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黑豆种质苗期耐荫性评价及其根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种植模式之一,而目前耐荫型专用黑豆种质十分匮乏,黑豆的耐荫机理也尚不清楚,这严重影响了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本研究旨在建立黑豆苗期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筛选出能够判断黑豆耐荫性的有效指标,并探讨不同耐荫型黑豆根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差异,为耐荫型黑豆种质的选育及耐荫机理的阐释奠定基础。试验以23个黑豆种质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自然光和遮荫2个处理。在黑豆植株V3期测定株高、茎粗、下胚轴长度、叶片干重、茎干重、主茎节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总根体积等形态指标和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黑豆苗期耐荫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结果,关联分析不同耐荫型黑豆根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黑豆苗期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筛选出蒸腾速率、株高、叶干重、最大荧光强度和初始荧光强度等5个鉴定指标。在荫蔽条件下测定苗期黑豆的上述5个指标可实现对黑豆苗期耐荫性的综合评价。同时,对23份黑豆种质的耐荫性综合评价值D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种质可划分为耐荫型、中度耐荫型和荫蔽敏感型3类。不同耐荫型黑豆种质的根系结构对弱光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黑豆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干重等根系强度指标均表现为耐荫型中度耐荫型荫蔽敏感型。这表明耐荫潜力大的黑豆根系更发达。  相似文献   

2.
不同春小麦品种耐低磷性评价及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磷高效作物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和减少磷肥施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苗期的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等8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春小麦苗期的耐低磷特性,初步筛选耐低磷材料,并进一步进行成株期的耐低磷特性鉴定,筛选出耐低磷材料和磷敏感材料,分析其在低磷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材料苗期和成株期的各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小麦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苗期8个指标转化成4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2.60%),将成株期的10个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3.23%);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值,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苗期的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划分为耐低磷型(10份)、较耐低磷型(26份)、低磷较敏感型(91份)、低磷敏感型(35份)4类。选取耐低磷型材料(5份)和低磷敏感型材料(4份),进一步进行成株期鉴定,最终筛选1份耐低磷材料wp-35和1份磷敏感材料wp-119。通过分析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发现在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根系和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且耐低磷材料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磷敏感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春小麦耐低磷特性、培育耐低磷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耐镉(Cd)性的差异,筛选出耐Cd和Cd敏感种质,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法,通过测定早熟禾幼苗干物质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材料的耐Cd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对不同浓度Cd处理下10份材料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Cd胁迫下10份草地早熟禾种质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升高,10份草地早熟禾材料苗期的干物质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等较对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经综合评价筛选出10号耐Cd材料和8号Cd敏感材料。10份草地早熟禾材料的地上部分和根系中Cd浓度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Cd浓度处理下,地上部分Cd浓度最高为10号材料,5号次之,8号地上部分的Cd浓度最低。根系Cd浓度最高是10号材料。10号材料的3种酶活性和Pro含量均高于其他材料,MDA含量均低于其他材料,表现出较高的耐Cd性,而8号材料则相反,其耐Cd性的测定结果与隶属函数评价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为草地早熟禾在重金属修复潜力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氮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差异特征,筛选氮高效的玉米自交系,以陕A群、陕B群选育的33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4份骨干自交系(‘郑58’、‘昌7-2’、‘PH6WC’和‘PH4CV’)为对照,调查了2种施肥条件下[0 kg(N)·hm?2、180 kg(N)·hm?2]玉米自交系的穗位叶SPAD值、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叶片、茎秆和籽粒氮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耐低氮性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穗位叶SPAD值、吐丝期绿叶面积、吐丝期茎干重、吐丝期叶干重和籽粒氮含量,可作为玉米自交系耐低氮能力的第2性状筛选指标。以产量作为第1性状指标,可将37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14份高产氮高效型,5份低产氮高效型,15份低产氮低效型和3份高产氮低效型。以耐低氮能力综合值D值筛选,将37份玉米自交系可分成3种类型,其中耐低氮能力较强的15份(D值≥0.5),耐低氮能力中等的15份(0.35≤D值0.5),耐低氮能力较差的7份(D值0.35)。综合分析,2种施氮条件下,‘KB215’、‘KB417’、‘KA225’、‘KB081’和‘L123098-2’5份玉米自交系具有吐丝期绿叶面积大,吐丝期茎叶干重、籽粒氮含量高和籽粒产量高,耐低氮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强化育种环境的选择压力,实施低氮选择策略,可有效提高玉米种质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花椰菜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8份花椰菜自交系资源为试材,测定了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GP)、发芽势(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苗高(SH)和根长(RL)等指标的耐盐系数,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耐盐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强弱评价结果受多个指标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并赋予测定指标以相应的权重,计算出种质材料耐盐性强弱的综合评价D值,对98份种质材料耐盐性的强弱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综合评价D值与GP、GR、GI、VI、SH、RL的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r=0.910**、0.921**、0.955**、0.972**、0.585**、0.686**),综合评价D值可以全面反映供试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分别对综合评价D值、GP、GR、GI、VI、SH、RL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发现GR、GI、VI、RL可以作为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而GP、SH不宜直接作为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基于综合评价D值聚类分析,可以将98份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分为强、中、弱、差四大群类,其中有7份材料属于强耐盐性群类的种质,可供花椰菜耐盐性品种选育改良利用及耐盐性机制、耐盐遗传机理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鉴定指标,构建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综合评价体系,挖掘高油酸花生耐冷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56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及耐冷种质筛选。结果表明,11个耐冷鉴定指标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露白萌发因子、发芽时间因子及子叶鲜重因子,发芽指数及萌发耐冷指数可以作为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的最优鉴定指标,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萌发期耐冷性强弱受多指标影响。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状综合评价D值范围为0.080~0.754,均值为0.497,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萌发期耐冷性存在较大差异。56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分为5个耐冷级别,筛选到萌发期耐冷较强材料1份、中等耐冷材料20份、耐冷较差材料29份、耐冷差材料5份及冷敏感型材料1份。本试验筛选到的耐冷种质可以作为高油酸花生耐冷育种和耐冷机理的研究材料。本研究为探明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耐冷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马铃薯耐盐性,筛选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64份二倍体马铃薯杂种后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胁迫处理,测量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杂交后代和亲本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6个形态指标,然后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以亲本为对照,比较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26个耐盐无性系和10个盐敏感无性系;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分别聚类分析,166个无性系均被分为4个耐盐性不同的类群,表明可以分别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进行聚类,筛选出在同一类群中共同包含的无性系,提高耐盐评价的精确性;后代无性系根长相对值平均值较高(62.5),且聚类分析后,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的根长相对值的差异较小,说明根长不是理想的形态筛选指标,可以考虑用主根数替代根长,作为耐盐筛选的形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快速评价大量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马铃薯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8.
《核农学报》2012,26(2)
以98份花椰菜自交系资源为试材,测定了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GP)、发芽势(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苗高(SH)和根长(RL)等指标的耐盐系数,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耐盐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强弱评价结果受多个指标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并赋予测定指标以相应的权重,计算出种质材料耐盐性强弱的综合评价D值,对98份种质材料耐盐性的强弱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综合评价D值与GP、GR、GI、VI、SH、RL的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迭极显著水平(r=0.910^**、0.921^**、0.955^**、0.972^**、0.585^**、0.686^**),综合评价D值可以全面反映供试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分别对综合评价D值、GP、GR、GI、VI、SH、RL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发现GR、GI、VI、RL可以作为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而GP、SH不宜直接作为花椰菜种质材料萌发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基于综合评价D值聚类分析,可以将98份种质材料的耐盐性分为强、中、弱、差四大群类,其中有7份材料属于强耐盐性群类的种质,可供花椰菜耐盐性品种选育改良利用及耐盐性机制、耐盐遗传机理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16份菊芋种质苗期耐盐碱性筛选与综合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6份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的耐盐碱能力进行评价,筛选出较耐盐碱胁迫的菊芋种质,可为盐碱地利用菊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以混合盐碱模拟典型盐碱胁迫环境,在幼苗期以150 mmol·L-1混合盐碱(Na2CO3︰Na HCO3︰Na Cl︰Na2SO4的摩尔比为5︰23︰9︰5)溶液处理16份菊芋种质,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植株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叶片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菊芋材料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定,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地上鲜重、全株干重和脯氨酸含量的负荷量最大,可以作为菊芋苗期耐盐碱性筛选的主要鉴定指标。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菊芋材料进行耐盐碱性排序,不同菊芋间耐盐碱性表现出明显差异,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将16份菊芋种质分为四大类,第1类:菊芋2号和3号在胁迫下表现良好,耐盐碱性最好;第2类:菊芋4号、16号(Taiyangdao)和11号(Qingyu001)耐盐碱性较好;第3类:菊芋5号、6号等10份材料为中等耐盐碱类型;第4类:菊芋9号耐盐碱性最弱。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苗期耐低氮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耐低氮玉米杂交种的苗期筛选鉴定方法,筛选出耐低氮能力强、可推广应用到生产上的玉米杂交种,本研究采用蛭石和珍珠岩盆栽、Hoagland营养液培养方式,以西南地区生产中应用的51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进行了2年的低氮胁迫苗期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各玉米品种苗期主要形态、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在指标间和品种间均有较大差异。根据相对值变异系数大小,筛选出叶面积、氮积累量、根冠比、地上部干重、根体积、根干重和单株干重7个指标作为耐低氮能力的评价指标。以7个指标归一化的变异系数为权重进行耐低氮能力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并与用全部指标(第1年为13个指标,第2年为25个指标)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7个指标评价结果与全部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得出的耐低氮能力强和弱的前10个品种的重合率分别达90%和80%,说明筛选指标的代表性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表明上述7个指标可以作为玉米苗期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并筛选出‘正红311’、‘成单30’、‘黔北2号’等适宜于中国西南丘陵山区种植的耐低氮品种。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与耐旱性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菜生产经常遭受干旱胁迫而影响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油菜种质资源的耐旱性,筛选耐旱种质,确定耐旱性鉴定指标,是耐旱新品种培育和耐旱机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利用229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在苗期设置干旱胁迫组和正常灌溉(对照)组,测定地上和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及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含水量10个性状,采用耐旱系数、聚类分析、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其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苗期干旱胁迫使甘蓝型油菜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和鲜重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而地下部干重在正常灌溉组与干旱胁迫组之间差异不显著。229份种质资源划分为8个类群,各类群表现出不同的耐旱特性。RR002、9801C、炎81-2、07037、浙油758和09-P64-1为耐旱材料, 11-P30、CY16PXW-35、08-P35、09-P36、甲972和A148为干旱敏感材料。地上部鲜重、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综合耐旱性快速、简便、准确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南瓜幼苗亚适温弱光耐受性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南瓜亚适温弱光耐受性综合评价体系,选育适宜我国冬春季设施栽培的南瓜品种,本试验以30个南瓜种质为材料(包括15个印度南瓜种质和15个中国南瓜种质),采用自然低温结合人工遮光处理方法,测定生长和生理指标的胁迫耐受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系统聚类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胁迫耐受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亚适温弱光胁迫处理后,30个南瓜种质各指标的胁迫耐受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将各指标综合成4个独立指标,聚类分析将30个种质按弱光耐受性聚为4支,隶属函数分析筛选根部干重、根部鲜重、EC值、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作为亚适温弱光耐受性鉴定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南瓜幼苗亚适温弱光耐受性预测方程(R~2=0.965,平均估算精度95%);利用该体系对30份南瓜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共获得4份亚适温弱光耐受性较强种质,分别为印度南瓜贝栗-2012D14、日南-99A17、中国南瓜黄皮小南瓜-2013D02-3和柿饼南瓜-5Bb040。本研究为南瓜亚适温弱光耐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氮胁迫对谷子苗期性状的影响和耐低氮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筛选和培育耐低氮能力强的作物品种,是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45份谷子品种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在低氮(0.1mmol·L~(-1))和正常氮(5mmol·L~(-1))条件下,测定苗高、根长和根数等22个氮效率相关指标,采用综合耐低氮系数法以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评价参试谷子品种的耐低氮性。结果表明,与正常氮条件相比,低氮胁迫下,谷子苗期根长、根冠比、地上部氮素生理效率、地下部氮素生理效率、单株氮素生理效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余17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两种评价方法均根据45个谷子品种的耐低氮能力将其划分为强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间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5类。筛选出耐低氮性较强的品种5份,编号分别为11、14、17、35和39。利用GGE双标图对品种-耐低氮相关指标的分析表明,编号39和14的耐低氮品种主要耐低氮性状为地下部干重、地下部鲜重、根长;编号为11、35和17的耐低氮品种主要耐低氮性状为地上部鲜重、叶片数、叶宽、叶长、单株氮累积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单株干质量、地上部干重、地下部氮累积量、根数、苗高和SPAD。可见不同谷子品种的耐低氮机制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谷子耐低氮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综合评价胡麻资源苗期耐盐性,筛选出合理的胡麻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为胡麻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采用300 mmol/L的NaCl溶液对10份胡麻资源进行苗期胁迫处理,分析胁迫对幼苗存活率、株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生长速率、丙二醛、脯氨酸、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10项指标的影响,结合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轮选1号、R40、DYMS和陇亚10号具有相对较强耐盐性。筛选出生长速率和过氧化物酶2个鉴定指标为胡麻苗期耐盐能力鉴定的关键指标,以这2个筛选指标计算出的耐盐性预测值与综合评价计算出的综合Z值之间极显著相关(R2=0.982 2**),表明该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将10份胡麻资源的苗期与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结果对比发现,胡麻萌发期与苗期的耐盐性具有不完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小麦的均匀度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均匀度评价模型,本研究以150份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两个环境下的籽粒形态指标:粒长(X1)、粒宽(X2)、直径(X3)、圆度(X4)、长宽比(X5)、周长(X6)、表面积(X7)及千粒重(X8),采用多样性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小麦籽粒均匀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籽粒各指标变异幅度为3.56%~9.88%;可将150份小麦材料聚类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可将8个指标转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61.330%、36.448%,代表全部数据97.778%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籽粒均匀度综合评价值(D值),将150份材料分为超高均匀度材料(12份)、高均匀度材料(80份)、中均匀度材料(56份)和低均匀度材料(2份)。通过逐步回归方程建立了小麦籽粒均匀度的数学评价模型:VP=-2.787+0.294 X2...  相似文献   

16.
以14个高粱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磷处理水平,对高粱苗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水平磷处理对高粱苗期各形态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以0.25 mmol/L作为低磷处理较适合; 2)低磷胁迫对高粱幼苗各形态指标均有不利影响,干重、植株地上部含磷量受低磷的影响较大,可作为耐低磷高粱品种的筛选指标; 3)不同高粱品种对低磷的耐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 聚类分析显示八月齐属相对耐低磷性强的品种,农858属低磷敏感型品种; 4)低磷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除可溶性蛋白外,叶绿素、 MDA、 SOD和POD活性均表现为耐低磷性强的相对变化率较小,耐低磷性弱的相对变化率较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普通菜豆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筛选抗旱种质资源以及建立抗旱性评价方法,以50份来源不同的普通菜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2种处理,在干旱胁迫12 d和复水3 d后分别取样测定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采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两者的抗旱度量值(D值)、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方程以及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普通菜豆进行苗期的抗旱鉴定及抗旱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干旱12 d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复水3 d后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与各自D值显著相关,两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与各自D值极显著相关。根据各自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50份供试材料进行抗旱级别分类,两处理分类结果的一致率达到40%,邻级率为60%,未出现跨级材料;综合两处理的分类结果进一步细分,可分为高抗、中高抗、中抗、中低抗和低抗5个抗旱级别,其中高抗材料10份、中高抗材料25份、中抗材料7份、中低抗材料6份、低抗材料2份。综上所述,普通菜豆苗期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的D值相互判定的方法可提高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干旱胁迫下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和复水后的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可作为普通菜豆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尤其是两者的MDA含量可直接用于普通菜豆资源的抗旱性鉴定。本研究为简化鉴定筛选工作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阴害直接限制了水稻高产潜力发挥。建立快速筛选耐阴水稻种质资源的技术对利用耐阴种质、选育耐阴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中粳02428、南粳35、中籼苏农3037为材料对各种筛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苗期黑暗下保绿能力与弱光驯化下同期的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变化,同分蘖-拨节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变化以及与瞬时弱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相一致。此指标鉴定水稻苗期黑暗下保绿能力简单方便,故可用于建立耐阴种质快速筛选技术。  相似文献   

19.
花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和综合评价黑龙江省种植的花生品种抗寒能力,本研究以该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花生品种吉花3号(JH3)、四粒红(SLH)、白沙1016(BS1016)、宏花1号(HH1)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下出苗率、出苗时间、生理生化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出苗时间(ED)延长,出苗率(ER)降低,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积累,相对膜透性(RMP)、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加。低温胁迫下SLH出苗时间最短,出苗率最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苗期抗寒性发现,SLH抗寒性最强,JH3抗寒性中等,BS1016和HH1抗寒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抗寒综合评价值与S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D和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抗寒性评价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均表明多粒型SLH具有较强抗寒性,适宜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种植。本研究为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萌发期干旱影响绿肥作物箭筈豌豆 (Vicia sativa L.) 生产。筛选关键、敏感抗旱评价指标,开展不同箭筈豌豆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为挖掘抗旱种质和开展抗旱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分布于箭筈豌豆主要种植区的14份代表性箭筈豌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以蒸馏水处理为试验对照,分别设置2.5%、5%、10%和15% 等4个不同PEG-6000 (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6000) 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和计算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指数、胚根长、胚芽长、胚根重、胚芽重、胚根长/胚芽长值、胚根重/胚芽重值和活力指数等11项指标及其相应抗旱系数。  【结果】  4个PEG-6000浓度胁迫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供试箭筈豌豆各测试指标及其抗旱系数 (P < 0.05),14个种质资源的测试指标变异系数为11.40%~48.71%,抗旱系数的变异系数为10.20%~46.56%。大多数测试指标抗旱系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变化范围为0.182~0.956。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各指标抗旱系数降维为3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综合指标,3个主成分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5.9%。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方法,各资源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数 (D值) 平均数为0.420,变异系数为50.6%,9号种质资源D值最高,10号种质资源D值最低。基于聚类分析方法,14份箭筈豌豆资源可根据抗旱特性不同聚为4类,抗旱等级划分与不同等级D值大小相一致,9号资源为强抗旱资源,14号资源为较强抗旱资源,中等与弱抗旱资源占总资源量85.8%。基于逐步回归方法,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数D值与各鉴定指标抗旱系数的回归关系为D = 1.31X1 + 0.566X2 + 0.183X3–1.068 (R2 = 0.991, P < 0.001, X1、X2、X3分别表示发芽指数、胚根重和胚根长抗旱系数)。  【结论】  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数D值是表征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特性的有效指标,发芽指数、胚根重和胚根长抗旱系数可以解释99.1%的不同种质资源抗旱性变异,鉴定获得2份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箭筈豌豆资源,85%以上的供试箭筈豌豆资源为中等或弱抗旱性种质资源,选择抗旱性种质资源是箭筈豌豆高效生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