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备母猪不同月龄配种与繁殖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鹤山分公司宅梧种猪场和更楼种猪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大二元母猪分娩数据为基础,探讨后备母猪第1次配种的适宜月龄。从1胎繁殖成绩来看,7.5~8.5月龄初配,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和配种分娩率较好且稳定,过早和过晚配种都不利于提高1胎母猪的繁殖成绩;从2胎和3胎的繁殖成绩来看,7~7.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健仔数相对较低,9.5月龄以上初配的母猪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从4胎的繁殖成绩看,7~7.5月龄和10~10.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说明后备母猪一般7.5~9月龄初配生产成绩较稳定,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互助某猪场1994—2000年的配种产仔记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场母猪的平均配种间隔为25.02d,杜x本母猪最短(21.80d),显著短于长x本母猪(27.60d)(P〈0.05),其它各类型母猪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配种间隔随胎次增高而缩短,7胎以上母猪显著短于3~6胎(P〈0.05),极显著短于2胎(P〈0.01),3—6胎母猪显著短于2胎(P〈0.05):不同类型母猪在同胎次的配种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影响母猪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遗传、营养、配种、防疫等,而母猪繁殖力参数主要有年均繁殖胎数、胎均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等指标。提高母猪繁殖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母猪管理的基础工作 母猪管理的基础工作,即档案管理,如品种、胎次、配种时间、断奶时间、仔猪初生重、20日龄重、60日龄育成情况等都应详细记录。了解母猪的配种时间,就可对母猪的不同怀孕期予以区别饲养,合理安排栏舍。同时要做好公猪的生产性能记录,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为达到优化选配,应及时淘汰不合格公猪,以提高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2 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整理甘肃省某猪产业标准化示范种猪场(可繁殖母猪1 200头)297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记录,主要研究了长大二元母猪不同胎次与断奶配种间隔,配种分娩率,产仔数和产仔重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不同胎次对断奶配种间隔有显著影响,且断奶配种间隔随胎次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第2和3胎的断奶配种间隔最长平均为7.35d和7.36d,其他胎次都在5d左右变化。配种分娩率第1胎和第6胎最低(80%和77.27%),而第2、3、4、5胎和6胎以上分娩率都在96%以上。长大二元母猪初生重第4胎窝均重最大(17.47kg/窝),在第1胎最小(14.30kg/窝),在第2、3、4、5胎窝均重都较高。由这些结果得出长大二元母猪的理想繁殖胎次应在第2~5胎。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2012年9月,某乡某猪场自从外县购入一批后备猪。11月开始陆续配种,今年3月陆续有母猪分娩。配种分娩的初产母猪出现早产、木乃伊胎、死胎、产仔数减少(由原来的平均产活仔数9头减到4头)弱胎等现象。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本身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没发现死亡。死亡的胎猪无肉眼可见病变。  相似文献   

6.
母猪配种适期的判定宋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发展规模养猪,必然要推行母猪群饲,母猪群饲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就配种而言,不论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掌握母猪配种适期,适时配种,确保受胎,是提高猪群生产性能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生产中错过...  相似文献   

7.
PMSG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70头初产断奶母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断奶当日颈部肌肉注射1000Ⅰ.U.PMSG;对照组只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以观察初产母猪断奶后发情配种和2胎产仔的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断奶发情配种的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2胎产仔数增加(P<0.01);而两组母猪发情配种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姚武群  李明  田萍  林敏 《畜牧与兽医》2002,34(10):10-12
以广东省东莞某猪场种母猪的繁殖性能为调查研究对象 ,以美国印地安纳州CountryLean猪场相应指标作为参照 ,通过对比研究 ,发现该场的仔猪成活率较高 ,但母猪分娩率、母猪年产仔胎数、仔猪断奶日龄、母猪头均年提供断奶仔猪和平均胎产活仔数这 5个指标较低。针对该场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改善种母猪群的胎次结构 ,提高公猪精液质量 ,改进配种技术与配种方法 ,加强防暑降温等措施 ,以提高母猪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仔猪断奶日龄对母猪下一胎次生产性能的影响,根据断奶日龄将某种猪场5 271头2~5胎长大二元杂种断奶母猪分为6组,跟踪对应母猪下一胎次配种、产仔情况,分析其生产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母猪的断奶至配种时间间隔在断奶日龄为18~20、21~23、24~26、27~29的4个时间段时差异不显著,配种分娩率、胎均总仔数随断奶日龄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而断奶复配率、断奶母猪产仔效率根据断奶日龄的变化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综合评估,当断奶日龄为24~26 d时,对应母猪的下一胎生产性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在配种期饲喂金霉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40头母猪进行配种期饲喂金霉素试验,以估价配种期喂金霉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配种期母猪饲喂含金霉素200mg/kg饲料的日粮增加母猪体重。与对照组相比,配种期(P<0.05)、怀孕110天(P<0.01)、产仔后24小时(P<0.01)、产仔后21天(P<0.05)和断奶期(P<0.01)母猪体重显著增加;除怀孕增重外,分娩失重和哺乳失重略高(P>0.05);哺乳期饲料摄入降低(P<0.05);配种受孕率略高。配种期母猪饲喂金霉素显著提高每窝产仔数(P<0.05),出生时、21日龄和断奶时存活仔猪数都略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时存活仔猪体重、21日龄仔猪体重都略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时仔猪体重略高于对照组。断奶至发情的间隔略长于对照组。结论:配种期母猪饲喂金霉素可提高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郭丽  李宁  张刚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4):59-59,61
所谓后备母猪,就是指仔猪育成(2月龄)到初次配种前留做种用的母猪。1后备母猪的选择方法1.1父母后备母猪母辈必须来自产仔头数多、泌乳好、护仔性能好、哺育率高、断奶窝重较高的经产母猪;且生产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好、饲料利用率高等;选留2~5胎母猪的后代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EZ猪场2005-2011年7年2万多条配种分娩记录发现,胎次对大白和长白母猪的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影响不大;1-9胎次母猪的受胎率相对比较理想,基本上在90%以上,4-10胎次母猪的配种分娩率相对较高。胎次明显影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1-5胎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增加而逐渐增加,第4、5胎时总产仔数达到高峰(长白猪为11.49头,大白猪11.62头),长白母猪7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大白母猪9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为提高繁殖性能,EZ猪场的长白母猪以6胎后、大白母猪以8胎后淘汰为宜。  相似文献   

13.
1 限位栏对母猪的伤害 1.1缺乏运动引起的伤害 后备母猪配种后就进入限位栏,限制自由运动,强制母猪只能在限位栏内僵硬机械地原地起与卧,使母猪的身体发育受到极大的摧残。8月龄母猪体成熟、性成熟(体质量130kg左右),2.5~3岁时肌肉、骨骼发育成熟(产5胎,  相似文献   

14.
1母猪的系统营养观念 母猪的系统营养观念主要是根据种母猪在后备期、未成熟繁殖期(1~2胎),成熟繁殖期(3-6胎),繁殖衰退期(7胎以上)和种母猪繁殖周期的不同阶段(包括配种期、妊娠期、哺乳期和空怀期)采取不同的营养调控策略,制定相应的饲喂技术策略,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母猪一生的繁殖性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的时间是一个繁殖周期的组成部分 ,它的长短不但制约着母猪的年产胎数 ,而且对下一窝的产仔数也有影响。本文通过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时间与下一窝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与母猪胎龄、产仔季节之关系统计分析 ,阐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资料来源山东省农科院畜牧所山东省良种猪技术研究中心原种猪场 2 0 0 0年丹系杜洛克母猪的配种与产仔记录共 90胎 ,母猪哺乳期 35d,统计母猪胎龄、断奶时间、下一产的配种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进行分析。2 统计结果90胎丹系杜洛克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平均时间为 …  相似文献   

16.
自从母猪进入繁殖猪群后,我们希望母猪能够实现高效生产,即按照正常的生理周期开始"配种-妊娠-产仔-哺乳-断奶-再配种"的生产过程,各生产环节间紧密相扣,尽量缩短胎间距,争取多生几胎,每胎多生小猪,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母猪从进入繁殖群到淘  相似文献   

17.
后备母猪初情期推迟,导致繁殖性能和利用率低。试验通过促性腺激素诱导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发情,以期提高其繁殖性能和利用率。以类FSH(卵泡刺激素)和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处理6.5月龄后备母猪,激素诱导组1周内75.58%的后备母猪出现发情,第2次规律发情比例为67.44%,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6.80%和44.22%;激素诱导组首次配种日龄和配种时的情期数分别为259天和2.72次,与空白对照组的266.5天和1.84次,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激素诱导组利用率比空白对照组提高12个百分点;激素诱导组母猪第1胎断奶至配种的时间间隔为6.31天,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9.47天。后备母猪当胎的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合格仔数和第1胎断奶后发情配种率等指标,激素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可见,激素诱导后备母猪发情可显著使母猪的初情期提前,繁殖性能和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猪的繁殖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繁殖率的高低与母猪年产胎数、胎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密切相关。其中年产胎数则是关键环节。从理论上讲,母猪年产2.5胎是完全可能的。母猪妊娠期约为114天。若母猪在产仔后32天内发情配种,则一头母猪一个生产周期为146天,一年则为365/146=2.5个生产周期,即一年产2.5胎,两年则可产仔5胎。要实现母猪产后32天配种,要求仔猪需在25日龄断奶,母猪从断乳到发情一般需5~10天,平均为7天。因此,提高年产胎次的关键技术是适时早期断奶和促进母猪尽早发情。1仔猪早期断乳1.1早期断奶的适宜日龄据资料显示,国外以仔猪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母猪产仔性能影响的分析及适宜配种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AS(9.1)软件的方差分析程序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湖北省某种猪场1028头大约克母猪和596头杜洛克母猪共4255窝产仔数据,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分别从不同配种月份、不同产仔月份来分析温度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11、12、1月这3个月份配种的母猪平均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处于较高水平;在3、4、5月这3个月产仔情况比其他月份更理想;2)比较两个品种母猪在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的产仔性能发现,杜洛克母猪的产仔性能更容易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3)比较不同胎次在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的产仔信息:杜洛克和大约克母猪第3、4、5胎时的抗热应激能力最强,第1、2胎最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4)将不同配种月份的平均温度和不同产仔月份的平均温度与两品种母猪的产仔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配种月份的平均温度与大约克母猪的平均产仔数、平均产活仔数都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一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9.57—0.01347x和y=9.25-0.02045x,当平均温度每升高1℃,大约克母猪的平均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分别下降0.01347头和0.02045头。故在高温环境中养猪,对配种和产仔安排计划建议如下:1)生产中尽量将配种安排在11、12、1月份等温度低的季节,特别是针对第1、2胎的母猪;2)将母猪的产仔日期安排在3、4、5月等几个月份;3)对处于高温环境中的妊娠后期母猪、分娩母猪和公猪应给予更严格的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