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我国的31个省份。随着疫情的发展,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技术成为养殖企业及时发现和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一个手段。本文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完整病毒颗粒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方法等3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并列举了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的注册批准情况,以期为养猪企业在排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选择诊断试剂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付玉亮 《中国猪业》2022,17(2):95-98
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导致的猪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最早起源于非洲,是最复杂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非洲猪瘟自首次报道至今已有1个世纪,但在没有疫苗和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该病毒的检测已经成为养猪企业的一项常规工作。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最常用的方法,一些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也被开发用于病毒检测,例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荧光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等,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文阐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对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期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猪瘟极其相似。本病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几十个国家暴发。虽然我国尚未发生,但防控其传入的形势也非常严峻。本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病毒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非洲猪瘟的监测及综合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病毒出现之后对猪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在2018年的8月,我国沈阳首次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蔓延全国。为防止疫情的扩散,各部门应加强疫情防控。本文阐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结合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等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全国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试剂比对结果,由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内首创的非洲猪瘟病毒荧光热对流PCR(简称c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及便携式cPCR扩增仪顺利通过比对和专家评审,批准应用于非洲猪瘟防控,为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现场即时准确诊断再添利器!  相似文献   

7.
中小型生猪养殖场(户)是我国生猪产业的主力军,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不高、防疫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非洲猪瘟发生风险较高。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做好中小型养猪场(户)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团队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非洲猪瘟防控实际出发,梳理总结了中小型生猪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以期降低非洲猪瘟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病毒基因组庞大,能编码100种以上的蛋白质分子。20世纪20年代该病毒首次在非洲的肯尼亚被发现,经过几十年,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不断蔓延,我国于2018年8月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目前,非洲猪瘟抗原检测方法有红细胞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抗体检测技术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评审,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技术把关,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业防控的头号疫病,而荧光PCR方法是广泛用于各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首选方法。为提高相关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的准确性,针对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过程可能存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人、机、料、法、环"等具体方面,详细阐述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或解决方案,从而为我国各级兽医实验室、屠宰场、养殖场、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疫病病原的荧光PCR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是一种烈性的动物传染病,家猪感染之后病死率最高可达到100%。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有效的商品化疫苗,所以做好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依然是生猪养殖行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非洲猪瘟自2018年首次传入我国后在多地暴发,随着我国农业部门出台一系列防控举措,已将该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借鉴了国外防控经验,并结合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防控非洲猪瘟的举措,以期为生猪养殖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猪只感染病毒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对生猪养殖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阶段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防控非洲猪瘟,对于养殖场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本文就非洲猪瘟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及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加强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了解,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为切断非洲猪瘟的传播扩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指导养猪场做好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特别是变异株感染情况,提升非洲猪瘟防控能力.日前,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特制定养猪场非洲猪瘟变异株监测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3.
于新友  李天芝 《养猪》2022,(2):122-123
非洲猪瘟在我国已经暴发近3年零5个月了,病毒已经形成一定的污染面.为精准防控非洲猪瘟,国家鼓励猪场实验室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工作,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为猪场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荧光PCR检测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要想做好并不容易,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检测环节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总结,供...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及潜伏期长的特点,导致养殖业的损失惨重,同时增加防控的难度,当前非洲猪瘟防控主要存在病毒环境流通、病毒检测不及时、防控信心不足三大难点。通过加强流通环节管控,开展全面检测工作,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三种途径,增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效果,及时发现病猪或携带病毒的猪只,做好对应的扑杀、销毁及无害化处理,从而控制病毒的蔓延,规避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病,自2018年8月传入我国后呈暴发性流行,目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开发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和安全、高效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复杂的生物学特性阻碍了疫苗的研发,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商品化疫苗。理论上健康猪只体内不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果检测到抗体反应阳性,即提示猪场出现了感染。论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的各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以及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非洲猪瘟的诊断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性、出血性、接触传播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我国作为养猪大国,非洲猪瘟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有可用的商品化疫苗,只有尽早地发现非洲猪瘟并严格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源才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随着非洲猪瘟流行特征的变化,非典型临床病例、慢性感染猪逐渐增多,病毒血症不明显并且排毒不规律,仅靠病原学存在漏检可能,而血清学检测可作为病原学检测的补充,对于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流行病学、病毒结构、诊断标识以及现阶段常用的非洲猪瘟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供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研究以及疫情防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或者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无论是家猪还是野猪都可以感染。非洲猪瘟是一种不分性别品种和年龄均可感染的接触性传染病,感染后死亡率非常高,给我国的生猪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非洲猪瘟不感染人类,因此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现阶段,我国的很多生猪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防疫意识不强,防控措施也不够完善,再加上生猪转运的次数多,因此传播疫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一方面政府要采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解决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问题,本文以非洲猪瘟诊断工作与综合防控工作为例,简单分析了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并提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的具体措施,为我国生猪养殖工作人员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相关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宋志霞 《中国猪业》2022,17(3):81-83
自2019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该疫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国内生猪存栏急剧减少,猪肉产量降低,国内猪肉价格升高,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非洲猪瘟疫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只大量死亡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因此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十分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相关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经将非洲猪瘟列入I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是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所致,一旦爆发疫情,给广大生猪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归纳了几点非洲猪瘟的防控要点。迄今为止,我国依然无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现疫情只能通过扑杀净化方式,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1非洲猪瘟控制措施一旦在本地区发现了疑似非洲猪瘟疫情,要严格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以免该疫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