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以聚维酮碘为主要成分的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以纯水浸泡、加热制成PVA胶浆液为成膜基质,将经纯水预处理的PVP-I加入其中,随后加入一定比例甘油作为增塑剂,充分融合后制成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4种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杀菌浓度试验,试验同时设青霉素和头孢噻呋的抗生素对照。结果表明,乳头药浴涂膜剂4种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其抑杀菌浓度低于头孢噻呋和青霉素。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以用其作为奶牛乳头药浴药物替代临床常用抗生素预防。  相似文献   

2.
<正>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牛病研究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奶牛乳头药浴消毒剂——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1])。该涂膜剂可在奶牛乳头表面迅速形成保护膜,隔离保护乳头,它既能广谱高效地杀灭奶牛乳头上的细菌和病毒,又能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2-5]);还能修复黏膜,保护皮肤,防止乳头皲裂,保证冬季正常药浴;无抗、无残留、绿色安全~([6-8])。课题组历时多年对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了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测定。结果显示,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四种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其抑杀菌浓度低于头孢噻呋和青霉素。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采用美国产“兰色乳头消毒剂”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期乳牛乳头进行药浴,观察减少乳汁感染,预防乳房炎的试验。 1 方法与结果 1994年5月份我们从检出的74头隐性乳房炎中选出30头奶牛随机分3组进行本试验。 第1组,1~10号牛榨乳后不进行乳头药浴;第2组11~20号牛榨乳后用“兰色乳头消毒剂进行乳头药浴;第3组21~30号牛用0.3%  相似文献   

5.
正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体有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一旦侵入奶牛乳腺就会迅速增殖,乳腺炎的发生取决于细菌在乳房内繁殖的能力。奶牛患乳腺炎将严重影响牛奶的产量和品质。预防措施包括选择优良体型和体质的奶牛、减少对奶牛乳头的损伤、保持挤奶环境卫生、挤奶员挤奶操作正确、挤奶前后对乳头药浴等。1传播途径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在挤奶时经乳头管进入乳房,而大肠杆菌则在非挤奶时间感染。尽管上述细菌都能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1科学合理地管理干奶牛,做好干奶牛乳房保健工作干奶期乳房保健管理的目标是,在产犊时有尽可能少的乳区发生感染。因而在干奶时应尽可能减少新的感染的发生。奶牛干奶处理程序:①挤净乳房内所有牛奶;②立即进行乳头药浴;③使乳头药浴液自然干燥;④用浸过酒精液的棉花球擦拭每一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壳聚糖和聚维酮碘为主效消毒成分研制奶牛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分别使用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左乳区,试验组)和聚维酮碘药浴剂(右乳区,对照组)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通过乳中营养成分、体细胞数(SCC)及体细胞评分(SCS)、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等指标评价壳聚糖乳头保护膜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的壳聚糖对6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在乳头保护膜中添加1.00%的壳聚糖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要显著大于未添加组(P0.05);乳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8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和SCC、SCS差异不显著,28 d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38%和14.58%,此外试验组14 d的SCC显著低于0 d(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可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激活碘粉』在预防奶牛乳房炎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奶牛乳头药浴消毒剂的要求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细菌有100多种,这些细菌大量附着在乳区和乳头上,人工挤奶时通过挤奶员的手和使用的毛巾在牛群中传染;机械挤奶时通过挤奶杯组在牛群中传染。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因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而容易被忽视,它能导致产奶量逐渐下降,牛奶品质大大降低,一旦发展为临床性乳腺炎,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奶业界普遍认为,在挤奶前后,使用乳头消毒剂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是预防乳房炎最有效的方法。乳头药浴消毒剂的要求为: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刺激性小、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不同品牌奶牛乳头药浴液在高寒地区的应用效果,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提高牛奶质量,对比了3种不同品牌奶牛乳头药浴液的应用效果。将300头胎次、泌乳天数、体重相近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在牛舍内-2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莫冻牌奶牛乳头药浴液在防冻、杀菌、降低牛奶体细胞数和乳房炎的发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碘甘油奶牛乳头药浴液和露利牌奶牛乳头药浴液仅在杀菌方面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奶牛乳腺炎患牛中,绝大部分是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原主要是经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而发生感染,因此,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奶牛乳腺炎发生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防止致病细菌感染的重点是消灭乳头口和乳头皮肤上的细菌,并在两次挤奶之间保护乳头,防止环境性致病细菌感染。目前,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大多采用清洁卫生、乳头药浴等方法,但受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方法的影响,效果并不佳。用杀菌剂进行乳头药浴能减少乳头皮肤上的细菌数量或者能在短时间内消灭乳头皮肤上的细菌。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食品保鲜剂海藻酸成膜基质奶牛乳头药浴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研制海藻酸钠成膜基质奶牛乳头药浴液,并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试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成膜基质对动物皮肤无显微病理损伤;对奶牛乳腺炎临床分离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无乳链球菌30s杀菌率均达99.99%以上,6个月杀菌率可达98.99%以上;部分奶牛场临床乳腺炎发病率平均降低3%,隐性乳腺炎发病率平均下降12%。研究结果显示,食品保鲜剂海藻酸钠成膜基质奶牛乳头药浴液为安全无毒级别,可有效杀灭奶牛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可用于奶牛挤奶后乳头的药浴。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型乳头药浴消毒剂,主要用于挤奶后的奶牛乳房药浴。为评价其预防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本试验以泌乳期奶牛为研究对象,进行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结果显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乳汁中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能很好地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药浴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定新型奶牛挤奶后药浴液的质量标准,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试验奶牛乳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挤奶后药浴液和普通聚维酮碘溶液,通过测定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和乳中体细胞数等指标来评价奶牛挤奶后药浴液的临床效果。结果:奶牛挤奶后药浴液可较短时间内杀灭乳头表面99%以上的致病菌,试验观察25d,乳汁中体细胞数由药浴前的55万左右/mL降低到了20万左右/mL,降低了约64%,极大的保证了奶品的质量。结论:奶牛挤奶后药浴液对奶牛乳头表面有很好的消毒效力,可有效阻止致病菌通过导管进入乳头,大大降低了乳房炎的发生,从源头保证了牛奶的品质,完全值得奶牛挤奶后乳头的药浴使用。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3):129-131
本研究对成膜性奶牛乳头药浴剂的牧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将试验牛乳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成膜性药浴液和常规碘伏药浴液,通过测定药浴剂使用前后的体细胞数变化和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等指标来评价新型药浴剂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发病率由药浴前的41.6%下降到17.3%,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成膜性药浴剂乳头保护效果高效持久,并能有效降低乳汁体细胞数目,预防奶牛乳腺炎症的发生,保证原料乳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瑞秋 《北方牧业》2007,(10):20-20
<正>1中草药乳头药浴乳头药浴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微生物感染。为防止乳房及乳头在挤奶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挤奶前应给予乳头药浴。可选用鱼腥草、红花和明矾组成的中药乳头消毒剂进行药浴,对乳头进行浸泡,一般为30分钟,再用毛巾擦干。乳头皮肤无汗腺和皮脂腺,且容易龟裂,给病原微生物侵入提供机会。在挤奶后乳头管括约肌松弛,15秒后才能关闭乳头,此时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挤奶后乳头药浴是必要的,也  相似文献   

17.
奶牛纯中药乳头消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93头奶牛分成3组,1组31头用碘伏进行乳头药浴,2 组 32 头用鱼腥草、红花和明矾组成的中药乳头消毒剂进行药浴,30 头作为对照组,35 d的临床应用,结果如下:中药乳头消毒剂和碘伏能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差异不显著(P>0 05);1组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由药浴前的 58 1%下降到 48 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2组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由药浴前的81 3%下降到药浴后的7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1 组和2组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 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 01);中药乳头消毒剂药浴后体细胞数和LDH活性明显降低,与药浴前差异显著(P<0 05);NAGase的活性药浴前后差异不显著(P>0 05),该中药乳头消毒剂对奶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乳头评分和乳中体细胞数的方式,对牧场常用的几种成份的奶牛乳头药浴液进行了药浴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聚维酮碘药浴液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细菌计数法对四个牛场奶牛乳头药浴前、后的细菌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B、C三个牛场乳头药浴前与药浴后的细菌总数差异极显著(P<0.05),D牛场乳头药浴前与药浴后的细菌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A~C场奶牛乳头药浴剂效果较好,D场效果欠佳。此外,对培养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结果显示主要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文献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乳房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发生乳房炎的奶牛,首先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严重的乳腺变性失去泌乳功能而遭淘汰,其经济损失严重。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复杂,治愈较难,它主要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管口感染引起的乳腺炎症,因此,通过杀灭乳头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即可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目前,预防奶牛乳腺炎的方法很多,乳头药浴是重要的一种方法,用于乳头药浴的消毒剂有很多种,为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