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生态茶园的概念与要求、生态茶园试验研究与推广、生态茶园到有机茶园的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同时对云南茶区生态茶园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茶园 促进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洱茶是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一带的历史名茶,素来深得海内外嗜茶者的喜爱。近年来,日、德、美等国的消费者对纯天然、高质量、无污染的普洱茶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进一步提高云南普洱茶原料基地———茶园的管理技术,建设生态茶园,就成为了促进普洱茶生产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保障安全卫生和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标准、技术及其模式已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了生态茶园的内涵、原则、标准和技术等,探讨了适宜贵州发展的"茶+果林"生态茶园、"茶—草本作物"生态茶园、"猪—沼—茶"生态茶园、"茶+家禽畜"生态茶园、"农业观光"生态茶园等几种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是茶树栽培的革新,是针对当前普洱茶产区存在问题而提出的。普洱茶生态荼园关键技术突破了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的瓶颈问题,一方面使建设普洱茶生态茶园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带动了周边地区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58-60
概述了茶园间作的原理,着重分析茶园间作对于茶园小气候、生物群落以及茶叶品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茶园间作的类型(茶—粮、茶—林木、茶—绿肥农作物以及茶—林—绿肥复合型间作),总结了间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为合理的茶园间作生态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的病虫害开展了普查和系统调查,并对3种茶园中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病虫害组成和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昆虫分布趋势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昆虫数量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天敌所占数量百分比为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常规管理茶园。在云南茶区可用黄色粘虫纸诱杀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和其他叶蝉;针对不同茶园主要病虫害,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爱禾0.3%印楝素、云菊、绿颖、武夷菌素和硫悬浮剂等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7.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为适应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产品及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开展了全县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研究,经多年探索,现探索出一整套完全适应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高山有机茶发展需求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此文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为适应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产品及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开展了全县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研究,经多年探索,现探索出一整套完全适应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高山有机茶发展需求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此文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贾昌州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51-351,353
论述了含山县建设生态复合茶园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复合茶园的作用,提出含山荼区生态复合茶园的设计模式,以期改善含山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含山茶叶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含山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0.
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茶产品的必要条件,如何建设建造"绿色、健康、优质、安全"的茶园一直是宣州区茶园建设的重要课题.该文介绍了宣州区茶-油茶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茶混交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8-3649,3659
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林分结构上,表现为李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水平方向上的交错和镶嵌性,较纯茶园复杂完善;在时间结构上,表现为李茶生长在时间上具有部分重叠和互补协调性;在茶树的生理特性上,间作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与纯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差别不大,而茶树的呼吸速率、蒸腾强度均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且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可见,李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8月,在茶叶生长茂盛期对云南省腾冲县蒲川乡3种不同茶园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茶园共发现60种昆虫。生态茶园的昆虫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普通茶园,而优势度指数则低于普通茶园。茶园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紧密相关,多样性越丰富,其稳定性越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茶园害虫的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驰  曹茂 《农业考古》2020,(2):233-238
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省凤庆县又是滇红的诞生地,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种植历史,其混林茶园生态系统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其茶叶种植史和混林茶园生态系统进行梳理和研究,厘清凤庆县茶叶种植的历史发展脉络,挖掘凤庆混林茶园生态系统的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星村镇是武夷山市产茶大镇,该文根据星村镇高效生态茶园创建经验,总结了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技术要点,为生态茶园建设和普及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有机茶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建有机茶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有机茶的技术对策:选择好基地,奠定有机茶生产基础;高标准建园,切实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增强茶园系统抗逆能力;实行过程监控,坚决把住关键监控点;就地广辟肥源,提高茶园持续生产能力;集成现有技术,实现"两高一优"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7.
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2001~2008的研究,通过应用无性系良种,实施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等高种植、茶园地面覆盖、重施基肥、病虫草害综合控制及茶树多次矮化修剪等技术,使3.3hm2茶园年平均生产1芽1叶优质鲜叶9954.9kg/hm2,实现年平均产值48679.46元/hm2。土壤肥力得到明显增加,茶叶品质得到提升,安全性指标达到国家农业部有机茶标准要求,为云南省有机生态茶园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西双版纳茶园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营造绿色生态茶园的措施,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茶园的效益,以期为当地茶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总结近年来永春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切合当前实际的生态茶园建设的对策,包括建设原则、组织形式、建设模式、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