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来源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选取15头2~8周龄的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乳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比例分别为80∶20、50∶50及20∶80的代乳品,记为S20、S50、S80组.结果表明:蛋白质来源影响犊牛胃肠道器官与犊牛体重的比值,其中瘤网胃相对比重随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上升,皱胃则与之相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胰脏的相对比重随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降低.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增加可促进犊牛瘤网胃的发育,通过切片观察发现S80组犊牛瘤胃乳头高度较高、呈舌状或圆筒状、上皮颜色较深,该组犊牛瘤胃功能发育较好.不同蛋白质来源影响犊牛肠道的绒毛形态,但不显著影响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小肠各段的比值均在3.0~4.7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利用植物性蛋白代乳品饲喂早期断奶犊牛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瘤胃发育,并未对肠道绒毛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对断奶羔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42日龄的断奶羔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黄霉素的饲粮,丁酸钠A组和丁酸钠B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和3 g/kg包膜丁酸钠的饲粮。各组分别在试验第14天、第28天选取3只羔羊屠宰取样。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时,各组断奶羔羊的瘤胃相对质量和相对容积以及各胃肠道形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28天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丁酸钠B组瘤胃背囊的肌层厚度,瘤胃腹囊的肌层厚度、乳头高度,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空肠绒毛表面积以及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 g/kg包膜丁酸钠并持续饲喂28 d可以促进断奶羔羊瘤胃乳头和肌层以及肠道绒毛的生长,增加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利于胃肠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犊牛瘤胃发酵、微生物酶活性及瘤胃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15头荷斯坦公犊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22%、20.21%和24.30%的开食料.开食料采用限饲,试验在犊牛的8~16周龄进行.在犊牛12周龄晨饲3 h后通过瘤胃导管、16周龄晨饲前通过屠宰采集瘤胃液以研究瘤胃发酵、吸收能力和微生物酶活性.16周龄时对犊牛进行屠宰,取瘤胃组织样晶以研究瘤胃上皮细胞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高蛋白质组的瘤胃液pH在12周龄时较低,但在16周龄时则较高.高蛋白质组的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要高于其他2组(P>0.05).中蛋白质组的α-淀粉酶活性要低于其他2组(P>0.05).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同一组16周龄时要高于12周龄(P>0.05).瘤胃发育结果表明,犊牛在16周龄时,中蛋白质组的瘤胃相对重量在3个组中最低.低蛋白质组的瘤胃乳头长度和黏膜厚度要高于中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P>0.05),但足中蛋白质组的瘤胃乳头宽度在3组中最大.由以上结果可知,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8~16周龄犊牛瘤胃发酵、微生物晦活性和瘤胃发育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高水平的粗蛋白质有提高瘤胃的发酵能力和微生物酶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对犊牛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用18头3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β-内酰胺类抗奶,试验组犊牛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试验抗奶巴氏杀菌的条件为:63~65℃加热30 min。犊牛60日龄断奶,试验期为180 d。结果表明:1)与β-内酰胺类抗奶相比,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中总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 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3~60日龄期间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犊牛在3~10日龄和3~60日龄期间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 0.05); 3)试验组和对照组犊牛在60、90和180日龄时的瘤胃背囊和腹囊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黏膜厚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在60日龄时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90日龄时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90日龄时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60、90和180日龄时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90和180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而各测定时间点的回肠组织形态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喂巴氏杀菌β-内酰胺类抗奶提高了犊牛哺乳期的生长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犊牛的胃肠道发育,主要体现在促进小肠形态学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器官发育、胃肠道形态发育及直肠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选取42头新生荷斯坦犊牛,按照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添加量不同分为:0(对照组)、25、50、75、100和200 mg/kg 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56 d.试验结束时屠宰,取瘤胃前背盲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做肠道组织切片,收集直肠内容物经稀释后做微生物计数.结果显示:瘤网胃相对比重有随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含量升高而上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肠各段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V/C)以75 mg/kg组显著大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以75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乳酸菌数也以75 mg/kg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早期断奶犊牛日粮中添加75 mg/kg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早期断奶犊牛的小肠绒毛高度,增加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减少疾病发生,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3~4月龄中国荷斯坦犊牛的适宜饲粮蛋白水平。选取24头65日龄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19%、21%和23%3种蛋白水平饲粮,分析饲粮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19%、21%和23%3种蛋白水平饲粮后,试验全组的日增重分别为(1.19±0.16)kg/d、(1.23±0.16)kg/d、(1.24±0.13)kg/d,组间差异不显著;饲粮蛋白水平对犊牛体斜长显著影响(P<0.05)。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随着饲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等的影响不显著。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随饲粮蛋白质水平提高而减低。综合试验犊牛日增重、体尺指标、血液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19%蛋白水平的饲粮对于3~4月龄犊牛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犊牛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后期的生产性能。纤维在瘤胃中发酵成挥发性脂肪酸为犊牛提供能量,同时维持瘤胃环境、调控犊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刺激瘤胃的发育。日粮中的纤维对犊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日粮纤维水平和来源对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瘤胃发育、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纤维在犊牛的饲粮中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断奶前补饲粉状精料和颗粒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整个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颗粒料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8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在其12日龄时与母羊分离,饲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的羊奶粉(羊奶粉∶水=1∶10)。经过3 d适应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9)和试验组(treatment group,n=9):对照组羔羊自由采食粉状精料,试验组羔羊自由采食颗粒料。两组羔羊每只每天均给予相同的奶粉量(600 mL·d~(-1)),所有羔羊自由饮水。试验过程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周于晨饲前称量羔羊体重。羔羊42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称量胃肠道各部位重量,采集胃肠道各部位组织样品进行上皮形态测定。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羔羊第6周龄(P=0.047)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羔羊第4(P=0.030)和第5周龄(P=0.019)的平均日增重。早期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第4(P=0.048)、5(P0.001)和6周龄(P0.001)的羔羊体重。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对羔羊胃肠道重量和肠道长度无显著(P0.05)影响;显著增加羔羊瘤胃乳头的长(P0.001)、宽(P0.001)和上皮吸收面积(P=0.038),但对瘤胃上皮乳头个数(P=0.230)无显著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胃肠道上皮结构,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P=0.027),但对瘤胃上皮角质层(P=0.577)、棘基层(P=0.153)和上皮总厚度无显著影响(P=0.486)。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1)、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0)。补饲颗粒料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0)、对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增加的趋势(P=0.087),但对空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258)。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2),但对回肠隐窝深度(P=0.761)无显著影响。两组羔羊盲肠上皮(P=0.266)和结肠上皮(P=0.526)厚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促进了羔羊瘤胃上皮和小肠上皮的发育,但对后肠上皮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6):57-6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纤维对生长猪养分消化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18头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添加5%淀粉(对照组)、菊粉和微晶纤维素的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结束前,采用酸不溶灰分指示剂法测定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采集肠道样品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添加菊粉和微晶纤维素对生长猪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菊粉有提高粗灰分消化率的趋势;与微晶纤维素组相比,菊粉极显著提高了干物质、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P0.01)。菊粉组回肠绒毛高度以及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高于对照组及微晶纤维素组(P0.05),微晶纤维素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菊粉和微晶纤维素显著提高了结肠隐窝杯状细胞的数目(P0.05)。因此,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5%的低黏度日粮纤维对主要养分物质的消化率影响并不显著。高发酵性能的日粮纤维可以改善了生长猪肠道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杯状细胞数量,对生长猪肠道营养功能和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功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30只(50±5)日龄、体重为(25±2)kg的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5%和1.0%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其中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延胡索酸二钠未显著影响瘤胃液p H(P0.05),而显著降低了氨态氮浓度(P0.05);延胡索酸二钠极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乳酸浓度(P0.01);1.0%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小肠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5%组羔羊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肠绒毛高度分别显著增加了30.3%、30.6%、46.1%(P0.05);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0.5%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增加了58.6%;0.5%和1.0%组羔羊的瘤胃壁乳头高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9.84和156.74μm(P0.05);试验组瘤胃壁乳头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羔羊的生长性能,促进了早期断奶羔羊瘤胃及肠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头荷斯坦公犊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22%(低蛋白质组)、20.21%(中蛋白质组)和24.30%(高蛋白质组)的开食料。开食料采用限饲,试验在犊牛的8~16周龄进行,在10周龄和13周龄时,每组分别选取3头牛进行代谢试验。试验期为7d,采取全收粪法。结果表明,10周龄时,除粗蛋白质外,低蛋白质组的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均高于另外两组。13周龄时,除干物质外,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犊牛的粪氮、尿氮、吸收氮、沉积氮和氮的总利用率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由此可得,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存在影响,犊牛的吸收氮和沉积氮随开食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氮的排放也会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根据胎次、体重相近原则,选择90头26日龄体重为(4.75±0.38)kg的杜枫姜断奶仔猪,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日粮中添加17.5%发酵豆粕)和试验Ⅱ组(日粮中添加35%发酵豆粕),每组3个重复,各重复10头.结果表明:试验Ⅰ、Ⅱ组仔猪日增重分别增加13.90%(P<0.05)、50.55%(P<0.01),料重比分别降低4.21%(JP>0.05)、19.47%(P<0.05).试验Ⅱ组、试验Ⅰ组仔猪腹泻率均极显著(P<0.01)、(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Ⅰ、Ⅱ组仔猪粗脂肪、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钙、磷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两试验组仔猪胃内容物pH、胃黏膜和胃壁厚度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的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肉牛真胃食糜营养流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4头体重(650±20)kg,安装有瘤胃、真胃瘘管的荷斯坦(Holstein)公牛,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和进食量相同的4种蛋白质水平日粮,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真胃食糜标记物,全收粪法收集粪样,测定真胃食糜和粪便中的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流量及在瘤胃内和真胃后段消化道(简称肠道)内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瘤胃及全消化道的OM、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真胃食糜的粗蛋白质量(P<0.05),但全消化道CP表观消化率没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代乳品中不同蛋白质来源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选取15头2-8周龄的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乳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比例分别为80:20、50:50及20:80的代乳品,记为S20、S50、S80组。结果表明:蛋白质来源影响犊牛胃肠道器官与犊牛体重的比值,其中瘤网胃相对比重随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上升,皱胃则与之相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胰脏的相对比重随植物性蛋白含量升高而降低。日粮植物性蛋白含量增加可促进犊牛瘤网胃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及赖氨酸/蛋氨酸(Lys/Met)对早期断奶藏羔羊生长性能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55±2)日龄、平均体重(10.85±0.65)kg断奶藏羔羊98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4只,公母各占1/2。设3个饲粮蛋白质水平(21.03%、18.02%和15.01%),调整蛋白质水平为18.02%和15.01%的饲粮的Lys/Met分别为2.6、3.1和3.6。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1)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藏羔羊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增加,腹泻率降低,藏羔羊瘤胃等复胃增重,小肠增长,瘤胃乳头和小肠绒毛发育得到优化;2)藏羔羊早期断奶饲粮在18.02%及15.01%蛋白质水平下,以Lys/Met为3.1的配比效果为最佳;3)蛋白质水平为18.02%(Lys/Met=3.1)的饲粮可替代21.03%的高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5.01%(Lys/Met=3.1)的饲粮可替代18.02%的中蛋白质饲粮。结果提示,适宜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及Lys/Met能够促进早期断奶藏羔羊胃肠道良好的生长发育,合理的Lys/Met能够降低其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 ,首先必须培养好仔猪 ,而培育好仔猪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设法保证仔猪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影响仔猪消化系统发育和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搞清这些因素对促进消化系统发育、保障肠道健康、正确选用饲料原料、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影响因素中又以日粮因素最为明显。关于日粮因素对胃肠道发育和健康影响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蛋白质来源差异对消化率的影响以及日粮抗原 (如大豆球蛋白 )对仔猪肠道结构 (绒毛及隐窝 )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笔者将另行文报道 ,本文将近年来肠道局部碳水化合物营养对肠道的特殊…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确定在2~14周龄提高后备犊牛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是否会影响乳腺的发育。在2周龄时,将荷斯坦后备犊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即在阶段1(2~8周龄)设计2个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水平(中等摄入水平用M表示;高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用H表示),在阶段2(8~14周龄)设计2个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水平(用L表示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用H表示高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这样可保证所有4组(ML、MH、HL、HH)犊牛均可保持在平均初始体重接近。在阶段1,M组日粮由标准代乳粉(21.3%粗蛋白质、21.3%粗脂肪)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6.5%的谷物混合精料组成,代乳粉的摄入量按犊牛体重的1.1%进行饲喂,而谷物混合精料进行限饲,从而使犊牛日增重控制在400g。而L组犊牛在阶段2仅饲喂谷物混合精料。在阶段1,H组日粮由高蛋白质代乳粉(30.3%粗蛋白质,15.9%粗脂肪)和粗蛋白质21.3%的谷物混合精料组成,代乳粉的摄入量按犊牛体重的2%进行饲喂,而谷物混合精料进行自由采食。在阶段2,H组犊牛仅饲喂21.3%的谷物混合精料。在试验中,犊牛通过饲喂代乳粉在7周龄进行陆续断奶,并分别在8周龄(屠宰11头)和14周龄(屠宰41头)进行比较屠宰试验,从乳房的1/2,并根据距离乳头的远近距离,分别在靠近乳头的乳腺近区、中区、远区进行软组织采样,用于软组织容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DNA含量、RNA含量和外周软组织测定。总的软组织、软组织DNA、软组织RNA以及DNA浓度、RNA浓度在阶段2饲喂H组日粮的犊牛均有所增加。被乳腺上皮占据的软组织不受日粮处理影响,但是在阶段2,用Ki67作为上皮细胞增殖标记,结果表明,与阶段1中H日粮组犊牛相比,在阶段1饲喂M日粮组犊牛上皮细胞增殖较快。日粮不影响软组织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RNA/DNA比率。在2~8周龄,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则可提高软组织量和乳腺软组织中DNA和RNA的含量,而没有提高软组织中脂肪的沉积量。日粮处理同时也影响了乳腺软组织的发育和软组织下管状上皮细胞增殖。而这些变化对以后泌乳潜力的影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断奶前补饲粉状精料和颗粒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整个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颗粒料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8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在其12日龄时与母羊分离,饲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的羊奶粉(羊奶粉:水=1:10)。经过3 d适应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9)和试验组(treatment group,n=9):对照组羔羊自由采食粉状精料,试验组羔羊自由采食颗粒料。两组羔羊每只每天均给予相同的奶粉量(600 mL·d-1),所有羔羊自由饮水。试验过程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周于晨饲前称量羔羊体重。羔羊42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称量胃肠道各部位重量,采集胃肠道各部位组织样品进行上皮形态测定。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羔羊第6周龄(P=0.047)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羔羊第4(P=0.030)和第5周龄(P=0.019)的平均日增重。早期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第4(P=0.048)、5(P<0.001)和6周龄(P<0.001)的羔羊体重。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对羔羊胃肠道重量和肠道长度无显著(P>0.05)影响;显著增加羔羊瘤胃乳头的长(P<0.001)、宽(P<0.001)和上皮吸收面积(P=0.038),但对瘤胃上皮乳头个数(P=0.230)无显著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胃肠道上皮结构,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P=0.027),但对瘤胃上皮角质层(P=0.577)、棘基层(P=0.153)和上皮总厚度无显著影响(P=0.486)。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1)、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0)。补饲颗粒料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0)、对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增加的趋势(P=0.087),但对空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258)。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2),但对回肠隐窝深度(P=0.761)无显著影响。两组羔羊盲肠上皮(P=0.266)和结肠上皮(P=0.526)厚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促进了羔羊瘤胃上皮和小肠上皮的发育,但对后肠上皮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幼龄阶段是反刍动物生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营养供应、生长发育状况和瘤胃发育程度决定了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率。由于幼龄阶段消化代谢系统发育不完善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此阶段日粮的营养水平,尤其是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在反刍动物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营养供给不足或超量供给都会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这种情况甚至会伴随其一生。而幼龄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和纤维水平对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调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适量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幼龄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程度,并由于饲料中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氮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的发育。在保证精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提高日粮中NDF水平可提高幼龄反刍动物开食料的采食量,提高生长性能和促进瘤胃发育,同时也伴随着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提高。但由于试验动物或原料来源不同,在相关试验中仍存在不同的试验结果。为此,作者针对日粮中不同蛋白质和NDF水平对幼龄反刍动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以及出现不同试验结果的原因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为解决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问题、提高其饲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幼龄阶段是反刍动物生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营养供应、生长发育状况和瘤胃发育程度决定了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率。由于幼龄阶段消化代谢系统发育不完善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此阶段日粮的营养水平,尤其是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在反刍动物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营养供给不足或超量供给都会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这种情况甚至会伴随其一生。而幼龄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和纤维水平对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调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适量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幼龄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程度,并由于饲料中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氮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的发育。在保证精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提高日粮中NDF水平可提高幼龄反刍动物开食料的采食量,提高生长性能和促进瘤胃发育,同时也伴随着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提高。但由于试验动物或原料来源不同,在相关试验中仍存在不同的试验结果。为此,作者针对日粮中不同蛋白质和NDF水平对幼龄反刍动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以及出现不同试验结果的原因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为解决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问题、提高其饲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