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母牛卵泡期及黄体期子宫、卵巢、输卵管3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FQ-PCR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成年母牛卵泡期及黄体期的子宫、卵巢、输卵管中的N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NGF mRNA和蛋白质在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子宫、卵巢、输卵管中均有表达,且卵泡期子宫中NGF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卵巢和黄体期输卵管中NGF mRNA表达量(P0.05),其它组织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绵羊脆性X智力障碍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基因组织表达及其与母羊发情调控之间的关系,选择卵泡期和黄体期小尾寒羊各3只,采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各组织表达及在繁殖相关组织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MR1基因在卵泡期小尾寒羊1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脑、小脑、卵巢(左、右)、输卵管、子宫体、子宫角中高表达,在其他各组织呈中等或低丰度表达;FMR1基因在输卵管和子宫体两个组织中卵泡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在垂体的表达量最高。综上可知,FMR1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和黄体期表达差异大,可能调控卵泡期到黄体期的发情状态转换,与小尾寒羊的发情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营养因子-4/5(neuroteophin-4/5, NT-4/5)在青年母猪卵泡期与黄体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3种生殖器官中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青年母猪卵泡期与黄体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中的NT-4/5 mRNA与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NT-4/5 mRNA与蛋白质在卵泡期与黄体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中均有表达,且卵泡期卵巢、子宫NT-4/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而卵泡期输卵管NT-4/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黄体期(P<0.05)。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T-4/5参与青年母猪生殖道生理功能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促性腺激素受体在雌性水牛生殖器官的表达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广西雌性水牛生殖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处于不同发情周期(卵泡期、黄体期)成年水牛的卵巢、子宫、输卵管中FSHR、LHR分别进行染色定位。结果表明,FSHR/LHR阳性细胞在卵巢主要见于卵巢内膜细胞及卵泡颗粒细胞;子宫主要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输卵管主要见于柱状上皮纤毛细胞。其中,随着发情周期不同,FSHR、LHR的表达量也有所差异,卵巢中卵泡期FSHR、LHR的表达量均高于黄体期;子宫中FSHR的表达量卵泡期高于黄体期,LHR的表达量黄体期高于卵泡期;而输卵管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促卵泡素受体和促黄体素受体在猪子宫中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探明2种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猪子宫中的位置分布,本试验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卵泡期、黄体期猪的子宫FSHR、LHR分别进行定位染色。结果显示,FSHR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LHR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动情周期不同,FSHR、LHR的表达量也不同。卵泡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FSHR的表达量高于黄体期,血管平滑肌FSHR的表达量低于黄体期;卵泡期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LHR的的表达量高于黄体期,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LHR的表达量均低于黄体期。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p38MAPK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差异性,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成年健康母牦牛(各2头)主要生殖器官样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38MAPK蛋白的表达部位;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其基因和蛋白进行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牦牛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均呈阳性表达;2)qRT-PCR结果表明,p38MAPK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3)Western-blot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1);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1);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结果表明,p38MAPK在母牦牛同一生殖器官的不同繁殖阶段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其可能参与了牦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发挥以及胚胎着床和发育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母牛生殖道β-防御素的表达及与发情周期的关系,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泡期和黄体期母牛子宫颈6种β-防御素的变化。实验发现,在子宫颈中卵泡期和黄体期BNBD-4、BNBD-5的表达量无差异(P0.05),而卵泡期TAP、LAP1、BNBD-1、BNBD-10的表达量高于黄体期(P0.05)。母牛子宫颈中6种β-防御素均有表达,其中TAP、LAP1、BNBD-1、BNBD-10的表达量呈周期变化,可能与发情周期中子宫颈口开张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DIO2和DIO3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繁殖时期(黄体期和卵泡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阐明这2个基因在绵羊发情转换中的表达模式,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比分析DIO2和DIO3基因在黄体期和卵泡期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DIO2和DIO3基因在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大脑、小脑、卵巢、子宫、输卵管、肾脏、肾上腺10种组织中均表达;DIO2基因在黄体期和卵泡期的垂体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中黄体期垂体、子宫、下丘脑、松果体、输卵管和卵巢DIO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DIO3在卵泡期松果体、下丘脑、子宫、垂体和输卵管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综上,DIO2能抑制绵羊发情,而DIO3促进发情。  相似文献   

9.
旨在分析Bad、Bax、Bcl-2和Bcl-xL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究这些基因与绵羊常年发情性状的关系。以常年发情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比分析了Bad、Bax、Bcl-2和Bcl-xL4个基因在不同繁殖状态下(黄体期和卵泡期)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相应时期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结果表明,Bad、Bax、Bcl-2和Bcl-xL4个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均有表达,Bad和Bcl-2在黄体期的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在下丘脑中2个时期表达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Bax和Bcl-xL在黄体期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量与卵泡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黄体期血清中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而2个时期血清中雌二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Bad和Bcl-2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的垂体和卵巢中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调控黄体期到卵泡期的发情状态转换,从而启动小尾寒羊发情。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和瘦素(Leptin,LEP)基因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选择2~3岁健康母羊21只,对FecB野生纯合型(++)(9只)及突变纯合型(BB)(12只)小尾寒羊同期发情,通过腹腔镜记录排卵数。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EPR和LEP基因在卵泡期小尾寒羊11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输卵管、子宫体、垂体、下丘脑、卵巢)中的表达以及在卵泡期和黄体期、BB型和++型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表达。结果表明,BB型的排卵数(P=0.003 5)和产羔数(P=0.004 0)极显著高于++型。LEPR和LEP在卵泡期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LEPR基因在卵巢、子宫体、肾上腺组织高表达,LEP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和肾组织高表达。在卵巢中,卵泡期++型LEPR基因表达量高于黄体期++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卵泡期BB型LEP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型(P=0.007)、黄体期BB型(P=0.003)和黄体期++型(P=0.003)。综上表明,卵泡期LEPR基因高表达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这为小尾寒羊产羔性状选育提高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SIX1和TEF基因在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相关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有助于揭示上述2个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和繁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选取季节性发情的SNT母羊在短光照(模拟繁殖季节)和长光照(模拟休情期)条件下及常年发情的STH母羊在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下丘脑等10种组织,利用qPCR技术分析上述不同繁殖状态下各组织中SIX1和TE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SNT和STH的垂体组织中均高表达,其它组织中微弱表达;TE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SNT垂体中TEF基因在短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光照条件(P0.05),STH垂体中TEF基因在卵泡期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SNT子宫体中TEF在长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P0.05),STH子宫体中TEF在黄体期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研究结果显示,SIX1和TEF基因表达在绵羊垂体中发挥重要作用,2个基因在SNT垂体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已知的长光照诱导基因EYA3的表达变化不同,暗示绵羊垂体中SIX1和TEF基因不是通过转录水平变化来参与季节性发情上游基因的调控;TEF基因可能参与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子宫生理变化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这2个基因在绵羊繁殖性能调控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在线软件预测调控CTSK基因表达的候选miRNA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SK及其候选miRNAs在贵州黑山羊单、多羔性腺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体及子宫角6种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CTSK在单、多羔贵州黑山羊的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单羔组中表达量依次为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子宫体>垂体>下丘脑,其中在子宫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多羔组中,其表达量依次为子宫体>输卵管>子宫角>卵巢>垂体>下丘脑,其中子宫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组间比较可知,CTSK基因在多羔组子宫体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卵巢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单羔组(P<0.01)。在线软件预测结果表明:miR-122、miR-205、miR-7、miR-30-5p和miR-124为调控CTSK表达评分最高的5条miRNAs。qPCR结果表明:5条miRNAs在子宫体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在子宫体中,单羔组和多羔组的表达量均依次为miR-1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异源蛋白侵入支持细胞的细胞反应,试验采用体外模拟血睾-屏障和支持细胞受损的方法,即用载体pEGFP-N3和pEGFP-N3-HNP1转染牛睾丸支持细胞,通过细胞内产生的异源蛋白,检测支持细胞的反应以及周期蛋白因子(P53、CDC25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转染48 h和96h后HNP1可下调支持细胞P53、CDC25A基因的表达。说明异源蛋白作用于支持细胞,可抑制或降低周期蛋白P53、CDC25A的表达,导致细胞分裂停止或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正常生理下条件下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1-3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表达及生物学作用,利用RT-qPCR检测LPAR1-3基因在不同时期卵巢上的表达,同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IHC)等方法对LPAR1-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和定位。结果显示,LPAR1-3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LPAR1-3的表达量在妊娠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卵泡期表达量最低;在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LPAR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LPAR1和LPAR2(P0.05),LPAR2的表达量最低;IHC结果显示,LPAR1-3在卵巢生殖上皮、颗粒细胞、卵泡液、卵泡膜和黄体细胞均有表达。研究结果提示LPAR1-3可能在卵泡生长、发育、排卵以及维持妊娠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LPAR3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该结果有助于对牦牛繁殖机能的进一步研究,可为高原哺乳动物生殖生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41-545
采用RT-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分析藏猪与长白猪在卵泡期及黄体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ghrelin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卵泡期,下丘脑、卵巢中ghrelin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藏猪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而垂体中藏猪虽高于长白猪,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黄体期,垂体、卵巢中ghrelin基因的mRNA表达量藏猪分别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而下丘脑中藏猪虽高于长白猪,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在卵泡期还是黄体期,也无论是藏猪还是长白猪,自身相比,其ghrelin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mRNA表达都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即卵巢显著高于下丘脑(P<0.05),下丘脑显著高于垂体(P<0.05)。结果表明:藏猪ghrelin基因在生殖轴中的mRNA表达量普遍高于长白猪,这将为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藏猪产仔率低的原因及提高其产仔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RBM3在牦牛(Bos grunniens)生殖相关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4~6岁健康雌性牦牛各3头为采集对象,采集其卵巢、子宫和输卵管共9组试验样品,每组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牦牛RBM3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分别在基因层面和蛋白层面检测RBM3在牦牛子宫、卵巢和输卵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RBM3蛋白在试验样品中的分布定位。牦牛RBM3基因(GenBank No.:MF142258.1)被成功克隆并预测出二、三级结构,发现其与野牦牛亲缘性最近,基因编码区第51位、98位核苷酸不同于常见哺乳动物,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的非跨膜蛋白。RBM3蛋白在本试验9组样品的表达量有如下差异:在卵巢中,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输卵管中,卵泡期显著低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子宫上,卵泡期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BM3在卵巢中的主要表达位置是卵泡膜、颗粒层和黄体细胞;在输卵管的表达位置是黏膜上皮;子宫上的表达主要以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为主。本研究结果提示,RBM3可能参与牦牛个体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的调控以及妊娠识别等过程,为RBM3这一冷应激调节因子参与牦牛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自然发情的母牛分2组,即冷冻精液组、鲜精组,观察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的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①冷冻精液组在子宫颈内输精,受胎率黄牛为0,水牛为0;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86.67%,水牛达66.67%;在子宫体前1/3段输精,受胎率黄牛达60%,水牛达40%;在子宫颈内约5~6 cm输精,受胎率黄牛达26.67%,水牛达6.67%;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6.67%.表明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②鲜精组在子宫颈内输精,受胎率黄牛为46.67%,水牛为13.33%;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80%,水牛达60%;在子宫体前1/3段输精,受胎率黄牛达66.67%,水牛达33.33%;在子宫颈内约5~6 cm输精,受胎率黄牛达33.33%,水牛达20%;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13.33%.表明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母牛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为母牛冻配的最佳输精部位.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屠宰场犬卵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殖周期阶段(卵泡期、黄体期和乏情期)对犬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卵泡期卵巢采集A类COCs的数量为22.67±11.02个,显著高于黄体期10.67±5.51个和乏情期7.25±4.92个(P<0.05);体外培养48 h时,卵泡期、黄体期和乏情期卵母细胞达到MⅠ-MⅡ期比率分别为19.2%±15.3%、26.8%±21.1%、9.8%±10.4%,卵泡期与黄体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乏情期(P<0.05);体外培养72 h时,卵泡期、黄体期和乏情期卵母细胞达到MⅠ-MⅡ期比率分别为25.2%±13.5%、6.6%±6.7%、9.2%±5.5%,卵泡期显著高于黄体期和乏情期(P<0.05)。同时,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不同生殖周期阶段犬卵母细胞达到MⅠ-MⅡ期比率存在不同变化。说明不同生殖周期阶段对犬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有一定影响,且与培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犬卵巢组织结构和生殖周期阶段的相关性,试验对犬不同生殖周期阶段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犬卵泡期、黄体期和乏情期卵巢体积分别为812.63、1081.80和446.03 mm3,黄体期高于卵泡期和乏情期(P<0.05),卵泡期高于乏情期(P<0.05);卵泡期、黄体期和乏情期卵巢质量分别为0.89、1.14和0.71 g,卵泡期低于黄体期且高于乏情期,但3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卵泡期卵巢中可见较多次级卵泡和少量成熟卵泡,黄体期卵巢中可见部分次级卵泡和闭锁卵泡,并有大量黄体存在,乏情期卵巢中卵泡类型主要以原始卵泡为主。可见,犬卵巢形态及组织结构与所处生殖周期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旨在进一步阐明GnIH和VIP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和繁殖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短光照(模拟繁殖季节)和长光照(模拟休情期)下成年苏尼特母羊各3只及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小尾寒羊母羊各3只,同时选取短光照第21天和长光照第3、15、21、42、49天共6个不同光照时间点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各3只,屠宰后采集其性腺轴组织(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卵巢、输卵管、子宫体),利用qPCR技术分析GnIH和VIP基因mRNA表达规律。结果表明,GnIH和VIP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上述各组织中均表达,且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较高;苏尼特羊下丘脑中2个基因在长光照条件下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P<0.01);在小尾寒羊下丘脑组织中,黄体期VIP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黄体期GnIH基因的表达量稍高于卵泡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短光照转至长光照时,苏尼特羊下丘脑中GnIH和VIP基因表达上升,至长光照第3天时,2个基因表达均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揭示了GnIH和VIP基因在季节性发情和常年发情成年绵羊性腺轴各组织中的定量表达特征,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繁殖时期绵羊下丘脑中这2个基因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提示了GnIH和VIP基因参与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发情时期转换;在短光照转至长光照过程中,GnIH和VIP基因主要在长光照前3 d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