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介绍了适合湖北省平原地区和低山丘陵地区早熟商品马铃薯生产的种植模式,即马铃薯高垄全覆膜栽培,其技术要点包括种植环境选择、播种前准备、播种、栽培管理措施和采收等技术环节。另外,推荐使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6,(8):42-44
本文详细介绍了汉中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汉中市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技术服务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等主要对策,旨在为汉中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马铃薯作为鲜食、加工兼用型作物在人民生活中已占有重要地位。而吉林省马铃薯大面积收获是在9月下旬以后,春夏之交恰是马铃薯上市淡季,但利用大棚栽培早熟马铃薯是解决淡旺季节搭配不均现象的有效途径。 1 栽培技术 1.1 选择适宜品种 春季大棚栽培马铃薯一般选择田间生长期60~7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适宜吉林省栽培的品种有春薯1号、……  相似文献   

4.
白城地区地处吉林省西部,气候干旱少雨,风砂土是当地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适宜马铃薯栽培。从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到适于该地区气候特点的栽培技术进行论述,希望对当地及以外地区的马铃薯生产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引入的11个国内外早熟马铃薯品种(系)进行熟期、产量、商品性试验,筛选出了适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两季复种栽培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系8022—1,研究了前茬马铃薯催大芽地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及下茬复种瓜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筛选出了适于两季夏种的组合模式,为高寒地区实现早熟马铃薯为前茬的两季复种提供了依据,为发展高寒地区高产高效农业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京地区的气候和生产设施的特点,采用连作套种技术,进行春大棚番茄早熟栽培,中后期套种丝瓜,不仅提高了土地和设施的利用率,而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斯南白宗 《蔬菜》2018,(8):50-53
为了转变迪庆州马铃薯生产耕作粗放、绿色防控意识淡薄、肥料及农药施用不当、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健全、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步伐慢等现状,解决马铃薯单产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问题,同时有效发挥当地土壤、气候、光照等资源优势,2016年迪庆州农科所立足迪庆马铃薯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特点,引进国际马铃薯中心推荐的马铃薯雾培生产设施,建立了1 000 m~2塑料大棚温室,开展马铃薯原原种雾培试验,以期促进迪庆马铃薯产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以及高单产、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从试验结果来看,共栽植组培苗7 600株,生产马铃薯15.2万粒,雾培生产较传统微型薯栽培大大提高了繁殖系数,缩短了微型薯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单株结薯率是传统栽培的10~15倍,在迪庆高海拔地区成功实现了马铃薯微型薯双季生产。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北方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2个马铃薯种植大省。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1—2000年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性,研究了重庆市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发生频率与发生时间,并结合马铃薯的品种特性,以积温为区划指标,应用1∶25万DEM和GIS分析技术,将重庆市划分为早熟区、中熟区、中晚熟区3个秋马铃薯气候适宜区。研究表明,重庆长江沿线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频率最低,以东部为主的中高山区低温冻害的频率最高;秋马铃薯低温冻害发生的时间中、西部晚,东部早。早熟区主要分布于南川北部、涪陵南部以及东部的中高山区;中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大足、荣昌,中、东部的垫江、梁平、忠县等地;中晚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及长江河谷地区。  相似文献   

10.
官望民 《长江蔬菜》2011,(19):21-22
团风县地处鄂东、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境内年均气温16.9℃,年日照时数2082h.年降雨量1213mm,年均无霜期236~266天,兼有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是冬种马铃薯生产的适宜区,2008年被湖北省列入全省十大马铃薯主产县。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选择早熟种、深耕作宽厢、施肥一次性、地膜全覆盖、病虫早防治,早收早上市”的冬种马铃薯早熟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山东是马铃薯二季作地区,秋季马铃薯生长前期受高温、高湿的影响,后期受早霜期的限制,产量表现低而不稳。保证秋季马铃薯生产的生长期,是提高秋季产量的主要措施,提早播种及延迟收获,都能延长其生长期,达到提高秋季产量的目的。但是,提早播种,7月中下旬的高温、高湿气候容易造成种薯烂薯,影响马铃薯的出苗,甚至全部涝死而绝产。如何根据不同年份不同气候安排播种期,成为制约秋季马铃薯生产的限制因素,笔者从提早催芽定植和延长生长期两方面入手,进行秋马铃薯生长期试验研究,旨在探讨秋季马铃薯生长期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良种良法配套,充…  相似文献   

12.
辽宁兴城地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本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马铃薯生产中,由于受传统施肥习惯的影响,盲目施肥、偏施氮肥等现象还十分普便。2005~2007年我们对兴城地区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了化验,检测了pH值、有机质、三大营养元素等七项指标。我们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得的结果,结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马铃薯配方施肥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的食用器官是地下块茎,可作菜、粮、饲用,又适宜加工转化。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贮性,因此在周年蔬菜均衡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马铃薯的食用安全性,我们总结了一套适宜我市气候条件的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一、产地质量要求产地要远离有“工业三废”污染的区域,其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生产场地应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土壤以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前茬为非茄果类、薯芋类蔬菜。二、播种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抗病、耐热、早熟、芽眼浅、休眠期短的脱毒品种,如鲁马铃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瓜菜》2019,(5):80-81
根据四川地区早春气候特色,结合辣椒早熟栽培生产实际,通过选择早熟优良品种,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大棚内越冬育苗,翌年1—2月适时在大棚内定植,定植后加强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生长期的主要病虫害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四川盆地早春大棚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菜农获得较高生产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产业是汉中市"菜篮子"工程四大蔬菜产区的重要产业,介绍了汉中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品种布局、产品质量、贮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朝阳地区传统的抗旱救灾作物,由于早熟马铃薯品种具有早熟、丰产、鲜食性好等特点,已成为我地区良好的间套复种作物。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催芽播种结合保护地栽培能促进提前收获;利用4 ̄6月份马铃薯植株生长量小、闲置的垄沟套种一茬生长期短的春菜,7月下旬马铃薯收获后复种一茬生长期短、耐低温的秋菜,可将常规的马铃薯一年一收变成一年三收,从而提高了高寒地区光能及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催芽覆膜早熟栽培套种早熟结球甘蓝或早熟花椰菜或莴苣或小白菜或菠菜,复种雪里红或小白菜或菠菜或芫荽等在西宁、民和的川口、循化的群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湖北地区早春气候特点及辣椒生产习性,以早熟、优质、高效为目标,重点阐述了湖北武汉地区早春大棚辣椒四层覆盖技术,以期达到填补蔬菜"春淡"市场,促进菜农增收。  相似文献   

19.
潘永  赵爱菊  王卉 《蔬菜》2007,(4):6-6
自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豫西地区马铃薯生产上所采用的品种基本上是以极早熟类型“东农303”为主,单产始终徘徊在1000kg左右。由于品种单一,产量水平低,病害严  相似文献   

20.
蒋昌禄  张勇 《西南园艺》2013,(Z1):28-30
根据大巴山南麓山地立体气候特点,以及其阴、阳坡地气温差异,将重庆市城口县马铃薯生产进行分区:海拔1500m以上阳坡与1300m以上阴坡,为高山马铃薯生产一作区,种块品质好,是低山马铃薯生产的供种区;海拔1500m以下阳坡和1200m以下阴坡,为马铃薯生产二作区,是该县马铃薯主要生产区域。介绍城口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历程、现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应"引进对路新品种,采用嫩薯块绿化作种,梯级换种,选用早熟品种,适期早播"。认为引进新品种更新换代,已成为城口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