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河北、河南和安徽省夜蛾昆虫区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世界昆虫区系中,河北省夜蛾以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7.4%;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39.5%。河南省夜蛾以古北界种类最多,占34.8%,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26.1%。安徽省夜蛾以东洋界种类最多,占37.3%;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33.9%;。(2)在中国昆虫区划中,河北省夜蛾以在东北和华北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67.89%,在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50.53%。河南省夜蛾以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63.48%;东北和华北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45.22%。安徽省夜蛾以西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47.21%,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46.35%。(3)就这三个省份来讲,自北向南夜蛾科昆虫种类增加,古北界种类减少,东洋界种类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寄蝇科昆虫应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对标本进行鉴定分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贵州寄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动物地理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寄蝇科昆虫54属182种,分别占全国属种总数的27.9%和21.6%,贵州特有种10个,仅占全省总数的5.5%;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种区系类型,无世界性分布种。其中,以跨东洋界和古北界的种类为主,占70.3%;东洋种次之,占23.0%,其他区系型种类较少。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有24种区系类型,以全国性分布型种类为主,占20.8%,跨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型种类次之,占11.5%,其他区系型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3.
研究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的昆虫区系分布,是对该地区进行昆虫区划的重要依据。在白龙江林区内按不同海拔、林型定点采集金龟总科昆虫标本1 000余号,经鉴定,共有157种,隶属于9科,59属。该区系属的组成为:只属于古北界成分的占10.53%;只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占20.34%,二者共有种类占71.93%。该林区科的区系分布结果为,锹甲科中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60.0%,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0.0%;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41.67%,东洋界种类占33.33%,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25.0%;花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16.67%,东洋界种类占37.5%,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5.83%;丽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2.22%,东洋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各占38.89%;鳃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6.32%,东洋界种类占8.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64.91%。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属、科的区系分布特点为:东洋界成分相对较多,古北界成分最少,以古北、东洋界共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4.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已知15亚科93属177种。根据动物地理分布将这些昆虫划分为古北界、东洋界及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包括古北界南扩和东洋界北迁种类)3种类型。对种数≥10的亚科区系分析表明,杂夜蛾亚科(Am ph ipyrinae)、金翅夜蛾亚科(P lusiinae)、剑纹夜蛾亚科(A cron ictinae)古北界种类为优势种。强喙夜蛾亚科(O ph iderinae)则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类为优势种。夜蛾亚科(N octu inae)、冬夜蛾亚科(H aclen inae)则为古北界,古北与东洋共有种所占比例基本接近。从整个夜蛾科来看,古北界成分与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兴隆山夜蛾类昆虫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列出了中国已知种类名录,对中国该属昆虫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可分为5个分布型, 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比重最大,占总种数43.75%;其次为古北界独有种,占总种数25.00%;三为东洋界独有种及古北、新北、澳洲界共有种,分别占总种数12.50%;古北、新北界共有种比重最小,占总种数6.25%;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独有种及东洋界独有种3个分布型种类丰富,所占比重相加高达总种数81.25%.②在中国动物区划中, 可分为12个分布型,以东北,华北,蒙新及华中区专有种比重较大,分别占总种数12.50%;以东北,华北,蒙新,华中及华南区专有种丰富,所占比重相加达总种数56.25%,其余两区及两区以上的共有种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窗翅叶蝉亚科昆虫种类、区系结构与分布特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该亚科所有种类在世界各区划的分布,分析其归属特点。结果表明:窗翅叶蝉亚科全世界目前已知166种,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有4种分布型,其中以东洋界为主,计87种,占52.41%;其次是非洲界43种,占25.90%;新热带界29种,占17.47%;最少的是古北界,计7种,占4.22%。中国窗翅叶蝉亚科已知60种,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11种分布型中,以华中区为主,计19种,占总数的31.67%;其次是华南区,计12种,占20.00%;其余9种区系型较少。结论:窗翅叶蝉亚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界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中区所占比例较大;该亚科昆虫多呈单区区系型分布。  相似文献   

7.
2016年5—10月,利用网捕对海南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蝴蝶进行标本采集,基于形态进行物种鉴定,共记录包括凤蝶科、斑蝶科、蛱蝶科、眼蝶科、灰蝶科、粉蝶科和弄蝶科等7科32属45种,其中以凤蝶科种类最多,蛱蝶科次之,弄蝶科最少。通过对其区系成分分析,发现该区蝴蝶的分布型以广布种较多,在世界昆虫区划上以东古北界+东洋界种分布类型为主,占71.11%;而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具有8个分布型,其中以江淮-华中-华东-华南昆虫区分布型(33.33%)和华中-华东-华南昆虫区分布型(24.44%)为主,并杂有其他分布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画稿溪斑野螟的种类多样性及区系.结果表明,画稿溪斑野螟共42属5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种,四川新记录16种.区系研究结论: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看,画稿溪自然保护区斑野螟亚科已知属均为跨界分布,12种分布型中,世界广布属所占比例最高,为21.43%;画稿溪斑野螟已知种共有9种分布型,其中以东洋-古北两界共有种为主,东洋界-古北界-澳洲界种类次之,再其次为东洋界特有种类.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看,画稿溪斑野螟已知种共有15种分布型,以华中区-华北区-西南区-华南区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占23.73%;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次之,占15.25%;华中区-华北区-西南区和华中区-华北区皆占10.17%;其余各分布类型所占比例较小.区系相似度分析结论:画稿溪与浙江天目山相似度最高,达0.493 5;其次为浙江清凉峰、重庆四面山、贵州麻阳河、福建武夷山;与河南宝天曼、山西历山、广东鹤山的相似度很低.  相似文献   

9.
江西蝶类区系结构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西已知蝴蝶11科163属351种进行区系分析,得知江西蝶类与其他目、科昆虫相似,均以东洋界印度-马来亚系统及印度-喜马拉雅-华西系统种类为主体,同时掺杂有部分古北界东方系统的成分。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分析,得知江西蝶类与华中、华南、西南三区关系至为密切,共有种数占江西蝶类总数的80%,周边省区则与浙江、福建、四川、台湾、云南共有种数最多,均在50%以上。周边国家与印度共有种最多,占41.88  相似文献   

10.
贵州现有飞虱科昆虫2亚科61属111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属、种数的38.1%和29.3%;特有属2个,占贵州已有属3.3%;特有种19个,占贵州已有种17.1%。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种为主,跨东洋界和古北界次之,其他跨界种则为数不多;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界的华中区和跨华中区和华南区种为主,跨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种次之,其他跨区种则较少。在贵州5个自然地理省中,黔南低山河谷省共58种,占总数的37.9%;黔中山原丘陵省共44种,占总数的28.8%;黔北中山峡谷省共有24种分布,占15.7%;黔东低山丘陵省共有22种分布,占14.4%;黔西高原中山省仅有5种分布,占3.3%。贵州飞虱总体分布格局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特点,本文整理了中国始叶螨属40种的分布信息区系的地理成分,采用区系型单式及复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六界区划中有8种区系型,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45.00%;其次为古北界-东洋界跨区区系型,比重22.50%。在世界动物地理十一界区划中有14种区系型,仍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30.00%;其次为中日界区系,比重22.50%,跨区区系中以中日界-东洋界跨区区系为主,比重15.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6种分布型,以华南区区系为主,比重25.00%;其次是华中区区系,比重20.00%。因此认为,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六界区划中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亦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中日界区系和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国部分中以东洋界区系和中日界区系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南区区系和华中区区系的重要性相近,华南区区系、华中区区系和华北区区系间的联系密切;中国始叶螨属中国特有种以华南区分布最多,其次是华中区。使用世界十一界动物地理区划能更为全面、详细、明确地解析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构成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各区、亚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小叶蝉亚科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方法】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基于现有标本及相关文献,建立小叶蝉亚科昆虫在中国的分布区/属、分布亚区/属矩阵,并用PAUP4.0进行启发式搜索得到分布区支序图,用SPSS17.0软件对有小叶蝉亚科分布的亚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中国小叶蝉亚科昆虫分布区形成的顺序首先为东北区、青藏区,然后是蒙新区和华北区,最后是西南区、华中区及华南区;华北区2个亚区与东洋区分布的小叶蝉及滇南山地亚区与西南山地亚区分布的小叶蝉相似性程度均较高。【结论】小叶蝉亚科昆虫动物地理分布区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与第四纪冰期活动有关;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黄土高原亚区分布的小叶蝉与东洋区的相似性较高,这可能与华北区是物种由南向北扩散的过渡区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食蚜亚科昆虫的区系进行了分析。我国该亚科昆虫的区系具备以下特点:东洋区与古北区种类所占比重较大,两者分别占总种数的30.10%和28.06%,几乎相等;而特有种和广布种较为丰富;以食蚜蝇族的区系最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鸟类的生态地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浙江省鸟类计410种,隶属19目63科203属。本文对浙江鸟类的生态群和地理分布进行叙述和讨论,初步建议浙江省境内的鸟类区系划分为6省2州。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内蒙古地区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于2006—2012年,采用网捕法对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进行野外调查,根据已有标本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已定名标本5属21种,其中草盲蝽属、后丽盲蝽属为优势类群。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组成上以古北界分布占优势(52.38%),古北界+东洋界跨区分布的次之(28.58%)。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组成上以蒙新区种类为主体(23.82%),且蒙新区、华北区和东北区的草盲蝽复合组昆虫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在内蒙古植被带中,草盲蝽复合组分布于典型草原带的物种最多,有19种,占总种数的90.48%,其中,仅分布在草原带的物种有9种,占物种总数的42.86%,由此可看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是对草原生境较为适应的类群。  相似文献   

16.
于2008年至2009年对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膜翅目昆虫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罗山膜翅目昆虫已定名标本12科33属50种,其中蚁科、蜜蜂科为优势种类。罗山膜翅目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中以古北区占优势,达66%,跨区分布的“古北区+东洋区”区系型次之,达20%。罗山膜翅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以蒙新区(16%)种类为主体。蒙新区、华北区、东北区膜翅目昆虫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省林科院和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的收藏标本,鉴定出舟蛾科昆虫109种。本文记录了这些种类和分布,并就其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舟蛾绝大多数属于东洋或跨东洋种,仅少数为古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