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韧皮部卸载和韧皮部后运输在调节蔗糖在库器官间的分配、维持果实的库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实的产量和质量。本文研究目的是明确蓝莓同化物韧皮部卸载的机制与糖代谢机制。【方法】以5年生高丛蓝莓品种‘喜来’(‘Sierra’)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发育时期的蓝莓果实韧皮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综合运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实时观察果实内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分析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等。【结果】对韧皮部细胞进行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在蓝莓果实整个发育期,果实韧皮部SE/CC(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均未发现胞间连丝,从而形成了共质体隔离,但在薄壁细胞之间、薄壁细胞与果肉细胞之间存在大量胞间连丝。荧光染料CF[5(6)-羧基荧光素]的活细胞示踪试验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CF均被严格限制在韧皮部中,没有扩散到周围的薄壁细胞。这些结果证实蓝莓果实同化物以质外体卸载途径为主,韧皮部后运输存在着活跃的共质体途径,大量胞间连丝的存在有利于薄壁细胞之间以及薄壁细胞与果肉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进一步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蓝莓果实的整个发育期,转化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为证实蓝莓果实同化物以质外体卸载为主提供了证据。对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显示,在果实发育的各个阶段,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蔗糖酶的分解活性始终大于合成活性;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进一步升高,显示果实发育后期果肉细胞内进行着活跃的蔗糖分解、转化及贮藏过程,且糖积累与转化酶、蔗糖合酶和蔗糖磷酸合酶等酶活性成正相关。在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综合作用是影响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的重要因子。【结论】蓝莓果实同化物以质外体卸载途径为主,韧皮部后运输存在着活跃的共质体途径。蓝莓果实主要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且糖积累与转化酶、蔗糖合酶和蔗糖磷酸合酶等酶活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枸杞果实糖代谢机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枸杞果实中糖的种类、积累及其蔗糖代谢与运输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枸杞果实中的单糖主要有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等,其中的寡糖有麦芽糖、蔗糖和一种低聚糖,其多糖物质包括枸杞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枸杞果实糖分积累的方式为己糖积累型;枸杞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经过韧皮部长距离运输至库,韧皮部后运输主要以质外体途径为主;蔗糖在枸杞果实中进行转化,其中关键酶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转化酶(Ivr);影响枸杞果实糖分积累和代谢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土壤肥力、盐分含量、水分状况、光照、大气CO_2浓度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揭示枸杞果实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系统进行CO2浓度升高处理(800±20μmol·mol-1),以自然环境CO2浓度(400±20μmol·mol-1)为对照,处理60天后收集幼果期、青果期、转色期、红果期的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测定其糖组分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1) CO2浓度升高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过程中半乳糖、蔗糖和总糖的积累,红果期半乳糖、果糖、蔗糖、总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升35.71%、23.18%、19.57%和12.23%(P<0.05)。2) 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发育期根、茎、叶和果实组织中苹果酸合成酶(LbMS)、中性转化酶(LbAI)、蔗糖磷酸合成酶(LbSPS)及蔗糖合成酶(LbS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α-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4.
以鲜黄梨为试材,应用WinsCanopy2005a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仪对平棚形、V字形和疏散分层形3种树形的冠层结构特点和光合能力进行比较,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含量及山梨醇转化酶活性,研究树形对果实中糖分积累及山梨醇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棚形冠层开度和冠下直射、散射及总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显著高于其他2种树形,其透光性最好,光合能力最强。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的含量及山梨醇转化酶活性均以平棚形最高,V字形次之,疏散分层形最低且差异显著。果实在发育前期均以积累山梨醇和淀粉为主,后期以积累果糖为主;山梨醇脱氢酶和山梨醇氧化酶在果实发育早中期活性逐渐增加,后期二者活性降低,但较前期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时期茎秆内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本研究以毛竹笋竹为试材,测定茎秆不同节间内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质量分数,及碳水化合物代谢酶活性。结果显示:可溶性糖在竹篼内最高为77.1 mg·g~(-1),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随着节间的升高而下降,第10节间比第1节间分别降低了35.3%、41.5%和35.3%(P0.01);竹篼中淀粉比基部第1节间高了30.3%(P0.01),从基部到顶部淀粉逐渐上升;纤维素随节间的升高下降,第10节间比第1节间下降了51.6%(P0.01)。从茎秆基部到顶部,转化酶(Inv)活性上升,第4节间达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支链淀粉酶(PUL)和淀粉磷酸化酶(SP)活性随节间的升高均降低趋势,第13节间比第1节间分别降低了81.6%、87.8%、94.9%和85.2%(P0.01)。蔗糖与葡萄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与果糖、葡萄糖和纤维素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SS和SPS酶活性与蔗糖和葡萄糖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节间内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差异,茎秆的发育和成熟是由基部到顶部顺次完成的,中下部生长较快;SS和SPS可能是毛竹茎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6.
对晋中市太谷县东贾村日光温室内外壶瓶枣果实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测量了该品种果实的横径、纵径、单果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同时测定了果肉硬度和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总酸和微量元素铁、锌含量。从果实形状和果实品质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壶瓶枣日光温室与露地栽植壶瓶枣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新红星苹果叶片和果实中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海棠砧新红星苹果叶片和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叶片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果实中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动态。结果表明,苹果叶片和叶柄叶的碳水化合物以山梨醇为主,但在果实中山梨醇含量却很少,而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和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枣果实成熟期遇雨易开裂,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引起枣果实开裂的水分吸收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探明枣裂果机制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以易裂果的‘壶瓶枣’果实为试材,通过染液示踪结合体视镜观测枣果实不同部位的吸水分布,确定枣果实可能的吸水途径;通过蜡封果实不同部位结合浸水处理,测定枣果实不同部位单位时间内吸水量的差异;利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分析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变化与吸水和裂果的关系。【结果】1)‘壶瓶枣’果实的果面、果梗和梗洼部位均可吸水,在易裂果的果实着色期3个部位的相对吸水量分别占51%~54%、31%~40%和9%~18%。2)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面气孔木栓化形成皮孔,部分皮孔形成微裂隙,果面吸水量成倍增加;水分可以通过开放的皮孔和微裂隙进入果实,吸水途径包括共质体途径吸水和质外体途径吸水。3)自然降雨形成的裂果和浸水试验中的裂果上均普遍观察到宏观裂纹经过2个以上的果点连接成线、交叉裂口的交叉点为果点所在位置,证明枣果实表面气孔是引起果实宏观开裂的诱因。【结论】枣果面气孔在果实成熟进程中形成的皮孔和微裂隙是果实吸水的主要部位,也是枣果实吸水开裂的诱因;果实表面同时存在水分进入果实内部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宁夏枸杞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为探究枸杞及其他木本经济林植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优质高效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开顶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及自动监控系统模拟控制CO2浓度,测定宁夏枸杞在升高CO2浓度环境下植株营养生长指标与果实糖分含量、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1) CO2浓度升高,促进宁夏枸杞植株生长发育,苗高增长量较对照分别高11.67%和18.65%,地径分别高55.09%和62.58%,新梢加长和加粗生长均呈增加趋势。2) 2种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果实横径较对照分别增加4.56%和7.71%,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5.05%和34.53%,果实更加饱满。3) 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夏果(处理90天左右)果实中果糖含量较对照略高,秋果(处理120天后)含量比对照分别低1.39%和3.98%。试验处理期间,果实中葡萄糖和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且CO2浓度升高1倍[(760±20)μmol·mol^-1 ]处理下降最为明显。夏果果实蔗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秋果在CO2浓度升高1倍[(760±20)μmol·mol^-1 ]下较对照略高。4)果实中枸杞多糖含量低于对照,黄酮含量在秋果期比对照分别低16.62%和18.35%,且CO2浓度升高1倍[(760±20)μmol·mol^-1 ]处理对果实活性物质含量影响较大。5) CO2浓度升高增加了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夏果蔗糖磷酸合成酶较对照明显增加,但秋果酶活性低于对照;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与合成方向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夏果均高于对照,秋果酶活性低于对照,CO2浓度升高1倍[(760±20)μmol·mol^-1 ]处理下差异极显著。【结论】长期高CO2浓度处理促进宁夏枸杞植株营养生长,果实单果质量与纵横径增大,有利于改善果实外观品质;但果实中糖分含量和枸杞多糖、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相关酶活性发生变化,影响果实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富士苹果果实发育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红富士苹果在发育期间的生理变化,并就影响机理进行了讨论。①随着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发育,果实中的总糖、果糖、蔗糖及葡萄糖含量有明显的变化,总糖、果糖和蔗糖有2个迅速积累期。果实中酸含量及果实硬度随果实发育而不断降低,采前未见到呼吸跃变现象。②果实发育期间,果实中的转化酶活性与蔗糖的积累呈负相关。③由果实发育期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提出,红富士苹果采收时间过早,是造成红富士苹果品质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推迟到10月中下旬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引种栽培于南京的不同类型的9个黑莓品种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测定和综合分析评价,旨在为其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直立类型品种‘纳瓦荷’‘乔克多’‘萨尼’和半直立类型品种‘赫尔’‘三冠王’‘卡伊娃’‘宁植4号’及蔓生类型品种‘黑布特’‘宝森’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相关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直立类型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半直立类型和蔓生类型;直立类型品种叶片总蛋白含量高于其他2个类型;各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均不显著;直立和半直立类型品种的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较高,均显著高于蔓生品种,与自由基变化一致;直立类型品种果实的总糖含量最高,其中葡萄糖、果糖含量均较高,半直立类型中的‘宁植4号’‘三冠王’和蔓生类型品种中的‘黑布特’排在其次,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情况基本一致;相比于蔓生品种,直立和半直立类型品种果实中花色苷和多酚的含量更高。【结论】黑莓直立和半直立类型栽培品种在南京地区生长表现良好,其叶片光合能力、果实抗氧化能力强,其中‘纳瓦荷’‘乔克多’‘宁植4号’品种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碳代谢特征及生长对策。【方法】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选取20个重要物种,采集植物叶片、枝条、树干及树根,测定其可溶性糖类(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分析其NSC各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植物器官间NSC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中蔗糖、果糖、葡萄糖浓度最高,树干中浓度最低,而根中淀粉浓度最高,叶片中浓度最低。不同物种之间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物种可溶性糖类浓度高值主要出现在叶片中,而淀粉高值主要出现在根中。所有NSC组分在不同植物器官中变异均较高,蔗糖变动范围为45.99%~60.40%,果糖为60.96%~86.26%,葡萄糖为56.41%~97.40%,淀粉为40.40%~55.01%;绝大多数物种NSC的变异系数大于50%,甚至超过100%。变异来源分析显示,蔗糖、果糖、葡萄糖浓度主要受物种影响,而淀粉浓度则主要受植物器官影响,但物种、植物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对NSC不同组分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物种NSC及其组分浓度不同,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浓度最高,而根中淀粉浓度最高。物种是影响可溶性糖浓度的主导因素,而器官则主要影响淀粉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营养配比对新疆红富士苹果糖分积累的影响情况,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霍城县的6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氮N、磷P、钾K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施肥试验设计,在苹果树生育期内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对苹果的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与果实糖分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红富士苹果为己糖积累型果实,不同生育期新疆红富士苹果果实糖分积累都以果糖为主,占总糖含量的52%~67%;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氮肥和磷肥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较大,而在着色期和成熟期,钾肥的作用则较为明显;各种营养元素对苹果总糖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磷>氮,且氮和磷对其总糖含量的影响是正面效应的,而磷与钾对其有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喷施不同外源激素,研究其对灵武长枣果实主要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提高灵武长枣的品质,为灵武长枣提质增效栽培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年生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在枣树坐果以后分别喷施脱落酸(ABA100 mg/L)、乙烯(ETH100 mg/L)、赤霉素(GA330 mg/L)、茉莉酸甲酯(Me JA50 mg/L)、生长素(IAA100 mg/L)水溶液,调查分析喷施外源激素对灵武长枣果实的色泽、大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对灵武长枣果实的主要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有不同影响。1)喷施外源激素GA3、ABA、IAA后,果实风味变得更甜,其中喷施GA3后果实蔗糖含量提高3.41%,喷施ABA后,果实葡萄糖含量提高7.03%;喷施ETH后果实果糖含量提高17.15%。喷施外源激素GA3、ABA、IAA、MeJA可降低灵武长枣果实有机酸的含量,其中喷施MeJA后果实有机酸含量降低46.80%。2)喷施ABA后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1.44%;喷施ETH后果皮中花青苷含...  相似文献   

15.
为防治壶瓶枣病害,提升、改善枣果品质和膳食营养元素,以壶瓶枣为对象,研究不同Ca(OH)_2浓度处理下,壶瓶枣枣果中3种膳食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Ca(OH)_2溶液对壶瓶枣果肉中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提升作用明显,且随着溶液浓度的提升壶瓶枣果肉中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中等浓度Ca(OH)_2溶液对壶瓶枣果肉中总膳食纤维的提升作用明显,浓度过高或过低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龙园蜜李’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李子生长过程中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含量的变化,通过对其相关性分析,发现:李子在坐果初期,转化酶活性旺盛,蔗糖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生长发育,转化酶活性逐渐下降,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蔗糖含量逐渐上升。相关性分析得出,蔗糖含量与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呈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性,而与转化酶活性呈现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激素对苹果果实糖组分积累与品质的影响,以阿克苏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设置IAA、GA3和6-BA三种激素处理,采用热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各糖分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研究表明:阿克苏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中的糖组分的积累量排序表现为:总糖还原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大;在不同激素处理下,IAA500 mg/L、GA3 250 mg/L和6-BA250 mg/L处理对糖分的积累作用最显著,具有较好的品质;阿克苏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可由甜度值来判断,其中果糖对甜度值的贡献最大,果糖对总糖的影响也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枣缩果病与果实生理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幼果期起,到枣缩果病(Fruit shrink disease)发病盛期,每隔10 d在山西农业大学枣园定点采集枣果,当开始发病后,每次采样将健果和病果分开,测定枣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Vc和部分矿质微量元素(Fe,P,Ca)及可溶性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POD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枣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设施栽培的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KH2PO4处理对油桃果实中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KH2PO4处理,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增加,蔗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3种糖含量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果实着色前KH2PO4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中蔗糖含量,但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喷钙处理对油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钙处理可显著提高单果重和产量,喷施0.3%硝酸钙比对照增产17.1%,效果最显著;喷施0.3%氨基酸钙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硬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于食用和推广的海棠果实与品种,从而为海棠果实的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扬州市江都区国家种质资源圃中主栽的16个海棠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其糖酸组分及含量,并对16个海棠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6个海棠品种果实中总糖的平均含量为1.613~4.827 mg?g-1,总酸的平均含量为4.686~17.073 mg?g-1,甜酸比的平均值为12.487~105.054;可溶性固形物的平均百分比为12.73%~17.40%,维生素C的平均含量为130.012~282.617 mg?g-1;其中,‘丽格’‘东哥’和‘萘微利’的感官评价总分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海棠品种果实可分为4类,前3类可用于鲜食及加工,第4类可用作景观、生态等用途树种。海棠成熟果实中糖分的积累类型均属于己糖积累型,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筛选出的‘东哥’‘丽格’和‘萘微利’这3个品种果实的综合品质及口感均良好,其均为可鲜食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