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一等优质晚稻湘晚籼1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不同的氮肥水平,研究节氮条件下晚稻倒伏对拟环纹豹蛛种群动态的影响,以期为优质晚稻的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稻飞虱种群数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直立植株的拟环纹豹蛛、稻飞虱种群数量随着晚稻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在齐穗期达到最大,稻飞虱种群数量在乳熟期达到最大;乳熟期水稻植株发生倒伏后,拟环纹豹蛛逐渐由直立植株迁移到倒伏植株,而稻飞虱则由倒伏植株迁移到直立植株,施氮量越高,倒伏指数越大,迁移越明显,倒伏植株与直立植株间的种群增长率越大,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拟环纹豹蛛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拟环纹豹蛛体内镉的生物积累特征,进而定量分析实际土壤镉含量与其上活动的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间的关系.在为期70天的田间试验中,前42天拟环纹豹蛛体内镉的积累变化与染镉喂食量显著相关(P0.01);后28天的饱和期内,其体内镉的积累量既不因停止摄取镉而减少,也不因继续摄取镉而增加,说明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的富集饱和期为42天.通过实际受污染生境调查得到与田间试验一致的结论,即处于未饱和期的拟环纹豹蛛体内镉含量与其生境土壤镉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拟环纹豹蛛和前凹豹蛛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捕食量和不同空间条件下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的捕食效应,利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分析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的联合控制作用和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结果]2种蜘蛛对小菜蛾捕食量随温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的捕食作用大于前凹豹蛛,2种蜘蛛对小菜蛾四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Ⅱ型,但 Holling-Ⅲ型能完善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评价。不同体积对拟环纹豹蛛的取食作用影响较大,瞬时攻击能力 a′、处理1头猎物所用的时间 Th和捕食作用 a′/Th在小体积要高于大体积。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联合捕量与三者密度正相关,总体平均效应为:小菜蛾幼虫密度>前凹豹蛛密度>拟环纹豹蛛密度。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密度显著影响拟环纹豹蛛的取食量,但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幼虫和斜纹夜蛾幼虫没有偏嗜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这2种蜘蛛对田间小菜蛾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拟环纹豹蛛和前凹豹蛛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捕食量和不同空间条件下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的捕食效应,利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分析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的联合控制作用和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结果 ]2种蜘蛛对小菜蛾捕食量随温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的捕食作用大于前凹豹蛛,2种蜘蛛对小菜蛾四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但Holling-Ⅲ型能完善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评价。不同体积对拟环纹豹蛛的取食作用影响较大,瞬时攻击能力a′、处理1头猎物所用的时间Th和捕食作用a′/Th在小体积要高于大体积。2种蜘蛛对小菜蛾幼虫联合捕量与三者密度正相关,总体平均效应为:小菜蛾幼虫密度前凹豹蛛密度拟环纹豹蛛密度。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密度显著影响拟环纹豹蛛的取食量,但拟环纹豹蛛对小菜蛾幼虫和斜纹夜蛾幼虫没有偏嗜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这2种蜘蛛对田间小菜蛾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究拟环纹豹蛛对正十二烷的反应情况,通过记录分析选择停留时间,在不同浓度、距离、温度做单因子影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距离5 cm温度22℃时,拟环纹豹蛛在浓度1×10-2g/m L时的选择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它浓度的停留时间(P0.05);在温度22℃浓度1×10-2g/m L时,距离5 cm时拟环纹豹蛛的选择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它距离的停留时间(P0.05),拟环纹豹蛛的正确选择停留率随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在距离5 cm浓度1×10-2g/m L时,温度在28℃时拟环纹豹蛛对十二烷停留时间高于同比较的其它温度(P0.05),低温的正确停留率低于高温。研究结果得出十二烷作为拟环纹豹蛛猎物体的外激素,对拟环纹豹蛛的定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温度(25、30和35℃)对拟环纹豹蛛的捕食功能及寻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中在30℃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好,雌、雄成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00头和166.67头。在不同温度下捕食量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龄期拟环纹豹蛛随着褐飞虱密度增加寻找效应呈下降趋势。3龄、5龄幼蛛随着猎物的增多搜寻效应值呈急剧下降趋势,而雌、雄成蛛下降相对平缓。研究表明,雌雄成蛛的寻找效应比幼株的搜寻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狼蛛科豹蛛属动物,为了探究游猎型蜘蛛接收外界信号的机制,通过对拟环纹豹蛛体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拟环纹豹蛛体表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拟环纹豹蛛的单个裂缝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肢的跗节与胫节,数量较少,在整个触肢只能发现1~2个单个裂缝感受器;竖琴器在拟环纹豹蛛体表分布广泛,螯肢、触肢、步足均有发现,且胫节分布较多;而跗节器则见于触肢端部的前跗节上,其形态似水滴状小孔,为圆形或椭圆形空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Cry1Ab蛋白通过培养基-果蝇-拟环纹豹蛛这一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在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体内的富集情况以及毒蛋白随食物链的传递在各营养级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Cry1Ab蛋白在拟环纹豹蛛和果蝇中的含量。[结果]Cry1Ab蛋白对不同龄期拟环纹豹蛛的体长、背甲宽、中眼域宽、腿长等生长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体重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其体重略有下降的趋势。在0~10 d Cry1Ab蛋白在拟环纹豹蛛体内不断累积,但10 d后拟环纹豹蛛体内Cry1Ab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结论]Cry1Ab蛋白在拟环纹豹蛛体内具有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9.
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米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整精米率、死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明显;就具体施氮时期而言,抽穗期施氮影响最显著,乳熟期施氮次之,孕穗期施氮影响较小。稻米蛋白质含量在一定施氮总量水平下,随施氮时期推后或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施氮总量后,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拟环纹豹蛛热休克蛋白20基因(HSP20),并分析其在镉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揭示蜘蛛抵御重金属胁迫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拟环纹豹蛛雌蛛为试验材料,在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T-P CR克隆拟环纹豹蛛HSP20基因(PpHSP20),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镉胁迫下PpHSP2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的PpHSP20基因编码区长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分子量20.08 kD,等电点5.97,具有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典型的α-晶状体蛋白结构域,与温室拟肥腹蛛(Parasteatoda tepidario-rum)α-晶体蛋白A有较高的相似性(58%).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镉胁迫下PpHSP2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拟环纹豹蛛HSP20基因在抵御镉胁迫中发挥调控作用,可作为研究蜘蛛抵御镉胁迫的重要候选基因和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94)。  相似文献   

12.
定位施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2到2000年,在中性紫色土上进行了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对水稻的增产顺序为:MNPK〉NPK〉NP和NK〉N〉PK〉CK,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气候密切相关,正常气候各年度稻谷平均产量在6.0~7.0t/hm^2左右,1993年气候异常,各处理稻谷平均产量仅为4.0t/hm^2;除1993年N肥、P肥、K肥效平均分别为:K(12.4kg)〉P(7.5kg)〉N(4.9kg)外,其他正常气候年份化肥肥效则为N〉P〉K。施氮肥、磷肥籽粒全氮、全磷含量比不施氮肥、磷肥分别平均高14%,32%;M+NPK配施茎叶中含磷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27%,施氮肥水稻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比不施氮肥高,施钾肥处理水稻吸钾量明显高于不施钾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穗粒结构以及产量有明显影响,以300kg/hm2纯氮量处理,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93t/hm2和11.59t/hm2;密度试验中,水稻后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以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与KZH14较高,叶面积指数以密度为40.50万穴/hm2的处理DHJ10与KZH10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均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在实际产量上,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为10.07t/hm2,其次是密度为22.20万穴/hm2的处理DHJ18为9.99t/hm2;以穴直播密度为28.65万穴/hm2(行株距25cm×14cm)施氮量在225~30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花优14"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水田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广东冬种马铃薯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设计了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如株高、单株结薯块数、薯块干物质含量等;但对产量影响最大,其中,N2P2K1处理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8485kg/hm2.比N0P0K0处理增产18030kg/hm2,增产率为172.5%。同时,初步建立了广州市马铃薯产量(Y)与N、P、K三种肥料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初步得出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290kg/hm2,磷肥(P2O5)153kg/hm2,钾肥(K2O)298kg/hm2,最佳施肥量比例为1:0.5:1.03.  相似文献   

15.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方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最多的处理(N3P2K2)的烟株在生长后期长势最好,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低,总氮含量较高,但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没有表现出最好的优势;在14个处理中,以处理N2P2K2(施用N 9.00 kg/667 m2、P2O59.00 kg/667 m2、K2O 22.50 kg/667 m2)的烤烟的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程冬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73-12874,12908
[目的]探讨安徽省贵池区杂交中稻的最佳施肥量,以期获得最佳产量.[方法] 2014年4~9月,通过在贵池区涓桥镇实施“3414”田间试验,经过“3414”数学模型分析得出理论氮、磷、钾大田最佳施肥量.[结果]最佳产量:8 531.3 kg/m2;最佳施肥量:N 203.1kg/hm2、P2O529.3 kg/hm2、K2O 125.0 kg/hm2(由三元二次方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得出:N最佳产量8 674.1kg/hm2,最佳施肥量214.7 kg/hm2;P2O5最佳产量8 741.3 kg/hm2,最佳施肥量45.0 kg/hm2;K2O最佳产量8 596.9 kg/hm2,最佳施肥量73.8 kg/hm2.[结论]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建议杂交中稻施肥量为N 195 kg/hm2、P2O537.5 kg/hm2、K2O 75 kg/hm2.  相似文献   

17.
安定区玉米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玉米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玉米的最佳施氮量(N)为291.19 kg/hm2、施磷量(P2O5)882.50 kg/hm2、施钾量(K2O)99.09 kg/hm2,此时玉米产量预报值为7 989.15 kg/hm2。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增产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多次试验其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中稻适当减少基、蘖肥用作穗(粒)肥,使其前期促蘖壮蘖,中期稳长,群体适中,后期个体健壮,抗逆力增强,光合效率和N肥利用率均提高,因此头、二季均较“重底早追施肥法”显著增产,尤其与穗型较小的品种、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和增施N肥、中期增施K肥等措施并用时效果更佳。N素基、蘖、穗肥比例为5:2:3的两季增产率均高于其他参试8种单项增产措施,起关键作用的是穗(粒)肥,随施N总量增加而提高其所占比例,对两季总产的配合效应愈好。穗(粒)肥施期则根据中期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宜在孕穗期或齐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氮磷钾“3414”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引进马铃薯兴佳2号在连江县敖江流域进行氮磷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的效应最好,增产65.3%,磷肥和钾肥分别增产17.3%、19.7%.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求解得出在横槎、宝溪等区域种植马铃薯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每667 m2施N分别为14.0 kg、18.0 kg,P2 05分别为11.5 kg、9.0 kg,K20分别为18.0 kg、15.5kg,最佳经济效益分别为3333.67元、3340.13元.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模式对黄金桂春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安溪县黄金桂茶园设置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分别使春茶茶青增产15.4%、6.1%和9.3%,经济效益提高12.8%、5.0%和8.1%。最佳施肥模式为每667 m2施N 20 kg、P2O57 kg和K2O 7 kg,三要素比例为1∶0.35∶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