显著,对肌肉pH值、解冻失水率、糖原及乳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H值、解冻失水率、糖原及TB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乳酸含量的影响显著。于-20℃冷冻条件下储藏5 d,大约克猪24 h的肌肉pH值比长白猪高5.43%(P0.05);长白猪24、48、72、96、120 h的糖原含量分别比大约克猪高85.08%(P0.05)、108.66%(P0.01)、72.69%(P0.05)、90.31%(P0.01)、70.38%(P0.05);长白猪24、72 h的解冻失水率分别比大约克猪高160.14%(P0.05)、74.32%(P0.05);相同时间点测得的乳酸及TBA含量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测定并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3个引入猪种及合作藏猪共178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环(mt DNA D-loop)高变区核苷酸序列,研究引入猪种对合作藏猪遗传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藏猪核苷酸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差异系数均低于杜洛克猪和大白猪,仅高于长白猪,而其单倍型多样度高于3个引入猪种.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合作藏猪仅分布在亚洲单倍类,杜洛克猪和大白猪同时具有亚洲和欧洲两个单倍类,欧洲起源猪种没有入侵到合作藏猪母系.  相似文献   

10.
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长白山野猪与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菜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18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放牧的方式,利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玉米、豆粕、麦麸组成的日粮,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 kg左右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屠宰,对试验猪的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野莱F1代猪的宰前体重、胴体重、胴体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小于长×大白猪,而背膘厚和后腿比例则显著大于长×大白猪(P<0.05);野莱F1代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剪切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好于长×大白猪(P<0.01);F1代猪肉的水分、干物质、肌内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长×大白猪;F1代猪肉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长×大白猪(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却极显著高于长×大白猪(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2.20.结果提示:野莱F1代猪肉的肉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比长×大白猪好,适合作为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猪肉的原料猪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猪种mtDNA 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mtDNA CytB基因为标记,从分子水平探讨12个猪种166个样本(8个山东省猪种,3个引进猪种和梅山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山东省猪种合理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各猪种样本mtDNA 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山东8个猪种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遗传距离均较小,有共享单倍型。山东各猪种和梅山猪与大约克的遗传距离也较小,但与引进猪种杜洛克和长白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分子系统进化树和CytB基因4个SNP位点的分类方法将上述样本分为2个独立的支系,第一支以中国猪种为主,将除鲁烟白猪的一种单倍型在内的所有山东猪种、梅山猪和大约克的两种单倍型聚为一类,第二支以引进猪种为主,将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的一种单倍型和鲁烟白猪的一种单倍型聚为一类。【结论】山东猪种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品种内母系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外来猪种引入山东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利用CytB基因4个SNP位点对欧洲单倍型和亚洲单倍型的分类方法,可以方便地估测利用中外猪种结合培育的猪新品种(配套系)的母系血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筛选更廉价的碳水化合物原料用于断奶仔猪日粮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用28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体重8.0 Kg±0.1 Kg)120头,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葡萄糖组、蔗糖组、乳糖组和玉米淀粉组。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余4个处理组分别用6%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玉米淀粉替代基础日粮中6%的玉米,试验期为28 d。测定各处理仔猪的全期生长性能;并于试验最后一天每个公仔猪重复中随机抽取1头,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处死后取小肠粘膜测定二糖酶活性。【结果】葡萄糖组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蔗糖组(P<0.05);乳糖组母仔猪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极显著低于玉米淀粉组(P<0.01)。不论在十二指肠还是空肠,乳糖组的乳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蔗糖组(P<0.05),极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玉米淀粉组(P<0.01);乳糖组和玉米淀粉组的麦芽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对照组、蔗糖组和玉米淀粉组的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乳糖组(P<0.05)。蔗糖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血钙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玉米淀粉组(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葡萄糖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乳糖添加于断奶仔猪日粮中,而蔗糖或玉米淀粉不宜单独添加于断奶仔猪日粮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应激对断奶仔猪脾脏、胸腺和外周血白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头健康断奶仔猪,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试验组注射100 μg•kg-1 BW的脂多糖(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3 h,采血分离血浆和白细胞待测,然后立即屠宰仔猪,取脾脏和胸腺,通过Western blot 测定脾脏、胸腺和白细胞中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刺激仔猪,导致血浆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和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含量显著降低(P<0.05);LPS刺激导致血浆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LPS刺激导致脾脏(P<0.05)、胸腺(P<0.1)和白细胞(P<0.05)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脂多糖剌激可提高仔猪脾脏、胸腺和外周血白细胞PPARγ蛋白的表达,显示PPARγ可能参与仔猪免疫应激的调控,可能成为缓解仔猪免疫应激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猪GH基因全序列PCR-RFLP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利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大约克猪和长白猪GH基因的BstⅪ和HhaⅠ两种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所检约克夏猪和长白猪两个品种中,pGH基因全序列内仅有1个BstⅪ酶切位点,未发现BstⅪ酶切位点多态性;pGH基因全序列中存在丰富的Hh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约克夏猪中有10种带型,长白猪中检出了8种带型,其中B带型频率最高,长白猪中为41 67%,约克夏猪中占31 11%,二者差异极显著(P<0 01)。其他各带型频率分布在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4个品种猪血清中sLAIR-1表达量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证实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杜洛克猪血清中可溶型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LAIR-1)含量,筛选出血清中sLAIR-1表达量最低的猪品种,为异种移植提供一定参考指标。【结果】所检测的4个不同品种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分别为:广西巴马小型猪(2.39±0.20 μmol/L)<大约克猪(3.51±0.28 μmol/L)<长白猪(3.59±0.28 μmol/L)<杜洛克猪(3.62±0.31 μmol/L),且广西巴马小型猪血清中sLAI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3个品种(P<0.01)。【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在异种移植中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可能会成为异种移植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并验证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品种敏感差异,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究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分子遗传基础,为猪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对肺炎支原体易感的梅山猪、耐受的长白猪及二者杂交选育的苏钟猪为材料,设立试验组(15头/品种)和对照组(5头/品种),试验组猪接种肺炎支原体 Js 强毒株,对照组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猪隔离、无抗生素饲养,监测临床表现;处理后18、28 d测定日增重、抗体水平及肺部病变,28d试验结束时集中屠宰,评定肺部损伤,检测病原,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梅山、长白、苏钟猪各2头,未感染猪各2头,构成芯片杂交试验猪群,应用Agilent猪表达谱基因芯片及品种内、品种间双重比较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ene Ontology(http://www. geneontology.org)及KEGG (http://www.genome.jp/kegg/)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及调控网络。【结果】肺炎支原体处理后1-18d,试验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猪 (0.01<P<0.05),尤以梅山猪较为典型;19-28d,体重出现负增长,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猪(P<0.01)。同时,病原处理后18d,长白猪和苏钟猪抗体水平变化不大,仍表现为阴性(s/p<0.3),而梅山猪抗体水平则迅速上升至阳性水平(s/p ≥ 0.4),并显著高于长白、苏钟猪(均为0.01≤P<0.05);处理后28d,梅山猪抗体水平高达(0.97±0.26),极显著高于长白(0.15±0.10)、苏钟猪(0.46±0.20)(均为P<0.01)。而试验组猪在病原接种后的18d,梅山猪有11头表现出明显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长白猪仅2头出现轻微咳嗽,苏钟猪则有5头出现咳嗽、精神萎靡等初期病状;处理后23d,试验组1头梅山猪死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处理后28d,试验组梅山猪全部表现出支原体肺炎症状,长白猪7头出现初期感染症状;苏钟猪5头症状典型,6头稍有咳嗽,其余无明显异常。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与上述结果大体一致。试验猪的肺部X-ray透射及病理剖检结果则表明:处理后18d,试验组15头梅山猪肺部均见云絮状阴影,其中6头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仅1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4头现少量云絮状阴影;苏钟猪病变数量和程度介于长白、梅山猪之间。处理后28d,梅山猪全部表现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和苏钟猪则分别有7头、13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肺部病理剖检评分显示,梅山猪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显著高于苏钟猪( 0.01≤P<0.05)。表达谱芯片筛选结果表明,支原体肺炎患猪较健康对照猪表达上调基因49个,下调基因70个,涉及免疫反应、补体凝集、类固醇合成及代谢等18条信号调控通路。【结论】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确实存在明显的品种间敏感差异,先天性免疫缺陷调控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类固醇代谢通路在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炎症反应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设计 ,对可能影响猪肉品质的品种及氟烷基因型效应进行研究。选取长白猪、约克猪、荣昌猪和约克×长白F1代约长猪 4个品种和组合的猪只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各品种和组合按肉质优劣排序为 :荣昌猪 >约长猪 >约克猪 >长白猪。约长猪在肉质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显著差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杂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居于两纯合子个体 (NN和nn)之间 ,与NN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显著优于nn个体 (达5 %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公猪睾丸在选育中的意义,研究公猪睾丸参数、精液质量参数的发育性规律以及两者间的关联性。选择936头分布在280~1 409日龄的生产公猪,其中589头杜洛克、233头长白、114头大白。对睾丸和精液质量参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以品种和日龄分组为固定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使用二次项模型分品种分别对睾丸总体积和有效精子数进行发育曲线拟合;控制日龄变量,对睾丸与精液质量参数进行偏相关性分析。在睾丸大小方面:杜洛克>大白>长白,其中杜洛克与大白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极显著(P<001)高于长白;在精液质量整体比较上:长白优于杜洛克优于大白,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积、密度、活力和畸形率上,三品种公猪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睾丸随日龄增长呈先增大后萎缩趋势,精液整体质量随日龄增长呈下滑趋势;三品种公猪睾丸的大小均与精液量和有效精子数呈正相关,且大部分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P<0.01)。同日龄时期,三品种公猪睾丸的大小顺序为杜洛克>长白>大白,其中长白大于大白具有普遍性; 综合来看,三品种的精液质量比较结果为长白优于杜洛克优于大白,其中长白优于大白具有普遍性;公猪睾丸萎缩临界日龄可用于公猪淘汰依据,选育公猪时可重点选留睾丸较大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采食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早期孕酮分泌、胚胎存活和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孕酮受体(PGR)及胚胎和子宫内膜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叶酸结合蛋白(FBP)、子宫转铁蛋白(U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母猪配种后随机分到3个组,按2.0倍、1.2倍和0.6倍维持需要供给饲粮(分别为采食高、中、低水平),妊娠12、25和35 d屠宰母猪,收集血清、子宫液和胚胎、子宫组织,运用ELISA测定血清和子宫液中孕酮浓度,用RT- PCR测定目的基因在胚胎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妊娠12、25和35 d,血清孕酮浓度在采食高水平组极显著低于采食中、低水平组(P<0.01)。子宫分泌液孕酮浓度在妊娠12 d,采食低水平组极显著高于采食高水平组(P<0.01),采食中水平组显著高于采食高水平组(P<0.05),妊娠25 d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12 d采食中水平组的活胚数显著高于采食高水平组(P<0.05),采食高、低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各阶段,采食中水平组的胚胎FGFR2、RBP4以及子宫内膜RBP4、FBP、UF mRNA 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妊娠35 d,以中水平采食量饲喂初产母猪,具有较高的活胚数,采食高水平或者严重限饲,引起孕酮分泌过高或过低,降低胚胎FGFR2、RBP4及子宫内膜RBP4、FBP、UF mRNA的表达,降低活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