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移植成功利用早期胚胎的卵裂球,生产出后代个体,是实现良种个体胚胎工厂化生产的又一有效途径。由冯书堂主持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繁殖室和养猪室科研人员组成的试验小组,移植成功的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已于1996年3月19日...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移植成功产仔利用胚胎卵裂球生产数枚甚至更多的遗传特性相同的胚胎个体,是实现良种个体胚胎工厂化生产的又一有效途径。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移植成功,于1996年3月19日晚,在中国农科院昌平试验牧场,由受体大白猪母猪顺利产下五指...  相似文献   

3.
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了小鼠着床前胚胎(4-细胞、8-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不同发育阶段(早、中、晚)S期和M期卵裂球的比率,并研究了低温(4℃)对小鼠胚胎发育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早期和中期4-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较高,分别是75%、92%,没有M期卵裂球,晚期4-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较低(30%),M期卵裂球比率为11%;早期和中期8-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仍很高,分别是73%、80%,M期卵裂球分别为0、2.5%,晚期8-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增至64%,M期卵裂球减少至9%;早、中、晚期桑葚胚的S期卵裂球比率分别是77%、72%和79%,M期卵裂球的比率分别是5%、3%和3%;早、中、晚期囊胚的S期卵裂球比率分别是78%、74%和77%,M期卵裂球的比率分别是4%、3%和4%。4℃的低温对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和DNA合成都没有明显影响;4-细胞、8-细胞胚胎和桑葚胚经低温处理及培养后其囊胚形成率和平均卵裂球数分别是62%和(26±6)个、54%和(25±7)个、87%和(34±8)个;4-细胞、8-细胞胚胎、桑葚胚和囊胚经低温处理后S期卵裂球比率分别是97%、77%、70%和74%。  相似文献   

4.
卵裂球培养是进行胚胎克隆的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多个卵裂球培养或单个卵裂球培养,虽然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以单个卵裂球的无透明带培养最具实用价值。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培养的卵裂球发育成功率不高,克隆胚胎的再克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卵裂球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裂球培养是进行胚胎克隆的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多个卵裂球培养或单个卵球培养,虽然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以单个卵裂球的无透明带培养最具实用价值。目前存在的概要问题是培养的卵裂球发育成功率不高,克隆胚胎的再克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主设计2对引物,提取已知性别小鼠肝细胞DNA,扩增雄性小鼠特有的Sry基因及雌、雄小鼠共有的ZFX基因,建立双重PCR性别鉴定方法.提取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双卵裂球DNA,分别进行双重PCR性别鉴定,选择出早期8细胞胚胎的适宜模板量;将已测性别的8细胞胚胎按照雌、雄性别分开培养,观察统计雌、雄8细胞胚胎发育至囊胚的比率.试验结果显示,与单个卵裂球DNA模板量相比,双卵裂球的模板量检出率高,两者之间差异显著(75.00%Vs 93.33%,P<0.05);经过性别鉴定的雄性8细胞胚胎比雌性8细胞胚胎发育至囊胚的比率高,两者之间差异显著(53.33%Vs 33.33%,P<0.05).结果表明,采用双重PCR性别鉴定方法,以双卵裂球的DNA量为模板能够有效的对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雄性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比雌性胚胎具有更好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7.
“受精”还不能说就是“受胎”,因为从受精排卵到附植的过程中是十分复杂的。不少受精卵没有能发育成胎儿。为了提高受胎率,防止胚胎早期死亡,应该知道早期胚胎的生理。(一)早期胚胎的发育受精完成以后,当合子一旦开始发育,就称为早期胚胎。早期胚胎的发育,可分为以下三期: 1.桑椹期:第一次卵裂,合子分为二个分裂球之后,继续进行分裂,但分裂球并不同时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NuclearTransplantation,NT)是指将动物早期胚胎卵裂球以显微手术和细胞融合的方法移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并使其能正常分裂、发育成为新个体的技术。核移植技术对于研究动物繁殖和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核质互作有重要意义。尽管核移植在多种动物都已...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线粒体分子探针标记技术检测孤雌激活早期胚胎线粒体的分布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DNA拷贝数的变化,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线粒体分布、mtDNA拷贝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成熟卵母细胞电激活后,由2-细胞胚胎开始,卵裂球内线粒体分布均匀且密集,每个细胞均有分布,卵裂球之外的空隙未见线粒体分布,直到囊胚形成,线粒体均有分布。孤雌激活4-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8-细胞胚胎mtDNA拷贝数(907210.77±145520.77,186224.33±103308.00,P<0.05),但显著低于2-细胞胚胎、桑椹胚、囊胚的mtDNA拷贝数(1563422.54±224666.51、1697626.25±176999.53和1752301.29±101146.64,P<0.05)。孤雌激活扩张囊胚mtDNA拷贝数最高,为2812545.67±156819.31,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胚胎的mtDNA拷贝数(P<0.05)。由此可见,孤雌激活早期胚胎发育进程中线粒体分布及mtDNA拷贝数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将发育不同时期的兔胚和移核胚的卵裂球细胞核与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共同组成移核胚,通过中间受体培养和移植实验检验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兔囊胚之前各个时期的胚胎细胞核均可使移核胚发育到囊胚;(2)胚胎极化前后的卵裂球参与组成的移核胚发育到囊胚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极化后 64细胞胚的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率低于极化前的 8细胞胚胎卵裂球;(3)兔 16细胞胚与去核的卵母细胞组成的移核胚可以发育到期,产仔率为 3.16% ;(4)兔移核胚卵裂球用于连续核移植,其后 2 代均可发育成囊胚,其中第 1 代移核胚与第 2 代移核胚发育率相似,但显著高于第 3 代移核胚;(5)兔移核胚和各代连续移核胚卵裂球与去核卵的融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6):1-8
为观察猪克隆胚早期发育过程中供体线粒体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究2细胞时期卵裂球间胞质排出对供体线粒体清除的特异性,以孤雌胚为对照,并使用预先标记线粒体的供核体细胞生产克隆胚。分别收集特定时期的胚胎进行共聚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电击活后0~4 h,供体线粒体逐渐从核周扩散到胞质中。与孤雌胚相比,4 h克隆胚中的线粒体具有更多异常的形态。在2细胞(28 h)以及4细胞(52 h)阶段,根据在各个卵裂球中存在的数量,我们分别观察到3种供体线粒体的分布形式。其中在2细胞阶段,以三种形式存在供体线粒体的胚胎的比例分别为51.22%(All)、26.83%(Half)以及21.95%(No)。而在克隆囊胚中,仍可观察到少量红色荧光。此外,在多数2细胞克隆胚(87.93%)卵裂球间有胞质排出,并且在部分胚胎排出的胞质中可以观察到供体线粒体的存在。5μg/mL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的添加没有明显改变携带供体线粒体的2细胞克隆胚的比例。同时2细胞孤雌胚中也存在相似的胞质排出现象,并且排出区域也可以观察到母源线粒体的存在。结果提示:供体线粒体在2细胞以及4细胞克隆胚中存在不均等分布、并于部分2细胞克隆胚两个卵裂球间随胞质排出的现象,而这种排出对于克隆胚中供体线粒体的清除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聚合嵌合法初步建立一套黄牛和水牛种间嵌合的程序与方法。聚合嵌合法采用链酶蛋白酶消化透明带或用机械剥离法去除透明带,然后在含有100 μg/ml PHA的培养液中聚合形成嵌合胚。结果发现, 8-细胞黄牛胚胎聚合水牛桑椹胚与黄牛囊胚聚合水牛桑椹胚相比,聚合胚存活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显微手术法分离黄牛和水牛8-细胞胚胎卵裂球进行聚合,聚合率为92.3%,囊胚发育率为58.3%,与用0.25%链酶蛋白酶分离胚胎卵裂球进行胚胎聚合的聚合率(86.7%)和囊胚发育率(46.2%)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①水牛和黄牛胚胎通过卵裂球聚合获得的种间嵌合胚胎能继续发育;②胚胎聚合前的发育阶段对其聚合成功率和随后的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③胚胎卵裂球的分离方法(显微手术法和酶消化法)对其聚合率和囊胚发育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小鼠雄性胚胎性别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利用单一扩增雄性特有Sry基因法选取60枚雄性胚胎,将其中40枚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1利用双重基因扩增法进行复检,试验组2利用两步双重基因扩增法进行复检,比较这2种方法对雄性胚胎的鉴定效果;利用两步双重基因扩增法分别以1,2,3个卵裂球模板量对其余20枚雄性胚胎进行体外扩增,确定卵裂球的适宜使用量。结果表明:利用两步双重基因扩增法进行雄性胚胎判定的准确率为100%,显著高于双重基因扩增法的准确率(85.00%)(P0.05)。以3个卵裂球作为模板时的准确率为100%,可以成功复检所有雄性胚胎。因此,利用两步双重基因扩增法可以有效对小鼠雄性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讨初次卵裂时间对猪孤雌胚胎发育潜能及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本试验从健康母猪卵巢上抽取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将猪孤雌激活胚胎分为早期卵裂组(16~22 h)与晚期卵裂组(26~32 h)统计比较卵裂率和囊胚率,并对囊胚的多能性相关基因Oct4、Sox2、Klf4等和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猪孤雌激活胚胎在16~22 h发生卵裂的为50%~60%,而26 h之后发生卵裂的不到20%,在18 h前完成第一次卵裂的胚胎囊胚发育率为79%,42 h后发生初次卵裂的胚胎无法发育至囊胚期。猪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卵裂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晚期卵裂组(P0.05)。早期卵裂组囊胚的Oct4、Nanog、Sox2、Klf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晚期卵裂组(P0.05),Oct4、Sox2、Klf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晚期卵裂组(P0.01),Bax和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晚期卵裂组(P0.01),而Bcl-xl作为保护因子其表达量相对于晚期卵裂胚胎(26~32 h)显著上调(P0.05)。结果显示,初次卵裂时间较早的猪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潜能显著高于较晚卵裂胚胎,其囊胚多能性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卵裂时间可作为鉴定猪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潜力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牛体外受精胚胎卵裂阶段对其体外发育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体外成熟培养(IVM)、体外受精(IVF)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按其所处卵裂阶段的不同,划分为2细胞、3~4细胞和5细胞以上3个试验组,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培养到发育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以观察在胚胎早期,受精卵裂发育的快慢与其后胚胎所获得的继续发育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牛早期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的高低,与其在体外培养(IVC)前卵裂发育的快慢成正比。在IVF后42~46h处于2细胞、3~4细胞和5细胞以上卵裂阶段的早期胚胎,其囊胚发育率分别为6.5%、21.4%和44.9%,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经过7~9d的IVC后仍滞留在IVC前原卵裂阶段,丧失继续发育下去能力的胚胎比率则分别为51.6%、32.7%和25.7%,与其IVC前卵裂发育的快慢成反比。在IVF后66~70h仍处于2细胞和3~4细胞卵裂阶段的早期胚胎,其体外发育能力明显降低,囊胚发育率只有1.3%和8.2%;而滞留胚胎率则分别高达90.9%和59.4%。结果表明,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卵裂发育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其后体外发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能促进早期胚胎滋养外胚层(TE)的发育,并在胚胎发育体节的延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典型性蛋白激酶(aPKC)则控制着细胞对称性和胚胎的极性,以维持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干细胞的分化,同时aPKC还参与调节外胚层细胞的发育,此外,Cdx2的表达水平也影响着aPKC在胚胎卵裂球顶端的定位。论文对Cdx2和aPKC在胚胎发育和极性建立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胚胎分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胚胎分割和卵裂球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小鼠早期胚胎在体外发育阻滞的原因 ,建立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系统 ,应用几种不同的培养系统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在体外培养了 96~ 12 0 h。结果表明 ,小鼠单细胞胚胎在 M1 6 和 BWW培养液中卵裂均受到阻滞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CZB和 HTF培养液能有效地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发育阻滞 ,与 M1 6 和 BWW相比 ,2 -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 M1 6 培养液中添加牛磺酸对早期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 (P<0 .0 1) ;小鼠早期胚胎在 CZB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COEC)共培养体系中的卵裂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 .0 5 )  相似文献   

19.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能促进早期胚胎滋养外胚层(TE)的发育,并在胚胎发育体节的延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典型性蛋白激酶(aPKC)则控制着细胞对称性和胚胎的极性,以维持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干细胞的分化,同时aPKC还参与调节外胚层细胞的发育,此外,Cdx2的表达水平也影响着aPKC在胚胎卵裂球顶端的定位.论文对Cdx2和aPKC在胚胎发育和极性建立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讨初次卵裂时间对猪孤雌胚胎发育潜能及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本试验从健康母猪卵巢上抽取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将猪孤雌激活胚胎分为早期卵裂组(16~22 h)与晚期卵裂组(26~32 h)统计比较卵裂率和囊胚率,并对囊胚的多能性相关基因Oct4、Sox2、Klf4等和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Caspase-3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猪孤雌激活胚胎在16~22 h发生卵裂的为50%~60%,而26 h之后发生卵裂的不到20%,在18 h前完成第一次卵裂的胚胎囊胚发育率为79%,42 h后发生初次卵裂的胚胎无法发育至囊胚期。猪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卵裂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晚期卵裂组(P<0.05)。早期卵裂组囊胚的Oct4、NanogSox2、Klf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晚期卵裂组(P<0.05),Oct4、Sox2、Klf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晚期卵裂组(P<0.01),Bax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晚期卵裂组(P<0.01),而Bcl-xl作为保护因子其表达量相对于晚期卵裂胚胎(26~32 h)显著上调(P<0.05)。结果显示,初次卵裂时间较早的猪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潜能显著高于较晚卵裂胚胎,其囊胚多能性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卵裂时间可作为鉴定猪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潜力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