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将黄土高原草地划分为13类,各草地类分布情况基本符合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分布规律,说明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黄土高原草地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黄土高原草地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将黄土高原草地划分为13类,各草地类分布情况基本符合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分布规律,说明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黄土高原草地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依据改进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原则,河南的草地可分为9个类。类的划分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天然草地的自然特性及经济特性,为科学地指导草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人工草地分类的新系统—综合顺序分类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人工草地系统分类的原则及类、亚类、型三级分类体系。类按热量带的特征划分,亚类按土壤特征划分,型按饲用植物种的特征划分。同时,这一人工草地的分类系统可以在各个级别与天然摹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平行衔接,因此这一方法可称为人工草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将乐都县天然草地划分为四个类,九个亚类,二十六个草地型。草地类随海拔升高,依次分布着微温微干-微温微润-冷温潮湿-寒温潮湿类草地,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河南草地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改进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原则,河南的草地可分为9个类,类的划发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天然草地的自然特性及经济特性,为科学地指导草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草地类型理论和类型划分是草地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基础。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是有较高科学性的分类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引入3S技术时出现了水热条件的以点代面,以相邻生境代实际生境的问题,影响了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通过对其问题的梳理,提出利用定量遥感反演地表参数以解决上述问题,即用面状的土壤水热指标数据替换点状的站点大气水热指标,旨在为我国草地的精确分类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青海草地类型在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中的归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现行的草地类型分类系统,主要依据<青海草地资源>,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青海省在全省草地资源调查中,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制定的草地分类系统,编写了<青海草地资源>,将青海全省天然草地划分为9个草地类、9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由于<青海草地资源>成文早于<中国草地资源>,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与<中国草地资源>不同,导致青海草地分类系统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差异很大.为了统一规范青海草地分类系统,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相一致,现将青海省原用的草地类型归并其中,形成包括10个草地类、8个草地组、167个草地型的青海草地分类系统,通过今后的草地资源调查实践,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青海草地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翀  林慧龙 《草业学报》2012,21(1):262-272
 在综述前人湿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分类应遵循的6条原则,借鉴任继周等提出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并依上述原则,提出了依照生物气候-湿地基底物质结构- 植被的我国内陆天然湿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内陆天然湿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第一级为类,分类指标是积水深度和>0℃ 的年积温(Σθ)。积水深度和>0℃的年积温(Σθ)是量化的指标,利用这2 个指标将我国天然湿地分为21 个类,并得到湿地类别的检索图。第二级———亚类的划分,以湿地基底物质结构作为指标;第三级———型的划分,以植被类型作为指标,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以及漂浮型。对我国的天然湿地依照生物气候等指标进行类的划分,结果表明,寒冷浅水类(ⅠB)、微温浅水类(ⅢB)、寒温浅水类(ⅡB)、寒冷深水类(ⅠA)和暖温浅水类(ⅣB)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的5个湿地类型,占我国内陆天然湿地总面积的79.75%,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而暖热浅水类(ⅤB)、炎热浅水类(ⅦB)、炎热深水类(ⅦA)、亚热浅水类(ⅥB)、寒温深水类(ⅡA)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小的5个内陆天然湿地类型,分布在安徽、湖北、云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青海,仅占我国内陆天然湿地总面积的0.83%。我国现有内陆天然湿地占湿地综合顺序法中21类的20类,炎热季节性类(ⅦC)在我国无分布。由于湿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充分体现了天然湿地各个类之间的发生学关系,从而为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预测未来天然湿地类的演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乐都县天然草地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永和 《草业科学》1997,14(4):8-12
对乐都县天然草地分类进行了探讨,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乐都县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类,9个亚类,26个草地型,同时指出,草地类随海拔升高,依次分布着微温微干类-微温微润类-冷温潮湿类-寒温潮湿类。并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青海草地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铁瑛 《草业科学》1992,9(5):28-32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选取4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以围栏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草地作比较,调查草地围栏内外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分别测定各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围栏内植物群落的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均大于围栏外的植物群落(P<0.05);不同退化程度下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围栏内植物这3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围栏外植物(除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间的相关系数外)。围栏封育可以改变草地植物群落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退化草地植物的生物量积累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为明确其在退化草地植物中发生的变化,选择青海湖北岸同类型退化草地和围栏封育草地为试验样地,通过对各类型草地植物中钾、钙、镁等矿质元素的对比分析,阐述退化草地和封育草地植物中矿质元素特征,揭示草地退化与其中矿质元素营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退化草地与封育草地上植物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退化草地较封育草地上植物和土壤中矿质元素营养具有蓄积增加的趋势,这是草地退化的结果,是退化草地"加速"退化的原因,是生物矿质元素营养的一种"饥饿效应",也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应急"响应。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加,青海湖北岸自南向北退化草地植物中矿质元素营养蓄积具有逐渐增大的特征,因为海拔低处的自然环境更有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全国草原监测实施方案》和《青海省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尖扎县草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草地可食鲜草产量2048.49kg/hm2,草地理论载畜量为17.78万羊单位,草地现有载畜量为52.94万羊单位,超载35.16万羊单位,超载率为50.56%。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寒地区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在人工草地演替中的生态作用,揭示其对人工草地植被与土壤养分恢复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选择在青海省玛沁县5个建植年限(18,14,11,4,和1年)的人工草地,调查各年限草地中BSCs的分布情况,以及BSCs的特征与植被分布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中BSCs的类型、盖度、厚度各不相同,较长建植年限人工草地中BSCs的多样性大、种类多,主要包括苔藓、地衣以及藻类,而建植年限短的人工草地中仅分布少量的苔藓,但厚度较大。BSCs盖度与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盖度、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植被平均高度以及0~10 cm地下生物量显著负相关(P<0.05)。BSCs能调节pH,对累积土壤养分有明显作用,能显著增加建植年限长(14和18年)的人工草地中表层(0~5 cm)土壤速效养分以及建植年限短(1和4年)的人工草地中的全效养分含量(P<0.05);在建植年限短的草地中,BSCs可减小(P<0.05)土壤粒径,增加(P<0.05)土壤细颗粒(细砂粒、黏粉粒)含量。本研究揭示,建立人工草地有利于增加BSCs盖度、厚度以及多样性,同时BSCs对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和土壤结构和养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英年 《草业学报》2000,9(2):77-82
高寒草甸地区温度是限制牧草地上年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一点,引进牧草产量与生长期间的产量积温比概念,建立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估算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2-2003年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捕获鼠类6种728只,以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为绝对优势种.4种方法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地害鼠控制的结果表明:人工置夹和药物控制是地上害鼠控制的有效方法,人工地箭与灭鼠雷可有效控制地下高原鼢鼠的数量.但从长远来看,控制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应采取生态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思达  刘文辉  张永超  秦燕  李文 《草地学报》2021,29(12):2827-2837
为了探究早熟禾混播草地种间关系与生产特征,使用‘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Tongde’)分别与‘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nd.‘Qinghai’)混播,在海北州西海镇开展了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混播草地养分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老芒麦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该处理相较于老芒麦单播草地的粗蛋白与总磷含量,分别提高7.51%与14.50%。相对饲用价值较早熟禾单播草地提高34.12%。因此,为解决青海扁茎早熟禾单播草地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选用老芒麦与早熟禾进行混播。使用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种间相容性,因此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与产量稳定性。选用碱茅与早熟禾进行混播可以用于建植以生态治理为目的的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草地现状与生产潜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南方草地区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总面积约 2 70万 km2 ,分属淮河、长江、珠江 3大流域。南方草地多山 ,本文涉及的 12个南方省区中 ,山地与平原之比平均为 4 .85∶ 1,比全国平均比值高出 1倍。山地面积之大小与青藏高原距离的远近呈负相关。南方草地大体可以分为云贵高原区、华东区和华南区。笔者提出建立 3类系统耦合经济带 ,即西南岩溶山地系统耦合生态经济带、江淮平原丘陵系统耦合生态经济带和岭南沿海平原丘陵生态经济带。每一生态经济带内包含中心城市 ,农村生产基地和社会支持系统。据初步估算 ,这样的生态经济带蕴藏了巨大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