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是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细胞壁中,在常规饲料原料中,豆粕中β-甘露聚糖的含量最高。β-甘露聚糖能够对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养分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β-甘露聚糖酶能够降解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改善日粮利用效率,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本文系统论述了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β-甘露聚糖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玉米可被单胃动物消化,但豆粕中的能量只有50%~60%被利用。为什么豆粕中的能量成分利用率如此低呢?因为豆粕含有约22.7%的半纤维素(Chesson,1987),实际上这是单胃动物(包括猪和禽)不可消化的非淀粉多糖(NSP)。NSP其中的一种组分是β-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其在豆粕中的含量高于其他常用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3.
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细胞壁中,是豆科植物半纤维素中的第二大组分,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分解,影响了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养分利用率.β-甘露聚糖酶可有效地降解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β-甘露聚糖,消除其抗营养作用,促进动物的免疫机能,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饲用价值.本文就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为甘露聚糖酶在畜禽生产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甘露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重要组分,是由β-1,4-D-甘露糖连接而成的线状多聚体,在多糖的侧链上主要有葡萄糖基、乙酰基和半乳糖基等取代基团。甘露聚糖具有高亲水性,在单胃动物的消化道内大量吸水,增加了消化道内容物的黏度,抵抗胃肠蠕动,直接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近年来,随着豆类产品(豆粕等)在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甘露聚糖的完全酶解需要β-甘露聚糖酶、β-甘露糖苷酶、β-葡糖苷酶…  相似文献   

5.
β-甘露聚糖是单胃动物营养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家禽日粮中β-甘露聚糖的存在与肠道中食糜黏度高、营养消化率低以及影响免疫应答和微生物生长等负面特征有关。β-甘露聚糖酶有助于改善家禽饲料的营养价值。研究表明,在家禽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和包含瓜尔豆粕、椰子粕、棕榈粕的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有积极作用。这种性能和营养消化率的改善是由于β-甘露聚糖酶单一或组合的添加方式作用产生的。尤其是在过去的10年,这种作用机制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家禽的养分消化、新陈代谢、整体性能及健康作用机制的鉴定和理解有助于拓展该酶在禽类营养中的使用。本文综述了添加不同模式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制以及该酶在不同条件下单一模式作用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了国外不同来源豆粕中β-甘露聚糖含量的差异以及β-甘露聚糖酶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豆粕中含有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β-半乳甘露聚糖和β-葡甘露聚糖)。本文探讨饲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mannase,M)对提高豆粕利用率和产蛋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禽》2001,23(16):41
β—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帕-半乳甘露聚糖和β—葡萄糖甘露聚糖)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单胃动物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对任何用豆科植物蛋白作为饲料蛋白来源的单胃动物消化吸收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最近,美国科技人员进试验,测定了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饲喂玉米—大豆日粮产蛋母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母鸡日产蛋率,21~42周龄提高0.70%,43~54周龄提高1.07%,55~66周龄提高1.5%,18~66周龄平均提高0.84%。 ■β—甘露聚糖酶提高母鸡产蛋率…  相似文献   

9.
甘露聚糖是豆粕等原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能显著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而β-甘露聚糖酶作为饲料工业使用广泛的新型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可以水解日粮中的甘露聚糖,降低食糜黏度,提升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重要的水解产物——甘露寡糖是有效的肠道益生菌增殖因子,能够改善肠道健康,β-甘露聚糖酶已经广泛运用在畜禽日粮当中,能显著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0.
甘露聚糖广泛存在于豆粕、棕榈仁粕和芝麻粕等植物性饲料中,畜禽采食后会增加消化道内食糜黏度,降低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β-甘露聚糖酶可水解甘露聚糖生成甘露糖单元,其在畜禽饲粮中添加可补充内源消化酶的不足,消除和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饲料转化利用效率,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本文就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β-甘露聚糖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实时监测豆粕发酵过程中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效果。以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HTGC-10为发酵菌株,降解甘露聚糖,使用薄层层析及实时电泳检测菌株HTGC-10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菌株HTGC-10可将甘露聚糖降解为小分子的甘露寡糖;使用HTGC-10发酵10%的豆粕,在发酵的0~24 h内,菌株HTGC-10可以很好地降解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在发酵的0~24 h内,菌株HTGC-10可以很好地降解抗营养因子,将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KTI抗营养因子分别降解至原含量的11.9%、18.5%和2.0%,继续发酵24~48 h对豆粕抗营养因子的降解作用不大。研究表明,豆粕发酵以24 h为宜,可以更好地利用豆粕资源。  相似文献   

12.
甘露聚糖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甘露聚糖及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的细胞壁中,β-甘露聚糖酶能降解粕类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改善日粮利用效率,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文章系统论述了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制及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为甘露聚糖酶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型酶制剂——β-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甘露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重要组分,是由β-1,4-D-甘露糖连接而成的线状多聚体,在多糖的侧链上主要有葡萄糖基、乙酰基和半乳糖基等取代基团,甘露聚糖具有高亲水性,在单胃动物的消化道内大量吸水,增加了消化道内容物的粘度,抵抗胃肠的蠕动,直接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4.
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新型的内切酶制剂,能够水解甘露聚糖等含有β-1,4-D-甘露糖苷键的非淀粉多糖,具有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作用。β-甘露聚糖酶不仅能够降低肠道黏度,促进营养物质的高效吸收,还能够分解甘露聚糖,使植物性饲料细胞壁中包裹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释放,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甘露寡糖具有益生元的作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优化肠道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β-甘露聚糖酶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动物生产,可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文章就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β-甘露聚糖酶在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β-甘露聚糖酶是水解以β-1,4-D-吡喃甘露糖为主链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的内切水解酶。β-甘露聚糖酶能够消除β-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在动物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能够促进饲料转化效率、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本文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提纯方法、酶学性质、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对β-甘露聚糖酶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甘露聚糖酶是近年来饲料用酶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近10年来在美国应用最广泛的饲用酶制剂之一(Hashem等,2001;Kurakake等;2001;Parker等,2001)。β-甘露聚糖酶(β-mannanaseEC3.2.1.78)是一种半纤维素水解酶,以内切方式降解β-1,4糖苷键,降解产物的非还原末端为甘露糖,其作用底物包括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及β-甘露聚糖等。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植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甚至软体动物(Hashem等,2001;Kurakake等;2001;Parker等,2001;陈小兵等,2004,2005)。甘露聚糖是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除纤维素、木聚糖之外,分布…  相似文献   

17.
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以促进动物肠道内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持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提高家禽对饲料中甘露聚糖的消化率,降低食糜在家禽消化道中的黏稠度,提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少家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3个方面阐述了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半纤维素水解酶,以内切方式降解β-1,4糖苷键,降解产物的非还原末端为甘露糖,其作用底物包括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及β-甘露聚糖等。它不仅能够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且还可消除豆类中富含的β-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上,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局限在对底物的消化和营养的释放,但活体试验数据并不经常支持这种解释。相反,免疫营养理论却能够清晰地描述β-甘露聚糖酶解除不必要的免疫反应而给家禽生产带来好处。饲料中的β-甘露聚糖是一种病原相关分子结构(pathogen associatedmolecular pattern,PAMP),在肠道中可以被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所识别,从而诱发多余的免疫应答。和美酵素这种β-甘露聚糖酶能够特异性地酶解豆粕等蛋白原料中的β-甘露聚糖而使其失去免疫刺激性,从而节省能量,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文章将从免疫的角度描述和美酵素的作用机制,引入饲料诱导型免疫反应(Feed Induced Immune Response,FIIR)的概念,并且综述它解除不必要的饲料诱导型免疫反应所带来的好处和对家禽生产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β-甘露聚糖酶之国内外最新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聚糖类物质作为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它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其他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含量也很高,如玉米、小麦、菜籽粕和麸皮等.β-甘露聚糖酶(endo-l,4-β-mannanase)是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属于一种半纤维素酶类,它除具有一般非淀粉多糖(NSP)酶类的作用一降解NSP,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外;近来很多研究表明,β-甘露聚糖酶还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因为它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同时,它还可消除豆类中富含的β-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饼粕尤其是豆粕的能量消化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β-甘露聚糖酶的最新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