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弱光对不同甜椒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甜椒品种为试材,用遮阳网人工模拟弱光环境,研究了弱光对不同甜椒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85 %遮 阳处理后3个甜椒品种的现蕾期、开花期、门椒坐果期、二层椒坐果期、始收期、拉秧期都较不遮阳对照明显延后;单株叶片 鲜质量减少43.97 %~77.26 %,单株叶片数减少12.95 %~63.74 %,并且遮光时间越长减少量越大。在本试验的3个品种中, J04耐弱光性最强,在遮阳条件下其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叶片鲜质量等生长发育指标均保持较高值,而且单株坐果 数也最多。  相似文献   

2.
嫁接栽培对辣椒产量和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自韩国的辣椒"骄珍108"为砧木,以"赤选椒王"、"洛椒7号"尖椒,"中蔬5号"、"钰禾"甜椒品种为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测定嫁接苗的生长势、产量和抗病性。结果表明:嫁接后甜椒和尖椒品种的生长势、产量及对疫病、枯萎病的抗性都有显著增强;"骄珍108"可以作为辣椒栽培的优良砧木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同时要在生产中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克服连作障碍,为保护地辣椒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马德俊  吴雪梅 《蔬菜》2022,(6):72-73
为了提高彭阳县露地朝天椒的产量,扩大辣椒生产规模,特引进5个朝天椒系列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了物候期、农艺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锦霞小辣王667 m2产量最高,为849.9 kg,较对照品种增产384.1 kg,增幅82.5%;天箭小辣椒次之,较对照品种增产349.6 kg,增幅75.1%;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单株结果数多,增产潜力大,值得大面积示范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辣椒新品种平椒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椒5号是以从东北引进的牛角椒地方品种中的变异单株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辣椒自交系0136为母本,以从台湾引进的甜椒杂交种经多代分离选育而成的甜椒自交系001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粗钝牛角形,果面光滑,青果黄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实纵径13.3 cm,果肩宽5.3 cm,果肉厚0.35 cm,口感极脆嫩,辣味适中,单果质量92 g,每667 m2产量4 200 kg左右,对疫病、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大牛角,适合西北地区及河南、四川等省露地、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5.
辣椒新品种驻椒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椒18是以河南南阳农家品种124牛角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3为母本,内蒙古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驻0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辣椒品种。全生育期190d,春季露地定植至始收68d,属早熟品种类型。植株生长势中等,抗逆性强,平均株高56.62cm,株幅63.18cm,第1雌花平均着生节位8.43节。果实牛角形,青熟期为绿色;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4.53cm,横径4.53cm,肉厚0.33cm,心室数2~4个;微辣,100g果肉维生素C含量为169mg,蛋白质1.63%,可溶性糖2.97%,粗纤维2.36%;平均单果质量80.93g,平均单株结果数20.77个,平均667m2产量3639.04kg。对病毒病(TMV)、疫病、炭疽病抗性强。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蔬菜种子公司纷纷进驻我国。在辣椒方面,目前国内种植的国外(或海外)品种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朝天椒类型、羊角椒类型、长粗牛角椒型、甜椒型。  相似文献   

7.
湘研17号为中晚熟甜椒品种。其母本8501是从上海茄门甜椒中经抗性筛选、单株定向选择育成的抗性较强的甜椒自交系。父本8505是从北京引进的一个甜椒品种,经单株定向选育成的优良株系。湘研17号熟性中晚,定植至采收60d(天)左右,产量18002200kg/667m^2,抗病性较强,耐热、耐旱、抗涝,适宜城郊作丰产栽培,也适宜华南及海南岛南菜北运基地栽培。果实灯笼形,浅绿色或绿色,肉厚,味甜,肉软质脆,商品率高,耐贮运。已在湖南、广东、海南等地种植,推广面积达500hm^2。  相似文献   

8.
高温闷棚技术对设施辣椒连作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温闷棚技术对设施辣椒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以3个不同的辣椒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连作3年的设施内栽培,以正常轮茬栽培为对照,调查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茬栽培和连作闷棚处理后,这3个辣椒品种的生长势变化不显著,但二者不同程度的强于连作未闷棚处理;在产量上分析,除苏椒958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苏椒14、苏椒17在正茬栽培和连作闷棚处理后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连作未闷棚处理,连作障碍防除率分别达到96.95%和96.03%。  相似文献   

9.
通过加工型甜椒品种和密度两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小叶茄门、中叶茄门、大叶茄门3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升高的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以大叶茄门105 270株/hm2密度的产量和产值最高.综合产量和产值等因素分析认为,在河西荒漠区气候条件下,加工型甜椒小叶茄门、中叶茄门、大叶茄门最适宜的栽培密度分别为161 940株/hm2、127 590株/hm2、105 270株/hm2.  相似文献   

10.
明椒9号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选育的中早熟朝天椒一代杂交种,作者于2020年在三明市大田县石牌镇开展了明椒9号朝天椒的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明椒9号综合表现较好,平均每667 m2产量2 200 kg,较当地主栽品种福建辣椒王增产34.77%,且对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的抗性优于福建辣椒王,经2021年推广种植,表现稳产、抗病,产量、抗性达引种同种水平。该文介绍了明椒9号朝天椒的品种特性,并从地块选择、培育壮苗、整地筑畦、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明椒9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元士  旺国辉  蒋华 《蔬菜》2023,(9):45-48
摘要:为了有效防控辣椒连作障碍,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分析辣椒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如土传病害、自毒作用、农资投入过大等,并剖析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消毒+深翻晒垡、菌椒轮作、施用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及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等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技术原理及防控效果,发现施用生石灰,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2.36%,发病率下降11.63%;采用生石灰消毒+深翻晒垡的方式,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3.64%,发病率下降10.34%;采用菌椒轮作,辣椒667 m2产量增加28.21%,发病率下降42.86%;施用生物菌肥,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6.28%,发病率下降23.08%;施用生物菌剂,辣椒667 m2产量增加21.95%,发病率下降26.67%;此外,轮作倒茬可减少病害发生30%以上,667 m2产量增加20%以上;667 m2增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以上,可减少病害发生10%~15%,667 m2产量增加12%以上,减少农药、肥料投入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宜石家庄地区早春塑料大棚栽培的辣椒品种,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4个辣椒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形、商品果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商品果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产与熟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商品果纵径与商品果横径、商品果肉厚、辣味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形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青熟果色呈显著负相关;商品果横径与商品果肉厚、辣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青熟果色呈显著正相关;商品果肉厚与果形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辣味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与青熟果色呈显著负相关;熟性与光泽呈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865%,能综合辣椒农艺性状的的大部分信息。经聚类分析,在类间距离为10时,14个品种分为五大类。第Ⅰ类为灯笼形黄果,表皮光泽;第Ⅱ类为方灯笼形甜椒;第Ⅲ类为大果型辣椒,单果质量较大;第Ⅳ类为薄果肉的牛角椒,口感好,病毒病抗性强;第Ⅴ类为长果形的薄果肉长羊角椒。经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项综合分析,确定‘峰冠’单果质量较大,但病毒病抗性较差,建议在石家庄地区早春种植;‘尊虎六号’‘改良大果虎皮椒’为薄果肉的牛角椒,口感好,病毒病抗性强,产量也较高,适宜在石家庄地区种植;其余品种产量较低、病毒病抗性较差及辣度较大(石家庄地区不喜欢太辣的品种),因此均不适宜在石家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嘎拉/M26/平邑甜茶为试材,探讨有机物料发酵物对连作苹果园果实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发酵物处理后果实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增加57.8%、386.5%;果皮中花青苷、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386.3%、91.7%,叶绿素含量减少58.6%;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分别增加48.1%、193.1%,苹果酸含量、果实硬度分别降低49.3%、20.3%,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重茬果实中含有7种特征香气,分别为乙酸己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乙酸戊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醛和(E)-2-己烯醛,有机物料发酵产物使连作园果实增加了2-甲基丁酸丁酯、丙酸己酯、丁酸丁酯和丙酸丁酯4种酯类特征香气,减少了(E)-2-己烯醛1种醛类特征香气,处理后果实含有10种特征香气,且酯类香气物质含量均高于重茬果实。处理后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而真菌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宛椒207’是以日本‘枥木三鹰椒’为母本、‘特抗高产三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手段,通过优良单株定向选择,经多年系统选育的簇生小辣椒(朝天椒)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210.2 d,平均株高73.0 cm,株幅49.5 cm,有效分枝数8.0个,果实纵径5.0 cm,果实横径0.9 cm,平均单果鲜质量1.36 g,单果干质量0.52 g,干鲜比0.37,单株果数115.0个,667 m^2平均干椒产量273.04 kg。维生素C质量分数136 mg·100 g^-1,辣椒素质量分数81.8 mg·kg^-1。花皮果率10.0%,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河南省各地露地栽培。2020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5.
‘骄阳6号’是以‘ZHS2’为母本,‘ZHA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辣椒新品种。在遵义地区采用起垄覆膜种植,早春茬栽培全生育期约为197 d,为早熟品种。株高83.57 cm,株幅61.44 cm,分枝次数为8.99次,植株生长强劲,茎秆粗壮,株幅开张,分枝较多,叶卵圆形。单株结果134.67个、单果鲜质量6.57 g、果长8.23 cm、果宽1.13 cm、果柄长2.55 cm,嫩果绿色,老熟果深红色,自然环境下,晾干速度快、易于干制。平均667 m2产鲜椒1277.96 kg,折算干椒319.49 kg,产量高,抗性强。辣椒品质好,脂肪质量分数为0.45 g·100 g-1,辣椒素质量分数为481 mg·kg-1,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226 mg·100 g-1。适宜在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省春季种植。2019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辣椒(2019)520567。  相似文献   

16.
辣椒连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是一种重要蔬菜作物,由于连年耕种辣椒存在连作障碍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辣椒连作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针对国内外辣椒连作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土壤微生物环境、连作土壤的微生态条件、辣椒自毒分析和化感作用、辣椒免疫系统及自身抗性作用机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持续低温胁迫下甜樱桃枝条电导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导法测定了5个甜樱桃和1个酸樱桃的枝条细胞在经历持续低温胁迫的过程中电解质渗出率(即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5个甜樱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所有樱桃品系的枝条细胞在接受持续-20℃低温胁迫处理过程中,细胞电解质渗出率先升高后降低,即细胞在接受临界致死温度附近的低温胁迫过程中,在一定的较短时间内细胞的自身恢复能力会快速提高。比较各品种之间电解渗出率的相对大小与分析细胞自身恢复能力情况得出,酸樱桃CAB、红艳和龙冠的抗寒力相对较强,是抗寒性较强品系、品种,红蜜、红灯和茉莉抗寒力相对较弱,是抗寒性较弱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pH条件对连作土壤微生态及辣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作辣椒4年、pH值分别为5.2(连作4年原始土)6、7和8的土壤中,同时接种相同数量的拮抗菌(对照不加),栽培辣椒(湘研205);研究其对土壤微生态及辣椒生长发育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DH值条件下,随着辣椒生长期改变,微生物发生变化;在辣椒开花初期和盛果期,细菌、拮抗菌、放线菌数量pH为8的土壤最大,pH为6的土壤最小;真菌则相反。其次,与对照相比,不同pH值处理条件下的辣椒均比对照好,其中,pH为8的辣椒根活性、总产量最高;同时,死亡率低、受连作土壤影响少。因此,适宜的pH在益生菌的作用下,有利于连作土壤辣椒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