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二种,隐性的课程主要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实习之中。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必修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就职业核心能力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中的培养进行  相似文献   

2.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这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动物解剖、动物组织胚胎、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营养与饲料、兽医实用技术等课程后开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不同品种的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产性能、所需的营养指标和管理要点以及一些常见牛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各类院校广泛应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用微课形式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进行课程改革。论文根据作者的实践教学体会对微课的概念,微课盛行的原因,课程教学中微课设计制作过程,微课运用方式及微课应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以期为同类课程或专业使用微课教学提供借鉴经验。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高端技能型人  相似文献   

4.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2020年新冠防疫防控,更是加速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步伐。为了提升疫情期间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教学效果,作者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课程中,并开展了课前、课上、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探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还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慕课(MOOC)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受众广、教学理念先进等优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合《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基于慕课资源的《动物营养与饲料》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以此课程为突破口,将为畜牧兽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基础理论、饲料营养特性、饲料配方设计,以及饲料分析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以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1],同时也是使学生具备饲料检验化验员、动物防疫检验工、畜禽饲养工和畜禽繁殖工等职业工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动物生物化学作为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饲料质量检测、动物繁殖与改良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先导,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笔者在多年的高  相似文献   

8.
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其实践性非常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实用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又为后续的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等临床课程构筑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求学、求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中开展了相应的项目式教学。  相似文献   

9.
陈欢  蒙莉 《中国饲料》2021,1(2):149-149
课程思政就是要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及教改各环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各专业拥有扎实专业功底、高尚道德品行与良好职业操守的专业人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饲料专业培养诚信友善、爱岗敬业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因此,饲料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有特殊的意义与作用。由张力、杨孝列主编撰写的教材类用书《动物营养与饲料》对高校饲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见解,这也为饲料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丰富的教学资源。该书设计的教程中,为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发挥其德育功能,对饲料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为了适应和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而创作,全书包括基本原理、饲料学、课程实验实训等3篇。第一篇包括动物营养生理、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蛋白质肽和氨基酸营养、脂肪与动物营养、维生素与动物营养、矿物质与动物营养、能量与动物营养、水与动物营养等8章内容;第二篇分为概述、粗饲料、能量饲料、青绿饲料、蛋白质饲料、饲料添加剂、矿物质饲料、配合饲料生产、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等9章内容;第三篇包括饲料样本的采集与制备,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等)分析等17个实验实训模块,其中重点介绍动物饲养和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知识,以及社会生产实际中的相关基本操作技能,每一章都设计有本章小结,帮助学生在学习完章节内容后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点。 《动物营养与饲料》明确指出,高校饲料专业应着眼于培养改革开放条件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熟练掌握动物营养学及饲料专业知识、具有过硬实操本领的技能型人才。书中指出,高校饲料专业人才的培养讲求工学结合,既要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也要在实践中磨练专业技能。为此,课程教学可以采用模块化专题制教学方式,将课程划分为课程绪论、饲料营养价值、畜禽饲料配置、动物营养需要、加工质量控制等版块,进而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将伦理道德观、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义利观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此外,《动物营养与饲料》还设计了多个实验实训的教程,覆盖了饲料加工配方和动物营养学的相关科学原理及实践实训方法。而相关的饲养实训模拟环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动物的采食、生长状况,并结合相关课程理论进行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饲养模拟过程中养成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谨踏实、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将远大的理想抱负在实践中落细落实。 同时,《动物营养与饲料》回顾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动物营养学及饲料产业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我国动物营养学百年发展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了解,让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为祖国发展感到自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甘愿为我国饲料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关注食品安全卫生奉献自我力量。《动物营养与饲料》也对国外动物营养学及饲料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客观准确的了解国际饲料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鼓励青年大学生坚定信心、脚踏实地鼓足干劲建设和发展动物营养学及饲料产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与时代使命,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满信心。该书还为学生展示了动物营养专业知识的思辨性及有关实验的科学价值,使学生掌握特定的差异化饲养环境下,不同动物个体在各类饲料喂养中的差异化结果,从而正确看待现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科的发展进步与存在的不足。书中还对我国各地区丰富的饲料资源及加工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科学的归类总结,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创新驱动开发利用,并有效降低饲养成本,这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吻合。 总体来说,《动物营养与饲料》一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逻辑严谨,书中还有丰富的配图说明和大量的数据支撑,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知识理论体系。同时,该书将侧重点置于饲料加工数据采集与动物营养学的有关内容当中,并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论断,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这对高校饲料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该书既可以作为高校畜牧兽医、农学、饲料等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以用于农林畜牧、饲料生产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用书。而且,把该书作为大学专业课程教材,可以挖掘出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有力推进高效饲料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培养体现社会主义办学特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饲料分析的理论知识及检测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知识面广、内容较复杂、内容间相互独立的特点。该课程的学习必须以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工业生产、饲料原料学等课程为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中动物防疫技术部分是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牛羊病防治等专业主干课程的重要基础,而动物检疫技术部分则是各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因此,学好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可使学生具备基层兽医防治人员、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营养作用和各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饲用特性、加工调制方法,掌握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制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内容丰富,但有时还比较抽象,为了迎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所以多数内容必须通过现场教学才能使学生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13.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营养作用和各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饲用特性、加工调制方法,掌握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制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群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部分,但传统的实验课程间彼此独立,不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因此建立新型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群实验课程体系,有助于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转变师生课堂角色、充分发挥体系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学习兴趣、打造新型实验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笔者邀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和提高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专业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外籍教师讲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为有效推进水产专业双语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课程性质与作用1.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课程性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课程是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中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是在中药学、中药制剂学、中草药化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17.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考核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教授方式,采取一定措施,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模块教学在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教学是指把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将模块教学应用于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把专业实验分成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遗传育种、动物生产、动物食品加工和兽医防疫5个模块。每个实验模块教学又分成基本能力和综  相似文献   

19.
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必须处理好专业课与生产实践的关系~([1]),做到"学"与"用"的统一,突出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饲料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是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并且在畜牧兽医、水产等专业都有所涉及,所以该课程的设置与讲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工作。为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科技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就必  相似文献   

20.
<正>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所有养殖课程专业基础课,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青贮饲料在本课程的第二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是饲料加工调制的主要部分,也是在合理选择饲料的基础上,对饲料喂前处理的一个深入和拓展。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2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