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分析猪瘟病毒湖北流行株(CSFV-HBWH-2017株)E2基因遗传变化规律,参照Gen Bank公布的CSFV-E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SFV-HBWH-2017株E2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E2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为1 489 bp,编码49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HBWH-2017株与Gen Bank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0%~96.0%,与湖南HNLY-2011株同源性高达96%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2.1c亚型,表明2.1c毒株已经成为湖北地区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羊口疮病毒湖北株(ORFV-HB-YX株)F1L基因遗传变化规律,参照Gen Bank公布的ORFV-F1L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ORFV-HB株F1L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1L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为999 bp,编码33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HB-YX株与Gen Bank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8.0%,与福建FJ-GO株同源性高达98%,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3.
以供试羊皮肤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根据Gen Bank中登陆的绵羊LHx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RT-PCR合成的LHx2基因编码区第一链c DNA,回收、纯化反应产物,将目的基因与p MD18-T载体连接、转化,获得阳性重组质粒,成功克隆新吉细毛羊LHx2基因c DNA序列,测序长为1 215 bp。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物种间同源性均在80%以上。该基因编码40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物种间同源性差异较大;蛋白二级结构分析显示LHx2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柔韧性较高;蛋白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较为完整。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新吉细毛羊LHx2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山东省某种鸭场送检的鸭胚中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TMUV),命名为SDBZ株。根据Gen Bank上已发表的TMUV NS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对该分离株NS3基因扩增并测序,将获得的SDBZ株NS3基因与Gen Bank中的11株TMUV及10株其他黄病毒属病毒基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S3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TMUV-WZDu、SDLY、JS804的同源性可达98.9%,与其他黄病毒属病毒基因同源性较低,为53.7%~77.2%。该研究结果为证明TMUV垂直感染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黑蜂王台病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在吉林省内疑似蜜蜂黑蜂王台病病料中分离到1株BQCV毒株,记为中国BQCV-JL1(KP119603),对该分离株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VP基因。结果表明:V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报道的BQCV VP基因序列同源性在89%~99%之间。将VP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报道的17个序列进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其中与日本分离株4(AB605360)、日本分离株3(AB605359)、日本分离株2(AB605358)及日本分离株Ac1(AB638414)、日本分离株Am3(AB638413)、日本分离株Am2(AB638412)株同源性最高(99%),而与南非分离株(AF183905)同源性最低(89%)。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蜜蜂残翼病毒(DWV)的遗传变异特点,试验从吉林某地蜂场疑似蜜蜂残翼病的病蜂中初步分离得到1株DWV毒株,采用RT-PCR技术扩增VP1基因并对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的DWV毒株衣壳蛋白VP1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左右;将此分离毒株DWV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的10个序列进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证实其与AB070959.1、NC_005876.1的同源性最近,而与HM067437.1、KJ437447.1的同源性最低。  相似文献   

7.
猪瘟病毒四川分离株E2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en Bank登录的猪瘟病毒(CSFV)参考株(登录号:NC_009089.1)的E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K-15细胞培养增殖CSFV四川分离株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CSFV疫苗株E2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et-32a-BL2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门Pet-32a-E2,并进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显示,构建的Pet-32a-E2质粒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119 bp,共编码373个氨基酸,与Gen Bank登录的CSFV参考株NC_009089.1的E2蛋白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8%,氨基酸同源性为98.9%;与石门株兔化弱毒E2蛋白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4%,氨基酸同源性为93.9%。对E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E2蛋白分子质量为41.6 ku,等电点PI为5.72,是弱酸性蛋白;E2蛋白不含信号肽序列,为可溶性蛋白,有跨膜区,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内。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后期CSFV E2蛋白表达,开展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流行情况和其ORF2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2016年采自广西北部湾地区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户的306份疑似PCV2感染猪的血液和组织样品进行了PCV2的病原学检测,同时对分离的4株PCV2 ORF2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与Gen Bank中登录的34株国内外PCV2参考株ORF2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CV2检测阳性样品为129份,阳性率为42.16%。随机选取的4份阳性病料PCV2 ORF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4个毒株遗传关系上均属于Group 1(PCV2b),其中BBW-1和BBW-2分离株属于1A分支且分别与Fd3株(AY321984)和NL_PMWS_3株(AY484415)同源性较高,BBW-3和BBW-4分离株属于1B分支且BBW-4分离株与Hu Zhou0301株(AY536756)和NL_Control_1株(AY484407)同源性较高,其ORF2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99.5%和93.9%~95.4%,说明该地区PCV2的优势基因型是PCV2b。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掌握广西北部湾地区PCV2流行毒株同源性情况,而且将为该地区(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AD)的防治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5)
为分析乌鲁木齐市猪圆环病毒2型(PCV2)遗传变异情况,对疑似感染PCV2组织样品的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测序的5株PCV2基因组3株全长为1 766 bp,2株全长为1 767 bp,5株PCV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6.1%~99.5%之间,与Gen Bank国内外已发表的17株PCV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4.5%~99.7%之间;遗传进化树显示,3株属于新出现的PCV2d亚型毒株,2株属于国内优势流行的PCV2b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10.
利用MDBK细胞从青海省刚察县某藏羊养殖小区发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一株病毒,通过临床症状、PCR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法对该株病毒进行了鉴定,证实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QHGC01。参照Gen Bank中ORFV 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ORFV-QHGC01株F1L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F1L基因片段长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AF097215、AY040081、AY040082、AY040083、AY040084、AY040085、FJ808075、HQ221964、JQ271535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5.6%,96.1%,96.2%,97.5%,97.2%,96.5%,95.3%,98.3%。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ORFV-QHMH01分离株与参考毒株JQ271535的亲缘关系较近,这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F1L基因具有较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cDNA序列和曼氏血吸虫的原肌球蛋白cDNA序列M27512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土耳其东毕吸虫的原肌球蛋白全长c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TM序列全长1125bp,5’非翻译区为1bp~124bp,3’非翻译区为980bp~1125bp,开放阅读框为125bp~979bp,编码284个氨基酸。将该序列与其他血吸虫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与埃及血吸虫的TM同源性为90%,与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的TM同源性均为88%,该基因已经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N560898。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克隆了编码日本血吸虫WD40信号蛋白的cDNA,并分析了WD40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情况.同时还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该蛋白的部分序列进行了表达,并进行了重组蛋白的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本研究中获得多克隆抗体可与重组表达的蛋白和血吸虫全虫蛋白裂解物具有特异性反应.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WD40信号分子的功能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血吸虫编码Akt蛋白的cDNA并对编码该蛋白的cDNA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日本血吸虫存在两个Akt蛋白。利用PCR将其中一个Akt蛋白催化功能域的编码cDNA进行了克隆,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此蛋白片段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了重组蛋白的纯化,将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能被日本血吸虫Akt重组蛋白特异性识别。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中东方田鼠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噬茵体展示cDNA文库获得的10个阳性克隆中的8个噬茵体克隆单独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观察对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预防效果,以筛选其中具有发展成疫苗的候选抗原编码基因.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展示血吸虫锌指蛋白的1号噬茵体克隆免疫组在两次实验中分别获得了32.10%和31.25%的减虫率、61.14%和47.31%的肝脏减卵率,虫体合抱率分别由92.59%、57.39%下降到69.09%、41.03%;其它噬茵体克隆单独免疫组或联合免疫组在第一次实验中均获得了8.02%~32.72%的减虫率和40.19%~69.53%的减卵率,但在第二次实验中未能得到验证.研究结果提示,日本血吸虫环状锌指蛋白(1号克隆)编码基因在疫苗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选用 30只普通级 BAL B/ c雄性小鼠为试验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浸水组和游泳疲劳组。利用改进后的 m RNA差异显示法筛选疲劳小鼠骨骼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DD- ESTs) ,经反向 Northern blot和测序鉴定后 ,获得了 4条阳性目的片段 ,其中有 3条 DD- ESTs只在游泳疲劳组表达 ,另一条呈现下调表达现象 ,登录 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 AY5 4 36 4 9、AY5 4 36 5 0、AY5 4 36 5 1和 AY5 4 36 5 2 ,为阐明疲劳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对日本血吸虫细胞因子诱导凋亡因子CIAPIN1(cytokine induced apoptosis inhibitor 1)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日本血吸虫存在CIAPIN1同源基因,将其命名为SjCIAPIN1,SjCIAPIN1基因已知cDNA长1143 bp,包括完整的CDS,编码27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0.55863 kDa。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对该蛋白进行了重组表达和纯化,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制备。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SjCIAPIN1重组蛋白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17.
贡成良  张传溪 《蚕业科学》1998,24(3):162-169
将pGEX-3X中由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编码的26kD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Sj26和凝血因子Xa凝血酶位点引入到BacPAK8构建了融合表达杆状病毒转移载体BacSj26;将28kD的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通过PCR突变消除终止密码后,引入BacPAK8构建了融合表达转移载体BacGST28。将P(MFHT)中的6×His序列克隆进BacPAK8,从而构建了6×His融合表达转移载体BacHis。这些融合表达转移载体的构建,为表达产物的一步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兔、牛、人及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血清蛋白为对照,分别提取东方田鼠和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皮肤、骨髓和脑组织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综合比较和筛选东方田鼠组织及血清中潜在的抗日本血吸虫相关蛋白组分。结果表明,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小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12和45 d,其血清中85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东方田鼠表达量明显上调,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东方田鼠肝脏及血清中150 ku组分蛋白电泳条带与其他动物相同组织中相应蛋白质在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表达丰度高,该蛋白质组分可能与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野桑蚕抗病毒蛋白基因(Lipase)的克隆与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野桑蚕幼虫中肠细胞克隆获得了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脂肪酶基因(Lipase)cDNA(GenBank:AY945212)。该基因cDNA大小906 bp,编码30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28.9 kD。进一步克隆了其全长基因组,结果表明该基因由2 147 bp组成,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该基因在野桑蚕体内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仅限于野桑蚕中肠组织表达,且在幼虫龄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幼虫眠期和熟蚕期几乎没有表达。通过基因体外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Lipase,能够有效抑制BmNPV病毒对家蚕的感染,说明该蛋白具有较强的抗BmNPV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与东方田鼠抗性相关的血吸虫靶基因。方法以东方田鼠肺脏裂解物为探针,亲和淘洗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44d)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三轮筛选后.随机挑取76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了13个有效EST序列,其中8条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同源,5个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均无同源性,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这13个有效EST编码蛋白主要与血吸虫基因表达调控及蛋白质加工修饰相关。结论东方田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吸虫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血吸虫的发育,可能是东方田鼠具有抗血吸虫特性的一个重要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