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利用复合杂交群体定位陆地棉产量性状QT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共同亲本渝棉1号分别与中棉所35和贝尔斯诺杂交F1代,再次杂交得到复合杂交群体.利用6 565对SSR引物对3亲本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获得92对多态性引物.以多态性引物检测复合杂交群体172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共获得96个标记位点,其中4对引物产生两个位点.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括63个标记、19个连锁群,总长656.0 cM,标记问平均距离10.4 cM,覆盖棉花基因组14.8%.利用多QTL作图方法,以复合杂交群体F2株系的产量性状鉴定结果,检测到7个产量性状QTL,即1个单株铃数(BN)、2个单铃重(BW)、1个衣分(LP)、1个单株籽棉(SC)和2个单株皮棉(LC).7个QTL分布于4条D基因组染色体,其中第19染色体分布4个QTL.同时,不同亲本之间存在产量性状QTL等位基因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多花黑麦草杂交种SSR分子标记鉴定及表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花黑麦草为异花受粉植物,杂交过程中易出现杂交种生物性混杂现象,有必要对杂交后代进行真假鉴定分析.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多花黑麦草优势杂交组合和优异杂交后代材料,为多花黑麦草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实验利用SSR分子标记辅助鉴定5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骨干品种为亲本创制的杂种后代真实性,并对亲本与杂种后代主要表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用2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426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41%,说明SSR分子标记能够很好的揭示多花黑麦草材料间的差异;(2)经SSR分子鉴定,将后代分为有父本特征谱带的杂种后代、无父本特征带的后代2类,在150个杂交后代单株中有父本特征谱带的杂种后代有108个为真杂种,其中杂交组合GC、CG真杂种最多均为24个,WG组合真杂种最少为19个;(3)杂交组合CG的F1代部分形态特征显著优于亲本,5个杂交组合内(间)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杂交组合MG的变异系数最高,WG的变异系数最低,杂交组合CG形态特征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由研究结果可以初步判断长江2号×赣选一号多花黑麦草为优势杂交组合,其杂交种为优异杂交后代材料,可为后续杂交选育新品系提供后备材料.  相似文献   

3.
云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及其杂交后代遗传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标记是鱼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石斑鱼(Epinephelus sp.)近缘种的27对微卫星引物,分析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云纹石斑鱼(E.moara)(♀)及其杂交子一代云龙斑的遗传性状,其中有25对SSR标记在云龙斑中检测到多态性。通过Popgene32软件计算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alleles number,Ne),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香侬信息指数(Shannon index,I),Nei氏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s,Nei),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总体近交系数(overall inbreeding coefficient,Fit),群体内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 in population,Fis)及遗传分化系数(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Fst)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3种石斑鱼群体中,云纹石斑鱼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多(2.8926),云龙斑次之(2.8010),最小的是鞍带石斑鱼(2.0564)。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云龙斑共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046、0.5661和0.50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79 8、0.5446和0.342 0。3个群体总近交系数为0.150 8,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67 7,表明有93.23%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6.7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群体间近交系数为-0.072 2,群体间基因流(Nm)为2.396 3。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分析,显示云龙斑与云纹石斑鱼遗传相似度较高,遗传距离较近。本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杂交品种云龙斑的杂种优势性状形成及杂交种质鉴定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薯种质资源的SRAP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筛选优良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SRAP标记对48份主要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机选用的37对SRAP引物中2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率为78.4%,共获得126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3条多态性谱带,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48份种质材料的SRAP遗传距离为0.037~0.601,当遗传距离L1=0.46时,48份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包括1个复合大类群和5个独立类群,其中第Ⅰ复合大类群又包括7个亚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吻合性较好.采用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L1 =3.20时,48份材料也可被聚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与依据SRAP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甘薯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对百合‘pollyanna’(♀)×毛百合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柱头授粉能获得许多膨大果实和饱满种子,表明该组合为亲合性组合。用经1000和25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的母本花粉进行辅助授粉明显提高了果实中饱满种子的结籽率,表明2种剂量的辐照花粉辅助授粉均能有效克服该组合的杂交障碍。结籽数的提高能获得更多的后代,增加了从F1代中选育新优单株的几率。随机选取辐照花粉辅助授粉获得的杂交子代15株,采用ISSR技术对其组培苗进行亲子鉴定,6条ISSR随机引物在15个子代中共扩增出372个条带,其中具有父本特征带114条,具有母本特征带67条,具有双亲共有带65条。ISSR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以两个甜瓜杂交一代品种“东方蜜1号”、“东方蜜2号”及其亲本和若干同母异父的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标记对甜瓜杂交种纯度快速鉴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在甜瓜杂交种及亲本间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利用筛选出的SSR引物能够快速准确的区分出杂交种中混杂的母本自交系种子,对3批杂交种纯度的快速鉴定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一致。但是,利用筛选出的单一SSR引物不能完全区分开杂交种和与其同母异父的供试杂交组合,而用不同的引物组合能够将杂交种与大多数供试杂交组合区分开,但对于个别与杂交种遗传背景十分接近的杂交组合仍不能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泰国产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1个引物对方斑东风螺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21个引物共检测到222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16条带,分子量在200~22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156个,占70.27%;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81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91;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291,最小遗传距离为0.066。通过与其他贝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泰国产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在兰花育种中判别真杂种,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春兰紫萼×大花蕙兰日本绿的10个杂种F1株系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21对多态性较高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得到364条带,多态性条带达307条,占总带数的84.34%,试验所选10个杂种F1株系均为真实杂种,且与母本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表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作为兰花杂交育种早期杂交种筛选鉴定的有效方法。因此,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为兰花育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加快兰花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东乡野生稻原位圃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收集与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微卫星标记对113份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简称"东野")进行多样性分析,24对SSR引物共得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4.75个,表明东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东野群体内来自同一居群的部分材料遗传距离较近,3个居群中有2个居群最小遗传距离为0,1个居群最小遗传距离为0.018,但也有些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很大,最大达0.851。东野3个居群居群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1~0.435,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32~0.652,表明东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居群间为主,因此必须对东野原生地的现有居群实行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花生品种间杂种F1代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花育22号和Sunoleic95R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利用SSR引物对亲本和杂种F1各单株进行扩增,分析其带型,辨别真伪杂种,并对亲本和杂种F1各单株的农艺性状、品质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5对引物PM50 、PM179、 PM15、PM384和PM348对亲本、杂种F1各单株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15个杂种F1单株,8株表现为母本带型,是伪杂种;7株表现为杂合带型或父本带型,即真杂种。但5对引物的带型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M50 、PM179、 PM15、PM384表现为双亲互补带型, PM348表现为偏父本型。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表明真杂种与伪杂种的籽仁重、侧枝长、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差异大,主茎高、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差异较小。证实利用SSR标记辨别栽培种花生真伪杂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本研究以中国境内的紫茎泽兰为材料,用AFLP方法研究了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用筛选出的3对荧光引物,对5个地区62个群体进行AFLP分析,共扩增出49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28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P = 66.9%,H = 0.171,I = 0.268),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87。AMOVA分析表明,在地区水平紫茎泽兰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地区内,群体内遗传分化占 70.25%,群体间遗传分化占21.71%,地区间的遗传分化仅占8.0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2个地理群体主要分为四大类群,并且有明显的地缘关系。Sigmaplot分析表明海拔是影响紫茎泽兰遗传多样性主要地理因子。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成正相关(r = 0.34),但也有例外。由此推断风媒传播可能是紫茎泽兰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媒传播可能是紫茎泽兰的另一主要传播途径;随着紫茎泽向东、向北扩散,新入侵地区的遗传多样性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和RAPD对来自福建、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4个地理群体的8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6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78.9%,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00~0.42之间;筛选出的14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8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95.2%,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04~0.66之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4个群体中,福建群体的多样性更为丰富。遗传相似性分析显示,黑龙江和内蒙古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而福建和河北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来自南方福建的菌株与来自北方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远,且福建群体分布于更多的聚类组,显示出更高的遗传变异度。  相似文献   

13.
EST-SSR标记对我国斑点叉尾(鲴)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ST-SSRs对福建和湖北的1984年群体(P1984)、福建与辽宁的1997年群体(P1997)、湖南的2004年群体(P2004)和福建的1984年与1997年群体杂交的F.代群体(P8497)等4个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0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获得32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00~3.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95~2.3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768~0.598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913~0.56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13~0.4829,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且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P1997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P1984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4个群体有18.75%的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性较好.F-统计检验发现,P2004和P8497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P1984和P1997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EST-SSRs对福建和湖北的1984年群体(P1984)、福建与辽宁的1997年群体(P1997)、湖南的2004年群体(P2004)和福建的1984年与1997年群体杂交的F。代群体(P8497)等4个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0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获得32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00-3.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c)为1.95~2.3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O.4768-0.5982,平均期望杂合度(Ho)为004913-0.56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13-0.4829,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且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P1997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P1984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4个群体有18.75%的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性较好。F-统计检验发现,P2004和P8497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P1984和P1997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从马氏珠母贝基础群体选取2、4、32和158个亲本分别繁殖4个子代群体,分别命名为P1、P2、P3和P4。2009年7月,从这4个子代群体随机取样30个个体,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分析其遗传结构。结果表明,7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4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3193。P1、P2、P3和P4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4737、0.5489、0.6767和0.7143;P1、P2、P3和P4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737、0.5489、0.6767和0.7143;P1、P2、P3和P4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472、0.4224、0.4726和0.4930。本结果表明4个养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有效亲本数目对子代遗传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这为马氏珠母贝的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1条引物,对8个四川苎麻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21条引物在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8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1条,其中多态性位点71个,各引物扩增出的位点数3~8个不等,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3.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川7、川8与其亲本遗传距离较远。3个杂交品种(川7、川8、川9)均表现特有的偏父本遗传现象。此外,本研究用ISSR引物U835筛选到了1个雄性不育分子标记,并将其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大小为658bp。根据该序列,此标记被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可用于苎麻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EST-SSRs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福州和湖北嘉鱼县的1984年群体(P1984)、福州与辽宁辽中县的1997年群体(P1997)、湖南的2004年群体(P2004)和福州的1984年与1997年群体杂交的F1代群体(P8497)等4个斑点叉尾鮰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斑点叉尾鮰EST-SSRs是从斑点叉尾鮰ESTs 序列(表达序列标签)中开发的一种新型SSR 标记,这种新型分子标记来源于表达基因,将其用于斑点叉尾鮰遗传研究可直接反映相关基因在不同斑点叉尾鮰群体间的表达差异。本实验检测到两个功能明确的基因位点。实验结果表明有10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可作为斑点叉尾鮰遗传标记分析,有效的多态性引物占90%,共获得32个等位基因,其中大多数引物有2~4 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0000-3.4000,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9455-2.3024,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068-0.47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148-0.490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13-0.4829,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且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P1997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P1984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这验证了四个群体的引入顺序。通过Hardy—Weinberg检验发现,4个群体有18.75%的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 表明群体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性较好。通过F-检验发现,P2004和P8497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P1984和P1997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发生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显性多子房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BSA法,以显性多子房小麦(rriticum aestivum)与普通小麦(T.aestivum)品种西农1376进行杂交,从F2分离世代建立多子房性状基因池和单子房基因池,采用RAPD-PCR方法,以440个随机引物筛选单、多子房的混合群体及其双亲。发现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出特异性,表现为多子房亲本及其混合群体有带,单子房亲本及其混合群体无带;6个引物扩增产物表现出的特异性相反,单子房有带,多子房无带。经过重复实验和群体单株验证,引物S236在多子房亲本、混合群体及其群体单株中都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可以作为多子房显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SSR和SRAP标记研究油菜杂交种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51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两种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51份材料中,4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9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4.3条,2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7.9条。UPGMA聚类分析表明,SSR和SRAP标记都可将51份亲本材料划分为五大类群,本所选育的玻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 CMS)的主要保持系和恢复系都聚在同一类群的不同亚群中。根据系谱资料分析发现,SRAP标记划分的类群与系谱资料更为接近,SRAP标记更适用于遗传关系较近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RAP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要大于SSR标记揭示的遗传距离。两种不同标记方法揭示出油菜亲本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标记方法揭示的标记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数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斑鳢(母本)与乌鳢(父本))共85个个体(其中斑鳢、乌鳢各30个,杂交鳢25个)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共检出了459个不同的扩增片段,扩增出的多态谱带数350条,多态性比例为76.2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1.8条多态条带。乌鳢与斑鳢种群间存在稳定的、可以简单地借以进行群体鉴别的标记条带169条,其中父本(乌鳢)特异性条带78条,72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母本(斑鳢)特异性条带89条,71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杂交鳢另外出现了3条非双亲的条带。遗传差异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斑鳢与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5161,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相近,分别为0.7189和0.7476,斑鳢与乌鳢之间以及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之间的种群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615、0.3300和0.2909,即AMOVA分析显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个体间,斑鳢与乌鳢能区分成两大类,杂交鳢则分散于斑鳢和乌鳢种群中;在群体间,杂交鳢首先与乌鳢聚类,然后与斑鳢相聚,表明杂交鳢种群总体上更偏向于父本乌鳢。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发生混杂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对杂交鳢进行隔离养殖。本文结果将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的遗传分析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其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