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海绿潮浒苔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完全一致,由此确定这些浒苔样品均属于同一种浒苔属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山东半岛南部沿海海域浒苔泛滥,有关浒苔是怎样形成的,是否会对近岸海域造成危害以及怎样防治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根据近2年908项目的研究和近海的水质监测等有关材料,就上述问题作了以下探讨。1浒苔潮的形成浒苔,是一种底栖性绿藻,藻体绿色,管状,系世界性的温带性海藻,我国东南沿海为优势种,一般生长  相似文献   

3.
浒苔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俗称苔条、青海苔,为绿藻门、石莼科、浒苔属大型海藻类。藻体直立,管状中空或藻体柄部和边缘部分呈中空,管状部分由单层细胞组成。藻体单条或有分枝,圆柱形,有时部分扁压。藻体基部形成固着器。欧、美、亚洲黄海和日本海等海域中均有广泛分布[1]。  相似文献   

4.
<正>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一种大型绿藻,为绿藻门石莼目浒苔属的藻类植物,又称苔条、青海苔等。我国浒苔资源丰富,多为野生藻种,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海域均有分布,自然繁殖能力特别强,产量巨大。近4年来山东省近岸海域连续暴发浒苔绿潮,2008年青岛及邻近海域更呈现了罕见的大面积浒苔漂浮聚集态势,浒苔总生物量估计约百万吨,已经影响了海洋渔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浒苔灾害成因条件和过程推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兆礼  叶属峰  徐韧 《水产学报》2009,33(3):430-437
依据经过收集和验证的东黄海海洋物理、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资料,对2008年黄海浒苔爆发过程和条件进行海洋学分析。结果如下:近年来长江口大规模赤潮逐渐减少,5月起,东黄海20-25℃等温线逐渐移向长江口,其所包络的海域为浒苔生长的适温海域。在长江口水域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温盐环境条件下,大量浒苔个体开始在长江口形成,随着长江冲淡水不断飘向东北方向的黄海南部,由于水面开阔,冲淡水水流逐步变缓,导致浒苔个体初步集群,形成规模较小群体。浒苔群体继续孕育和发展,并在由南向北东南风和黄海表层流的作用下,分散而逐步飘向黄海中部。黄海表层流遇到山东半岛阻挡、表层流和沿岸流交汇在山东半岛沿海形成流隔,流隔所在水域正是浒苔在胶州湾外黄海大规模集结地。胶州湾形状呈袋状,浒苔入湾后更易聚集,使之成为整个山东半岛沿海最有利于浒苔集结的水域。这可能是为什么浒苔在青岛沿海集结形成特大灾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海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室条件下对2008年6月黄海中南部海域暴发的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样品进行培养,观察记录绿潮浒苔生活史不同世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熟藻体释放出的雌、雄配子结合后固着,随后发育形成新个体;刚释放出的孢子具有聚集生长的趋势,随后发育形成具有假根和叶状体分化的新个体;在生长衰败期,部分藻体体细胞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膨胀后发生分裂,发育形成新个体并能在死去的藻体上附着生长;培养的叶状体片段两端迅速愈合,并显示生长极性,两端分别形成叶状体和假根.后两种单性生殖方式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近岸环境的变化,出现浒苔大型绿藻异常繁殖和聚集现象,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2008年日照、青岛、海阳、乳山等地海域发生大面积浒苔绿潮,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浒苔过量繁殖形成的绿潮已成为影响养殖池塘不容忽视的现象。实验表明,温度、盐度和光强是影响条浒苔生长的最重要的3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绿潮中浒苔的抗逆能力和药物灭杀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青岛海域规模较大的绿潮中的藻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了抗逆和药物灭杀实验.实验了盐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和70)、温度(15、20、25、30和40℃)、黑暗、酸度(pH1、pH2、pH3、pH4、pH6、pH9和pH10)4个理化环境因子对浒苔的影响;试验了生石灰(100、200、400、800、1600、3200和10000μmol/L)、硫酸铜(5、10、20、40、80、160、320和640μmol/L)、1种含氯消毒剂(15.63,31.25,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和2000.00μl/L)以及7种除草剂对浒苔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在7d内能够忍受0~60盐度,只在盐度70条件下,出现约15%的藻体变色现象.15~25℃下7d,浒苔色泽没有明显变化,30℃对浒苔有抑制作用,3d部分藻体变软,外缘部分由绿变黄,10d后有少部分变黄的藻体因色素分解而变白死亡;在40℃下40h部分开始因藻体叶绿素分解而变黄,2d后部分变软,有腐烂的迹象,7d后少量变白死亡,大多数藻体仍然较正常,14d时30%死亡,约40%藻体正常,另30%藻体介于二者之间.完全黑暗中的浒苔48h部分开始变黄,72h加重,7d时几乎全部变黄抑制明显.pH6时浒苔较正常,其余各组均有抑制作用.生石灰10000μmol/L组的浒苔20h后50%因藻体叶绿素分解而变黄,48h后各组浒苔均不同程度地变黄变白.硫酸铜640μmol/L组的浒苔在24h后颜色变浅绿,而后一直到7d时未见进一步变化,该组的硫酸铜已处于过饱和状态.含氯消毒剂对浒苔的24h和48hLC50均为262.39μl/L,其95%置信区间均为216.21~312.06μl/L.浒苔是一种具有极强抗逆能力的海洋植物.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江苏滨海县海域漂浮浒苔(Ulva prolifera)的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光合速率)和组织含碳量,并分析了浒苔暴发海区水体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浓度及pH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浒苔漂到滨海海域时藻体状态良好,藻体Fv/Fm达到0.67,Yield为0.57,总光合速率为66.99μmol(C)·g-1(FW)·h-1,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为0.91 mg·g-1和0.65mg·g-1,Rubisco活性达到11.39μmol(CO2)·g-1(FW)·min-1;2)覆盖区域不同位点海水无机碳体系各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浒苔覆盖区边缘到中心,海水中DIC和HCO3-浓度逐步降低(P0.05),而海水pH值却逐渐升高(P0.05)。3)2008~2013连续6年暴发的绿潮藻生物量累计约达9 832.8×104t湿重,可固定CO2量达1 843.67×104t,说明浒苔对DIC的吸收能力较强,能促进海水无机碳体系循环,提高海水pH值,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海洋碳汇强度。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中旬,大片浒苔开始进入青岛近岸海域。青岛市随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应对浒苔危机。经近一个月的时间,山东省举全省之力,使浒苔得到有效控制。经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监测表明,大批浒苔非本地所生,系从外海漂移而来。浒苔是一种大型底栖藻  相似文献   

11.
浒苔亦称“苔条”、“苔菜”,绿藻纲,石莼科。藻体鲜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围成管状或粘连为带状。单条或分支,丛生,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 r m,,基部由假根丝组成盘状固着器附着在岩石上,生长在中潮带滩涂。无性或有性生殖,配子可营养性生殖,生活史为孢子体和配子体同形世代交替。浒苔植物体非常纤细,肉眼看去呈绿色细丝状,由多细胞构成,外形与海边常见的孔石莼幼体相似,不同的是浒苔具有许多分枝,而孔石莼的幼苗呈条带状,在解剖镜下观察可发现,浒苔藻体内带有许多气囊。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化与生长密度对绿潮藻浒苔暴发性生长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海海域富营养化导致的氮(N)和磷(P)增加,是绿潮藻浒苔快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而浒苔在海洋中的生长密度也会对浒苔的快速生长产生影响。通过设置不同的起始生物量浓度,研究不同生长密度与N、P对浒苔生长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以探讨浒苔暴发性增长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起始生物量越大,浒苔的相对生长率就越低,而N、P对浒苔的生长速率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并且N、P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低密度时,+N+P处理的浒苔,最大生长速率可以达到0.75,其加倍时间仅为0.92 d,这个生长速率足可以维持浒苔在早期的暴发性增长。+N或+P都显著提高浒苔光合色素水平,这也导致+N+P组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比+N组、+P组和对照组分别高17%、45%和57%。富营养化和低生物密度是维持浒苔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这也是绿潮早期暴发性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条浒苔海区试栽培及外界因子对藻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4年1月采自江苏如东海区紫菜栽培架上的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为研究材料,经分离纯化培养,用条浒苔藻体放散的孢子进行采苗及其海区栽培。结果表明,条浒苔在江苏和浙江海区均能够栽培,且藻体生长速度很快。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条浒苔藻体置于不同温度组(5℃、10℃、15℃、20℃、25℃、30℃)、盐度组(0、4、8、12、16)和光照强度组(15μmol.m-2.s-1、30μmol.m-2.s-1、45μmol.m-2.s-1、60μmol.m-2.s-1),共120个温度-盐度-光强组合中培养,以研究这3个生态因子对条浒苔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度、盐度和光强对条浒苔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条浒苔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适宜盐度为8~12;适宜光照强度在60μmol.m-2.s-1左右。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三者对条浒苔生长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这三者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盐度12和光强60μmol.m-2.s-1  相似文献   

14.
海洋大型绿藻条浒苔与微藻三角褐指藻相生相克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种群密度为变量,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条浒苔与赤潮藻类三角褐指藻间的生长竞争关系,以及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营养盐限制条件下,低密度条浒苔(0.3~0.7 g/L)均能抑制三角褐指藻(起始浓度104cell/ml)的生长,最大抑制率为74.5%;低起始浓度(102~103cell/ml)的三角褐指藻,对条浒苔具有促生长效应,而高起始浓度(104~105cell/ml)的三角褐指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条浒苔的生长。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0.3~0.7 g/L)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皆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平均抑制率为75.2%,抑制效果较条浒苔鲜组织更为明显;其最大抑制效应(84.8%)表现在接种后的第8天,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量随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条浒苔可能通过相生相克作用影响共培养体系中三角褐指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浒苔对赤潮异湾藻的克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浒苔对赤潮微藻—— 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 浒苔新鲜组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效应; 一次性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半连续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具有显著的克生作用; 浒苔干粉末和甲醇抽提液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抑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物质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浒苔组织内, 向环境中分泌的克生物质较少。因而, 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克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关键。同时, 克生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效应, 当抑制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表现出明显的克生作用, 在阈值之上浓度越高克生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原位状态下不同增殖方式得到的绿潮藻浒苔生物体的差异,通过原位围隔实验,分别获取漂浮浒苔释放的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ST)和浒苔自身营养增殖得到的藻体(VT),通过比较这两种浒苔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的不同,来估测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ST的生长速率比VT显著高出61.27%,并且ST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光合效率(α)和光合活性(P/R)比VT分别显著高出25.33%、14.93%和134.69%,而呼吸作用速率和光补偿点比VT显著低了45.7%和52.2%,这表明ST与VT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另外,VT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显著高于ST,在高光下尤为显著,并且VT在高光下具有更高的非光化学猝灭(NPQ)能力,这说明浒苔通过自身营养增殖产生的藻体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比其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藻体更强。  相似文献   

17.
浒苔(Ulva prolifera)不仅是绿潮暴发的主要生物种类,也是海洋中重要的碳汇生物。浒苔生长速度快、繁殖方式多样、抗逆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生物量,本文在此基础上评述了中国近海浒苔生物在生长和漂移过程中的固碳特点:浒苔具有独特的高pH诱导HCO3–利用机制,可提高HCO3–的吸收效率,并促进漂浮浒苔对空气中CO2的吸收,同时,C4固碳途径增强了漂浮浒苔在高光辐射时的碳固定效率,这种多样化的碳吸收和碳固定模式,使漂浮浒苔光合固碳能力增强,漂浮状态下可以快速积累生物量。以上特点使得浒苔的固碳效率显著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连续15年暴发世界上最大规模浒苔绿潮,最大分布面积年均在3万km2以上,最大覆盖面积年均超过500 km2,浒苔生物量年均在150万t以上,据此估算,2008―2020年净碳汇量为2.5~27.5万t,年均超过7.8万t,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江蓠、紫菜和裙带菜的年均固碳量,仅次于海带的年均固碳量。浒苔巨大的生物量和强大的碳固定能力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海洋碳汇和碳储途径,建议浒苔绿潮暴发时,进一步加强浒苔打捞力度和资源化利用程度,实现碳利用和去富营养化的双赢,推动浒苔碳汇产业早日加入碳市场,使其成为一个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正>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灾害一般在黄海海域暴发,给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苏北浅滩条斑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形成过程中为浒苔孢子提供了重要的附着基质,被认为是绿潮暴发的源头。2019年11月以来,国家自然资源部与江苏省政府每年在苏北辐射沙洲紫菜养殖区,共同组织开展浒苔绿潮灾害早期防控试验工作,通过清退非法养殖、及时回收紫菜养殖筏架、开展除藻作业和防藻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试验等,从源头上控制入海浒苔绿藻初始生物量。根据浒苔绿潮防控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一、青苔、浒苔、钢丝藻的危害青苔、浒苔、钢丝藻对常见水产养殖动物品种具有很不利的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点:1.腐烂时损害水质、底质青苔、浒苔、钢丝藻大量繁殖后,青苔会遍布全池,至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浮在水面。在高温季节,青苔、浒苔、钢丝藻变黄发白,有的沉底变黑,严重地危害池底,使之散发一种恶臭味,败坏水质。高温季节,大量青苔、浒苔、钢丝藻腐烂的过程容易产生硫化氢,污染底质,导致水产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20.
继2008年首次入侵山东青岛海域以来,近日,浒苔连续第5年出现在青岛近海。青岛市海洋渔业局6月7日表示,青岛已于6日正式启动浒苔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并组织由232艘船只组成的应急打捞船队对重点海域的浒苔进行拦截打捞。中国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6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青岛浒苔主要分布在距海岸23 km的东海海域,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