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对 2~ 3月龄性未成熟的小母猪卵巢中卵泡发育、卵泡闭锁以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就其注射 PMSG后 2 4、4 8、72、96 h卵巢中各类卵泡数量、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及外周血浆中类固醇激素水平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未注射 PMSG前 ,性未成熟小母猪卵巢表面卵泡总数 (10 .5个 /卵巢 )及各类卵泡数 (小卵泡 9个 /卵巢 ,中等卵泡数 1.5个 /卵巢 )均较少 ;注射 PMSG后 2 4 h,小卵泡数 (2 4个 /卵巢 )、中等卵泡数 (6 .5个 /卵巢 )和大卵泡数 (1.5个 /卵巢 )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 ;至注射 PMSG后 96 h,小卵泡数 (4.5个 /卵巢 )和中等卵泡数 (1.5个 /卵巢 )均明显减少 ,但大卵泡数量仍较多 (4.5个 /卵巢 )。 (2 )未注射 PMSG前 ,性未成熟小母猪各类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均较高 ,小卵泡和中等卵泡分别为 2 4 .8%和 34.4 % ;注射 PMSG后 2 4 h,颗粒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降低 (P<0 .0 5 ) ,小卵泡和中等卵泡分别为 10 .7%和 13.7% ;至注射 PMSG后 72 h,小卵泡和中等卵泡的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开始显著升高 (P<0 .0 5 ) ,而大卵泡在出现后颗粒细胞凋亡比例较低且无较大波动。 (3)在未注射PMSG前 ,血清中的雌二醇含量仅为 15 .3ng/L,孕酮则由于含量太低而未能检测到 ;在注射 PM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对2-3月龄性未成熟的小母猪卵巢中卵泡发育,卵泡闭锁以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就其注射PMSG后24,48,72,96h卵巢中各类卵泡数量,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及外周血浆中类固醇激素水平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未注射PMSG前,性未成熟小母猪卵巢表面卵泡总数(10.5个/卵巢)及各类卵泡数(小卵泡9个/卵巢,中等卵泡数1.5个/卵巢)均较少;注射PMSG后24h,小卵泡数(24个/卵巢),中等卵泡数(6.5个/卵巢)和大卵泡数(1.5个/卵巢)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至注射PMSG后96h,小卵泡(4.5个/卵巢)和中等卵泡数(1.5个/卵巢)均明显减少,但大卵泡数量仍较多(4.5个/卵巢)。(2)未注射PMSG前,性未成熟小母猪中类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均较高,小卵泡和中等卵泡分别为24.8%和34.4%;注射PMSG事24h,颗粒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降低(P<0.05),小卵泡和中等卵泡分别为10.7%和13.7%,至PMSG事72h,小卵泡和中等卵泡的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开始显著升高(P<0.05),而大卵泡在出现后颗粒细胞凋亡比例较低且无较大波动。(2)在未注射PMSG前,血清中的雌二醇含量仅为15.3ng/L,孕酮则由于含量大低而未能检测到;在注射PMSG后,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升高,雌二醇在注射PMSG后72h时达最高值59.2ng/L,孕酮在注射PMSG后48h出现最高值1.7 μg/L。以上结果表明,在性未成熟的2-3月龄小母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很高,导致卵巢表面各类卵泡数量均较少,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也很低,而PMSG可在其尚未建立起自身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调节机制情况,显著抑制颗粒细胞亡,从而抑制卵泡的闭锁,促进卵泡的发育,并进而提高血清中类固醇激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硫酸雌酮含量与母猪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头二白母猪(长白×苏白),于人工授精后10、20、30和40天经耳静脉采血,取血浆,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中硫酸雌硐(E_1S)含量。结果表明:在母猪妊娠30天时,血浆E_1S含量显著高于未妊母猪(P<0,01),而其它各点两者差异不显著,并且未妊母猪E_1S含量始终低于1ng/ml,因此,可以以妊娠30天时E_1S含量1ng/ml为判定妊娠与否的标准;妊娠30天E_1S含量与母猪产仔数呈显著正相(r=0.4032,P<0.01,n=46),据此,可以以妊娠30天E_1S含量初步预测产仔数高低,但其相关性未达到据E_1S含量推算产仔数多少,从而达到淘汰低产母猪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卵泡图像检测在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华北某猪场自然发情和激素处理条件下,对初产母猪卵巢上卵泡的生长、排卵进行图像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对照组断奶第4 d,平均卵泡直径4.57 mm,定时输精组激素处理后的平均卵泡直径5.02 mm,定时输精处理对于断奶后卵泡直径偏小即卵泡发育滞后猪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按照定时输精程序在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后24 h内,发现母猪提前排卵比例较高(38.46%~68.75%),为生产中调整配种时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黄体期短期营养水平对湖羊卵泡发育、卵巢细胞凋亡率、葡萄糖转运蛋白及葡萄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讨黄体期营养水平调控绵羊卵泡发育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选择经产湖羊30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撤栓后使用调教公羊试情,发情结束当日定义为下一个情期的第0天,随后6d对所有试验羊给予1.0倍维持需要量水平饲喂,在情期的第7~14天,将试验羊随机分为1.0倍维持需要组(1.0M;n=10);0.5倍维持需要量组(0.5M;n=10)和1.5倍维持需要量组(1.5M;n=10);第15天分别从3组随机挑选屠宰6只试验羊并取卵巢组织待用,剩下的12只湖羊按1.0倍维持需要量词喂,并对原有各组试验羊进行发情鉴定观察,用以统计发情周期。结果表明,与1.0M组和1.5M组相比,限饲导致0.5M组试验羊出现显著的发情延迟现象(P0.05),并伴随着2.5mm直径卵泡/总卵泡比例升高和≥2.5mm卵泡/总卵泡比例的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0.5M组试验羊卵巢胞凋亡率显著高于1.0M组和1.5M组(P0.05);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在卵巢组织上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且其在1.5M组2.5 mm卵泡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M组和0.5M组(P0.05);通过对卵泡细胞葡萄糖代谢途径:多元醇途径(Polyol pathway)、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pathway)、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Hexosamine biosynthesis pathway;HBP)和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关键基因进行qRT-PCR检测后发现:HBP途径关键酶GFPT2基因表达量在2.5mm卵泡中随采食量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但其在≥2.5mm卵泡中则随营养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0.5M组试验羊≥2.5mm卵泡细胞PPP途径关键酶G6PDH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0M组和1.5M组(P0.05)。综上表明,黄体期限饲造成湖羊发情延迟,推测其可能与其卵巢细胞凋亡率的升高,2.5mm卵泡细胞GLUT4蛋白表达量的降低和HBP途径的增强,≥2.5mm卵泡细胞中HBP途径的减弱及PPP途径的增强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析湖羊发情周期、卵巢组织不同直径卵泡分布、卵巢组织细胞凋亡率;卵泡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及葡萄糖代谢通路关键基因表达量随黄体期营养水平的变化规律,丰富黄体期卵泡发育的营养调节机制,为空怀母羊繁殖力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探讨在受体羊的卵巢上同时存在卵泡和黄体时进行胚胎移植对移植后妊娠率的影响。经试验得出:(1)胚胎移植时受体羊卵巢上有卵泡(卵泡的直径小于3mm)和无卵泡的移植后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2)卵巢上有功能性黄体存在时,卵泡的直径(小于2mm)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同期发情处理对卵巢上的黄体和卵泡有很大影响,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受体羊的利用率和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而当卵巢上有功能性黄体存在时,卵巢上卵泡的有无及其大小(直径小于3mm)对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在有和没有可触摸卵泡的奶牛中,我们都进行了前列腺素F_2α反应性的试验。所有试验的奶牛,卵巢触诊都有黄体,把这些奶牛分成两组:一组通过触诊,估计卵泡直径≥13mm(n=60头)另一组奶牛卵巢中无卵泡或卵泡直径小于13mm(n=133头),比较用药后出现发情的奶牛比例、发情期长短、奶中孕酮的含量,发现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水牛小腔卵泡分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的分离方法和酶作用的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卵巢表面状态等因素对水牛小腔卵泡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建立有效的水牛小腔卵泡分离体系。结果发现,采用机械与酶结合的方法分离水牛小腔卵泡时,平均每个卵巢获得5.64个小腔卵泡,显著高于机械法分离平均每个卵巢获得的3.12个小腔卵泡数(P<0.05);当胶原蛋白酶作用12或15 min,每个卵巢平均获得的小腔卵泡数均显著高于5和10 min处理组(P<0.0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当消化时间延长到20 min时,卵泡膜被酶消化而破裂,没法分离到小腔卵泡;从表面小于2 mm卵泡且无黄体的卵巢分离获得的小腔卵泡平均数显著高于表面无可见卵泡且有黄体的卵巢组的平均数(7.50和2.25,P<0.05)。以上结果表明,选用表面无小于2 mm卵泡且无黄体的卵巢,采用机械与酶结合的方法,酶作用时间为12~15 min分离水牛的小腔卵泡,可获得的小腔卵泡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后备母猪卵巢发育及卵巢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H/CGR)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27头体重(61.0±3.1)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分别饲喂低、中、高3个能量水平[分别为NRC(1998)推荐消化能需要的90%、100%和110%]的饲粮。试验期内各组平均日采食量相同,但摄入的消化能水平不同。试验母猪在第2个发情期的第19天屠宰。结果表明:高能组卵巢重及大卵泡数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各组间小卵泡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高能组卵巢FSHR和LH/CGR mRNA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由此得出,高能量水平饲粮可促进后备母猪卵巢发育,有利于促进卵巢FSHR和LH/CGR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一、卵巢疾患1.卵泡发育障碍(卵巢机能不全)这种母猪断奶2周后仍不发情,子宫颈轻度肿胀和硬化。通过直检可区分为:(1)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小,无卵泡发育,不表现发情。(2)卵巢静止:卵巢有一定大小(2—3.5厘米),有的能看到1—2个卵泡,但无黄体存在。(3)卵巢蒌缩:卵巢小无弹性,既无卵泡也无黄体。上述卵泡发育障碍多因饲养管理不当所引起,因此,应当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给予适宜饲料,在断奶时不致减重或消瘦。离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外源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在诱导绵羊超数排卵过程中子宫和卵巢形态、卵泡数量及8种生殖激素浓度变化情况,试验选取30只健康经产多浪羊,随机均分为超数排卵(DC)组和同期发情(DT)组,同时埋植孕酮缓释硅胶栓(CIDR),记为第0天;DC组在埋栓后第11,12,13天依次递减注射FSH,DT组不做处理;在埋栓后第13天两组均撤栓并注射前列腺素(PG)。从埋栓第11天开始每组屠宰3只多浪羊,至第15天结束,摘取子宫和卵巢,观察子宫和卵巢形态,记录卵巢优势卵泡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外源FSH处理后多浪羊血清中8种生殖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PG、抑制素(INH)和瘦素(LE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浪羊经过埋栓处理后卵巢中优势卵泡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后减少,DC组的平均优势卵泡数量高于DT组。第15天DC组个别卵巢表面可观察到“红体”出现,而DT组未发现。在注射FSH后,DC组中FSH和LH激素浓度持续增加,第13,14天时显著高于第10~12天(P<0.05);E2浓度先...  相似文献   

12.
枫泾猪母猪生殖器官和性机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不同年龄枫泾母猪106头。结果表明,母猪生殖器官相对生长率以90日龄前最高。8月龄母猪两侧子宫角平均长度为108±22.4厘米。初生小母猪卵巢中即有初级卵泡,30日龄时出现早期生长卵泡。首次外阴部肿胀的日龄为77.7(18—89)天。小母猪初情期发生在133.6(90—185)日龄。8月龄青年母猪和成年母猪分别在发情开始后36—41和27小时排卵。初情期、8月龄和成年母猪的排卵率分别为12(4—30)、16.7(12—25)和31.0(22—45)个。8月龄和成年母猪所排卵子的受精率分别为95.3%和68.6%。未受精卵和2—16细胞胚胎的外径(不计透明带),波动在120~135μ之间。发情开始后约100小时胚胎进入子宫角。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新技术》2005,(2):19-19
1.妊娠母猪数=周配母猪数×15周2.临产母猪数=周分娩母猪数=单元产栏数3.哺乳母猪数=周分娩母猪数×3周4.空怀断奶母猪数=周断奶母猪数 超期未配及妊检空怀母猪数(周断奶母猪数的1/2)5.后备母猪数=(成年母猪数×30%÷12个月)×4个月6.成年公猪数=周配母猪数×2÷2.5(公猪周使用次数) 1-2头(注:母猪每个发情期按2次本交配种计算)7.仔猪数=周分娩胎数×4周×10头/胎8.保育猪数=周断奶数×4周9.中大猪数=周保育成活数×16周10.年上市肉猪数=周分娩胎数×52周×9.1头/胎万头场标准存栏妊娠母猪数=360头临产母猪数=20头哺乳母猪数=60头空怀断奶母…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探究孕酮缓释硅胶栓结合氯前列醇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处理对母马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在繁殖季节,选取43头不同胎次的健康空怀腾冲母马,分为A、B组。A组(n=23)中第1、2、3胎次母马数量分别为6、10、7头,均肌注1 mL GnRH类似物记作第0天,第2天阴道内埋植阴道孕酮缓释硅胶栓,第8天肌肉注射4 mL氯前列醇钠,第11天取栓的同时再次肌肉注射4 mL氯前列醇钠,第12~16天B超检查卵泡发育状态。当卵泡直径到33 mm时,注射GnRH类似物1 mL,8 h后用低温保存的公马精液进行输精,输精后24 h和48 h检查母马排卵率,配种后15 d检查受胎率。B组(n=20)均为第2胎次,不做任何激素处理,在自然发情条件下进行B超检测和人工授精处理,记录其发情、排卵和受胎率。结果表明:A组在处理的第12~16天,86.95%的母马卵巢出现直径大于33mm的卵泡,一次输精后的情期受胎率为65.00%;B组在12~16 d内,20.00%的母马卵巢出现直径大于33mm的卵泡,情期受胎率为75.00%。本实验方案对前3胎次母马的发情同步率和怀孕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本实验处理方案可以使母马群在配种季节集中发情和配种,大大减少卵泡发育的检查时间和配种次数,并能获得较理想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特异性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放射免疫(RIA)测定等方法,测定了15头杜洛克杂种母猪第1胎产后断奶1~3d(未妊)及第2胎妊娠30~40d、41~50d、51~60d等不同时期的细胞免疫水平和外周血浆中孕酮、17β雌二醇含量。结果,未妊与不同妊娠期母猪之间T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妊娠猪明显低于未妊猪(P<0.01),不同妊娠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初期外周血浆17β雌二醇含量较低,孕酮含量明显高于未妊猪(P<0.01),不同妊娠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周血浆孕含量与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51,P<0.01),表明孕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12):65-68
为研究性早熟对母猪卵巢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江苏某猪场同一批洋三元育肥断奶小母猪8头,在60日龄屠宰取卵巢和子宫,根据屠宰结果分成卵巢发育正常组和性早熟组,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60日龄卵巢发育正常组与性早熟组卵巢重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重差异显著(P0.05)。通过HE染色观察,60日龄卵巢发育正常组以原始卵泡、初级卵泡为主兼少量次级卵泡,60日龄性早熟组卵巢出现多个三级卵泡,这些三级卵泡发育正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颗粒细胞中都有广泛的表达。在性早熟组卵巢三级卵泡中,PCNA在颗粒细胞中较强表达而在闭锁卵泡中不表达。而Caspase-3表达不变但在闭锁卵泡中也不表达。结果提示:洋三元育肥断奶小母猪普遍存在卵巢过早发育现象,需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7.
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中卵泡发育波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青年母牛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作者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对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中卵泡生长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卵巢上小卵泡(1~4 mm)、中卵泡(5~7 mm)和大卵泡(≥8 mm)的数量和直径均呈动态变化。大、中、小卵泡的数量、卵泡的发育要经历征集期、选择期、优势化、成熟期和闭锁退化的过程。青年母牛在整个发情周期中,优势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3.6 mm,成熟卵泡的平均直径为13.80 mm,一个发情周期有3~4个卵泡发育波,其中有3个卵泡发育波的为多数(71.43%),有4个的为28.57%。  相似文献   

18.
母猪妊娠早期外周血出现的17β雌二醇,可能是建立母体妊娠识别及维持胚胎正常发育同孕酮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妊娠早期(40~45天)高水平孕酮可作为早期妊娠诊断的指标。高于10毫微克/毫升可判断为妊娠,低于此值可判断为不孕。对46头配种后40~45天的长白、苏白杂种母猪,14头产后屡配不孕猪外周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测定(放射免疫 RIA法),经直肠检查和屠宰验证结果:妊娠组孕酮(n=39)和17β雌二醇(n=19)含量分别为19.47±7.23毫微克/毫升和31.82±24.40微微克/毫升。未妊娠及产后不孕组分别为7.87±4.25毫微克/毫升和12.72±12.16微微克/毫升。妊娠组比非妊娠及产后不孕组孕酮和17β雌二醇水平均高,经统计处理,差异分别为极显菩(P<0.01)和显著(P<0.05)。一例卵泡囊肿猪(84730号)血浆孕酮值为37.65毫微克/毫升,高出妊娠组平均值(19.47毫微克/毫升),为此可考虑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_n,RH)或促黄体素(LH)治疗。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产后40—100天不发情奶牛,经直检确定卵巢存在黄体的36头,分三组处理:对照组(n=12),PMSG(1500_(IU))处理组(n=12)及PGF_(2α)处理组(n=12),处理后1周内排卵率分别为16.7%、91.7%及75.0%(P<0.01),处理至妊娠间隔分别为96.2天、52.3天及47.1天(P<0.01)。同时又将激素处理的24头奶牛,按处理时间分为产后40—60天处理组(n=12)及产后61—100天处理组(n=12),处理后1周内排卵率分别为91.7%及75.0%(P>0.05),处理至妊娠间隔分别为61.1天及38.3天(P>0.05)。结果表明,PMSG及PGF_(2α)均能诱导黄体期奶牛排卵并缩短处理至妊娠间隔,PGF_(2α)处理优于PMSG。处理时间在产后40—100天均能收到显著效果,以产后40—60天处理更有利于缩短奶牛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20.
枫泾小猪生殖机能的发展和孕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枫泾小公猎生殖机能发展的试验中,用小公猪4头,从3月龄开始至7月龄,每个月龄都与6~8月龄母猪配种,共配22头,受胎率分别为40%(2/5)、100%(5/5)、50%(1/2)、66.7%(2/3)和85.7%(6/7),妊娠28天胚胎数量、重量和分娩仔猪数、初生重都达成年公猪所配的效果。表现枫泾小公猪3月龄已属发身期,配种后可使母猪受胎,4.5月龄已属性成熟期,具有充分的受精能力。在枫泾小母猪生殖机能发展试验中,用小母猪25头,分成5组,分别在初情期到第五情期,各用成年公猪精液配种,受胎率分别为20%(1/5)、100%(5/5)、100%(5/5)、100%(5/5)和60%(3/5);排卵数分别为13.0、12.2、14.8、14.8、和16.6。小母猪妊娠28日龄胚胎的大小与大母猪28日龄胚胎的相似。小母猪各情期孕酮含量高水平之间,各情期妊娠早期孕酮含量高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情期第9天和第12天孕酮水平为27.4ng/ml 和29.6ng/ml,妊娠第9天和第12天为21ng/ml 和26.8ng/ml,与8~10月龄大母猪的孕酮水平相似。上述受胎率和孕酮水平均表明枫泾小母猪113.2日龄(体重18.9公斤)已属初情期,可以配种受胎;135.8日龄(体重23.2公斤)已属性成熟期,具有充分的受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