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eo(Richardson)]又名黄姑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heobagrus),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李明锋等,2010)。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问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祁保霞,2009),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又分为池塘精养与池塘混养。黄颡鱼品种较多,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养殖为例,简要介绍黄颡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黄颡鱼养殖业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病害频发给黄颡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颡鱼营养免疫研究的进展,旨在为黄颡鱼养殖及饲料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的研发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黄颡鱼对饲料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能量比、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②黄颡鱼配合饲料的研制概况;③针对黄颡鱼营养学研究以及其配合饲料研发的现状,对今后开展黄颡鱼营养与配合饲料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属底层鱼类,是典型的温水性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之一。近几年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专业养殖黄颡鱼效益可观,现将其养殖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晋 《广东饲料》2012,(12):36-38
本文简述了黄颡鱼蛋白质、氨酸酸、能量、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并初步得出,体重小于20 g黄颡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39%~42%。但针对黄颡鱼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仍较少,黄颡鱼对其它营养物质的确切需求量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的营养需求量与饲料的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礼 《饲料工业》2004,25(2):52-54
黄颡鱼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黄颡鱼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稳中有升,而且黄颡鱼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犤1犦,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饲料是黄颡鱼养殖的主要成本之一,为了节约饲料成本,一些养殖场和专业户实行自己配制饲料,但由于缺乏黄颡鱼营养和饲料方面的知识,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当地的养殖实践介绍黄颡鱼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制技术,仅供业内人士参考。1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1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在淡水鱼品种里,总产值能达几百亿的品种不多,黄颡鱼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来,黄颡鱼的发展不是最火的,但却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品种,主养的品种从最早的普通黄颡鱼,到全雄黄颡鱼,再到现在杂交黄颡鱼迅猛发展,每一个新品种的出现,都让黄颡鱼在全国的养殖量不断增加。2019年4月4日,农业农村部第155号公告,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等14个水产新品种,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8.
长湖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面积140km^2。2010年5—12月,收集长湖黄颡鱼552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湖黄颡鱼1龄鱼平均体重为雌鱼22.0g、雄鱼20.2g,2龄鱼平均体重为雌鱼37.9g、雄鱼49.4g;长湖黄颡鱼1-4龄鱼的平均生长常数雌鱼为0.249、雄鱼为0.518,雄鱼的生长常数超过雌鱼的1倍多;各年龄段的生长率相比,以2龄鱼的生长率最高,雌鱼为19.7%、雄鱼为32.8%,黄颡鱼人工养殖宜用2a生长周期;长湖黄颡鱼2龄性成熟,绝对繁殖力为1729—12412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9—91粒住,繁殖力系数F=2.324L^2.871.研究表明长湖黄颡鱼生长速度优于鄱阳湖及洞庭湖黄颡鱼,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国家级湖北窑湾黄颡鱼良种场重要的种质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黄颡鱼为养殖对象,以小球藻为添加剂,配制不同水平小球藻的饲料,小球藻添加水平分别为0.00%、0.20%、0.40%、0.60%、0.80%、1.60%、3.20%,试验周期为8周,每4周取1次样,分别测定黄颡鱼生长及免疫的相关指标,旨在探讨饲料中小球藻水平的变化对黄颡鱼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粉不仅可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同时对黄颡鱼的免疫力还有促进作用。在黄颡鱼生长性能方面,小球藻添加水平为3.20%时,黄颡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在免疫力方面,饲料中添加适量小球藻可有效提高机体组织补体C3、C4、NO含量及NOS活性;小球藻添加量低于1.60%时,对黄颡鱼肝脏的影响较小。综合黄颡鱼各项测定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球藻粉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60%,在该添加水平下,黄颡鱼生长性能得到提升并且免疫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大小网箱套养黄颡鱼苗种的方法,简述了黄颡鱼苗种的网箱培育技术。黄颡鱼培育初期应使用黄颡鱼适口性较好的鳗料和鮠料投喂,提高饲料消化率。通过益生菌调水防治黄颡鱼苗种疾病,提高养殖成活率。合理确定投放密度、定期测定网箱中水的溶氧量和氨氮浓度、定期分箱养殖、更换旧网衣冲洗等,保持网箱内水质优良,促进黄颡鱼高产。采用大网箱中套小网箱的方法养殖黄颡鱼,不仅可以避免水质污染,还提高了黄颡鱼苗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又称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1年进行鱼苗培育,第2年进行鱼种培育,第2年进行成鱼养殖。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2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12.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淡水水域的优质名贵经济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江河捕捞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养殖规模逐年上升,2015年我国黄颡鱼的养殖产量超过350 000 t(中国渔业统计年鉴)。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肠炎,不仅影  相似文献   

13.
刘兴旺  许丹 《广东饲料》2013,22(7):43-45
黄颡鱼是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黄颡鱼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颡鱼营养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颡鱼营养生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黄颡鱼养殖过程中体色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黄颡鱼营养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又称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1年进行鱼苗培育,第2年进行鱼种培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为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北方地区俗称嘎牙子,是一种适温性很广的鱼类。该鱼属底栖杂食性、小型淡水经济鱼类,肉质鲜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目前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为了提高池塘养殖黄颡鱼产量,我们2009年在铁岭县范家屯鱼种场进行了养殖黄颡鱼高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黄颡鱼人工繁殖、网箱养殖技术进行了介绍,综述了黄颡鱼人工催产、授精、鱼苗孵化、网箱培育环境、网箱设计、鱼种放养、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等技术,为黄颡鱼人工繁殖及网箱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因其肉质鲜嫩,口感爽滑味道鲜美,大受人们的喜爱,伴随黄颡鱼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也一路上涨,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使得黄颡鱼捕抓量开始增加。可是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工厂开始增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厂,都是依河而建,或者是在湖泊旁边建厂,工厂的污水不经处理排放到河流湖泊中,让天然水域不断受到污染,造成黄颡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故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规模开始越来越大。但是因为密度的增加,黄颡鱼病害也开始迅速增加,而为了增加养殖效率,提升黄颡鱼养殖的成活率与经济效益,必须要找到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黄颡鱼常见的几种疾病,并对应的给出了防治方法,帮助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瓦氏黄颡鱼(PEL TEEBAGRUS VACHELLIRI CHARDSON),又称江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二日龄瓦氏黄颡鱼体重可达300-600g,最大个体达1850g。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无鱼腥味和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我站经过6年在不同面积的池塘成鱼养殖,总结出一套成鱼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